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010)
2023(14777)
2022(12379)
2021(11677)
2020(9553)
2019(21952)
2018(21407)
2017(40235)
2016(21841)
2015(24909)
2014(24538)
2013(24535)
2012(23709)
2011(21989)
2010(22249)
2009(21066)
2008(21095)
2007(19172)
2006(17478)
2005(16472)
作者
(65017)
(54283)
(54194)
(51723)
(35130)
(25955)
(24431)
(20856)
(20842)
(19651)
(18927)
(18321)
(17798)
(17685)
(17654)
(16969)
(16218)
(15922)
(15839)
(15259)
(13879)
(13354)
(13331)
(12726)
(12387)
(12354)
(11986)
(11618)
(11109)
(10783)
学科
(109964)
经济(109855)
管理(62421)
(56791)
(45989)
企业(45989)
方法(41538)
数学(36473)
数学方法(36046)
中国(31518)
(25662)
(25312)
地方(23363)
(22656)
(22336)
(21657)
贸易(21643)
(21087)
业经(21072)
(19434)
金融(19433)
(19418)
银行(19380)
(18797)
农业(16363)
(15932)
(15417)
地方经济(14845)
环境(14761)
理论(14585)
机构
大学(330562)
学院(324902)
(150418)
经济(147616)
研究(124012)
管理(115895)
中国(99246)
理学(97304)
理学院(96140)
管理学(94470)
管理学院(93882)
(71775)
(71235)
科学(71129)
(64069)
研究所(57425)
财经(55649)
中心(55110)
(52149)
(50711)
(50685)
经济学(49329)
北京(46175)
经济学院(44104)
(43885)
(43657)
师范(43223)
业大(42357)
财经大学(41247)
农业(40801)
基金
项目(200855)
科学(158690)
基金(149191)
研究(145871)
(131023)
国家(129995)
科学基金(109758)
社会(96653)
社会科(91730)
社会科学(91706)
基金项目(75633)
(73127)
自然(68568)
自然科(67019)
自然科学(66999)
教育(66728)
自然科学基金(65866)
资助(63761)
(63698)
编号(55845)
成果(48204)
(46825)
重点(46045)
(43863)
国家社会(41668)
教育部(40518)
课题(40435)
(40256)
中国(38949)
人文(38088)
期刊
(175759)
经济(175759)
研究(112008)
中国(71946)
(55448)
学报(52486)
科学(48071)
(47798)
管理(47412)
(41301)
金融(41301)
大学(40417)
学学(37794)
教育(34646)
农业(32204)
财经(30985)
经济研究(29921)
(26964)
技术(26801)
业经(23076)
问题(22927)
(22813)
国际(21611)
世界(19593)
(18226)
技术经济(17197)
统计(16619)
理论(15209)
(14706)
图书(14395)
共检索到53243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金永军  范小雯  陈柳钦  
1997~2006年我国经济运行出现的经济增长和物价波幅减缓、长期通货紧缩、存差持续扩大等新特点,受到广泛关注。本文借助货币政策传导的信贷渠道,将资本监管因素纳入货币政策非对称效应的分析框架,建立了KCC-LM模型。该模型内含的资本监管因素强化的货币政策对银行信贷和产出的非对称效应较好地解释了1997~2006年我国经济波动的新特点及2007~2008年经济的"三高"现象,并揭示了1998年以来我国实施的稳健性货币政策所折射出的"宽货币-紧信贷"的调控思路,该思路的制度性原因是我国金融控制力目标和金融稳定性目标的内在矛盾。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张明辉  刘磊  
本文基于对货币政策与经济波动关系的理论分析,采用经H-P滤波处理后的产出缺口变量对我国经济波动进行动态度量。考虑到我国经济发展的制度背景,我们引入地方政府投资等变量刻画影响我国经济波动的因素,并分别建立时间序列模型和面板数据模型对货币政策效应在经济周期的不同阶段及在不同区域的货币政策实施效果进行考察。实证结果表明:(1)我国货币政策对实体经济的影响在经济周期的不同阶段存在显著的非对称效应,即在经济扩张时期,无论是扩张性的货币政策还是紧缩性的货币政策对经济波动的影响均大于经济衰退时期货币政策对经济波动的影响;(2)信贷规模在我国的不同区域对经济波动起着显著的推动作用,地方政府的投资行为对经济波动...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孙稳存  
本文基于中国人民银行对利率和货币量双重控制的现实,设计了体现这一现实的货币政策指标,并根据这一指标分析了货币政策与宏观经济波动的关系。中国货币政策虽然具有反周期的操作取向,但是货币政策本身却是造成经济波动的重要原因。中国自1997年以来宏观经济波动明显缓和化,其原因既包括基础因素冲击降低,也包括货币政策冲击的降低。中国货币政策在1997年以后有了很大的改善,主要是货币政策自身的波动减少了,货币政策更加稳健,不再像1997年以前那样在短期内出现巨大的变化。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姜伟  李丹娜  
文章基于时变视角,依据行为经济学理论,构建了一个包含企业家信心、投资者信心、利率、货币增长率、经济增长率和通货膨胀率六变量的TVP-VAR模型,研究信心、货币政策与经济波动之间的时变特征。结果表明:企业家信心和投资者信心能够影响利率和货币增长率,即信心可以通过影响货币政策进而作用于宏观经济。货币增长率和利率能够影响投资者信心和企业家信心,进而可以通过信心影响宏观经济。从时变角度看,企业家信心一单位的正向冲击在整个样本区间内均会促进经济的增长;在短期内投资者信心和货币增长率对经济增长具有促进作用,但是在长期内货币增长率的提高会阻碍经济的增长。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吕风勇  
本文构建了一个多部门新凯恩斯主义模型,证明在面对部门非对称冲击时通过差异利率的调整将有效降低冲击带来的经济波动程度。将四类货币政策规则分别引入该模型进行数值模拟,发现:相对无差异利率政策,差异利率政策下产出缺口和通货膨胀缺口受冲击影响而发生波动的方差和区间都更小;当通过央行损失函数对各类货币政策规则进行考察时,除非央行对通货膨胀过度关注,带有常数货币政策规则的差异利率政策所导致的央行效用损失都是最小的,从而也是理论上最优的结构性货币政策规则。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项后军  于洋  
通过使用MSMV(3)-AR(2)模型将我国宏观经济波动划分为三个区制,本文研究了不同区制封闭和开放条件下货币政策规则的适用性、稳定性和具体形式,并据此分析了宏观经济波动的非对称性,结果发现:1.区制2(1998M1-2004M6)和区制3(2004M7-2008M9)应分别选择封闭和开放条件下货币政策规则;2.不同区制均执行不稳定的货币政策;3.与区制2以稳定物价为目标相比,区制3同时兼顾了汇率目标,但汇率因素的引入减弱了货币政策的调控作用;4.从货币政策(货币影响因素)的角度可在一定程度上解释宏观经济波动的非对称性。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张耿  杨力  
经济波动的福利成本研究给出了货币政策的福利边界,该领域的早期分析认为,经济波动造成的福利成本微不足道,这一结论成为新古典宏观经济学"政策无效论"的一个重要支撑。但随着分析技术的不断改进以及学术思想的不断拓展,尤其是增长效应、危机效应等新的福利机制不断被挖掘出来,使得我们对经济波动影响社会福利的机制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使得早期结论受到相当的质疑。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叶阿忠  朱松平  
文章通过构建全球向量自回归模型(GVAR),就美国货币政策冲击、国际原油价格冲击对中国宏观经济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美国加息政策对中国经济实际产出的长期影响是正向的,人民币利率因此步入滞后的被动加息,国内通胀上升,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则相应降低,但对中国国内利率、通胀以及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的影响相对较小;美国扩大广义货币供应量m2对中国宏观经济的影响,除短期会给中国产出水平带来正向影响外,其他方面同美联储加息所带来的影响正好相反。国际原油价格上升对我国实际产出影响是正向的,带来低微的输入型通胀,利率小幅下降,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小幅上升。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叶阿忠  朱松平  
文章通过构建全球向量自回归模型(GVAR),就美国货币政策冲击、国际原油价格冲击对中国宏观经济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美国加息政策对中国经济实际产出的长期影响是正向的,人民币利率因此步入滞后的被动加息,国内通胀上升,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则相应降低,但对中国国内利率、通胀以及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的影响相对较小;美国扩大广义货币供应量m2对中国宏观经济的影响,除短期会给中国产出水平带来正向影响外,其他方面同美联储加息所带来的影响正好相反。国际原油价格上升对我国实际产出影响是正向的,带来低微的输入型通胀,利率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朱荣华  左晓慧  
以货币政策为视角研究金融开放的波动效应,将货币政策、金融开放和经济波动纳入一个研究框架。实证检验表明中国金融开放经济波动可能存在货币政策渠道,在此基础上利用结构向量自回归模型(SVAR),进一步刻画中国金融开放下货币政策冲击的经济波动,发现金融开放对经济波动的影响,短期为负效应,长期转为正效应;货币政策在金融开放加剧经济波动关系中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因此,面对金融开放的困境,货币当局应构建稳定的货币政策框架;强调金融开放的力度同时更应注重金融开放的协调性,将有助于获得金融开放的收益,减缓经济波动。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孙宁华  周扬  
金融创新和货币政策因素对实体经济的影响越来越突出,经济现实需要我们构建包含货币政策的宏观经济波动模型。在中国的养老保险制度、社会保障制度和各项保险事业真正完善之前,根植于传统文化习俗和制度安排的消费习惯一时间很难改变,因此,本文建立了引入消费习惯形成因素的内含货币效用模型。经过校准分析和计量实证,本文认为,我国居民消费具有明显的习惯形成特征,引入消费习惯形成的MIU模型对中国现实经济有较好的拟合效果,能够解释产出波动的98%,与未引入消费习惯形成的基本RBC模型相比,对消费波动的解释能力显著提高。货币冲击对名义利率和通货膨胀率影响较大,可以解释其11.36%和10.27%的波动。货币冲击的初始...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祝梓翔  高然  邓翔  
不确定性已成为中国经济下行的重要原因,已有研究多将不确定性视为外生因素。本文尝试探讨不确定性的内生性以及货币政策对不确定性的影响。本文通过估计一个具有"双向反馈"机制的均值波动率SVAR模型,从实证上分析货币政策对波动率的影响。结果显示:正向货币政策冲击在推高总需求的同时降低了产出和通货膨胀的波动率;货币政策冲击对波动率的解释比重在5%以上;关闭波动率的内生反馈机制会弱化货币政策的效果。接着,本文构建了一个包含信贷约束和数量型货币政策规则的新凯恩斯DSGE模型,从理论上解释和拟合货币政策对波动率的影响。结果显示:正向货币政策冲击能够降低宏观变量的波动率,关闭不确定性的影响会弱化货币政策的刺激效应;不确定性的状态依存特征是正向货币政策冲击减少不确定性的关键机制;经济主体的风险厌恶偏好、信贷约束程度、货币政策惯性决定了货币政策冲击对不确定性的影响,其中信贷约束是最重要的影响渠道。本文认为,扩张性的货币政策与"去杠杆"并不矛盾,是应对不确定性的有效措施。本文对于理解中国经济不确定性成因、缓解不确定性的负面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王广谦  
中国经济在经历了 2 0年快速增长之后 ,近几年出现了向高一阶段过渡的明显特征。本文详细考察了 1997~ 2 0 0 0年物价、货币与经济增长变化的实际过程以及发生这种变化的具体原因。文章认为 ,近几年物价、货币和经济增长发生的变化证明转轨经济已实现历史性突破 ,标志着经济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柳欣  王晨  
从资本存量与收入流量均衡的角度,本文分析了在经济波动的过程中,功能性收入分配比例的变化将会对有效需求结构产生影响,这是构成中国经济波动的内在机制。并通过实证分析,提出政府在调节经济的同时,应特别注意到有效需求问题,保持资本存量与收入流量之间的适当比例关系,并调整收入分配。这对实现国民经济平稳、快速的增长有着重要的意义。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戴金平  金永军  刘斌  
本文通过对在单一约束的商业银行利润函数中植入监管当局惩罚函数的静态理论模型的分析得出:监管当局以提高资本充足率为核心的监管行为不仅有效地影响了商业银行的信贷行为和风险意识,而且强化了"逆风向行事"的货币政策的非对称效应,接着本文对我国1998年以来经历的两次经济波动进行了实证分析,其结论是:1998年以来,监管当局对商业银行以降低坏账率、提高资本充足率为核心的监管行为强化了我国货币政策非对称效应。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