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821)
2023(10092)
2022(8324)
2021(7782)
2020(6248)
2019(14472)
2018(14222)
2017(26088)
2016(13812)
2015(16050)
2014(15977)
2013(16050)
2012(15814)
2011(14633)
2010(14757)
2009(14019)
2008(13822)
2007(12434)
2006(11518)
2005(10588)
作者
(41443)
(34838)
(34824)
(33371)
(22270)
(16662)
(15664)
(13500)
(13339)
(12522)
(12391)
(11706)
(11308)
(11205)
(11137)
(10860)
(10274)
(10141)
(9842)
(9542)
(9019)
(8456)
(8432)
(7982)
(7962)
(7906)
(7569)
(7460)
(7151)
(6858)
学科
(84882)
经济(84822)
管理(36371)
(30260)
方法(28985)
数学(26003)
数学方法(25791)
中国(23789)
(22238)
企业(22238)
地方(20338)
(17949)
(15517)
(14617)
业经(14466)
(14152)
贸易(14141)
(13742)
地方经济(13396)
(12730)
农业(12016)
环境(11868)
(11451)
金融(11451)
(10986)
(10874)
银行(10858)
(10540)
(10338)
(9736)
机构
大学(212275)
学院(208206)
(103896)
经济(102121)
研究(84262)
管理(72518)
中国(66532)
理学(60485)
理学院(59713)
管理学(58774)
管理学院(58393)
(47361)
科学(47162)
(45612)
(42916)
研究所(38505)
中心(37185)
财经(35448)
经济学(34807)
(33430)
(32447)
(31510)
经济学院(31067)
北京(31052)
(29998)
(27944)
师范(27707)
业大(26936)
财经大学(26166)
科学院(26065)
基金
项目(129320)
科学(101902)
基金(95760)
研究(95461)
(83904)
国家(83296)
科学基金(69855)
社会(64342)
社会科(61061)
社会科学(61045)
基金项目(48973)
(46418)
教育(42738)
自然(41721)
自然科(40729)
自然科学(40719)
资助(40195)
(40039)
自然科学基金(40026)
编号(35928)
(30555)
成果(30473)
重点(29889)
(29695)
国家社会(28489)
中国(27829)
课题(26239)
教育部(26225)
(25415)
发展(24802)
期刊
(124298)
经济(124298)
研究(72973)
中国(50018)
(34630)
学报(31923)
(30722)
科学(30545)
管理(29594)
大学(24639)
学学(22711)
教育(21932)
农业(21430)
经济研究(21390)
(21381)
金融(21381)
财经(19639)
技术(18746)
(17306)
问题(16285)
(15952)
业经(15302)
国际(14917)
世界(14587)
(12379)
技术经济(12275)
统计(11404)
图书(10985)
资源(10622)
经济问题(9977)
共检索到34876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杜官印  蔡运龙  
中国建设用地面积与经济同步增长,但也存在低效利用的问题。本文应用数据包络分析面向投入的CCR模型,测算得到了1997-2007年28个省份的资本、劳动和建设用地投入对GDP产出的效率。研究表明:①多数省份的建设用地等要素投入平均效率较低,各地区效率水平基本上与其经济发展水平一致;②以1997-2002年和2003-2007年两个时间段分别计算平均效率,有21个省份后一时段的效率相对降低,这个趋势与后一时段中国重化工业加速发展的趋势相吻合;③在资本、劳动和建设用地投入方面,存在不同形式的投入要素的松弛,即纯超量投入,主要以就业人口和建设用地的松弛为主,进一步表明这些生产要素没有实现最佳配置。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刘中卫  刘瑞翔  
本文利用国家统计局颁布的1997、2002以及2007年投入产出表,考察了中国经济产出对于消费、投资及出口需求的诱发和依存关系,对1997-2007年间中国产业产出增长的动因进行了分析,得到以下结论:(1)最终需求对于中国生产的整体诱发程度呈现出上升趋势,中国目前的生产诱发效果重心主要在工业部门,且迅速地从轻工业向重工业升级;(2)1997-2007十年间中国产业产出的依存结构发生了本质的变化,经济已经从"内需依存型"转变为"出口导向型";(3)1997到2007十年间中国产业产出的增长约有90%归因于最终需求的拉动,由技术进步所推动的生产增长约占整体的10%,但从产业结构上看,近年来中国经济重心过于倾向于工业部门,特别是重化工业的发展,制约了第三产业的增长。文章最后给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龙开胜  陈利根  
生态地租是衡量生态资源利用带来的社会经济效果的重要指标。以投入产出表和生态足迹为基础,分析中国1997-2007年生态地租变化情况。结果表明,1997-2007年中国各产业单位经济产出的生态地租量呈减少趋势,农林牧渔业,电、热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单位经济产出的生态地租量明显高于其他产业;生态地租总量呈不断增加趋势,构成上以工矿业和农林牧渔业生态地租为主,生态地租在行业间转移越来越多;以2007年为对照组,总产出量、生态足迹和生物承载力以及农地面积等参数的变化引起生态地租显著变化,其中以农林牧渔业生态地租变化最为敏感。如果考虑生态地租的影响,人类消费产品价格将大幅增加,这相当于人类因过度攫取自然资源...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张利  雷军  李雪梅  高超  曾玮瑶  
本文选取中国222个地级及地级以上城市为样本,以市辖区建成区面积表征城市用地规模,利用位序-规模法则和分形理论分析1997-2007年中国城市用地扩张整体趋势,并通过计算城市用地扩张幅度指数(UEI),分析中国不同用地规模、不同区域和不同省份之间的城市用地扩张差异。结果表明:①中国城市用地规模总量不断增加,城市之间的用地规模差距在拉大,整体均衡度在下降;②城市用地规模越大,扩张的速度越快,整体扩张速度呈现特大城市>大城市>中等城市>小城市的态势;③从区域层面看,东部城市的整体扩张速度最快,西部次之,中部最慢,城市用地扩张有着明显的区域差异性;④从省域层面看,城市用地扩张速度较快的主要为直辖市和广东、江苏、浙江、福建等东部沿海省份的城市。最后,本文从自然条件、行政区划调整、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等方面探讨了各影响因素对城市用地扩张的作用机制。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王广谦  
中国经济在经历了 2 0年快速增长之后 ,近几年出现了向高一阶段过渡的明显特征。本文详细考察了 1997~ 2 0 0 0年物价、货币与经济增长变化的实际过程以及发生这种变化的具体原因。文章认为 ,近几年物价、货币和经济增长发生的变化证明转轨经济已实现历史性突破 ,标志着经济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沈坤荣  
本文以现有文献为基础,考察经济增长理论的最新发展。采用经济计量分析方法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因素进行分解,并就我国近20年制度变迁的增长效应进行经济计量检验。一、经济增长理论的最新发展:文献概览经济增长理论以经济长期增长为研究对象,分析各增长因素在经济长期...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尹锋  李慧中  
建设用地为经济活动提供了场所和空间,作为一种政府控制的稀缺资源,它通过影响投资增幅进而间接的影响经济增长。我国近几年建设用地规模的快速扩张在引起资本存量增加的同时,也导致资本产出比率的上升,因此对经济增长的最终贡献非常小。其中的原因可能有四个:(1)建设用地过度扩张刺激起来的投资在总量上是过度的;(2)建设用地刺激的投资使得经济资源集中到楚筑投资上,挤占了机器设备的更新改造,不能反映技术进步的要求;(3)建设用地刺激的投资使得城市化和工业化主要依赖外延式扩张的道路,不能充分利用工业化和城市化的积聚效应;(4)政府低价供应土地的行为降低了土地市场资源配置的效率。因此,政府严格土地管理的政策并不一...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张华嘉   黄怡胜  
一、引言 本文把固定资产投资资金来源划分为国家投资、国内贷款投资、外国投资、自筹资金及其他资金来源投资,用理论模型和实证分析的方法,分析了1978—1997年固定资产总投资和各种投资的决定因素,并分析了各种投资对经济增长、行业结构和地区结构的影响。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毛中根  洪涛  
在理论分析基础上,基于中国31个省(市、区)1997-2007年相关数据,运用面板数据的变截据和变系数相关模型对金融发展的居民消费增长效应进行计量检验。结果表明:在全国层面上,不论是随机效应模型,还是随机系数模型,金融发展的系数均为正数,且均在1%的水平上显著,表明金融发展对居民消费增长具有正向促进作用;在省(市、区)层面上,各地区金融发展的系数均大于零,但区域间存在显著差异。因此,应加快金融发展进程,并调整金融发展的内部结构、城乡结构和地区结构。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赵可  张安录  马爱慧  苏向学  
为考察经济增长与城市建设用地之间的关系,本文采用计量经济分析方法对中国1981年-2007年的两者关系进行了检验。研究结果表明:①经济增长与城市建设用地之间存在协整关系,即长期均衡关系,但短期内会偏离长期均衡,城市建设用地长期对短期偏离均衡的调整力度为44.9%,而经济增长偏离长期均衡时,仅以9.4%力度被调整到均衡状态;②经济增长是城市建设用地面积变化的Grange原因,而反向关系得不到实证支持;③经济增长带来的冲击能够解释城市建设用地面积变化的50%以上,而城市建设用地的变化对经济增长的解释水平仅仅保持在10%左右。城市政府应该改变过去城市发展"摊大饼"的模式,提高现有土地的利用效率,积极...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磊  
运用1997、2002、2007年中国33个部门的进口非竞争型投入产出表,实证分析了对外贸易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出口和进口对中国GDP的形成和增长均发挥了积极作用,两者对GDP形成和增长的贡献程度都比较接近;1997~2007年劳动密集型产业出口对GDP形成的贡献率出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资源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以及服务业出口对GDP形成的贡献率则保持了持续上升的态势;资源资本密集型产业进口对GDP形成和GDP增长的贡献始终占据主导地位,且贡献率还在不断提高。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毛中根  洪涛  
在理论分析基础上,基于中国31个省(市、区)1985-2007年地区生产总值、政府消费、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和年末在岗职工人数数据,运用面板数据的变截据和变系数相关模型对政府消费的增长效应进行计量检验。检验结果表明:在全国层面上政府消费的系数为4.656;在省(市、区)层面上,各地方政府消费的系数均大于零,但区域间存在显著差异。财政支出方式应逐步实现从政府投资向政府消费转变,并调整政府消费的内部结构、城乡结构和地区结构。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陈伟国  张红伟  
本文分别以金融抑制论和金融结构论为指导,根据中国的实际情况,建立数学模型,进行多元回归分析,并利用VAR因果关系检验和方差分解探索中国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结论表明:(1)无论是金融抑制论还是金融结构论,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2)对于模型1来说,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存在单向因果关系,属于需求追随型;而模型2并没有显示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存在明显的因果关系,以银行为主导的金融结构通过内在传导机制对经济增长产生影响;(3)从金融发展对经济波动解释的力度来看,金融抑制论对解释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比较弱,而金融结构论对经济增长的解释力要强。因此,在强调市场对金融资源优化...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陆志明  程实  
文章通过构建理论模型对外汇干预与就业、宏观经济增长之间的互动关系进行了研究,认为中央银行应能从外汇干预中获得正收益,同时外汇干预能有效降低就业与经济增长过程中大幅波动的可能性。在理论模型的基础上,文章对1994—2007年间中国外汇干预政策实施效果进行了实证研究,主要结论为与理论模型基本一致:市场化的人民币外汇干预会导致央行正向的干预收益,同时降低就业与经济增长的波动性。对于目前受到国际次贷危机影响的中国经济来说,采取更为灵活的外汇干预政策应是合理的政策选择。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匡家在  
速度·效率·增长方式——1949—1979年中国经济增长透视匡家在速度高、效率低是建国三十年来中国经济增长最显著的特征。在这三十年的经济增长历程中,粗放型增长即主要依靠资本、劳动等生产要素投入带动的增长是常态,是主流。决定这种增长方式的主要变量是什么...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