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770)
2023(12551)
2022(10832)
2021(10002)
2020(8445)
2019(19488)
2018(18505)
2017(34467)
2016(19274)
2015(21667)
2014(21936)
2013(21632)
2012(20381)
2011(18770)
2010(18642)
2009(17622)
2008(17536)
2007(15307)
2006(13313)
2005(12014)
作者
(60542)
(50830)
(50594)
(48151)
(31957)
(24756)
(23084)
(20062)
(19115)
(17815)
(17359)
(17019)
(16357)
(15974)
(15918)
(15832)
(15823)
(14947)
(14746)
(14526)
(12908)
(12356)
(12283)
(11666)
(11593)
(11288)
(11155)
(11124)
(10299)
(10169)
学科
(85976)
经济(85864)
管理(51334)
(46856)
(35842)
企业(35842)
方法(35696)
数学(32048)
数学方法(31761)
中国(24200)
(22606)
地方(22253)
(21205)
(19752)
(16501)
贸易(16496)
(15969)
业经(15844)
(15361)
农业(15063)
环境(13660)
地方经济(12050)
(11957)
金融(11955)
(11749)
(11664)
银行(11597)
(11114)
财务(11094)
财务管理(11063)
机构
大学(285335)
学院(282803)
(115422)
经济(112931)
研究(105171)
管理(104094)
理学(90067)
理学院(88797)
管理学(87203)
管理学院(86667)
中国(77231)
科学(69303)
(61429)
(59855)
(55585)
研究所(51186)
(50668)
业大(49389)
农业(47741)
中心(47722)
(42407)
财经(40602)
(38244)
(38220)
北京(38200)
师范(37763)
(36877)
经济学(35693)
(33489)
科学院(32808)
基金
项目(197346)
科学(153705)
基金(143829)
研究(134087)
(130152)
国家(129125)
科学基金(107703)
社会(86149)
社会科(81508)
社会科学(81480)
基金项目(77387)
(76440)
自然(72366)
自然科(70572)
自然科学(70545)
自然科学基金(69255)
(66655)
教育(59821)
资助(57164)
编号(51830)
重点(45877)
(43468)
(42894)
成果(40825)
(40225)
计划(39503)
科研(38761)
创新(37926)
课题(36522)
国家社会(36252)
期刊
(123862)
经济(123862)
研究(79719)
中国(56027)
学报(54910)
(52835)
科学(48947)
大学(39142)
(38506)
学学(37418)
农业(35108)
管理(33208)
(23130)
金融(23130)
教育(22734)
技术(20374)
经济研究(20087)
财经(19857)
业经(19812)
(19244)
问题(18381)
(17081)
资源(16135)
(15595)
(14190)
业大(14109)
科技(13979)
技术经济(13301)
商业(12927)
统计(12544)
共检索到41409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曹银贵  袁春  王静  郑新奇  周伟  钱铭杰  
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以不同区域内的14个省会城市为研究对象,从城市承载力和城市协调度两个方面挑选了20个指标,采用主成分分析的方法计算得出14个城市1997—2005年间的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值,得出了重要主成分所含的指标及其在研究期间内的变化与差异;然后从区域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角度出发,分析了不同区域内城市土地集约度变化的一致性和变化趋势;以变化为基础,将影响因子分为自然导向型、投入导向型、产出导向型和城市容貌导向型四个不同类型,分析了这些类型的影响因子在研究期间内的变化,同时结合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度分析了这些类型影响因子的作用。本文一方面全面掌握了区域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变化的趋势;另一方面为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挖潜提供了参考。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曹银贵  王静  程烨  刘爱霞  许宁  郝银  饶彩霞  
利用1995、2000和2005年的Landsat TM遥感数据解译结果分析了三峡库区的土地利用格局,三峡库区建设用地总量上升,各类建设用地的增长率不一致,库区水面在增加;运用单一土地利用动态度分析了相关地类的变化速度和分布,各地类的动态度与变化速度存在空间上的差异;采用景观生态学的方法分析了土地利用变化的景观特征,景观的多样性在增加,而景观的破碎度有一个先减小后增加的趋势,同时景观优势度的变化不大,耕地景观的优势逐渐被多样性景观特征所替代。然后采用典型相关分析的方法,计算典型载荷,找出各典型变量在分析过程中的作用,借此分析了土地利用变化与社会经济影响因子之间的关系。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金凤花  马洪伟  朱培培  
结合1997—2014年数据测算区域物流碳排放,利用TAPIO脱钩弹性系数和LMDI方法对区域物流碳排放的脱钩状态和影响因素进行分解。结果表明,大部分区域物流碳排放表现出逐年增加的趋势,广东和山东始终位居前列,区域物流碳排放与区域物流经济表现为扩张负脱钩、强脱钩、弱脱钩和增长联结等脱钩状态,能源效率、能源消耗结构近几年表现为减碳因素,人均GDP和人口大多数时期表现为增碳因素,区域物流的比重对区域物流碳排放影响微乎其微。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刘茂峰  高彦春  甘国靖  
本文以白洋淀流域为研究对象,首先应用Mann-Kendall非参数检验法分析流域内8个典型水文站点近50年的年径流变化趋势。在此基础上采用Hurst指数法分析年径流变化趋势在未来的可持续性。利用Pettitt突变检测法分析各水文站点年径流发生突变的年份,比较突变前和突变后年平均径流量的变化情况。选取流域内和附近6个气象站点1957年-2006年近50年间的年平均气温和年降水量资料,对比其在突变年份前后的变化情况,分析气象要素对流域径流量的可能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白洋淀流域各站点年径流量呈下降趋势且具有较强的持续性,且流域上游年径流下降趋势更为显著,而流域下游年径流下降值β高于上游;1979年是...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叶晨  张正栋  张杰  朱汝雄  董才文  
以韩江上游梅江的一级支流五华河为研究区域,选取近30a来的径流、泥沙和降雨数据,运用累积滤波器、Mann-Kendall、R/S、降水-径流双累积曲线等多种统计模型方法,分析径流、泥沙的年际变化特征、突变和相关关系,并在受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影响的基础上,探讨径流、泥沙的变化规律以及贡献率。结果表明:(1)径流年际变化总体略呈下降趋势,但趋势不明显;输沙量则表现出显著下降的趋势;(2)未来年径流量和输沙量可能呈现持续减少的趋势;(3)径流量在1981~1985年、1997~2001年和2004~2008年这3个时段内发生突变;输沙量在1987年发生突变;(4)单位水流的含沙量较少,河床基本处于冲刷状态;(5)降水对径流量变化的贡献率为73%,人类活动对径流量变化的贡献率为27%;输沙量快速减少的变化中,气候变化的贡献率为21%,人类活动的贡献率为79%。可见降水是五华河流域径流量变化最重要的影响因素,而人类活动是输沙量变化最重要的影响因素。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李名峰  
集约节约利用土地是都市圈建设的重要发展路径。本文以武汉城市圈建设"两型社会"为例,从区域空间的角度,构建了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指标体系,并采用因子分析法,对湖北省9个武汉城市圈城市和5个非城市圈城市的土地集约利用情况进行了量化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武汉城市圈整体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相对高于省内其他城市,但圈内城市的土地集约利用程度并不均衡。本研究给出的政策建议是:各地应发挥地域比较优势,优化土地资源配置;结合湖北省主题规划,合理确定不同区域的土地利用强度;大力提高存量建设用地的利用效率等。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马勇  童昀  
文章运用熵权TOPSIS法评价长江中游城市群2004—2013年各地州市经济发展水平,并解析造成长江中游城市群各地州市经济差异的影响因子。以变异系数和全局自相关分析测度长江中游城市群整体及内部各区域的经济差异。最后利用Jenks自然最佳断裂点法对各城市经济水平进行聚类,分析长江中游城市群十年间经济发展格局的时空演变过程。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李璐  史志华  朱惇  蔡崇法  
以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1980、1990、2000年LANDSATMSS/TM/ETM+遥感影像为主信息源,辅以DEM、植被分布图、土地利用图、气象数据及相关社会经济资料,对该区域20年来森林覆盖的动态变化和区域分异特征进行了研究。在此基础上,采用典范对应分析(CCA)研究了林地分布及其变化与环境因子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水源区1980、1990、2000年林地面积分别为67631、61635、65051 km2,斑块数依次为41790、71276、69632个,平均斑块面积为1.62、0.86、0.93 km2,呈破碎化趋势;林地分布主要由海拔、降雨和坡度等因素决定,而林地变化的主要影响因子是...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向燕芸  陈亚宁  张齐飞  卞薇  
本文分析了开都河流域源流区积雪变化与气象要素及径流的变化趋势,讨论了气象-积雪-径流三者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开都河流域2000—2016年间积雪覆盖率呈微弱上升趋势(0.1%/10a),其中,最大积雪覆盖率增加速率约为0.33%/a,而最小积雪覆盖率则呈减小趋势(-0.017%/a);在年内表现为春、夏季节积雪面积减少,而秋、冬两季增加;在过去的45年间(1972—2016年),融雪期在春季提前了约10.35天,而秋季延迟了约7.56天;温度对春季积雪变化影响较大,而降水则对冬季积雪变化影响较大。河川径流与径流峰值均呈增加趋势,年径流增幅约2.26亿m3/10a,其中夏季径流对气温(ε=1.41)和降水(ε=0.5)变化敏感,而春季对积雪面积的变化响应敏感(ε=0.59)。开都河流域山区温度升高和降水增加对径流的影响明显。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  [作者] 王琦  柴亮  
区域创新能力是衡量区域创新系统状况的重要尺度,是增强地区竞争力、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运用SPSS统计软件中的因子分析方法,对2008年中国31个省市的区域创新能力进行了分析和比较发现,提升地区创新能力应加大科技投入,注重加强环境建设,从而促进地区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贡璐  潘晓玲  师庆东  王志明  高炜  
塔里木河上游地区是典型的生态脆弱带和环境危机带,对以人类活动为主导的区域水土资源的开发反响强烈,主要表现在其土地利用的景观空间格局随水土资源开发程度而发生的变化。本研究以景观生态学的前沿理论和方法为指导,借助3S技术和数理统计软件,在现代绿洲-荒漠陆地生态系统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较系统的分析了1990年~2000年塔里木河上游地区阿克苏-阿瓦提绿洲土地利用格局变化,同时对变化的影响因子进行探讨。研究表明,研究区10年间土地利用格局变化显著,农田、居民点、盐碱地景观大面积增加,草地、林地、水域、湿地景观都有不同程度的减少;整个地区景观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减少,优势度指数、破碎度指数增加,人类对生...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束庄健  
对江苏省13个城市多项物流经济指标进行因子分析,找出影响区域物流能力的主要影响因素,客观地评价全省区域物流能力,为政府制定相关政策提供理论依据;实证结果表明:综合得分最高的三个城市为苏州、南京、无锡,综合得分最低的三个城市为泰州、淮安、宿迁,政府在制定决策时需因地制宜,统筹安排,科学合理制定相关规划及政策。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韩胜娟  
投资环境是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本文以直接投资环境为研究对象,针对我国各地区投资环境,建立了包含五个层次12个具体指标的区域投资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并在此基础上选择多指标综合评价方法-因子分析法,对我国各地区的投资环境进行实证分析。静态分析结果表明,我国中西部地区投资环境较差,应着重改进配套服务设施及环境质量;动态分析结果表明,近年来我国区域投资环境间的内部差异呈不断缩小的趋势,有利于区域经济均衡发展。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陈章旺  黄惠燕  
从投入、产出角度构建众创空间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因子分析方法提取运营能力、企业发展能力、政府支持力度、盈利能力4个主因子,对我国29个区域众创空间绩效进行评价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众创空间运营能力对众创空间绩效的影响最为显著,若其水平低于平均整体绩效水平,对于众创空间的发展会产生极大的制约;同时发现众创空间的发展与区域经济发展状况有一定的相关性,制约各区域众创空间发展的因素不同,因此应针对发展短板,采取因地制宜的发展政策。基于研究结果,提出4点建议,以期为促进我国各区域众创空间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刘新同  
由于经济、科技发展水平不同,我国各地区在研发能力上存在较大的差异。为了对我国区域研发能力差异进行定量化分析,本文引入了研发投入强度、研发经费相对规模、研发人员相对规模、主要检索工具收录论文相对数量、授权专利相对数量、技术市场相对规模、新产品产值相对规模等指标,根据《2006年中国科技统计年鉴》提供的数据,通过因子分析,对我国各省区研发能力差异进行比较评价。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