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551)
2023(12251)
2022(10556)
2021(9411)
2020(7825)
2019(18177)
2018(17194)
2017(31649)
2016(17790)
2015(20482)
2014(20757)
2013(20548)
2012(18791)
2011(17146)
2010(16869)
2009(15475)
2008(15367)
2007(13503)
2006(11605)
2005(10296)
作者
(56227)
(47157)
(47007)
(44687)
(29512)
(22893)
(21433)
(18731)
(17603)
(16504)
(15984)
(15822)
(15069)
(14976)
(14726)
(14686)
(14642)
(14005)
(13672)
(13375)
(12125)
(11449)
(11317)
(10796)
(10631)
(10452)
(10434)
(10317)
(9569)
(9560)
学科
(79277)
经济(79211)
管理(50255)
(44676)
方法(34886)
(34837)
企业(34837)
数学(31476)
数学方法(31215)
(21259)
中国(21219)
地方(20339)
(19107)
(17883)
(16648)
贸易(16644)
环境(16565)
(16153)
业经(16050)
农业(14100)
(12047)
(11691)
地方经济(11537)
(10959)
(10881)
财务(10841)
财务管理(10813)
(10794)
金融(10792)
(10433)
机构
学院(262207)
大学(260949)
(107033)
经济(104940)
管理(97271)
研究(94230)
理学(84758)
理学院(83668)
管理学(82147)
管理学院(81672)
中国(68201)
科学(62911)
(56283)
(54976)
(49823)
业大(46691)
研究所(46198)
农业(45065)
(44801)
中心(42767)
(38524)
财经(36498)
(34265)
北京(33973)
(33827)
师范(33788)
(33153)
经济学(32639)
(30598)
经济学院(29803)
基金
项目(184825)
科学(143558)
基金(133482)
研究(125600)
(120649)
国家(119696)
科学基金(100089)
社会(79850)
社会科(75747)
社会科学(75720)
(73707)
基金项目(71834)
自然(67446)
自然科(65781)
自然科学(65755)
自然科学基金(64556)
(63278)
教育(56875)
资助(53262)
编号(48513)
重点(43008)
(41527)
(39573)
(38384)
计划(37741)
成果(37404)
科研(36647)
创新(36139)
课题(34282)
科技(33645)
期刊
(110803)
经济(110803)
研究(69429)
学报(52094)
(49189)
中国(48023)
科学(44750)
大学(37088)
学学(35444)
(33842)
农业(33293)
管理(30818)
技术(23429)
教育(22129)
(19860)
金融(19860)
经济研究(18825)
(18631)
业经(18609)
财经(17395)
问题(15033)
(14989)
(14699)
资源(14029)
业大(13728)
(13442)
科技(13232)
商业(13002)
技术经济(12984)
统计(11735)
共检索到37478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金凤花  马洪伟  朱培培  
结合1997—2014年数据测算区域物流碳排放,利用TAPIO脱钩弹性系数和LMDI方法对区域物流碳排放的脱钩状态和影响因素进行分解。结果表明,大部分区域物流碳排放表现出逐年增加的趋势,广东和山东始终位居前列,区域物流碳排放与区域物流经济表现为扩张负脱钩、强脱钩、弱脱钩和增长联结等脱钩状态,能源效率、能源消耗结构近几年表现为减碳因素,人均GDP和人口大多数时期表现为增碳因素,区域物流的比重对区域物流碳排放影响微乎其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邹秀萍  陈劭锋  宁淼  刘扬  
文章在能源消费导致的碳排放核算的基础上,利用1995~2005年中国30个省市区的面板数据定量分析了各地区碳排放与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能源效率之间的关系。分析显示各地区碳排放与经济发展水平存在倒U型曲线趋势,而与能源消耗强度呈U型曲线关系,与第二产业产值的比重呈N型曲线关系。从各地区碳排放量对平均碳排放量的偏离量的大小,可以看出中国碳排放存在显著的东南部低中北部高西北部低的空间分布格局。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许菁  
文章利用STIRPAT模型实证研究了我国1997~2010年工业化阶段投资、工业增长以及技术进步等因素对碳排放的影响,研究认为投资是影响碳排放规模的最主要因素,中部地区的二氧化碳排放水平受投资影响最大,技术进步对环境压力的影响在西部地区最为明显,技术要素对环境的影响需要通过政策支持来加强。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申笑颜  
文章采用灰色系统理论中的灰关联分析讨论了中国碳排放及其与各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1995~2004年)。发现人口数量、煤炭能源消费和水电能源消费在各影响因素中对我国碳排放的关联度高;其次为石油消费和天然气消费因素;最后为核电与GDP。表明,人口增长对碳排放贡献最大;经济活动中能源消费结构的合理选择远比经济增长本身对碳排放的影响更为重要。同时,采用灰色系统理论中的灰预测方法对我国碳排放的可能量做出了相应预测(2010~2015年)。结果说明,如果在人口政策不变的前提下,不调整现有的能源消费结构,我国的碳排放将会持续增长,而且对气候变化的负面影响也将会愈加严重。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李建豹  黄贤金  吴常艳  周艳  徐国良  
利用空间变差函数和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ESDA)方法分析了中国省域人均碳排放的空间异质性和空间自相关性,综合考虑碳排放的各影响因素,利用地理加权回归模型分析了影响碳排放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1中国省域人均碳排放存在显著的空间异质性和空间自相关性,在空间上表现出明显的集聚特征,形成了典型的中心—外围结构,中心区主要分布于内蒙古、吉林、辽宁、河北、山西和宁夏等地。2各因素对人均碳排放的影响具有显著的空间异质性,表现为同一因素对人均碳排放的影响,在不同省域存在明显差异。3影响中国省域人均碳排放的重要因素是碳排放强度、人均GDP(2010年不变价)和人均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最后,提出了减少碳排放的对策。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世进  周敏  
发展低碳经济,降低碳排放已经成为全球性的问题,而一个国家的碳排放量是由多种因素共同决定,这些因素对碳排放量的贡献也不同。文章通过区分我国东中西部不同区域的特征,构建省域GMM动态面板数据模型,对人均GDP、产业结构、城市化水平、外贸依存度、能源消费结构等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区域中影响碳减排的因素效果是有差异的。从而,提出了减少碳排放的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欧元明  周少甫  
分析碳排放情况,本文发现人均碳排放和碳排放密度之间没有必然联系;碳排放密度存在明显的空间群集效应。基于LMDI方法分解,发现人均产出起拉动作用,而能源效率和能源消费碳排放强度则主要是抑制作用。基于STIRPAT模型分析,发现人均总产出水平、单位产出的化石能源消耗量、煤炭消费占比均对碳排放有显著的强化作用。建议:大力发展便捷的公共交通、倡导绿色出行,减轻交通对大城市碳排放的压力;通过改变能源结构,通过电力能源生产外迁等方式降低排放密度超高的地区碳排放压力、开发清洁能源,降低二氧化碳高排放能源消费占比;对高能耗产业逐步实施"产能总量控制——限制出口——进口替代"路径的产业优化措施,逐步减轻"输入性...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许广月  
发展低碳经济是我国顺应世界发展大潮流的必然选择,应把碳排放作为重要的指标纳入到国家发展战略体系中。本文考虑到不同区域的异质性,采用面板数据的计量模型,深入研究了碳排放的影响因素,认为影响我国碳排放的主要影响因素是产出规模、产业结构以及能源消费结构,而清洁技术水平是低效率的,没有发挥碳减排效应。同时,不同区域中影响碳减排因素的效果是有差异的。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孙少勤  郭琴琴  
文章通过建立LMDI模型对我国工业碳排放变化进行机理分析。以此为基础,根据能源消费特征将工业行业分为能源密集型行业和非能源密集型行业,利用协整分析、误差修正模型和格兰杰检验,研究行业异质性对碳排放变化的长短期影响。研究表明:不同类型行业对碳排放的关键影响因子迥异,并且长期关系也表现出不一致性。两类行业与碳排放之间均存在长期均衡的协整关系和短期动态调整机制。通过短期调节,可以自动实现行业发展与碳排放的长期均衡,但调整力度和方向不尽相同。此外,文章为工业的发展提出了具有较强针对性的节能减排、低碳发展的措施。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唐赛  付杰文  武俊丽  
城市碳排放作为中国碳排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减排的实现对完成中国碳中和目标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代表中国主要经济区的典型城市(深圳、成都、南京、武汉、西安、沈阳)为例,结合2005—2019年数据,采用SPIRPAT模型将城市碳排放影响因素分解为人均收入水平、能源强度、城市人口、产业结构、公共交通,对中国典型城市碳排放与其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结果表明:整体上,除公共交通因素外,其他因素均与城市碳排放显著相关,其中正向的人均收入水平和城市人口是影响碳排放的两个最重要的因素;各典型城市则与整体效应有所区别,人均收入水平与能源强度在大部分城市中是影响碳排放的最重要因素,城市人口的影响力度和范围有所下降。为推进碳减排,中国典型城市应加强人文建设、提高能源效率、协调生态绩效、减少公共交通能源浪费。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唐赛  付杰文  武俊丽  
城市碳排放作为中国碳排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减排的实现对完成中国碳中和目标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代表中国主要经济区的典型城市(深圳、成都、南京、武汉、西安、沈阳)为例,结合2005—2019年数据,采用SPIRPAT模型将城市碳排放影响因素分解为人均收入水平、能源强度、城市人口、产业结构、公共交通,对中国典型城市碳排放与其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结果表明:整体上,除公共交通因素外,其他因素均与城市碳排放显著相关,其中正向的人均收入水平和城市人口是影响碳排放的两个最重要的因素;各典型城市则与整体效应有所区别,人均收入水平与能源强度在大部分城市中是影响碳排放的最重要因素,城市人口的影响力度和范围有所下降。为推进碳减排,中国典型城市应加强人文建设、提高能源效率、协调生态绩效、减少公共交通能源浪费。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张巍  尚丽  
根据IPCC碳排放计算方法计算了2005—2014年陕西省37个主要工业产业的能源消费碳排放量,运用LMDI方法建立了陕西省工业碳排放影响因素分解模型,定量分析了碳排放影响因素的作用程度。结果表明:陕西省工业碳排放的主要驱动因素是产业经济规模,其他各影响因素按贡献率绝对值大小依次是能源强度、能源结构和产业结构。根据分析结果,提出应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产业结构调整、提高能源效率、能源结构优化等方面促进节能减排,以减少陕西省工业碳排放量。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肖宏伟  
应对气候变化和控制温室气体排放,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在剖析碳排放影响因素的基础上,要从推进工业低碳化、促进城镇生态化、严格控制能源消费总量、优化能源消费结构、提高非化石能源比重、强化低碳技术创新、推进能源价格改革等方面采取对策,努力减少碳排放总量。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霍金炜  杨德刚  唐宏  
气候变化和二氧化碳减排问题已引起全世界的关注。本文运用岭回归分析1995-2008年新疆碳排放与人口、经济、技术间的关系,并进一步探讨了产业结构和主导产业对碳排放的影响,以寻找减排的技术路线和对策,推动区域低碳经济的发展。结果表明:①不合理的经济结构和人口增长对碳排放有显著的推动作用,技术进步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碳排放,但影响甚微;②新疆过分依赖自然资源的经济增长方式和以第二产业为主的经济结构是导致温室气体排放量增加的主要原因;③研究期间,新疆的主导产业均为以石油天然气开采、石油化工、煤化工为主的重工业,但其在工业总产值的比重却有较大提升,导致对能源的消耗急剧增加。未来在全球化背景下,新疆应转变经济增长模式,加大生态保护力度,更多地依靠科技创新、技术进步和制度的改进,大力发展低碳产业。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李治  李培  郭菊娥  曾先峰  
我国城市化发展既提高了城市居民收入水平同时又增加了碳排放。本文使用56个城市的微观家庭数据,在各个城市层面上建立不同类型能源消耗的行为方程,对包含固定收入、家庭规模和户主年龄的标准家庭居住碳排放进行有效的估算,同时对跨城市差异进行分析解释。结果表明,在以标准家庭居住碳排放为唯一衡量标准时,东川市和蚌埠市是碳排放最少的城市,而新乡市与郑州市则是碳排放最多的城市,很多低排放城市位于秦岭-淮河南北分界线的南侧,大城市排放要高于中小城市。通过对城市收入弹性的估算,发现相对富裕的家庭会增加消耗清洁燃料。一个家庭从低排放城市移动到高排放城市造成的环境成本占家庭年均收入的6.6%,同时低密度城市发展模式以及...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