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877)
- 2023(11345)
- 2022(9728)
- 2021(8826)
- 2020(6995)
- 2019(16021)
- 2018(15718)
- 2017(28598)
- 2016(15380)
- 2015(17463)
- 2014(17514)
- 2013(17431)
- 2012(17065)
- 2011(15998)
- 2010(16349)
- 2009(15501)
- 2008(15270)
- 2007(13733)
- 2006(12707)
- 2005(12030)
- 学科
- 济(89564)
- 经济(89490)
- 管理(42651)
- 业(37581)
- 企(28272)
- 企业(28272)
- 地方(27355)
- 方法(26621)
- 中国(25499)
- 数学(22791)
- 数学方法(22550)
- 农(20741)
- 学(18348)
- 业经(18169)
- 环境(17513)
- 地方经济(16502)
- 财(14574)
- 农业(14302)
- 融(13677)
- 金融(13677)
- 贸(13587)
- 贸易(13575)
- 制(13414)
- 发(13363)
- 易(12986)
- 银(12631)
- 银行(12614)
- 行(12350)
- 和(11378)
- 划(11106)
- 机构
- 学院(233188)
- 大学(232166)
- 济(106824)
- 经济(104739)
- 研究(92270)
- 管理(81802)
- 中国(70583)
- 理学(68309)
- 理学院(67397)
- 管理学(66252)
- 管理学院(65820)
- 科学(55103)
- 京(51693)
- 所(48258)
- 财(47054)
- 研究所(43337)
- 江(42067)
- 中心(41056)
- 农(39508)
- 财经(36196)
- 经济学(33967)
- 范(33267)
- 院(33140)
- 师范(32918)
- 北京(32681)
- 经(32615)
- 业大(31924)
- 农业(30485)
- 州(30314)
- 经济学院(30239)
- 基金
- 项目(145781)
- 科学(114805)
- 研究(106999)
- 基金(104674)
- 家(91572)
- 国家(90805)
- 科学基金(76859)
- 社会(70378)
- 社会科(66727)
- 社会科学(66711)
- 省(58073)
- 基金项目(54441)
- 划(47815)
- 教育(47347)
- 自然(47139)
- 自然科(45942)
- 自然科学(45931)
- 自然科学基金(45083)
- 资助(43195)
- 编号(41652)
- 发(38327)
- 成果(34286)
- 重点(33902)
- 部(31945)
- 发展(31236)
- 展(30733)
- 课题(30698)
- 国家社会(29682)
- 创(29373)
- 创新(27684)
- 期刊
- 济(135670)
- 经济(135670)
- 研究(78851)
- 中国(56213)
- 农(37121)
- 学报(36485)
- 财(35323)
- 科学(34306)
- 管理(33718)
- 大学(27640)
- 教育(26264)
- 学学(25870)
- 融(25685)
- 金融(25685)
- 农业(25449)
- 经济研究(22270)
- 技术(21591)
- 业经(20662)
- 财经(19131)
- 问题(17008)
- 经(16794)
- 贸(14543)
- 业(13608)
- 国际(13537)
- 技术经济(13489)
- 世界(13295)
- 资源(12775)
- 统计(11588)
- 图书(11399)
- 商业(11100)
共检索到39026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夏会会 丁镭 曾克峰 刘超
大气污染物排放及影响因素研究,是引导区域减排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依据。利用Tapio脱钩模型测度了1996~2013年长江经济带11个省区工业经济增长与工业废气、工业二氧化硫、工业烟粉尘3个指标之间的脱钩程度,并利用LMDI分解模型对大气污染物排放变化特征进行了影响因素分解。结果表明:(1)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的工业废气排放量呈持续上升的趋势,且工业废气排放量的"热"点区域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工业二氧化硫和烟粉尘两种大气污染物排放量总体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状况有所改善。(2)长江经济带工业废气排放整体经历了从扩张性负脱钩到相对脱钩发展的趋势,表明经济发展的同时带来工业废气排放的污染同步增长。经济发展效应和能源效率效应是促使工业废气排放的主要因素。(3)长江经济带的工业二氧化硫和烟粉尘排放整体上经历了从相对脱钩向绝对脱钩发展的趋势,经济发展均是造成各地区两种污染物排放量增加的主要原因,技术效应和能源效率是各地区两种污染物减排的重要影响因素。未来,在大气污染物的减排控制过程中,需加强产业结构、能源结构的调整,也需坚定依靠技术进步推动能源使用效率的提高,并且注重各省市间的减排差异和防范污染产业的区域转移。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李琳 张佳
采用熵权-TOPSIS模型评估长江经济带108个地级市2004~2013年的工业绿色发展水平,运用锡尔指数分析长江经济带三大城市群间以及三大城市群内部工业绿色发展水平差异特征及构成。结果表明:近10年长江经济带工业绿色发展水平总体差异有所缩小,2004~2010年总体差异缩小受益于三大城市群间差异缩小,2011~2013年总体差异缩小趋缓受制于城市群内部差异扩大;近10年三大城市群间差异呈缩小之势,长三角与中三角、泛成渝的差异明显改善;近10年三大城市群内部差异持续扩大,政府绿色政策支撑和工业绿色增长度的差异扩大引起城市群内部差异扩大。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彭兴莲 胡伟辉 毛小明
正确把握工业发展、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三者耦合协调关系,对于进一步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2000—2022年长江经济带工业资源环境耦合协调发展水平及其动力因素进行分析。研究发现:长江经济带全域工业发展水平不断提升,资源利用水平总体平稳上升,环境保护水平先降后稳。长江各区域耦合协调度稳定提升,由高到低依次为:下游地区>全域>中游地区>上游地区。空间分布为“中间低两翼高,北部高南部低”,呈现“江浙”保持引领、“沪渝”相对缓慢、“湘鄂”稳步提升、“赣皖”逐步发力、“云贵川”发展放缓的格局。各动力因素对耦合协调度的影响各有差异,地区不对称性明显。因此建议:构建系统融合发展机制,坚持强化区域协同融通,推动资源要素顺畅流动。
[期刊] 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邓明亮 仇文琦 韩慧
通过对长江经济带工业发展问题现有研究成果的梳理和总结,发现目前相关研究成果主要聚焦在工业集聚水平,工业竞争力,工业梯度、同构和转移,工业绿色发展等方面;研究空间尺度侧重于沿线重点省市工业发展问题的研究;定量研究方法主要包括单指标比较分析法、确定权重的统计分析方法、结构方程分析法、数据包络分析法等方法。未来应该进一步拓展研究内容和研究空间尺度,同时更加注重研究方法的集成创新。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董昕灵 张月友
在长江经济带严重的"重化工围江"背景下,为将环境修复与经济发展同时兼顾,通过借鉴投入产出分析思路,采用长江经济带11省(市)2005—2016年面板数据,分析了该区域分工、污染与经济的总体特征,并应用空间面板杜宾模型考察重化工业分工水平对地区环境污染与经济发展的双重影响。结果表明:经济带中游已经摆脱了与上游基本重合的区域分工角色,不断向下游贴近;经济带的重化工业分工、环境污染和经济发展均存在空间依赖性;中上游地区重化工分工水平的降低促进了地区污染水平下降,"污染转移"并未随着经济带内重化工产业的转移而发生;地区重化工业分工弱化会带动地区在经济带中经济规模比重的提升。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叶云岭 吴传清 周西一敏
基于2009~2018年长江经济带10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采用区位商指数测度制造业集聚水平,从大气环境、水环境、能源消耗3个维度选取指标构建环境污染指数;在厘清制造业集聚的环境效应形成机理的基础上,构建基准回归模型、门槛回归模型实证检验长江经济带制造业集聚对环境污染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1)2009~2018年长江经济带下游地区制造业集聚水平最高,中游地区次之,上游地区最低。(2)长江经济带环境污染水平整体呈下降趋势,且下游地区城市环境污染改善速度高于中上游地区。(3)长江经济带整体及中下游地区制造业集聚与环境污染表现出先促增、后抑制、再加剧的“N”型曲线关系,而上游地区制造业集聚仍处于加剧污染的阶段。为促进长江经济带制造业绿色发展,应统筹兼顾长江经济带制造业集聚与生态环境的良性互动关系,因地制宜推动制造业差异化发展,实施更严格的环境规制标准,提升制造业绿色技术创新水平,加强绿色制造体系建设。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王建民 仇定三 蒋倩颖 张敏
基于长江经济带2007—2016年11省市面板数据,运用Super-SBM模型与Malmquist指数对工业绿色发展效率进行动静分析;并结合改进的灰色斜率关联模型分析影响工业绿色发展效率的因素。研究表明,长江经济带工业绿色发展效率呈上升趋势,区域差别显著;技术进步对工业绿色发展效率提高的贡献率高,提升潜力大;经济发展水平、城镇化等因素促进工业绿色发展效率提升,工业产业结构和环境规制则具有抑制作用。最后提出提高长江经济带工业绿色发展效率的发展路径。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强 唐幼明
有序推进城市蔓延对实现城市可持续绿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利用统一化夜间灯光数据测度城市蔓延,匹配2003—2020年长江经济带108个城市的面板数据,利用固定效应模型和系统GMM估计方法实证探究城市蔓延的环境效应,采用中介效应模型对传导机制进行检验,最后进行城市异质性和空间效应分析。结果表明:城市蔓延显著减缓了长江经济带各城市的环境污染,且减排效应在中西部地区城市、财政压力低的城市以及中小城市中更为明显;考虑外溢效应的空间杜宾模型回归结果表明,本地的城市蔓延同样抑制了周边城市的环境污染;机制分析结果表明,城市蔓延通过提高产业结构合理化程度抑制环境污染,产业结构合理化是重要的中介机制。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林黎 李敬
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将2014-2018年长江经济带城市的3个水污染评价因子和5个空气污染评价因子重构成环境污染综合评价指标,在此基础上构建长江经济带环境污染的空间关联网络,并运用网络分析方法考察该空间关联网络的特征和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环境污染存在明显的空间关联;长江经济带环境污染治理需要考虑空间影响,建立协同机制。空间关联网络中各主体的地位存在较大差异,攀枝花和宜昌在空间关联网络中具有最大的影响力;长江经济带环境污染治理既要整体推进,又要重点突破。第二产业占GDP比重的差异和人口密度的差异是影响环境污染空间关联的重要因素。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孙智君1,2,张雅晴1
以碳排放和污染物排放作为非期望产出,采用全局超效率SBM模型测算1997-2015年长江经济带沿线11省市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采用面板门槛模型分析环境规制强度对工业绿色生产率的门槛效应。实证结果表明:1997-2015年虽然长江经济带沿线省市工业绿色生产率均呈提升态势,但仅有2014-2015年的上海、2015年的江苏是有效率省份,且省市之间效率差距不断拉大;环境规制对长江经济带绿色生产率存在双重门槛效应,在低、中、高3种环境规制强度地区中,只有中等环境规制强度地区能够通过环境规制显著提升工业绿色生产率
[期刊] 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吴爱军 邓微微
以《中国统计年鉴(2015年)》的工业行业产值为数据源,采用比值对比分析法和结构相似度分析方法,对长江经济带各省(市)的优势工业行业和工业结构相似度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工业结构以制造业为主,且重化工业发展比重较大;工业结构差异较为显著,同构性现象不明显;各省(市)产业结构优化程度不同。在此基础上,结合国家关于长江经济带的相关政策,提出了长江经济带工业结构优化调整的对策和建议。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汪克亮 孟祥瑞 杨宝臣 程云鹤
长期粗放型的工业增长模式给中国生态环境造成巨大压力,已经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作为一种新型的衡量经济、资源与环境协调度的指标,生态效率可以体现某个经济单元在生产产品或提供服务的同时最大限度的减少自然资源消耗与环境污染排放(环境压力)的一种能力,反映了经济增长、资源节约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平衡关系。本文选择工业用水总量、工业煤炭消费量、工业COD排放量以及工业SO2排放量作为环境压力代表性指标纳入DEA分析框架之中,实证测算2006-2012年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的5类工业生态效率(IEE)指标值,并考察IEE的地区差异与动态演变特征,采用σ收敛与绝对β收敛两种收敛分析方法检验IEE的收敛性,建...
[期刊]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黄寰 杨梅 王珏
我国经济发展正逐步从追求数量、粗放式扩张模式向追求质量和环境效益的模式转化,实现经济增长的同时减少环境污染,其实质是实现二者绝对脱钩.本文运用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2006年~2017年面板数据,通过Tapio脱钩弹性指数首先分析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脱钩效应,对其进行时空分异研究;其次运用Stata 15.1采用GMM估计方法研究经济集聚、人口集聚、环境规制等驱动因素对脱钩的影响大小和方向,并进一步探讨环境规制影响脱钩状态的作用路径.结果显示:1)从时间分异来看,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从2006年~2017年整体呈现为绝对脱钩-扩张负脱钩-绝对脱钩的周期性特征.多数省市在2017年脱钩程度都最高.2)从空间分异来看,脱钩指数平均值都处于绝对脱钩状态的省市包括湖南、四川、浙江和重庆,所有省市最近两年的平均水平都处于绝对脱钩状态,预示良好的绝对脱钩发展趋势.3)从脱钩的驱动因素来看,经济集聚与脱钩为"倒U"型曲线关系;人口集聚与脱钩为"U"型曲线关系;环境规制能够显著促进脱钩发展,适当的环境规制会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开展技术创新进而助推其脱钩,且通过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式对脱钩的影响力度远大于技术创新;此外,"倒U"型曲线关系显著存在于脱钩指数和人均GDP之间.基于研究结论提出相应对策建议:适当提高经济集聚水平,保持适当的人口集聚度,制定适当环境规制政策,积极促进产业绿色转型与技术创新,践行生态文明理念.
关键词:
经济增长 环境污染 脱钩效应 驱动因素
[期刊]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李浩
工业高质量发展是长江经济带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中之重,是长江经济带建成高质量发展经济带的重要支撑.工业高质量发展是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发展,推动长江经济带工业高质量发展应以创新驱动为引领、绿色转型为支撑,促进工业创新发展、绿色发展、协调发展和开放发展.武汉大学吴传清教授研究团队主创出版的《长江经济带产业发展报告》系列,已连续出版《长江经济带产业发展报告(2017)》(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7年11月出版,39.1万字)、《长江经济带产业发展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黎巧 陈立泰 张先怡
文章构建了长江经济带工业发展与交通基础设施耦合系统指标体系,运用系统耦合研究法对该区域两系统相互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论显示:长江经济带工业发展水平总体滞后于交通基础设施水平;东部省市相对于西部省市处于更高级别耦合阶段,且更为稳定;沪、浙、苏三地耦合协调度最高,黔最低;此外,长江经济带所有省市的"工业发展—交通基础设施"系统整体功效为系统均带来负协同效应,耦合关系亟待优化。
关键词:
长江经济带 耦合协调度 耦合关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