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289)
2023(11945)
2022(10364)
2021(9868)
2020(8119)
2019(19105)
2018(18905)
2017(35653)
2016(19524)
2015(22181)
2014(22125)
2013(22125)
2012(20335)
2011(18294)
2010(17974)
2009(16356)
2008(15774)
2007(13232)
2006(11463)
2005(9962)
作者
(55693)
(46388)
(45934)
(44017)
(29782)
(22259)
(20961)
(18314)
(17680)
(16486)
(16175)
(15434)
(14688)
(14687)
(14278)
(14095)
(13879)
(13703)
(13244)
(13123)
(11401)
(11348)
(11180)
(10540)
(10423)
(10315)
(10289)
(10141)
(9270)
(9112)
学科
(80837)
经济(80762)
管理(52044)
(50519)
(41584)
企业(41584)
方法(35270)
数学(30497)
数学方法(30181)
(21645)
中国(20755)
地方(19762)
业经(19111)
(18355)
(17215)
农业(14353)
(13431)
贸易(13425)
(12967)
(12931)
产业(12874)
(12836)
技术(12810)
环境(12413)
理论(12170)
(10590)
财务(10533)
财务管理(10513)
(10465)
(10298)
机构
大学(268938)
学院(267897)
管理(109316)
(105513)
经济(103233)
理学(94994)
理学院(93898)
研究(93313)
管理学(92326)
管理学院(91847)
中国(68278)
科学(59395)
(58422)
(46442)
(45694)
(43292)
中心(42977)
研究所(42726)
业大(41027)
(38468)
北京(37094)
(36989)
财经(36870)
师范(36680)
(34580)
(33819)
农业(33749)
(33560)
经济学(30446)
师范大学(29993)
基金
项目(191744)
科学(150896)
研究(140097)
基金(138508)
(120797)
国家(119815)
科学基金(102955)
社会(86987)
社会科(82346)
社会科学(82325)
基金项目(75045)
(74889)
自然(67917)
自然科(66264)
自然科学(66250)
自然科学基金(65026)
(63646)
教育(62859)
编号(57358)
资助(56085)
成果(45654)
重点(43113)
(41984)
(41616)
(40004)
课题(39361)
创新(37246)
科研(36694)
教育部(35294)
项目编号(35085)
期刊
(115156)
经济(115156)
研究(79911)
中国(50817)
学报(42850)
科学(40785)
管理(38993)
(38648)
(32350)
大学(31900)
学学(29880)
教育(29860)
农业(27483)
技术(23076)
(20807)
金融(20807)
业经(19489)
经济研究(18191)
财经(16768)
图书(15527)
问题(15034)
(14376)
理论(14373)
(14251)
科技(14152)
资源(13768)
实践(13363)
(13363)
技术经济(12938)
现代(12512)
共检索到39204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代丹丹  周春山  
以广州为研究对象,采用产业转型系数、主成分分析和偏离—份额方法,对1995年以来的产业转型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广州工业转型的快速时期在1999年前后,服务业随后。1995年以来广州工业内部增长速度呈现差异,竞争优势行业发生变化,但主导产业仍未发生更替。服务业内部增长也呈现较大差异,正逐步向高端化转型,生产性服务业的地位大幅度提升。广州产业转型目前还处于初始阶段,无论是工业还是服务业,其转型还需经历较长的时期,在这个过程中,传统产业对经济发展仍起重要作用。最后,提出了大力发展战略新兴产业、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等产业转型的建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刘月亮  成方龙  黄勋  赵冠伟  
文章将景观生态系统的结构安全和功能安全相结合,对1995—2015年广州市景观生态安全水平进行评价,并据此分析其时空变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1995—2015年,建设用地景观类型出现大面积增长,其余土地利用景观类型面积呈减少趋势。建设用地景观类型面积增加的主要来源为水田和林地。(2)研究期间,广州市景观生态安全水平一直处于中等水平并有下降趋势。景观生态安全低等级区面积增长一倍,高等级区面积整体不变,较低、中等、较高等级区面积减少。(3)景观生态安全水平低等级主要分布在越秀、海珠、天河和荔湾区,高等级分布在从化、增城和南沙区。2005年后,景观生态安全水平低等级逐渐向中心城区周边的花都、黄埔和番禺等区域扩张,高等级分布稳定。(4)研究期间C0和C0/(C0+C)先增加随后保持稳定,说明广州市景观生态安全2010年之前主要受非结构因素影响,之后受到结构因素与非结构因素共同影响。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方远平  闫小培  毕斗斗  林彰平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大都市服务业发展迅速,并逐步成为主导产业,服务业在城市聚集、扩散导致的区位演变及空间格局引起我国学者的关注。以广州为例,在采用服务业四分法基础上,运用1990、2000年人口普查数据及1996、2001年基本单位普查数据,分析了1990年以来广州市不同类型服务业就业和基本单位的区位演变、区位特征及形成机制。研究发现,生产性服务业在老城区集聚程度下降,新中心区集聚程度上升,总体上形成"双中心"格局;分配性服务业在老城区集聚明显下降,向新中心区及外围区扩散,布局逐步均衡化,但不同部门差异明显;消费性服务业从老城区逐步向外围区扩散,中心集聚仍较高,且有随人口均衡布局特征;社会性服务业在老城区集聚减弱,在新中心和外围区集聚增强,呈团块状或局部集聚。与国外相比,广州市服务业区位特征是"多中心集聚"区位。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王岚  李景刚  田光明  高艳梅  
留用地政策保障了被征地农民的长久生计,得到了农民的支持,但由于对"小而散"的留用地产业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缺乏足够认知,因而缺乏针对性的规划引导产业发展,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留用地政策效用的发挥。据此,本文以广州市白云区为例,借鉴产业布局理论,探索了留用地产业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以期为留用地产业发展提供指导。结果表明:白云区留用地产业布局呈现"整体分散,局部集中"态势,沿交通要道呈轴线布局形式,说明留用地产业发展对交通条件依赖性较强;此外,交通因素、到镇中心距离因素及地块形状因素对产业布局有重要影响,在未来产业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王岚  李景刚  田光明  高艳梅  
留用地政策保障了被征地农民的长久生计,得到了农民的支持,但由于对"小而散"的留用地产业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缺乏足够认知,因而缺乏针对性的规划引导产业发展,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留用地政策效用的发挥。据此,本文以广州市白云区为例,借鉴产业布局理论,探索了留用地产业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以期为留用地产业发展提供指导。结果表明:白云区留用地产业布局呈现"整体分散,局部集中"态势,沿交通要道呈轴线布局形式,说明留用地产业发展对交通条件依赖性较强;此外,交通因素、到镇中心距离因素及地块形状因素对产业布局有重要影响,在未来产业规划中应加以重视;同时,留用地产业特征明显,交通运输及仓储业对交通条件要求极高,且距镇中心相对较远,商业金融业则距离镇中心较近,批发零售业特征不明显。因此,留用地产业引入及规划应制定差异化策略,交通运输及仓储业应以交通及距离为引导,商业金融业则应关注产业地块到镇中心的距离。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赵逸靖  千庆兰  
通过对广州市样本众创空间内、外环境的实地观察、创客问卷调查、半结构式访谈获取一手资料,运用熵值法与模糊综合评价法进行众创空间满意度评价。研究结果表明:(1)广州市众创空间具有增长迅速、多个等级、多种模式、定位相异、水平参差的整体特征;(2)创客对广州众创空间内部、外部环境营造满意度最高的分别是基本生活设施的齐全度和整体环境。基于研究结果,提出众创空间的营造和建设应更加关注创客的行为特征与需求。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朱倩琼  郑行洋  刘樱  周春山  
以广州为例,研究大都市区域农村聚落类型、空间布局特征及形成机制,为政府制定社会经济发展规划提供参考依据。首先采用2013年广州市农村聚落现状数据,运用因子分析法、聚类分析法将广州市行政范围内1 109个行政村划分为8类农村聚落类别,即生态型、农耕型、农—工混合型、工业发展型、工业主导型、人口规模凸显型、外来人口集聚型、商服型,分析了各类农村聚落的特征。其次,通过GIS分析工具将聚类结果与空间数据相关联,探究广州农村聚落类型的空间分布特征:(1)市域层面上广州市农村聚落空间结构呈现典型的圈层特点,以主城区为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易燕明  杨兆礼  万齐林  
本文利用闪电定位资料和气象台站记录的雷暴日资料,对广州市闪电密度时空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广州市位于广东省闪电密度高值区,在5′×5′网格内每年总闪次数在500次~1 000次;闪电类型以负闪为主,负闪次数占了总闪次数的96.76%;广州市每年闪电发生季节主要出现在4月~9月,这一时期的总闪次数占全年的96.63%,其中最高值出现在7月,次高值在6月、8月;每天13时~19时是闪电高发时段,这主要与午后出现强对流天气关系极为密切;广州市闪电密度空间分布具有明显的区域性,高值偏西和偏南,主要位于广州市偏西的越秀区、荔湾区和偏南的番禺区北部;各月正闪电流强度高于负闪电流强度,并且电流强度高...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朱倩琼  郑行洋  刘樱  周春山  
以广州为例,研究大都市区域农村聚落类型、空间布局特征及形成机制,为政府制定社会经济发展规划提供参考依据。首先采用2013年广州市农村聚落现状数据,运用因子分析法、聚类分析法将广州市行政范围内1 109个行政村划分为8类农村聚落类别,即生态型、农耕型、农—工混合型、工业发展型、工业主导型、人口规模凸显型、外来人口集聚型、商服型,分析了各类农村聚落的特征。其次,通过GIS分析工具将聚类结果与空间数据相关联,探究广州农村聚落类型的空间分布特征:(1)市域层面上广州市农村聚落空间结构呈现典型的圈层特点,以主城区为核心,由外向内农村聚落发展水平不断提高;(2)各区层面以各自的行政中心为内核呈现圈层结构,农村聚落发育水平由外圈层向内圈层不断发展,发展程度受城市副中心发展状况的影响;(3)城市重大基础设施极大地提升其周边农村聚落的发展水平。最后,从乡村工业化、城市扩张、流动人口集聚、自然条件以及城市规划和管理因素等方面对广州市农村聚落空间结构形成机制进行初步探讨。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邓毛颖  
长期以来,广州市城市交通需求和供给维持在一个低水平的平衡状态,时刻面临着严峻的考验。目前,广州市道路空间增长有限,个体机动交通膨胀,公共交通竞争力不强,"粗放式"外延加剧了城市交通的钟摆式走动,拥堵区域进一步扩大。在具体研究广州市交通运行特征的基础上,从城市发展战略和交通发展预测等方面分析了城市交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提出了依托轨道交通系统,优化常规公交,形成有竞争力的公共交通体系;完善骨干交通系统,加强土地开发与交通建设协调,优化市域空间结构和布局;打通区域通道,完善地区路网,挖掘通行潜力;加强交通需求管理等对策建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张冬良  宫清华  尹小玲  黄光庆  
在全球经济发展低碳化的趋势下,基于广州2003~2012年的统计数据,通过对碳排放进行计算,研究发现,不同产业部门碳排放情况变化明显,10年来,第一产业碳排放量比重较小且增加缓慢,第二产业碳排放量比重一直较大但增速放缓,第三产业碳排放量增长迅速且比重逐渐加大,2012年第三产业碳排放量首次超过第二产业。通过聚类分析,将工业部门内部行业划分为优先发展、重点发展、优化发展、限制发展和深化发展五类。最后,对不同的产业部门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刘望保  陈再齐  
利用1982年以来的广州市历次人口普查数据,分析广州市老八区的人口空间分布演化,认为广州市人口郊区化趋势明显,形成了制造业和房地产大规模开发的带动下的人口快速增长的扇形区域。外来人口主要分布在中心城区外围地带,空间集聚特征高。人口分布多中心结构基本形成,次中心的人口空间集聚能力增强,次中心的形成得益于外来人口在中心城区外围地区交通便利的城中村大规模集聚,并在很大程度上是城乡二元结构和户籍制度等因素综合作用下的产物,反映了制度对城市空间的影响。研究可为城市旧城更新改造、职住空间平衡与城市通勤和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等提供参考。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叶昌东  代丹丹  刘海东  
当前我国城市居民职住空间变化日益剧烈并影响城市空间布局。采用基于重力模型的两步移动搜索法,对广州市中心城区2000、2005、2010和2015年4个时间节点职住空间演变及其行业差异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广州市就业可达性总体上行业差异显著,制造业缓慢上升,传统服务业日益下降,现代服务业和房地产业大幅上升,公共服务业相对稳定。就业可达性整体呈"中心—外围"格局且趋向均衡,制造业和传统服务业就业可达性趋于均衡,但现代服务业和房地产业趋于极化,公共服务业则相对稳定。与欧美城市相比,制造业就业可达性的郊区化变化有较强相似性,而服务业的向心集聚性则表现出相反的变化特征。最后针对不同行业职住空间的差异特征提出了分类优化的对策,制造业职住合一程度较高,应逐步向郊区迁移;服务业职住分离程度较高,应改善交通通勤,优化出行方式。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吴炎太  
文章提出了商务成本的定义,在探讨商务成本的性质的同时,论述了商务成本上升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的理论基础,进一步提出了商务成本与产业结构之间的关系模型,并利用广州GDP构成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探讨了应对商务成本上升的广州产业发展对策。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张春霞   徐秀玉   邱乐怡  
当前我国乡村旅游已由快速发展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现有对乡村旅游发展研究的成果大多是基于资源供给或游客需求视角,鲜有从基于经营者视角对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展开的探讨。本文基于乡村旅游经营者视角,通过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对广州市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存在的困境展开调研,进而探讨其困境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优化路径。结果表明:广州市乡村旅游存在开发保护不深、经营管理不力、服务保障体系不完善等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建立多方参与的建设资金筹措机制、完善基本乡村旅游公共服务供给体系、创建特色乡村旅游品牌、调动相关利益群体参与经营等对策。本研究对推进广州市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具有理论指导意义,也可为其他地方的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提供借鉴。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