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781)
2023(5495)
2022(4917)
2021(4710)
2020(3932)
2019(9558)
2018(8900)
2017(16067)
2016(8872)
2015(10050)
2014(9830)
2013(9761)
2012(9704)
2011(8852)
2010(8893)
2009(8473)
2008(8663)
2007(7542)
2006(6929)
2005(6538)
作者
(27914)
(23701)
(23384)
(22282)
(15407)
(11636)
(10759)
(9022)
(8959)
(8535)
(8150)
(7997)
(7927)
(7764)
(7667)
(7218)
(6978)
(6976)
(6923)
(6793)
(5886)
(5874)
(5795)
(5555)
(5287)
(5269)
(5235)
(5161)
(4923)
(4800)
学科
(40638)
经济(40582)
(22895)
管理(20859)
(17738)
企业(17738)
方法(16142)
数学(14388)
数学方法(14232)
(10951)
中国(10927)
(10246)
(9713)
地方(9300)
(7665)
贸易(7658)
(7422)
(7315)
金融(7313)
农业(7112)
业经(6526)
(6432)
(6373)
财务(6370)
财务管理(6350)
关系(6330)
企业财务(6166)
(5550)
银行(5518)
地方经济(5322)
机构
大学(133802)
学院(127615)
研究(56446)
(56440)
经济(55457)
管理(44218)
中国(41188)
理学(37483)
理学院(36922)
管理学(36198)
管理学院(35981)
科学(34257)
(30643)
(30321)
研究所(27893)
(26690)
(26098)
中心(24277)
农业(21342)
(20301)
业大(20277)
财经(20207)
北京(19840)
(19177)
(18486)
(18064)
师范(17786)
经济学(17621)
科学院(16914)
研究院(15845)
基金
项目(85793)
科学(66475)
基金(63316)
(59274)
研究(58765)
国家(58387)
科学基金(46910)
社会(37168)
社会科(35098)
社会科学(35084)
基金项目(32730)
自然(31492)
自然科(30711)
自然科学(30698)
(30333)
自然科学基金(30149)
(28345)
资助(27143)
教育(26631)
编号(21780)
重点(20607)
(19990)
成果(19185)
(19040)
(17367)
科研(17061)
计划(16901)
教育部(16633)
创新(16358)
国家社会(16134)
期刊
(63693)
经济(63693)
研究(43927)
中国(28675)
学报(26451)
(23984)
科学(23041)
(20134)
大学(19397)
学学(18103)
管理(17403)
农业(16585)
教育(13968)
(13276)
金融(13276)
经济研究(10869)
国际(10708)
财经(10333)
(10203)
(9601)
世界(9497)
技术(9147)
(8991)
问题(8375)
业经(7134)
业大(6904)
(6816)
图书(6775)
(6070)
论坛(6070)
共检索到21216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据1996年《全球竞争力报告》统计分析,1995年在10个亚洲国家和地区中,国内投资总额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最高的是中国,其比重为40.8%,其次为泰国和马来西亚,分别为40.35%和40%,韩国为36.60%,新加坡为34.80%,香港地区为30.47%,印度尼西亚为2951%,日本为28.14%,菲律宾为25.41%。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杨小佛  
近年各方均看好亚洲经济。事实上,二战后发达国家生产结构的改变、生产方式和消费哲学的变化等均在促进亚洲世纪的形成。四小龙的崛起及此前的日本产品进入欧美市场均为突出的例子。但是亚洲的经济发展也和其他地区一样,总是受着内外多种因素的影响,过程曲折复杂。 亚洲的新兴工业国家和地区与东盟五国均为出口导向经济。改革开放后的中国也加入了这一行列。1988年以来,它们由于出口和引进资金的增加,都有较高的经济增长率。但外资涌入和大量建设项目的上马也使各地出现日益上升的通胀和财政收支的不平衡,于是各地当局只得采取收缩信用提高利率作为对策。现在的情况是日元升值和美国经济放缓,从而使1995年亚洲的经济增长较...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钱共鸣  黄玉启  
扬基债券──亚洲国家和地区理想的筹资工具中国银行港澳管理处经济研究部钱共鸣,黄玉启扬基债券(YankeeBond)是指非美国的借款人在美国本土发行的以美元为面值的债券。90年代以来,亚洲国家和地区普遍出现了一股发行扬基债券,筹措长期资金的热潮。据统计...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乌云其其格  
评述2008年亚洲国家或地区科技人力资源建设的动态发展趋势以及新的政策举措和法规,并从国家科技人才制度和政策角度进行分析、比较和展望。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纪晓岚  
20世纪中叶以来,亚洲国家经济发展进入快速的增长轨道,以平均5%~8%的经济增长速度领先于欧洲、北美地区。在保证经济增长速度的同时,如何使人口、环境、资源与经济发展协调一致,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是亚洲各国面临着的一个共同的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亚洲国家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问题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张婷  李红  
文章基于FDI区位选择理论,构建包含市场规模、劳动力成本、集聚经济、投资环境和投资距离等区位因素的单国引力模型,运用SYS-GMM和IV估计方法,结合域外大国在华投资的外溢效应,探讨21世纪以来各因素对中国吸引亚洲主要国家和地区投资的驱动影响,并对东北亚与港台、东南亚、南亚及西亚四个区域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发现:整体上,更大的市场规模、集聚经济和语言相似性能显著提高对亚洲主要国家和地区的在华投资动力,而劳动力成本的上升能降低其在华投资动力,其他投资环境和投资距离因素对FDI流入作用不显著;但是在区域层面上,各因素对FDI流入影响在显著性和方向等方面具有明显的地域差异性,呈现出东北亚及港台与西亚等...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马得勇  
政治信任是一个政府合法性的重要指标之一。本文以亚洲8个国家和地区为研究对象,首先对政治信任的分布现状进行了实证分析,然后对政治信任的成因进行了探讨。根据分析结果,目前对政治信任起源的两种理论视角,即制度的和社会文化的视角对政治信任成因的解释均具有意义,两种解释理论至少在实证研究上并不相互排斥。本文最重要的发现是,在东亚及东南亚国家,权威主义价值观作为一个文化的因素,对人们的政治信任的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这一分析结果部分地修正了目前关于政治信任的有关理论。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曾仲  
高等学校的招生制度 ,是衔接高等教育与普通教育的桥梁 ,高校招生制度是否科学、合理、不仅直接关系到高等教育的质量 ,也直接影响普通教育。本文拟对亚洲部分国家高等学校的招生制度作些比较 ,以资借鉴。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肖晓西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阿什德  叶德利  
本文对亚洲国家在1980~2006年间贸易条件趋势及进出口波动的平稳性进行了实证研究。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出口增长不一定能够长期改善贸易条件,进口增长也并不一定长期恶化贸易条件,而确保进口波动的长期平稳才是促使亚洲国家贸易条件呈现长期平稳趋势的关键因素。同时,本文发现中国大陆在这期间的出口增长对其贸易条件的改善作用不足以抑制贸易条件在短期恶化的趋势,这与中国大陆在现今国际外贸市场的激烈竞争之下出口商品的单位价格逐渐下降有关。本文对此提出了几点建议。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基本情况(1996年)国家和地区年中人口(万人)1990—1996人口增长率(%)失业率(%)国际储备(亿美元)外债总额(亿美元)按购买力平价计算的人均GNP①(美元)中国123,2081.13.01070.391,162.82920香港特区6311...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曾铮  
历史上有许多国家和地区通过增长动力机制的转换和经济发展体制的改革,跨越了"中等收入陷阱",实现了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韩国、日本、新加坡和中国台湾与大陆文化相似、国情相近,其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经验对中国具有尤为重要的借鉴意义。通过对这些典型亚洲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经验的总结,我们得出以下四条基本启示:一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包含经济与社会自然和谐发展;二是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要坚持市场导向与政府干预相结合;三是经济结构调整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点方向;四是自主创新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金祥荣  杨峥萍  
采用国际储备标准的分析框架,以进口月数、国际储备与短期外债的比例和国际储备与M2的比例这三个指标衡量亚洲新兴市场国家和地区的国际储备趋势,进而从预防危机、资本可得性和国内成本三个方面分析近年来亚洲国家和地区高国际储备的成因。最后,提出亚洲高国际储备现象的政策涵义和思考。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唐兴霖  
债券市场的发展概况 关于亚洲部分国家和地区主要是指香港、韩国、马来西亚、新加坡、台湾和泰(国以下简称 DAEs)的债券市场,其文献现存的不多。这是因为如下表所示,DAEs的债券市场还很小,特别是大公司债券的市场。已发行的长期债券在香港、台湾、泰国很少,韩国、马来西亚、新加坡相对来说多一些。韩国、马来西亚、泰国的二级市场较呆板,而香港、新加坡、台湾比较活跃。
[期刊] 现代日本经济  [作者] 延生  
亚洲主要国家和地区经济增长预测《欧do闻》4月16日报道:亚圳开发银行在其发表的下年度报告书《亚洲开发展望》中预测,亚太32个加盟国家和地区1994年的平均经济增长率为7.0%,1995年也将继续维持7·2%的高增长.从各主要国家和地区的情况看.19...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