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576)
- 2023(11362)
- 2022(9673)
- 2021(9063)
- 2020(7635)
- 2019(18092)
- 2018(17702)
- 2017(33172)
- 2016(18020)
- 2015(21150)
- 2014(21332)
- 2013(21566)
- 2012(20883)
- 2011(19270)
- 2010(19564)
- 2009(18659)
- 2008(18740)
- 2007(16930)
- 2006(15012)
- 2005(13936)
- 学科
- 济(100829)
- 经济(100747)
- 管理(47414)
- 业(43996)
- 方法(40229)
- 数学(35736)
- 数学方法(35393)
- 企(34180)
- 企业(34180)
- 中国(26508)
- 农(22101)
- 地方(21407)
- 学(19639)
- 财(19270)
- 贸(18963)
- 贸易(18954)
- 易(18406)
- 业经(17477)
- 制(16714)
- 农业(14421)
- 融(14325)
- 金融(14323)
- 地方经济(14074)
- 银(14003)
- 银行(13974)
- 行(13477)
- 和(13409)
- 环境(12922)
- 体(12102)
- 发(11381)
- 机构
- 大学(282063)
- 学院(276844)
- 济(131028)
- 经济(128573)
- 研究(106327)
- 管理(99991)
- 理学(84632)
- 理学院(83564)
- 管理学(82137)
- 中国(81986)
- 管理学院(81606)
- 科学(61802)
- 京(61341)
- 财(57245)
- 所(55380)
- 研究所(49998)
- 中心(47101)
- 农(47099)
- 财经(45276)
- 经济学(42703)
- 江(41555)
- 经(41061)
- 北京(40005)
- 业大(38432)
- 经济学院(38295)
- 院(37113)
- 农业(37025)
- 范(36787)
- 师范(36470)
- 财经大学(33287)
- 基金
- 项目(172301)
- 科学(134926)
- 基金(126830)
- 研究(124917)
- 家(110862)
- 国家(110024)
- 科学基金(92331)
- 社会(81593)
- 社会科(77359)
- 社会科学(77336)
- 基金项目(65593)
- 省(63339)
- 自然(57261)
- 教育(56633)
- 自然科(55924)
- 自然科学(55904)
- 自然科学基金(54932)
- 划(54566)
- 资助(53822)
- 编号(48532)
- 成果(41188)
- 部(40011)
- 重点(39420)
- 发(38471)
- 国家社会(35170)
- 教育部(34278)
- 创(34272)
- 课题(34098)
- 中国(34036)
- 科研(32901)
- 期刊
- 济(151219)
- 经济(151219)
- 研究(90419)
- 中国(57455)
- 学报(44428)
- 财(43973)
- 农(43135)
- 科学(40667)
- 管理(37562)
- 大学(33513)
- 学学(31286)
- 农业(29237)
- 融(27693)
- 金融(27693)
- 教育(26603)
- 经济研究(25529)
- 财经(24087)
- 技术(23810)
- 经(21030)
- 问题(20269)
- 业经(20105)
- 贸(19753)
- 国际(18430)
- 世界(17535)
- 业(16807)
- 技术经济(16148)
- 统计(16054)
- 策(13534)
- 图书(12978)
- 理论(12855)
共检索到44071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学科片“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课题组 国家统计局综合司“宏观经济分析与预测”课题组
1994年,在“抓住机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发展,保持稳定”方针的指导下,我国在经济体制改革方面取得了重大成果,为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同时,通过富有成效的宏观经济调控,既保持了国民经济继续快速增长的势头,又逐步抑制了影响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各种不利因素的进一步恶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学科片“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课题组 国家统计局“宏观经济分析与预测”课题组
一、1996年主要国民经济指标预测1.总量及产业指标GDP 增长率 10.0%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长率 4.0%第二产业增加值增长率 13.4%其中:重工业 13.5%轻工业 13.2%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率 8.0%其中:交通运输邮电业 9.7%商业服务业 8.6%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投资规模 23000亿元名义增长率 18.3%实际增长率 10.5%投资率 32.8%3.价格全国商品零售价格上涨率 10.5%居民消费价格上涨率 12.6%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学科片“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课题组 国家统计局“宏观经济分析与预测”课题组
经过3年多的以治理通货膨胀为首要任务的宏观调控,我国国民经济运行成功地实现了“软着陆”。国民经济保持了适度快速增长,抑制通货膨胀取得了明显成效,社会总供求基本平衡,金融财政形势基本稳定,人民生活水平继续提高,实现了“九五”开好局的预期目标,为实现跨世纪宏伟纲领开了一个好头。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学科片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课题组 国家统计局综合司宏观经济分析与预测课题组
1994年我国仍将维持较快的经济增长,但宏观经济调控也面临着较严重的问题。搞得好,1994年将在深化改革、保持稳定的同时取得连续第三年的经济高速增长,并为本世纪内我国经济继续攀登新台阶创造良好条件。搞得不好,以严重通货膨胀为表现形式的各种经济矛盾的恶化将迫使我们不得不在1994年下半年或1995年再进行一次“调整”“紧缩”,付出经济发展再次出现大起大落的代价。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主编/李扬2014年12月/69.00元ISBN 978-7-5097-6828-0李扬,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研究员,长期从事中国经济相关研究,涉及货币、银行、金融市场等领域。随着中国经济规模不断扩大,GDP增速从2011年告别两位数(百分比)以来,逐年递减。受到国内资源环境约束加强、国际经济复苏不稳定的双重压力,中国经济进入结构趋于优化、物价涨幅趋于适度、新增就业趋于稳定、经济增速趋向潜在水平的"新常态"。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刘元春
一、中国经济仍然在复苏轨道中中国经济依然在常态化的轨道上。在一般状态下,复苏不是单一线性的,特别是在新冠肺炎疫情肆虐的环境中,复苏出现波动是正常的现象,因此,对于这种波动要保持相应的定力。对于中国今年整体的经济形势,分析如下:一是没有常态化;二是并没有像很多人讲的复苏出现了停滞,依然出现在常态化的轨道上。在一般状态下,复苏不是单一线性的,出现波动很正常。特别是在疫情肆虐的环境中,复苏出现波动是再正常不过的一种现象,因此,对于这种波动要保持相应的定力,对这种状态要做出一些客观的分析。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王锦功 刘金泉 董文泉
1994年是实施“八五”计划的第四年,是90年代中国经济发展的关键一年。我们采用多维时间序列状态空间的Bayes方法建立了宏观经济计量模型,采用了多种先验信息假设,对1994年中国经济发展形势进行了预测与分析。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学科片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课题组 国家统计局综合司宏观经济分析与预测课题组
一、1993年和1994年主要经济指标预测 1.总体经济指标 (1)GDP增长率(按可比价格计算,下同):1993年为13%左右,其中第一产业为3.5%,第二产业为17.8%,第三产业为11%;1994年为10%左右,其中第一产业为3.5%,第二产业为15%,第三产业为9%。 (2)国民收入增长率:1993年为13%左右,1994年为10.5%左右。 2.二、三产业增长结构:各部门增加值增长率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慧勇
本文分析了2011年中国经济的基本情况,对2012年中国经济形势进行了预测,并提出了主要的宏观政策建议。本研究预计2012年中国经济增长8.6%,增速继续回落;CPI上涨3.2%,通胀压力缓解。在全球经济金融风险增加的情况下,宏观政策应该长短兼顾,从长期来看,主要是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型。从短期来看,宏观调控从控通胀转向稳增长。财政政策在稳增长方面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货币政策重点是防范货币的内生式紧缩。
关键词:
中国经济 通货膨胀 经济转型 “十二五”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齐建国
本文对 2 0 0 2年中国经济发展情况进行了回顾 ,中国经济总量实现了高增长。经济增长的最大特点是 :积极财政政策导致的投资快速增长和出口快速增长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有效需求不足、收入差距继续扩大和制度创新严重滞后。作者认为物质产品领域内需不足是客观规律造成的 ,最终消费的物质面需求不足的问题并不明显 ,物质产品供给过剩的重要原因是当代技术进步太快的结果 ,而第三产业内需不足是制度性的 ,并且是制约经济高速增长的主要原因。在此基础上 ,对2 0 0 3年中国宏观经济增长进行了展望 ,并提出了解决中国经济存在问题的六点政策建议。
关键词:
中国经济 形势分析 内需不足 增长预测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慧勇
本文分析了2012年中国经济的基本情况,对2013年中国经济形势进行了预测,并提出了主要的宏观政策建议。文章预计2013年经济增长7.8%,增长略有改善;CPI上涨2.7%,通货膨胀压力不大。政策将维持中性偏宽松格局。改革的推进将成为中国经济走出低迷的希望。
关键词:
世界经济 中国经济 城镇化 经济改革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慧勇
本文分析了2010年中国经济的基本情况,对2011年中国经济形势进行了预测,并提出了主要的宏观政策建议。预计2011年经济增长9.6%,增速略有回落;CPI上涨4%,通胀压力加大。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应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通过货币从紧来控制通胀,通过相对宽松的财政政策来促进经济转型。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凌涛 徐燕 纪敏
1994—1995年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凌涛,徐燕,纪敏·1994年宏观经济运行的新特征是经济增长放慢而通货膨膨升高·货币流通速度减缓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货币供应量较快增长的影响·通货膨膨上升虽有需求拉动影响,但主要是受成本推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