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342)
2023(9459)
2022(7966)
2021(7914)
2020(6240)
2019(14501)
2018(14009)
2017(26469)
2016(14372)
2015(16198)
2014(15580)
2013(14958)
2012(14500)
2011(13333)
2010(13420)
2009(12760)
2008(13012)
2007(11420)
2006(10417)
2005(9726)
作者
(37997)
(31870)
(31744)
(30556)
(20589)
(15148)
(14419)
(12394)
(12292)
(11560)
(10862)
(10683)
(10410)
(10374)
(10148)
(9836)
(9575)
(9224)
(9069)
(9043)
(8107)
(7710)
(7666)
(7329)
(7260)
(7210)
(6961)
(6942)
(6462)
(6448)
学科
(58402)
经济(58342)
管理(39067)
(36189)
(28578)
企业(28578)
方法(23014)
中国(21682)
数学(20307)
数学方法(20021)
(17703)
(16282)
贸易(16275)
(16041)
(15442)
(14035)
业经(12724)
(11523)
银行(11516)
(11318)
(11203)
农业(10764)
(10704)
金融(10704)
(10690)
(9805)
地方(8999)
及其(8979)
环境(8722)
(8244)
机构
大学(200901)
学院(198231)
(92525)
经济(90879)
研究(76928)
管理(72994)
中国(61884)
理学(61606)
理学院(60897)
管理学(60008)
管理学院(59617)
(44005)
(43834)
科学(41509)
(38056)
中心(34661)
研究所(34095)
财经(33771)
(31014)
经济学(29843)
(29140)
(29024)
北京(28834)
(27615)
(27047)
师范(26863)
经济学院(26669)
财经大学(25061)
业大(23465)
(22848)
基金
项目(124165)
科学(99313)
研究(95084)
基金(92893)
(80444)
国家(79774)
科学基金(67827)
社会(63267)
社会科(59933)
社会科学(59919)
基金项目(46434)
教育(43644)
(43133)
自然(40430)
自然科(39523)
自然科学(39514)
资助(39118)
自然科学基金(38852)
(38262)
编号(37669)
成果(32934)
(30046)
重点(28427)
国家社会(27637)
(27039)
中国(26971)
课题(26683)
教育部(26367)
(25319)
(25088)
期刊
(106199)
经济(106199)
研究(68977)
中国(44375)
(32975)
管理(29018)
(28093)
科学(28044)
学报(27939)
教育(24377)
(23653)
金融(23653)
大学(22558)
学学(20766)
农业(19514)
经济研究(18490)
财经(17681)
技术(16248)
(15676)
(15492)
国际(14888)
业经(14503)
问题(13728)
世界(13666)
(10812)
技术经济(9615)
图书(9402)
(9192)
(9187)
论坛(9187)
共检索到32322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情报杂志  [作者] 孙宇  冯丽烁  
[目的/意义]互联网治理公共政策已经成为我国进行互联网治理的重要手段,了解互联网治理政策的特征和变迁逻辑对于发现我国互联网治理特征、优化未来互联网治理体系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方法/过程]采用文本分析法,以280份政策文件为分析对象,构建了政策议题、政策主体及公共政策价值取向三大分析单元,对政策类型、政策周期、发文单位和政策关键词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结论]研究表明,中国互联网治理政策变迁可分为三个阶段,并认为合作治理渐趋成为中国互联网的治理方式,安全始终是中国互联网治理的价值取向。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徐亚东  
本文基于"大历史观",在梳理农地制度演进的基础上,分析农地制度变迁的历史逻辑、实践逻辑和理论逻辑,这有助于党和国家判断并顺应历史潮流,制定科学有效的农地政策。研究发现,第一,百年以来,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经历了5次农地制度变迁,分别是由"国家公有、农民经营"向"农民私有、农民经营"、向"地主所有、租赁经营"、向"农民私有、农民经营"、向"集体所有、集体经营"、向"集体所有、农民经营"转变;本文构建"国内国际环境与农地制度调整变迁"理论分析框架,解释了中国农地制度百年变迁史。第二,中国农地制度变迁的历史逻辑表明,每次农地制度变迁都伴随国际国内环境变化,以及党和国家战略重点转移。第三,中国农地制度变迁的实践逻辑表明,农地制度调整是党和国家在推进农地制度变迁时,结合国内农村社会经济环境变化和制度实施过程中经验总结对农地制度进行的修正。第四,中国农地制度变迁的理论逻辑表明,党和国家在推进农地制度变迁和调整过程中,受到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同时中国农村实践也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刘忠艳  赵永乐  王斌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金巍  章恒全  毛广雄  陈淑云  张陈俊  
本文基于1994-2014年省际面板数据模型,利用交通基础设施投资规模并在考虑滞后一期的基础上,分别对全国及东中西部各类交通投资与能源消耗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全国层面,铁路、公路、航空、水运投资均与能源消耗之间关系呈倒"U"型形态,但需警惕航空、水运投资与能耗之间"N"型形态;(2)区域层面,交通投资与能源消耗存在倒"U"型形态(西部水运投资整体不显著);铁路、公路投资拐点与经济发展关联性大,经济越发达地区投资拐点值小,反之则大,航空、水运投资拐点与经济发展关联性小;(3)进一步分析发现,铁路、公路投资对降低能源消耗作用最大,高铁和高速公路网建设有利于区域间产业转移和经济结构调...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孙正   闵庆汉   朱学易  
工业互联网变革了生产方式、产业结构和组织模式,在冲击现行税制体系的同时,也为解构和重塑供给端的税收治理框架提供了新契机。本文遵循工业互联网“价值创造特征—价值创造路径—价值创造治理”的价值创造线索,尝试以工业互联网的价值创造冲击我国税收制度作为主线,从理论出发,多维视角阐释工业互联网下税源变革、税收治理重点、税收结构性变化以及税收分享规则的调整。进一步地,厘清工业互联网多方联动、资源协同、结构优化、生态演进的价值创造路径,层层递进梳理出各环节税收治理的实践逻辑,并从重塑企业主体税收征管新模式、完善税收政策储备、健全税收激励机制、优化地区税收分享规则四个方面,提出工业互联网价值创造的税收治理方案,为工业互联网税收治理提供一定的借鉴。
[期刊]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吴浜源  谭用  
网络犯罪已成为危害国家政治安全、网络安全、社会安全、经济安全等的重要风险之一,加强网络犯罪治理是实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战略的底板工程。本文以网络赌博犯罪为切入点,基于中国裁判文书网提取2008~2020年中国各地级及以上城市网络赌博犯罪数据,采用空间杜宾模型实证检验互联网深化对网络赌博犯罪的影响和空间溢出效应。研究发现:第一,网络赌博犯罪具有与传统接触类犯罪类似的空间集聚特征,互联网深化不仅对网络赌博犯罪具有推波助澜的效应,而且对周边地区的网络赌博犯罪产生正向的空间溢出效应,经过内生性处理和稳健性检验后该结论仍然成立。第二,互联网深化对网络赌博犯罪的影响具有明显的方向性:发达地区的互联网深化对欠发达地区的网络赌博犯罪产生正向的空间溢出效应,中心城市的互联网深化对非中心城市的网络赌博犯罪产生正向的空间溢出效应;反之则不成立。第三,互联网深化对网络赌博犯罪的空间溢出存在地理衰减特征和边界效应,最强作用距离为500km,衰减边界为800km。研究结论为加强网络安全监管、实施区域差异化防控策略和构建共享共治新格局提供了科学决策依据。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孙伊然  何曜  黎兵  
经济安全即国家在经济事务中的自主性。经济安全观即一国对于外部世界与自身经济安全之间关系的基本认知、理解及判断。加入WTO 20年来,中国经济安全观的演变大致可划分为适应期、调整期、确立期三个阶段。在2001~2010年的适应期,中国立意融入经济全球化进程,其保障安全的方式更多在于改变自身,而较少涉及对外部世界的触动或要求。在2010~2020年的调整期,中国着眼于对外依存度与脆弱性过高等问题,更多表现出影响外部世界的意愿与信心,旨在解决本国在国际经济体系中地位与实力不相匹配的问题。2020年之后,中国特色的大国经济安全观基本形成。中国应对化解外部风险的方式,更为鲜明地呈现出以立足国内为力量源泉、积极主动的特征。这一应变方式不仅仅以解决具体问题为导向,而是从战略视角出发,以构建新型国际关系、从根本意义上改善外部环境为指引。总体观之,新时期的经济安全观彰显出强烈的大国意识、应变意识、系统意识,其对本国及世界的深远影响正在逐渐显现。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周应中  
产教融合政策是职业教育理论和实践研究领域的重要课题。立足历史制度主义视角,新中国成立70年来,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政策变迁历经初步探索、恢复重建、巩固发展、多样化创新和不断深化五个阶段。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社会文化心理等深层结构影响着政策变迁。昂贵的构建成本、学习效应、协调效应、适应性预期等因素,促进职业教育系列政策互相交错,产生路径依赖和自我强化效应。在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满足个人发展需求中,政府、学校和企业的理性选择,构成了政策变迁的主要动力,推进职业教育产教融合不断深化。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刘蒙罢  张安录  
研究目的:梳理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来中国耕地利用政策的演变过程,探析其演变特征,提出新时代下优化耕地保护利用政策的路径。研究方法:文献分析法、历史分析法和归纳演绎法。研究结果:中国耕地利用政策经历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统一革命战线"的耕地利用政策到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粮食为纲"的耕地利用政策,再到改革开放前期"耕地数量保护为主"的耕地利用政策及改革开放深化期"耕地数量+质量"双重保护演变过程,最后在新时代演变成以"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的耕地利用政策体系。整个政策演变过程具有显著的路径依赖、强制型变迁特征,是多重利益主体博弈的结果。研究结论:新时代下中国耕地利用承担着新的历史使命,面临着新的挑战,应加快形成"系统法律保障+保护补偿新机制+数字化信息化监管+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耕地保护发展路径,以完善耕地保护制度体系。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王战军  张微  
中国作为后发外生型发展中国家,国家建构与学科结构调整之间存在阶段性关联。学科结构的变迁伴随着社会发展历经院系调整、学科专业目录设置以及知识体系构建三个发展阶段。影响我国学科结构调整政策变迁的深层结构包括同构逻辑下的制度缺失、认知逻辑下的认知局限和积淀逻辑下的路径依赖。重构学科结构调整政策变迁的制度逻辑,以政策为主线,坚持面向未来、统筹前瞻布局,服务社会需求、促进交叉融合,突出内涵建设、回归制度逻辑实现学科逻辑与应用逻辑的同构共生。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赵芝俊  陈耀  
由中国技术经济学会农业技术经济分会主办,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信息研究所承办的"中国技术经济学会农业技术经济分会2015年年会暨换届会议"于2015年10月30日至11月1日在河南郑州隆重召开,会议的主题为"互联网+"与现代农业:理论、实践与政策。来自国家科技部、中国农业科学院、各省市自治区农科院、高校及腾讯网等30多个单位的90余名专家学者齐聚郑州,围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吴晓求  
互联网金融是一种新的金融业态。本文从互联网金融的基本内容、运行结构、理论基础、风险特点、监管标准以及替代边界等角度出发,探究其生存逻辑、理论结构及监管准则。本文认为,广阔的市场空间是互联网金融生存的必要条件,而金融功能与互联网技术特性在基因层面上的匹配是其生存和发展的充分条件,是其生存和发展的逻辑基础。在理论层面上,金融功能理论、"二次脱媒"理论、新信用理论、普惠金融理论、连续金融理论构成了互联网金融独特的理论结构。互联网金融的内核性风险更多地表现于透明度风险,外置风险则更多地表现于技术和系统安全性,风险的叠加性相对明显。因此,互联网金融监管准则的基石标准应是透明度,外置标准是平台技术安全等级...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吴晓求  
基于互联网金融的渗透、竞争和撞击,现行金融模式和运行结构一定会发生巨大的变革,金融功能的效率一定会大大提高,风险则会发生一定程度的变异互联网金融生存和发展的逻辑广阔的市场空间为互联网金融生存和发展提供了肥沃的土壤从商业的角度看,互联网所要重构的产业一定是"产业帝国":规模大、服务面广、利润厚、具有统一的标准,对经济活动具有广泛的影响力。金融业具备所有这些要素。从世界范围看,截至2011年底,全球金融资产规模达到218万亿美元,其中全球银行业资产规模约占全球金融资产的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谭维智  
互联网时代,时间越来越成为各类教育主体争夺的"第一资源"。教育时间是个人性存在,教育是由一个个的现在、当下、时机、契机在流通中组成的情境连续体,每一个教育活动都与时间消耗天然地联系在一起,教育的发生是时间性的。教育的发生在于内在时间意识的转化,个体的生命时间是教育的唯一尺度,教育活动要依循生命的节奏进行,人类的教育活动存在共时性现象。互联网时代教育时间运行方式的变化,改变了教育时间的利用方式,改变了教育的共时性特征,改变了教育的即时性特点,改变了学生对自由时间的支配权。教育要遵循生命的时间打开方式,不夺时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李海萍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围绕基础教育公平出台的各类政策法规不断完善,成效显著。从政策数量、政策主题词、政策类型和政策功能四个方面进行回顾,可以发现中国基础教育公平政策40年的推进策略主要有:以教育"起点公平"为主要着力点、以全面均衡为发展方向、以师资队伍提升为第一抓手、以信息技术为重要突破口;其演进逻辑主要有:从"保底"式公平到"均衡发展"式公平、从"物质关怀型"公平到"人文关怀型"公平、从单一方法促进公平到多元工具维护公平、从单一主体推动公平到协同攻坚保障公平。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