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373)
- 2023(12220)
- 2022(11096)
- 2021(10729)
- 2020(8968)
- 2019(21215)
- 2018(20981)
- 2017(39311)
- 2016(21684)
- 2015(24457)
- 2014(24496)
- 2013(24276)
- 2012(22302)
- 2011(19976)
- 2010(19744)
- 2009(18164)
- 2008(17381)
- 2007(14353)
- 2006(12465)
- 2005(10689)
- 学科
- 济(87931)
- 经济(87853)
- 管理(57593)
- 业(54025)
- 企(44483)
- 企业(44483)
- 方法(43230)
- 数学(37501)
- 数学方法(36930)
- 农(23123)
- 地方(21506)
- 中国(21303)
- 学(19601)
- 财(18594)
- 业经(18443)
- 农业(15878)
- 理论(15103)
- 贸(14161)
- 贸易(14151)
- 和(13739)
- 易(13664)
- 环境(13596)
- 技术(12693)
- 制(12382)
- 务(11579)
- 划(11519)
- 财务(11511)
- 财务管理(11487)
- 企业财务(10796)
- 融(10691)
- 机构
- 大学(296806)
- 学院(296620)
- 管理(120064)
- 济(111460)
- 经济(108924)
- 理学(104898)
- 理学院(103629)
- 管理学(101419)
- 管理学院(100898)
- 研究(99120)
- 中国(72148)
- 科学(65401)
- 京(63296)
- 所(49703)
- 财(49013)
- 农(48368)
- 业大(46118)
- 研究所(45789)
- 中心(45264)
- 范(42230)
- 师范(41856)
- 江(41127)
- 北京(40193)
- 财经(39588)
- 农业(37768)
- 院(36450)
- 经(35955)
- 州(34973)
- 师范大学(33990)
- 经济学(31582)
- 基金
- 项目(211700)
- 科学(165854)
- 基金(152659)
- 研究(152210)
- 家(133560)
- 国家(132497)
- 科学基金(113916)
- 社会(93720)
- 社会科(88661)
- 社会科学(88636)
- 省(84077)
- 基金项目(82451)
- 自然(76599)
- 自然科(74797)
- 自然科学(74785)
- 自然科学基金(73350)
- 划(70473)
- 教育(70111)
- 资助(63606)
- 编号(62514)
- 成果(49452)
- 重点(47333)
- 部(45451)
- 发(45009)
- 创(43435)
- 课题(42930)
- 科研(40754)
- 创新(40416)
- 大学(38996)
- 计划(38723)
- 期刊
- 济(118969)
- 经济(118969)
- 研究(83136)
- 中国(54137)
- 学报(48702)
- 科学(45884)
- 农(43207)
- 管理(41770)
- 大学(36096)
- 财(35442)
- 教育(33927)
- 学学(33737)
- 农业(30591)
- 技术(26474)
- 融(20394)
- 金融(20394)
- 业经(19724)
- 经济研究(18234)
- 图书(18122)
- 财经(17531)
- 业(16396)
- 资源(16169)
- 问题(15689)
- 科技(15361)
- 理论(14877)
- 经(14845)
- 技术经济(14197)
- 版(14002)
- 实践(13967)
- 践(13967)
共检索到42656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李创新 马耀峰 贺雅坤 褚玉良 张颖
文章构建了入境游客转移数量模型、入境旅游流空间集中指数模型、入境旅游流转移态矩阵,基于1994~2008年入境旅游统计数据和入境游客抽样调查数据,定量测评陕西、四川、云南三省入境旅游流集聚指数与扩散指数、入境旅游流集聚态指数与扩散态指数;通过时间序列对比,揭示西部三省入境旅游流的空间集散特征与动态变化过程;通过西部三省之间的对比,分析其入境旅游流空间集散的地域差异性。研究表明:四川省入境旅游客流集散能力最强,云南省居中,陕西省最弱;中国入境旅游客流系统是一个"东部引领西部,西部反作用于东部"的时空地域格局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涂建军
运用统计数据和实地调研资料 ,分析了四川省入境旅游客流的基本特征和时空动态变化规律。结果表明 :四川入境旅游客源地市场中 ,国外市场和港澳台市场所占市场份额相当且交替领先 ,国外市场以短程市场 (东北亚和东南亚 )为主 ,日本、美国、新加坡、泰国是四川的传统客源大国 ;境外游客来川旅游的主要目的是观光 /度假 ,停留时间短、消费水平较低 ,说明四川的入境旅游市场为低产出市场 ;四川入境旅游客流的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 ,即初步开拓境外客源市场并迅速崛起阶段 ,大幅度波动并缓慢发展阶段和二次发展阶段 ;入境旅游客流的空间分布表现为以省会成都为中心的辐射发散型和收敛聚集型模式 ,各景区之间尚未形成环状...
关键词:
入境旅游 旅游客流 时空动态模式 四川省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马耀峰 王冠孝 张佑印
借用空间场理论的场能、位势、空间场的地域结构等分析方法,以四川省为研究对象,分析了1997年~2001年和2002年~2006年两个时间断面入境旅游流的集聚场能和辐射场能以及相对位势和绝对位势,分别构建了两个时间断面入境旅游流空间场的地域结构,在此基础上对两个时期内四川省入境旅游流的集聚效应和辐射效应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四川省入境旅游流的空间场效应有增强的趋势,且其集聚效应明显强于辐射效应;多省市典型区域内都有一个高等级场能中心,广东、北京、上海、云南、陕西、江苏五省市是四川省跨区域旅游合作的重点地域,加强与环渤海区域的旅游通道建设,是四川省实现旅游流空间流向合理调整与流量结构优化的关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马耀峰 王冠孝 张佑印
借用空间场理论的场能、位势、空间场的地域结构等分析方法,以四川省为研究对象,分析了1997~2001年和2002~2006年两个时间断面入境旅游流的集聚场能和辐射场能以及相对位势和绝对位势,分别构建了两个时间断面入境旅游流空间场的地域结构。最后对两个时期内四川省入境旅游流的集聚效应和辐射效应进行对比分析。
关键词:
集聚旅游流 辐射旅游流 位势 地域结构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龙茂兴 孙根年 马丽君 王洁洁
依托百度指数平台,根据其关键词叠加检索规则,获取2009年四川旅游网络用户关注度数据。研究发现,在惯常环境条件下,区域旅游网络用户关注度与实际旅游客流具有极强的正相关性。区域旅游网络用户关注度在时空上存在3个层次的波动变化特征:一是全年呈现"双峰"模式变化,四川省的"双峰"值出现于3月底至5月底、6月低至10月初;二是月内旅游网络用户关注度以周为周期呈波峰状有序波动,双休日为峰谷,工作日为峰脊;三是在节假日前后呈规则变化,节前为高峰凸起,节后则是低丘缓坡。用户关注度此种变化特征与现实旅游客流的波动变化相映照。同时,四川旅游用户关注度数值变化与旅行社接待国内客流量变化,在时序维度和区域空间维度上...
关键词:
区域旅游 关注度 客流量 四川省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罗秋菊 梁思贤
文章以云南省为研究案例,利用网络游记与照片两种"数字足迹",研究入滇自驾车旅游客流的时空特征,并与一般入滇旅游客流的特征进行比较,为应用新数据方法研究旅游流时空提供参考,同时丰富时空二元视角下的自驾客流研究成果,也有利于自驾车旅游目的地的营销与管理。研究结果显示:(1)自驾客流出游时间分布集中度较高,黄金周及寒暑假内容易出现客流高峰,与一般入滇客流的时间特征基本保持一致。(2)客源地空间分布上,一则呈现近域性显著、东部集中性明显;二则自驾客流空间距离衰减规律不明显,空间使用曲线出现多次波动,客源地分布与国
关键词:
数字足迹 自驾 旅游流 时空特征 云南省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钟洁
民族村寨旅游产品存在形式单一、缺乏个性特色,难以满足游客高质量体验需求的现象。针对这一问题,文章选择云南西双版纳傣族园、四川甲居藏寨两个典型的民族村寨为游客调查研究点,以国外游憩体验偏好量表为基础,开发设计了旨在适应中国本土化民族村寨游客游憩体验质量的测量量表,并对其加以实证研究。研究发现,民族村寨游客的游憩体验质量存在"享受自然风光、新朋友的结交、心理压力缓解、民族风情氛围、民族知识学习、身体锻炼放松"6个共同因子;并根据其定量评价结果,提供了民族村寨旅游产品的优化策略,以期构建内涵丰富、形式多元、结构
关键词:
游憩体验 民族村寨 旅游产品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马继刚 李飞 周彬学 唐忠明
以昆明为例,运用GIS空间分析方法来分析旅游集散地区位的合理性问题,以期从整体上了解昆明的集散区位、交通特征,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需要进一步完善昆明的旅游集散功能,提升昆明的旅游竞争力。研究发现:相对于目前云南省内高级别旅游景区的空间分布而言,昆明的集散区位还是较为合理和理想的,但仍可以从整合现有交通资源、合理布局交通站点、发挥枢纽机场作用等方面寻求交通方面的提升空间。
关键词:
旅游集散地 区位 集散能力 云南昆明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李创新 马耀峰 王永明
基于1993-2012年中国31个省区入境旅游的统计数据,引入全局K-Means谱聚类法,分别对1993-1997年、1998-2002年、2003-2007年、2008-2012年4个时间段进行聚类分析,得到各时间段中国入境旅游的热点区域和空间地域格局,进而划定各时间段中国入境旅游的典型区域。通过典型区划方案的对比分析,得出结论:中国入境旅游的地域集中性特征鲜明;入境旅游典型区域具有梯级性;"典型区域"的内涵存在地域差异性;入境旅游的空间梯级结构已然形成。本研究以省域业绩指标的全局K-Means谱聚类法探索中国入境旅游的时空地域格局及其动态演进规律,旨在为从时空二元视角探索中国入境旅游"东入...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叶娅丽
文章阐明了四川发展会奖旅游的意义,分析了发展会奖旅游的优势,找出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大力发展四川会奖旅游的对策:政府高度重视,统一管理,引导会奖旅游快速健康发展;抓住机遇,真抓实干,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会奖旅游目的地;培育会奖公司和会奖产业链,提高会奖旅游的专业化水平;加大促销力度,多方联手做强做大会奖旅游市场;加强调研,有针对性地开发高质量的会奖旅游产品;人才领先,多种途径培养会奖旅游专业人才。
关键词:
四川 会奖旅游 优势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安贺新 刘备 汪榕
在体验经济时代,游客对旅游商品和服务体验的追求给旅游目的地的发展带来了新的理念和变化,体验旅游将成为未来旅游的主流。游客体验作为一个关键的价值决定因素,影响着游客的最终购买决策。目前尚无专门针对旅游目的地游客购物体验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笔者在梳理现有相关文献的基础上,构建了旅游目的地游客购物体验影响因素结构模型,并以北京、云南、四川部分旅游景区的调查数据为依据,对游客购物体验影响因素及其影响机制进行了实证研究。实证研究发现,游客个人因素包括游客的性别、学历、收入等都会影响游客的购物体验;旅游目的地的商品、销售环境、购物服务及其文化因素对游客购物体验产生重要影响。按照对游客购物体验影响的重要程度,旅游目的地因素从大到小依次排列是:商品因素、环境因素、服务因素、文化因素。这一排列顺序凸显了旅游目的地游客购物体验影响因素的独特性。针对研究结论,笔者提出了旅游目的地改善游客购物体验、促进旅游购物市场发展等相关建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陆保一 明庆忠
以云南省16个州市为研究单元,综合运用DEA模型、熵值赋权法、旅游发展强度指数及耦合协调模型,对2006—2016年云南省旅游发展效率与强度的耦合协调关系进行分析。研究发现:(1)2006—2016年,云南省各州市旅游发展综合效率、纯技术效率、规模效率变化均呈现出先增长后稳定的特点,规模效率的提升是促进综合效率增加的主要因素;(2)云南省旅游发展强度主体发展类型为上升型,旅游产业发展逐步由区域非均衡状态转向相对均衡状态,逐渐形成了以昆明为核心的"核心—边缘"式空间结构;(3)云南省旅游发展效率与强度的协调发展程度持续提升,区域耦合协调的"极化效应"逐步减弱,其空间分布格局也由以昆明为核心的"单极核心"空间布局向以昆明、丽江为核心的"双极核心"空间布局转变。
关键词:
旅游效率 旅游强度 时空耦合 云南省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蒋依依
为深入探讨旅游业发展过程中对生态环境影响的程度与机理,研究选择地处滇西北生态脆弱区,旅游业发展较为迅速的云南省玉龙县作为研究对象,基于多期遥感影像,采用景观生态学中的空间格局指数分析研究区在旅游业起步的探索参与阶段(1988~1996年)和快速发展的发展巩固阶段(1996~2001年)的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特征,并选择与玉龙县邻近,以农业为主导产业的永胜县进行横向对比。研究表明:以旅游业为主的人类活动是玉龙县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驱动力,导致景观格局的不连续性以及复杂程度不断提高;在旅游业发展更为快速的发展巩固阶段,旅游业相关的人类活动对于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作用更为显著;玉龙县的发展实践表明,旅游业的...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菊 傅斌 王玉宽 徐佩
为揭示山区农户的生计状况,采用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以西部典型山区宝兴县为例,通过实地调研,对不同生计策略农户的生计资本和生计后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2次地震对宝兴县农户生计资本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物质资本和金融资本两方面;2)农为主型生计策略农户的自然资本显著高于非农为主型和非农型农户,但其人力资本和物质资本显著低于后2种农户,不同生计策略农户的金融资本和社会资本差异不显著;3)农为主型生计策略农户的生计后果最差,其陷入贫困的比例最高,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最大。但因其拥有较高的自然资本,可以选择特色农业、生计多样化和参加生态补偿等多种生计发展策略。
关键词:
农户 生计资本 生计策略 生计后果 地震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郭向阳 穆学青 明庆忠 丁正山
以典型旅游地云南省为研究案例地,基于高德交通大数据、电子地图POI等多源数据,通过构建综合交通服务功能与旅游强度概念模型,采用改进的TOPSIS法、耦合协调模型和Tobit模型,从时空视角审视交通服务功能与旅游强度协调空间分异特征及不同交通服务功能对旅游强度的贡献效应。结果表明:(1)2006—2016年,云南省各州市综合交通服务功能与旅游强度协同效应逐渐凸显,协调主导类型由"濒临失调型"跃迁为"初级协调型"。(2)综合交通服务功能与旅游强度协调度总体格局呈"中部高,东西两侧和南北两翼低"的空间布局态势,且东西分异剧烈,南北变化相对平稳;区域差异特征呈现"滇中>滇东南>滇西南>滇西>滇西北>滇东北"俱乐部趋同空间态势;不同交通方式与旅游强度协调度空间分异特征存在显著差异。(3)公路、铁路、航空对旅游强度的贡献效应表现为"航空运输>公路交通>铁路交通"的不均衡特征;旅游地居民收入、旅游资源禀赋、市场化程度均对旅游强度呈现正向促进效应,但对外开放水平较低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区域旅游强度提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