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246)
2023(6297)
2022(5804)
2021(5693)
2020(5033)
2019(12260)
2018(12084)
2017(23590)
2016(13131)
2015(15494)
2014(15845)
2013(16113)
2012(15505)
2011(14284)
2010(14518)
2009(14155)
2008(14344)
2007(12844)
2006(11246)
2005(10454)
作者
(40833)
(34251)
(34019)
(32662)
(21488)
(16373)
(15927)
(13523)
(12610)
(12262)
(11460)
(11401)
(10957)
(10814)
(10733)
(10719)
(10694)
(9976)
(9932)
(9845)
(8569)
(8541)
(8412)
(7891)
(7799)
(7721)
(7719)
(7574)
(6945)
(6855)
学科
(58261)
经济(58208)
管理(33851)
(33555)
方法(29406)
数学(26820)
数学方法(26597)
(24584)
企业(24584)
中国(17708)
(17576)
(14844)
(13254)
贸易(13249)
(12933)
(12338)
(11725)
农业(10924)
(10515)
银行(10489)
业经(10217)
(10046)
地方(9976)
(9361)
金融(9359)
(8736)
(8308)
财务(8289)
财务管理(8257)
企业财务(7749)
机构
大学(201806)
学院(200029)
(86536)
经济(84753)
管理(73952)
研究(71783)
理学(62784)
理学院(62054)
管理学(61032)
管理学院(60654)
中国(56183)
科学(43663)
(43499)
(41266)
(39758)
(38383)
研究所(34663)
中心(32641)
财经(32263)
农业(31903)
业大(31337)
(30106)
(29110)
北京(28123)
经济学(26727)
(25775)
师范(25524)
(24541)
经济学院(24344)
(24026)
基金
项目(122672)
科学(93985)
研究(88469)
基金(87378)
(76853)
国家(76235)
科学基金(62406)
社会(54431)
社会科(51471)
社会科学(51450)
(47449)
基金项目(46129)
(41006)
教育(40716)
自然(40011)
自然科(38947)
自然科学(38929)
自然科学基金(38209)
编号(37237)
资助(36949)
成果(31255)
重点(28301)
(28256)
(27088)
课题(25340)
(24656)
科研(24075)
教育部(23481)
创新(23225)
计划(23218)
期刊
(95940)
经济(95940)
研究(61697)
中国(38196)
(36085)
学报(33366)
(31378)
科学(29162)
管理(25005)
农业(24492)
大学(24088)
学学(22539)
(20554)
金融(20554)
教育(18837)
技术(16807)
财经(16077)
经济研究(15952)
业经(15779)
问题(13942)
(13812)
(13346)
(13059)
理论(11530)
统计(11106)
国际(11076)
技术经济(10894)
实践(10419)
(10419)
商业(10357)
共检索到30736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周季华,杨言勇  
1994年及未来我国粮食产量的预测与分析周季华,杨言勇编者按:本文作者自1988年以来,在对太阳黑子相对数规律性变化与预测研究的基础上,一直致力于中国粮食生产周期的相关研究和预测预报工作,是11年中国粮食生产周期的提出者。1989年7月曾撰写了《中国...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梁仕莹  孙东升  杨秀平  刘合光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粮食产量大幅度提高。但是粮食生产并不是一个稳定变化的过程,而是呈波动增长的态势。本文首先运用HP滤波分析方法将我国1988—2007年的粮食产量分离为波动序列和时间趋势序列,在此基础上对趋势序列建立了三次抛物线模型。分别利用三次抛物线模型、灰色预测模型以及组合预测方法拟合估计了我国前20年的粮食产量,并分析了三者的拟合精度。结果显示,组合预测模型能够提高预测精度。并利用该方法进一步预测了2008—2020年我国的粮食产量。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丁晨芳  
尝试将组合预测法应用于我国未来粮食产量的预测,以提高预测精度。通过赋予合理权重,将C-D生产函数模型、多元回归模型和指数平滑模型加权组合。对各模型进行平均绝对百分误差(MAPE)、希尔不等系数(Theil IC)和均方根误差(RMSE)等指标的比较,证明单一模型经过组合能够提高预测精度。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毕守东  
粮食产量是农业生产中的基本问题之一,它标志着农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直接影响国民经济各部门的协调发展。因此,研究粮食产量的发展趋势,对计划年度的粮食产量作出科学的预测和控制分析,对于国民经济的宏观决策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期刊] 预测  [作者] 刘明  
1994年我国粮食供需状况预测与分析刘明(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100045)粮食是国家重要物资和居民生活必需消费品,粮食供需状况关系到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改善。1994年是我国粮食购用价格放开的第二个年头,粮食的市场化将直接影响粮食...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李昊儒  毛丽丽  梅旭荣  刘月娥  郝卫平  
[目的]根据粮食产量波动特征,从自然因素、科技因素(物质装备)、社会经济因素和农业生产条件等方面对粮食产量的影响进行量化分析,为科学合理地制定农业政策,保障我国粮食安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文章利用HP滤波法分析1978—2010年我国粮食产量波动特征,并采用灰色关联与层析分析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法定量分析不同波动周期各影响因子对我国粮食产量波动的影响度。[结果](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粮食产量经历了完整的6个波动阶段,平均波动周期为6年;(2)除1994—2000年,各波动周期的粮食产量受科技因素的影响最大,且影响日益显著,影响度从1978—1981年的37. 0%增加到2006—2010年的48. 3%,其中,有效灌溉面积的影响增大趋势最为明显,其次是农业机械总动力,化肥施用量的影响呈减弱趋势;(3)社会经济因素对粮食产量的影响呈波动性增加的规律,2006—2010年影响度达到24. 9%;(4)农业生产条件对粮食产量的影响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与科技因素基本持平,此后,除1994—2000年,与科技因素的影响度差距越来越大,到2000—2006年对粮食产量的影响度仅为16. 6%,其中,耕地面积的影响度下降最多,到2006—2010年,影响度仅为1. 1%;自然因素对粮食产量波动的影响最小,且较为稳定,除1985—1988年影响度达到24. 3%,其余波动周期均在8. 7%~12. 4%之间,2006—2010年影响度为10. 2%。[结论]完善农田水利灌溉体系,加强对农业机械指导的"重科技"举措比单纯增加后备耕地数量、改善应对气候变化与自然灾害能力的"靠资源"发展更为有效;加大农田水利投入,完成灌区续建配套与灌排泵站更新改造是目前最重要的发展方向。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丁咏梅,周晓阳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刘璨  
退耕还林工程对我国粮食产量产生了什么影响一直争论不休,直接影响到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及其规模。利用国家统计数据,定量分析了退耕还林工程对粮食产量的影响。经验性结果显示:(1)退耕地对粮食产量所产生的负面效果甚小;(2)若考虑到匹配荒山造林所带来的生态服务,退耕还林工程对粮食产量所产生的影响为正向,但效果依然较小;(3)对东部粮食产量的影响较大,对中部粮食产量影响甚小,对西部地区没有什么影响。因此,认为应当继续实施退耕还林工程,并相应地调节区域结构,向西部地区倾斜。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黄坤  程翠青  
粮食安全问题是一个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要战略问题,它影响到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和社会的稳定。当前美国中西部农业区正在遭受半个多世纪以来最严重的旱灾,造成这一地区的玉米和大豆产量锐减,并导致全球粮食危机的警钟再度敲响。事实上,美国的粮食减产已经推动国际粮价大幅上扬,给粮食进口国造成了巨大的压力。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薇  常振海  张德生  
文章采用降维的方法选取对粮食产量有重要影响的因素,结果显示,农用化肥施用折纯量和粮食作物播种面积是主要因素;结合bootstrap方法和M-估计方法,利用选取出的因素和粮食产量建立起回归模型,结果表明,在固定一个自变量的情形下,农用化肥施用折纯量和粮食作物播种面积每增加一个单位,粮食产量将分别增加1.0645和0.3612个单位;基于Jackknife-after-Bootstrap方法,并结合残差对粮食产量进行了异常值分析,结果显示,观测点1(1980年),2(1981年),24(2003年)和33(2012年)显示异常,并对异常的原因进行分析。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顾海兵  
1.依据粮食产量变动的历史规律分析预测(黑色系统分析):增长率大于3.3%,总量大于4.59亿吨。 1978年以来,我国粮食产量波动周期有所缩短,1985年以前在5年左右,1985年以后在3年左右,大体上是两升一降,呈现出古典周期与增长周期混合的特点。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卢李朋  张杰  姜朋辉  张胜武  
基于甘肃省1949—2011年的农业生产相关数据,采用小波分析和5年趋势滑动等方法对甘肃粮食产量变化进行多时间尺度分析;利用主成分分析方法探讨了改革开放后粮食生产的主要影响因子;结合甘肃63年粮食总产量的历史数据,建立GM(1,1)模型,对甘肃省未来10年(2012—2021年)的粮食产量进行模拟预测。结果表明:①1949—2011年,甘肃省粮食生产在波动中增长;粮食总产量、人均粮食产量及单产的曲线的动态变化基本吻合;在建国以来63年的时间尺度上,粮食产量变化主要存在38年、23年、15年左右的年代际振荡周期,其中38年左右和23年左右的振荡周期较强烈。②影响粮食生产的4个主要成分分别是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自然灾害因子、生态保护及恢复和粮食生产成本。③粮食生产在2012—2021年将保持平稳增长的良性发展态势。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尹宗成  
文章将粗糙集理论引入我国粮食产量预测;通过属性约简从诸多影响因素中提取关键因素,并对各因素重要程度进行排序,得到一致、完备的预测规则;通过实际应用验证了其可行性,证明粗糙集的利用能有效地避免人为因素的影响,可以得到更合理的预测结果。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赵之砚  金一泓  
粮食产量始终是关系我国政治、经济和生活的大事。粮食生产模型研究的是我国粮食总产量与影响因素之间的定量关系,是一种从整体上研究各部门投入与产出的相互依存关系的经济数量分析方法,在经济分析、政策模拟、经济预测、制定发展规划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一、粮食生产的计量经济学模型 1.选择变量。根据我国的国情,粮食稳产、高产是一项基本国策,政府对粮食生产一直保持积极支持与鼓励的政策,所以影响粮食产量的主要因素是投入要素。在模型中选择主要投入要素作为粮食产量的自变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林绍森  唐永金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粮食生产是农业的关键。人们在千方百计提高粮食产量的同时,也希望提前知道未来一段时间粮食产量的变化情况,以便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为此,很多学者根据不同的理论和方法建立了不同的预测模型,比较常见有单指数平滑、自回归移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