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3(2468)
2022(2286)
2021(2410)
2020(2104)
2019(5255)
2018(5166)
2017(10132)
2016(5516)
2015(6701)
2014(6834)
2013(7239)
2012(7232)
2011(6632)
2010(6706)
2009(6672)
2008(6658)
2007(5697)
2006(5342)
2005(5149)
2004(4492)
作者
(16180)
(13463)
(13280)
(12895)
(8363)
(6339)
(6272)
(5179)
(4997)
(4910)
(4500)
(4388)
(4345)
(4229)
(4129)
(4124)
(3952)
(3878)
(3851)
(3838)
(3480)
(3252)
(3190)
(3184)
(3155)
(3036)
(3010)
(2983)
(2780)
(2624)
学科
(25501)
经济(25477)
(14368)
管理(13116)
方法(11699)
中国(11560)
数学(11096)
数学方法(11049)
(10306)
(9065)
收入(8435)
(8414)
企业(8414)
(7256)
(6558)
贸易(6553)
(6463)
(6393)
银行(6390)
(6197)
农业(5900)
国民(5332)
(5248)
金融(5248)
(5191)
税收(4954)
(4821)
国民收入(4576)
(4535)
(4412)
机构
大学(86471)
学院(84566)
(42475)
经济(41722)
研究(31621)
管理(30820)
中国(27085)
理学(25515)
理学院(25243)
管理学(25012)
管理学院(24850)
(22860)
(19095)
财经(17132)
(16206)
科学(15903)
(15541)
中心(14084)
研究所(14082)
经济学(13901)
北京(13157)
财经大学(12656)
经济学院(12632)
(12041)
(11696)
(10908)
(10860)
师范(10804)
(9825)
业大(9263)
基金
项目(45201)
研究(35556)
科学(35011)
基金(33000)
(27849)
国家(27617)
社会(23195)
科学基金(22457)
社会科(21959)
社会科学(21956)
基金项目(16906)
教育(16129)
(15665)
编号(15018)
资助(14293)
(13971)
成果(13543)
自然(12315)
自然科(11954)
自然科学(11950)
自然科学基金(11730)
(11405)
课题(10237)
重点(10155)
(10006)
教育部(9922)
国家社会(9802)
(9771)
社科(9582)
人文(9394)
期刊
(49900)
经济(49900)
研究(33776)
中国(17515)
(16128)
(12414)
金融(12414)
管理(12052)
(10610)
学报(10212)
科学(10129)
经济研究(9243)
财经(8886)
教育(8469)
大学(8173)
(8012)
(7674)
业经(7607)
问题(7424)
学学(7393)
农业(7189)
国际(6996)
技术(6796)
理论(6437)
实践(5717)
(5717)
商业(5013)
技术经济(4666)
统计(4584)
经济问题(4499)
共检索到14566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钱晓烨  迟巍  
中国近20年来的经济高速增长被誉为"中国奇迹",但劳动者对这一经济成果的分享却呈现出下降的趋势。近年来,GDP中劳动报酬占比的逐年下降引起了学者和政策制定者的广泛关注。作为幅员辽阔的国家,我国不同地区的发展水平、经济结构都不尽相同。劳动收入份额的地区差异成为一个具有实践意义的研究课题。采用1997~2007年的省际面板数据,本文首先描述了劳动收入份额及其演变的地区差异,发现平均劳动报酬较高的地区有着较低的劳动收入份额;其后,建立劳动收入份额决定模型,对截面数据和面板数据的空间计量估计结果进行分析,得出影响劳动收入份额区域差异的主要因素是地区的经济结构和所有制构成。本文实证分析的结果支持劳动收入...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谢琦  
当前我国国民收入初次分配领域出现了严重失衡,初次收入分配结构不合理,导致劳动者收入增长缓慢,居民收入差距日益扩大,严重影响了广大中低收入居民消费需求的快速增长。从实证检验结果来看,无论短期还是长期劳动报酬都是决定我国居民消费需求的主要因素,利润对消费需求仅产生微弱的影响。我国的消费需求属于工资领导型需求,要提高居民消费率,扩大国内有效需求,必须依靠持续增加居民工资性收入才能实现。因此,应从国民收入初次分配环节入手,建立企业劳动者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调整和完善劳动者工资结构;深化市场经济体制改革,规范收入分配秩序,缩小居民收入差距。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张婷  
有效需求不足,是我国当前经济发展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刺激消费促进经济增长也就成为面对的课题。作为收入分配中一次基础性分配,国民收入初次分配对于收入分配总量及结构来说具有基本决定作用,国民收入初次分配公平性与否对居民消费具有重要影响。本文即从国民收入初次分配及其公平性意义入手,对国民收入初次分配公平性对消费的影响机制进行实证分析,提出推动国民收入初次分配公平性进而刺激消费的对策。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徐瑾  
基于双重结构视角,利用2000~2013年间资金流量表,对中国中等收入阶段国民收入初次分配格局演化趋势进行研究,得到以下结论:(1)原有资金流量表低估了企业在国民收入初次分配比重,高估了政府和住户初次分配占比;(2)2000~2013年期间,居民收入占比下降幅度并不显著,政府而不是企业挤占了住户部门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3)在分析期间中国劳动报酬占比先下降再上升,整体上呈现出U型演化特征。最后,根据研究结论给出了相应政策建议。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李清华  
以国家统计局发布的资金流量表数据为基础,对政府、企业、居民三大部门在我国初次分配和再分配过程中的收入比例变动进行全面分析研究。发现在初次分配环节:居民部门的劳动报酬、财产性收入、经营性留存占GDP的比重均有所下降,其中劳动报酬占比下降6.66个百分点。而企业部门的经营性留存占比有显著上升,政府部门的收入增加主要体现在生产税净额和社会保险收入方面。在再分配过程中,由于缴纳收入税,企业部门的可支配收入份额有所降低,政府部门的收入比重则继续上升。居民部门的收入占比与初次分配相比有所提高,但随着时间推移,提高的幅度趋小,也就是说,再分配环节对于改善居民部门在国民收入格局中相对地位的作用越来越弱。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国家发改委社会发展研究所课题组  常兴华  李伟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测算结果显示:国民收入初次分配格局中,企业所得增长较快,政府所得次之,居民所得增长较慢;再分配格局中,由于各种制度外收入和土地出让收入的快速增加使政府所得份额上升明显,企业在再分配格局中居于弱势地位,居民所得继续呈下降趋势。各主体内部分配结构的变化特点是:政府部门内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收支结构不平衡,地方政府的非预算收入激增;企业部门内部垄断行业利润增加大于竞争性行业,利润向少数行业集中;居民劳动报酬份额不断下降且会在较长时间内延续,居民部门内收入差距持续扩大。针对当前国民收入分配中存在的问题,应适当调整我国国民收入主体分配格局,强化再...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李俊霖  
近十几年来,我国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持续下降,而企业收入比重和政府收入比重逐步上升。国民收入分配失衡加剧投资与消费不平衡和国际收支失衡,阻碍了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本文提出了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对策。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左冰  李郇  保继刚  
本文采用投入产出分析法,对2004年湖南旅游业国民收入及其初次分配主体格局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旅游业为湖南省当年直接贡献了3.06%的国民收入,旅游产业附加值率为0.4536,处于全社会中等水平;旅游业资本利润率高于为其提供中间产品行业的资本利润率。政府、企业和从业者在旅游国民收入初次分配格局中所占比例分别为16%∶68%∶16%。与国内外经验水平相比,湖南旅游国民收入初次分配格局出现了严重失衡,主要表现为企业收入比重过大,劳动报酬偏低,旅游业发展中的主要获益者是资本所有者而非旅游从业者,政府从旅游业发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陈萍  
在中国,劳动者报酬在国民收入初次分配中所占份额逐年下降已经成为典型化事实,比较流行和直观的解释是中国劳动力的供给大于需求,从而压低了劳动者的工资,笔者认为这种解释忽视了制约劳动力市场的最低工资法和集体协议力量等制度因素。本文基于对辽宁省部分制造企业和服务企业的抽样调查数据分析发现,企业缺少最低工资法和集体协议等劳资关系的协调机制是导致劳动者报酬份额下降的重要原因。为此,本文对实施最低工资法和集体协议制度可能产生的就业效应和分配效应进行了讨论,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任太增  喻璐  
金砖国家国民收入初次分配格局正处于进一步的演变中,稳定的国民收入初次分配格局尚未形成。在国民收入初次分配格局的演进过程中,中国、南非"利润侵蚀工资"的趋势十分明显,俄罗斯则表现为居民收入、政府收入对企业利润的侵蚀,印度居民份额之低、企业份额之高超乎想象。居民份额偏低、随着人均GDP的增加居民份额没有出现明显的"U"型趋势是金砖国家国民收入初次分配格局的基本特征。发展中大国"U"型拐点迟迟没有出现,说明拐点是否出现不完全是经济发展过程中的自然结果,可能与国家选择的经济发展方式、政府的国民收入分配导向等存在密切关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