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427)
- 2023(17864)
- 2022(14901)
- 2021(13624)
- 2020(11469)
- 2019(26286)
- 2018(25606)
- 2017(48194)
- 2016(26325)
- 2015(29831)
- 2014(29777)
- 2013(29952)
- 2012(28504)
- 2011(25845)
- 2010(26117)
- 2009(24978)
- 2008(25186)
- 2007(22781)
- 2006(20421)
- 2005(18968)
- 学科
- 济(135405)
- 经济(135262)
- 业(92752)
- 管理(84295)
- 企(79994)
- 企业(79994)
- 方法(53874)
- 数学(44191)
- 数学方法(43786)
- 农(36287)
- 财(34848)
- 中国(34401)
- 业经(33499)
- 地方(28463)
- 学(25574)
- 农业(25502)
- 贸(25300)
- 贸易(25287)
- 易(24566)
- 制(24238)
- 务(22657)
- 财务(22628)
- 财务管理(22586)
- 企业财务(21338)
- 和(21274)
- 技术(19905)
- 理论(18877)
- 融(18572)
- 金融(18568)
- 环境(18455)
- 机构
- 大学(397539)
- 学院(396978)
- 济(178770)
- 经济(175466)
- 管理(148581)
- 研究(144722)
- 理学(126359)
- 理学院(124849)
- 管理学(122915)
- 管理学院(122155)
- 中国(112766)
- 科学(86906)
- 京(85403)
- 财(81002)
- 所(75556)
- 农(72273)
- 研究所(68108)
- 中心(64365)
- 财经(63753)
- 江(62056)
- 经(57843)
- 业大(57723)
- 农业(57064)
- 经济学(56303)
- 北京(54515)
- 院(51517)
- 经济学院(50600)
- 范(49894)
- 师范(49330)
- 州(48091)
- 基金
- 项目(252904)
- 科学(199664)
- 基金(186116)
- 研究(181275)
- 家(163611)
- 国家(162239)
- 科学基金(138033)
- 社会(118436)
- 社会科(112301)
- 社会科学(112269)
- 基金项目(97151)
- 省(96837)
- 自然(88423)
- 自然科(86385)
- 自然科学(86354)
- 自然科学基金(84899)
- 划(81886)
- 教育(81077)
- 资助(76956)
- 编号(70256)
- 重点(57677)
- 成果(57382)
- 部(56729)
- 发(56330)
- 创(53655)
- 国家社会(50291)
- 创新(49828)
- 业(49044)
- 课题(48992)
- 科研(48632)
- 期刊
- 济(208132)
- 经济(208132)
- 研究(123404)
- 中国(81863)
- 农(66565)
- 财(65732)
- 学报(64391)
- 科学(60097)
- 管理(59747)
- 大学(48347)
- 学学(45762)
- 农业(45315)
- 融(38765)
- 金融(38765)
- 教育(34753)
- 技术(34583)
- 经济研究(33768)
- 财经(33614)
- 业经(31325)
- 经(29242)
- 问题(27221)
- 业(26918)
- 贸(25387)
- 技术经济(23202)
- 国际(22913)
- 世界(22559)
- 统计(20186)
- 版(18988)
- 现代(18361)
- 策(18082)
共检索到62340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孙建平 李振福 匡海波
将五大港口群作为研究对象,按照由全局→局部的分析思路,运用重心移动模型、探索性空间数据模型,建立关于沿海区域港口业和沿海区域经济增长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定量分析1994—2014年间中国港口业与沿海区域经济增长的时空差异演变与特征。结果表明:在重心移动轨迹上,沿海区域港口业和经济增长重心集中在南部并且有逐渐向长三角移动的趋势。在全局层面上,港口业在时间和空间维度上呈现由显著正相关到显著负相关的时空差异;沿海区域经济增长在时间和空间维度上始终保持空间正相关;港口业-沿海经济增长在时间和空间维度上表现为"正-负-正"三个阶段。在局部层面上,港口业H-H型区域由珠三角向长三角移动,L-L型区域集中在西南沿海区域和环渤海西部;沿海区域经济水平H-H型区域集中在珠三角和长三角以及环渤海南部,整体趋势无太大变化,L-L型区域集中在河北、广西、海南;港口业-沿海经济增长L-L型区域呈现珠三角、长三角两个中心并有向周边区域扩大的趋势,L-L型区域集中在河北以及西南沿海,但两大区域的L-L型空间范围有缩减的趋势。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齐亚伟
识别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的关系以及所处的阶段是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以2000-2015年我国30个省市的GDP、二氧化碳排放数据为基础,采用脱钩模型分析碳排放与经济增长是否存在同步变化的关联,结果显示,中国经济增长与碳排放呈现"扩张连接—弱脱钩—强脱钩"的波动态势。采用重心模型,从重心位置、偏移距离和偏移方向三个方面,分析我国区域经济重心、碳排放重心和碳排放强度重心的转移轨迹和演变规律,发现,碳排放重心和经济重心位于几何中心的东南方向,碳排放重心、碳排放强度重心与经济重心大体都向西北方向移动,其中,碳排放强度重心的偏移距离最大。在此基础上,采用面板数据模型分析碳排放重心转移的驱动因素,结果显示,经济增长、能源结构和能源消费强度是碳排放重心由东部地区向中、西部地区转移的重要因素,产业结构因过度依赖工业化将会阻碍碳排放重心向中西部地区转移,环境规制对碳排放重心转移尚未表现出显著的影响。
关键词:
脱钩 碳排放 经济增长 重心 转移轨迹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冯宗宪 黄建山
文章首先阐述重心问题及分析方法,然后,分别从移动方向、距离、速度、原因等方面详细分析了经济重心、产业重心的动态变化特点,最后从整体上对比研究了产业重心与经济重心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
产业重心 动态变化 区域差距 对比研究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朱小平
本文对近20年来中国经济增长中的国内生产总值GDP、广义货币量M2及固定资产投资、房屋建设投资等项指标的相互关系,作了模拟性趋势分析,说明M2总量与社会总负债密切相关。由数据模拟分析,近20年,由固定资产投资、房屋建设投资共同推动的增长可分为四个阶段。相对低速的经济增长期宏观债务稳定性需有双重条件,即中国经济在相对低速增长期若是稳定的,则在宏观上可观测到的必要条件,就是M2/GDP比率不再持续上升。
关键词:
经济增长 轨迹 20年 问题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朱小平
本文对近20年来中国经济增长中的国内生产总值GDP、广义货币量M2及固定资产投资、房屋建设投资等项指标的相互关系,作了模拟性趋势分析,说明M2总量与社会总负债密切相关。由数据模拟分析,近20年,由固定资产投资、房屋建设投资共同推动的增长可分为四个阶段。相对低速的经济增长期宏观债务稳定性需有双重条件,即中国经济在相对低速增长期若是稳定的,则在宏观上可观测到的必要条件,就是M2/GDP比率不再持续上升。
关键词:
经济增长 轨迹 20年 问题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刘树成 赵京兴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课题组,自1990年起,每年召开春、秋季两次预测会议,对本年度或下一年度的经济走势进行分析与预测。最近(1998年4月27日)召开的春季预测会,是1990年以来的第16次会议。该课题是得到国务院总理基金支持和世界银行赞助的国家级重点研究项目。参加此次预测会议的有来自中央各实际经济领导部门、有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胡晨沛 李辉尚
本文利用重心模型刻画了1978—2015年中国农业经济和农业要素禀赋结构重心的时空演变轨迹,同时通过耦合"经济-禀赋"重心的空间变动过程测度农业经济与禀赋结构的协同程度。结果表明:(1)我国农业经济重心总体上表现出较为稳定的宏观态势,近四十年呈现出先向东后向西北的小幅度移动。(2)在农业要素禀赋结构重心方面,农业劳动力重心呈现出向西北方向移动的特点;农业资本重心在东西方向上表现为先西后东的移动特点,在南北方向上则有较为明显的北移趋势;农业劳均资本重心总体上呈现出向东北方向的"逆S"型移动。(3)我国农业经济重心在东西方向上的移动更多是由劳动力重心移动所引起,农业资本重心的移动带动了农业经济重心在南北方向上的移动。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宗刚 高瑀
基于内生增长理论,选取2003—2014年中国30个省域的面板数据,构建联立方程组模型,实证分析区域经济增长与技术创新之间的内生关系。研究发现,技术创新对经济增长作用存在倒U型关系,区域经济增长对技术创新水平的影响存在倒J型关系。研发投入、市场化程度、第二产业占比、人力资本程度在促进技术创新水平上有重要的作用。市场化指数对技术创新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人力资本对技术创新存在着门槛效应,具有知识溢出效应,且对技术创新的影响力沿着东—中—西部依次递减,西部研发投入对技术创新的增加效果最为明显,弹性系数大于中东部。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宗刚 高瑀
基于内生增长理论,选取2003—2014年中国30个省域的面板数据,构建联立方程组模型,实证分析区域经济增长与技术创新之间的内生关系。研究发现,技术创新对经济增长作用存在倒U型关系,区域经济增长对技术创新水平的影响存在倒J型关系。研发投入、市场化程度、第二产业占比、人力资本程度在促进技术创新水平上有重要的作用。市场化指数对技术创新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人力资本对技术创新存在着门槛效应,具有知识溢出效应,且对技术创新的影响力沿着东—中—西部依次递减,西部研发投入对技术创新的增加效果最为明显,弹性系数大于中东部。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张成虎 胡啸兵 王铁山
经济重心理论是区域经济学研究的重要方法。本文借鉴物理学重心分析方法,重点研究经济与金融增长动力空间分布格局动态演化。通过刻画和比较分析2004~2009年我国经济增长重心和金融增长重心空间变动轨迹发现,我国区域经济、金融增长动力空间分布不平衡,且我国经济、金融总体空间分布的不平衡状况仍在加剧恶化,因此,有必要加大区域经济政策调整力度,实现我国区域经济与金融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经济增长重心 金融增长重心 变动轨迹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鲍超 李秋颖 梁广林
采用市辖区统计数据、GIS空间分级方法以及重心移动模型,对1985~2010年中国城市人口、经济与用地的空间格局及重心演变轨迹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与中国的区域发展战略及城市发展方针相适应,2000年之前中国总体形成了东部沿海地区及特大城市周边地区集群式布局与东中西非均衡发展的城市空间格局,2000年之后中国东中西部城市集群的现象更加明显,但全国层面逐渐形成了较高水平的相对均衡发展空间格局;中国城市人口、经济与用地规模的重心历年均位于苏鲁豫皖交界附近,"由北向南"移动的特征最为明显,东西向的移动距离较小且移动方向不尽一致,不仅反映了区域与城市发展政策对中国城市空间格局的影响,也反映了东中西部地...
[期刊] 征信
[作者]
夏斌
中国经济正在进入正常的发展轨道,国民经济开始进入结构调整的阶段。中国经济未来发展仍存在高储蓄率、城镇化和工业化仍在过程之中、全球化趋势不会中断、改革的红利等四大机遇,唯有改革才能实现"大国梦",只有以长远的眼光来面对、寻找解决短期问题之策,才可最大程度地避免宏观政策失误对经济稳定发展带来的震荡。2013年的中国经济仍将纠结于"稳增长"与"调结构",货币政策仍会是谨慎的和中性的,财政政策仍会是积极的,房地产调控方向不会变,以消费为主导的结构调整和城镇化战略的推进有新的迹象,进一步的土地制度改革是刺激中国未来消费的一股主要力量。真正加快"新非公36条"的实质性落实,从解决中国经济中系统性风险的角度...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马海超 雷明 殷子涵
文章运用重心模型,计算出1996-2015年期间我国省级GDP重心和第二产业重心,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计算全国历年的GDP重心、第二产业重心和碳排放重心。通过比较分析发现,我国碳排放重心和GDP重心出现200公里以上的位置偏离,并且碳排放重心在GDP重心的西北方向,这说明我国东南方区域的GDP密度相对更高,而西北方区域的碳排放密度相对更高。在文章的研究时段内,我国碳排放重心和GDP重心都出现明显向西移动的趋势,说明我国西部地区的经济增长是建立在高碳排放的基础上。对于西部省份来说,在赶超过程中面临着双重压力,既要努力发展经济实现赶超,又要努力降低碳排放。因此,以低碳经济为核心的可持续发展道路是西部地区的必然选择。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马海超 雷明 殷子涵
文章运用重心模型,计算出1996-2015年期间我国省级GDP重心和第二产业重心,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计算全国历年的GDP重心、第二产业重心和碳排放重心。通过比较分析发现,我国碳排放重心和GDP重心出现200公里以上的位置偏离,并且碳排放重心在GDP重心的西北方向,这说明我国东南方区域的GDP密度相对更高,而西北方区域的碳排放密度相对更高。在文章的研究时段内,我国碳排放重心和GDP重心都出现明显向西移动的趋势,说明我国西部地区的经济增长是建立在高碳排放的基础上。对于西部省份来说,在赶超过程中面临着双重压力,既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计志英
中国经济发展速度举世瞩目,而发展效率一直为人们所诟病。文章以东南沿海四省一市为研究样本,运用随机前沿分析法对经济效率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广东省的技术效率在绝大多数年份都高于沿海其他省市,直至2008年金融危机,长三角的平均技术效率值呈上升趋势并超过广东。文章认为这主要源于第三产业自身技术效率递减以及FDI是一种次优的制度安排,对本土企业具有挤出效应。
关键词:
经济效率 随机前沿分析 沿海区域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我国的人口重心及其移动轨迹
中国赴东盟旅游流重心移动轨迹及旅游市场态分析
1978~2012年中国烤烟生产重心演变轨迹及其驱动机制研究
所有制结构、增长差异与地区差距:历史因素影响了增长轨迹吗?
中国沿海集装箱港口航运网络空间联系及区域差异
基于区域经济增长理论的江苏沿海开发研究
贸易开放水平、区位差异与中国经济增长——基于1994-2011年中国省级数据的实证考察
广西北部湾港口物流与区域经济关联效应及其协同战略——基于沿海三市经济发展差异性的比较分析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经济增长轨迹研究——稳增长、高质量发展与混合经济结构优化
FDI、R&D、消费与环渤海区域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基于1998~2013年面板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