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307)
2023(2022)
2022(1904)
2021(1978)
2020(1612)
2019(4035)
2018(3564)
2017(5150)
2016(3119)
2015(3773)
2014(3712)
2013(3732)
2012(3732)
2011(3604)
2010(3429)
2009(3197)
2008(3218)
2007(2316)
2006(2071)
2005(1997)
作者
(11109)
(9576)
(9330)
(9090)
(6047)
(4805)
(4255)
(3746)
(3670)
(3399)
(3312)
(3279)
(3236)
(3144)
(3117)
(3013)
(2869)
(2796)
(2762)
(2677)
(2517)
(2405)
(2345)
(2228)
(2210)
(2198)
(2176)
(2079)
(1999)
(1974)
学科
(11993)
经济(11990)
(5651)
地方(5152)
中国(4412)
管理(4325)
(3910)
方法(3668)
(3586)
数学(3348)
数学方法(3296)
(3042)
贸易(3037)
(2918)
地方经济(2581)
农业(2498)
(2155)
企业(2155)
(2102)
生态(1988)
环境(1974)
(1934)
(1811)
金融(1810)
资源(1792)
业经(1784)
及其(1761)
水产(1741)
(1592)
动物(1537)
机构
大学(42533)
学院(41581)
研究(23970)
科学(17485)
中国(17305)
(14890)
经济(14589)
(14064)
(13478)
研究所(13162)
管理(11069)
农业(10695)
(10503)
中心(10190)
(9406)
业大(9138)
理学(8982)
理学院(8743)
管理学(8366)
管理学院(8283)
(8172)
科学院(7882)
(7856)
(7586)
研究院(7561)
实验(7447)
(7368)
师范(7210)
实验室(7144)
北京(6979)
基金
项目(32035)
科学(23428)
(22507)
国家(22358)
基金(22184)
研究(18736)
科学基金(16810)
自然(12824)
自然科(12409)
自然科学(12404)
自然科学基金(12150)
(11723)
(11690)
基金项目(11648)
社会(10294)
社会科(9646)
社会科学(9645)
资助(9533)
重点(8622)
计划(8247)
科技(8217)
教育(7800)
(7623)
科研(6717)
专项(6514)
编号(6491)
(6437)
(5957)
(5794)
创新(5790)
期刊
(17808)
经济(17808)
研究(14282)
学报(13076)
中国(12336)
(11092)
科学(11078)
大学(8601)
学学(8156)
农业(7587)
(4993)
教育(4688)
资源(4505)
(4381)
林业(3768)
管理(3735)
业大(3668)
国际(3396)
经济研究(3216)
(3200)
金融(3200)
(3110)
(2916)
农业大学(2750)
技术(2713)
自然(2657)
科技(2579)
世界(2419)
图书(2397)
中国农业(2365)
共检索到7486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万瑞景  
1993年夏季白令海阿留申海盆区鱼卵、仔稚幼鱼种类10种。主要种类为深海鳚、鮶和狭鳕。鱼卵、仔稚幼鱼主要分布于鲍威尔斯海盆及其邻近水域和波哥斯洛夫岛水域,表层水温高于7.0℃。当表层水温高于9.0℃时,鱼卵、仔稚幼鱼的数量和种类显著增多。鱼卵、仔稚幼鱼的主要分布区鲍威尔斯海盆及其邻近水域和波哥斯洛夫岛水域,表层盐度分别为32.80-33.00和32.50~32.95。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卞晓东  张秀梅  高天翔  万瑞景  张沛东  
2007年春季和夏季,利用浅水Ⅰ型浮游生物水平和垂直拖网对黄河口海域鱼卵、仔稚鱼种类组成与数量分布进行了调查。春季和夏季分别设置19个(6个断面)相同的调查站位。每站表层水平拖网10min,拖网速度为2.0nmile/h;垂直拖网由底到表,拖网速度约0.5m/s。调查结果表明:春季和夏季共采集鱼卵7661粒、仔稚鱼70尾,共18种,能鉴定到种的有17种,隶属于5目12科16属,其中1种虾虎鱼类的稚鱼仅能鉴别到科的水平。优势种为斑(Konosirus punctatus)、油(Sphyraena pinguis)、短吻红舌鳎(Cynoglossus joyneri)。春季的水平和垂直拖网分别采集...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周永东  金海卫  蒋日进  张洪亮  张亚洲  潘国良  
根据2008年4,5,6月在浙江中北部沿岸禁渔区线内45个站位开展的产卵场调查资料,研究分析了该海域鱼卵、仔稚鱼的种类组成和数量分布。结果表明,本海区共出现鱼卵、仔稚鱼64个种类,分别隶属13目36科47属,能鉴定到种的有47种,鉴定到科的有17种。3个航次的调查共采集到鱼卵5 846个和仔稚鱼5 502个。其中4月最少,仅采集到鱼卵366个和仔稚鱼1 445个,分别占鱼卵和仔稚鱼总数量的6.26%、26.26%;5月份共采集到鱼卵1 530个和仔稚鱼1 551个,分别占鱼卵和仔稚鱼总数量的26.17%、28.19%;6月份数量最多,共采集到鱼卵3 950个和仔稚鱼2 506个,分别占总数的6...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阮瑞  张燕  沈子伟  李燕  但言  李创举  倪朝辉  
三峡库区水位从每年3月的175 m逐步降低至6月的145 m,水位下降时间与库区部分鱼类产卵同步,对鱼类早期资源造成了严重的影响。本研究以距离大坝150 km至330 km范围的消落区为研究区域,通过普查方法收集暴露于水面或残留于浅滩的鱼卵和仔稚鱼,利用DNA条形码技术鉴定其种类,初步分析其鱼类组成和分布。通过对收集的样本进行mt CO I序列比对分析,可将其分为14种序列类型,其中10种类型鉴定到种的水平。鲤(Cyprinus carpio)和鲫(Carassius auratus)占测序样本比例最大,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万瑞景  曾定勇  卞晓东  倪晓波  
为了解当前东海生态系统中鱼卵、仔稚鱼种类组成和数量分布的现状及其变化与物理环境因素的关系,根据2006年11月—2008年6月5个航次的鱼卵、仔稚鱼和物理环境调查资料,对鱼卵、仔稚鱼种类组成、数量分布与产卵场物理环境进行分析,探讨不同季节、不同年份鱼卵、仔稚鱼种类组成和数量分布的变化及其与物理环境的关系。结果显示,5个航次采集到74 813粒鱼卵、16 826尾仔稚鱼,共有135个种类。其中,鉴定到种的有109种,隶属于15目67科99属,还有17个种类仅能鉴定到属、6个种类仅能鉴定到科和3个种类仅能鉴定到目。2006年—2007年秋季、冬季和春季鱼卵、仔稚鱼的种类和数量随着季节变化逐渐增多;...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沈长春  
根据2008年春季(5月5日、5月17日)和秋季(11月14日、11月30日)分别在三沙湾进行4次鱼卵、仔稚鱼调查资料及历史相关资料,对三沙湾鱼卵、仔稚鱼种类组成、丰度分布的变化进行分析和讨论。结果表明:调查海区出现的鱼卵、仔稚鱼有35种(包括2种未定种类),比1990年和2007年分别增加了9种和12种;其中鱼卵数量中石首鱼科和舌鳎科的鱼卵占绝大多数,分别占总鱼卵数量的80.63%和14.18%,尚未见1990年的优势种带鱼(Trichiurus japonicus)出现,2007年的优势种隆头鱼科仅出现于秋季,数量也不多;鱼卵分布时间变化明显,5月上旬鱼卵丰度最高,占4个航次鱼卵总丰度的9...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高东奎  赵静  张秀梅  张沛东  李文涛  
2010?2011年对莱州湾莱州海域和招远海域人工鱼礁区及附近海域鱼卵和仔稚鱼的种类组成和数量分布进行了水平和垂直拖网调查,以期为研究人工鱼礁对产卵鱼类的诱集效果以及对鱼卵和仔稚鱼的庇护效应等提供参考资料。调查结果表明:2010年调查海域共采集鱼卵16 088粒、仔稚鱼2 487尾,隶属于7目14科19属19种,其中,鱼卵样品以鲱形目(Clupeiformes)最多,鲻形目(Mugiliformes)次之,而仔稚鱼样品以鲻形目最多,颌针鱼目(Beloniformes)次之;2011年共采集鱼卵9 948粒、仔稚鱼1 778尾,隶属于4目14科21属21种,其中,鱼卵和仔稚鱼样品均以鲈形目(Pe...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柳昊   张文超   李文甲   刘殊豪   田浩   王艺翰   叶振江   田永军  
鳀(Engraulis japonicus)是黄海重要的捕捞对象,也是蓝点马鲛(Scomberomorus niphonius)等大型鱼类的主要饵料。探究鳀早期生活史阶段的分布及生长特征,是深入了解鳀补充机制的重要基础。本研究基于2019年夏季黄海中部断面(119°70′E~123°50′E,35°50′N~36°50′N)调查数据,探究了鳀鱼卵、仔稚鱼的分布特征;分析比较了5种分布模型,选取Tweedie GAM模型研究了鳀鱼卵、仔稚鱼分布与环境因子的关系;基于鳀仔稚鱼耳石微结构分析,估算了鳀仔稚鱼的日龄和体长组成,逆推孵化日期,构建幂函数早期生长方程。结果显示,2019年夏季在山东半岛南部35°50′N断面海域形成鳀鱼卵的密集分布区,仔稚鱼密集分布区为123°50′E、35°50′~36°50′N纵向断面海域。盐度对鱼卵、仔稚鱼的分布都有显著影响,最适盐度为30~32;温度仅对鱼卵的分布有显著影响,最适温度为23~26℃。本研究共鉴定和分析211尾鳀仔稚鱼的日龄,体长为4~24mm,优势体长组为12~14mm,日龄为12~40d,优势日龄组为18~20d;耳石增长率为3.08~5.90μm/d,其变化趋势在2个航次间差异显著,这可能与月份间的温度差异有关。本研究为鳀资源的早期生长和补充机制提供了科学依据。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王宇坛  李圣法  杨林林  袁兴伟  姜亚洲  林楠  
为研究象山港仔稚鱼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相关关系,在象山港港湾内设置14个站,于2015年4月3日6月10日期间按周采样,共调查10个航次(ⅠⅩ),用方形网(网口为1 m×2 m,网目1.0 mm)采集仔稚鱼,同时采集温度、盐度和浮游动物等数据。调查期间采集仔稚鱼180 254 ind共45种,隶属25科39属,主要优势种为斑鰶(Konosirus punctatus)、矛尾鰕虎鱼(Chaeturichthys stigmatias)、鮻(Chelon haematocheilus)、斑尾刺鰕虎鱼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鞠佳丽  王小谷  吴尘艳  钟俊生  
基于2012年夏季在南海北部海域设置的23个站位,以WP2浮游生物网(网口内径57 cm,网长271 cm,网目200μm)进行垂直拖网采集的样本,研究仔稚鱼的种类组成、数量分布,分析南海北部海域水文特征与仔稚鱼分布的相关关系。研究共采集仔稚鱼230尾,隶属11目33科77种,其中8种鉴定到科,23种鉴定到属,46种鉴定到种。鲈形目(Perciformes)种类最多,有16科24种,占调查海域仔稚鱼种类数的31.17%。其次是灯笼鱼目(Myctophiformes)和巨口鱼目(Stomiiformes),分别为1科18种和4科12种。灯笼鱼科(Myctophidae)、巨口光灯鱼科(Phosichthyidae)、钻光鱼科(Gonostomatidae)的仔稚鱼数量约占仔稚鱼总捕获量的50%。各站位间仔稚鱼种类数的变化,与丰富度指数的变化趋势较为一致。总体而言,粤东海域和琼东海域的仔稚鱼群落结构相对稳定。夏季南海北部琼东沿岸上升流海区、珠江冲淡水海区以及西沙群岛近岸海区仔稚鱼丰度相对较高。典型相关性分析(CCA)结果表明,南海北部仔稚鱼的数量分布与海表面温度(SST)和叶绿素a质量浓度(Chl.a)密切相关。聚类分析结果显示,仔稚鱼群落可划分为2个群组,大洋组和近海组。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万瑞景  黄大吉  张经  
1999年夏季鳀鱼卵和仔稚幼鱼主要分布于黄海南部,122°00′~123°45′E、34°00′~35°15′N与122°15′E以西海域分别为鳀鱼卵与鳀鱼仔稚幼鱼的密集分布中心,其表层水温和盐度分别为25.5~26.9℃和27.11~31.81与26.4~27.0℃和31.31~32.05。鳀鱼卵和仔稚幼鱼分布的最适表层水温分别为25.5~26.4℃和25.9~27.0℃;全长为20mm以上的鳀鱼稚鱼已初步形成广盐性分布的习性,鳀鱼卵和仔稚幼鱼的分布对盐度的要求并不非常严格,水温是影响鱼卵和仔稚幼鱼分布的主要原因之一。鳀鱼卵和仔稚幼鱼的分布与叶绿素a的分布也有密切的关系,鳀鱼卵和仔稚幼鱼的密...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赵芃   蒋日进   印瑞   刘明智   龙翔宇   单晓鸾   张秋宏   郝辉擘   李齐群  
为了解七星列岛产卵场保护区鱼卵、仔稚鱼种类组成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于2018年4月、5月、11月和2019年4月、5月、11月使用大型浮游生物网采集6个航次的样品,分析该海域鱼卵和仔稚鱼种类组成、时空分布、群聚结构以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显示, 6个航次共采集到鱼卵1490粒,仔稚鱼278尾,隶属于9目26科60种。鱼卵优势种为龙头鱼(Harpodon nehereus)、斑鰶(Konosirus punctatus)等,仔稚鱼优势种为鳀(Engraulis japonicus)、康氏侧带小公鱼(Stolephorus commersonnii)。鱼卵、仔稚鱼资源密度时空分布不均,主要集中于调查海域的东部, 2019年较2018年增多。聚类分析和非参数多维标度分析(NMDS)排序结果显示,鱼卵和仔稚鱼群聚组成呈极显著差异(P=0.001),群落结构具有明显的区域划分特征。曼特尔检验(Manteltest)相关性分析和冗余分析(redundancy analysis, RDA)结果显示,温度、盐度、溶解氧等环境因子与鱼卵和仔稚鱼的分布密切相关。研究表明,保护区在建立初期对鱼类早期资源的补充和修复起到了积极作用,但该海域以小型鱼类和低经济价值鱼类为主,在现有渔业资源恢复措施的基础上,应进一步加强重要经济种类的资源保护以及合理开发与利用。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李建生  林楠  凌建忠  
利用2015年4—7月在长江口邻近水域的调查数据,对春夏季该水域仔稚鱼种类组成和丰度的月变化特征进行了观测。结果表明,共采获62种、35839尾仔稚鱼,分别属于14目、30科、45属。各月种类数范围为22~36种,从4月到6月,先是缓慢增加然后快速增加,至6月达到高峰期,7月则大幅降低。各月的丰度范围为11.45~114.31 ind/(100 m3);丰度随时间的推移而持续增加。各月主要种类数范围为5~13种,具有较大的波动性;优势种主要为小黄鱼(Larimichthys polyactis)、小公鱼属(Stolephorus sp.)、六丝矛尾虾虎鱼(Chaeturichthys hexanema)、鳀(Engraulis japonicus)、红狼牙虾虎鱼(Odontamblyopus rubicundus)、斑尾刺虾虎鱼(Acanthogobius ommaturus)、属(Callionymus sp.)等。优势种随时间推移表现出较大的更替性。种类数以20 m以浅水域最多,不同水深范围的月变化有一定的差异性。20 m以浅海域的种类数与表层水温的关系在4—6月为显著正相关(r=0.997,P<0.05)。从春季到夏季,仔稚鱼高丰度区从浅水区向深水区转移。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林昭进  王雪辉  江艳娥  
根据2003-2005年大亚湾8个航次鱼卵调查数据,分析大亚湾鱼卵数量和种类组成的年间变化和季节变化。结果表明,大亚湾鱼卵数量具有较大的年间波动和显著的季节变化,鱼卵数量高峰期出现在5-9月,以9月为最高峰。鱼卵数量的空间分布极不均匀,且季节变化明显。鱼卵全年以鲾科(Leiognathidae)、小沙丁鱼(Sardinells sp).、小公鱼(Stolephorus sp).、舌鳎科(Synoglossidae)、斑(Clupanodon punctatus)、褐菖鲉(Sebastiscus marmoratus)和鲷科(Sparidae)鱼类占优势,其鱼卵数量在2003-2004年占总数的...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郭祉宾   杨德国   陈亮   颜文斌   朱挺兵  
于2015年4月、2015年6月和2016年4月实地调查了雅鲁藏布江中游仔稚鱼的种类组成、空间分布和栖息环境特征。实地调查共设置24个采样点,采用手抄网在鱼群密集水域采集仔稚鱼样本,并通过Cyt b基因序列比对对样本种类进行判定。共采集到仔稚鱼样本3 502尾。Cyt b基因序列比对显示,采集到的仔稚鱼共属于2科5属10种,其中,土著种分别为细尾高原鳅(Triplophysa stenura)、异尾高原鳅(T.stewarti)、拉萨裸裂尻鱼(Schizopygopsis younghusbandi、尖裸鲤(Oxygymnocypris stewartii)、巨须裂腹鱼(Schizothorax macropogon)、异齿裂腹鱼(S.oconnori)、拉萨裂腹鱼(S.waltoni)、双须叶须鱼(Ptychobarbus dipogon),另发现未记录于本水域的怒江高原鳅(T.nujiangensa)、裸腹叶须鱼(P.kaznakovi)。以上两种仔稚鱼出现原因尚未阐明。裂腹鱼类仔稚鱼的种类分布存在较大空间差异,高原鳅类仔稚鱼的种类数的空间分布则较为均匀。本研究表明,雅鲁藏布江中游大部分江段均比较适宜鱼类的繁衍栖息,但需重点保护裂腹鱼类的关键育幼场所。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