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207)
- 2023(13514)
- 2022(11385)
- 2021(10602)
- 2020(8762)
- 2019(19972)
- 2018(20125)
- 2017(36632)
- 2016(20334)
- 2015(23139)
- 2014(23605)
- 2013(22908)
- 2012(21858)
- 2011(20316)
- 2010(20407)
- 2009(19506)
- 2008(19339)
- 2007(17535)
- 2006(16003)
- 2005(15067)
- 学科
- 济(99074)
- 经济(98950)
- 管理(59234)
- 业(49572)
- 企(41723)
- 企业(41723)
- 方法(33907)
- 数学(29027)
- 数学方法(28692)
- 中国(28687)
- 财(23354)
- 制(23274)
- 农(21656)
- 地方(21146)
- 学(20213)
- 业经(20003)
- 体(17852)
- 贸(17000)
- 贸易(16990)
- 融(16905)
- 金融(16898)
- 银(16684)
- 银行(16659)
- 易(16529)
- 行(16118)
- 理论(14553)
- 环境(14275)
- 地方经济(13836)
- 和(13506)
- 体制(13446)
- 机构
- 大学(300735)
- 学院(294874)
- 济(134323)
- 经济(131674)
- 研究(113128)
- 管理(104775)
- 中国(88511)
- 理学(87983)
- 理学院(86906)
- 管理学(85459)
- 管理学院(84906)
- 京(65842)
- 财(65510)
- 科学(63549)
- 所(57777)
- 研究所(51574)
- 中心(50010)
- 财经(49792)
- 农(45778)
- 江(45766)
- 经(45220)
- 经济学(43387)
- 北京(42834)
- 院(40315)
- 范(40088)
- 师范(39689)
- 经济学院(38603)
- 业大(37753)
- 财经大学(36679)
- 农业(35486)
- 基金
- 项目(183346)
- 科学(144393)
- 研究(137070)
- 基金(134145)
- 家(116791)
- 国家(115855)
- 科学基金(97849)
- 社会(89684)
- 社会科(84978)
- 社会科学(84957)
- 基金项目(68835)
- 省(67754)
- 教育(63725)
- 自然(59345)
- 划(58160)
- 自然科(57937)
- 自然科学(57918)
- 自然科学基金(56894)
- 资助(55769)
- 编号(53838)
- 成果(47110)
- 部(42905)
- 重点(42194)
- 发(40123)
- 课题(39193)
- 国家社会(38562)
- 制(37921)
- 教育部(37352)
- 创(37140)
- 中国(36091)
- 期刊
- 济(162411)
- 经济(162411)
- 研究(101500)
- 中国(71138)
- 财(51924)
- 学报(45297)
- 管理(44140)
- 农(42694)
- 科学(42186)
- 教育(37883)
- 大学(35501)
- 学学(32883)
- 融(31993)
- 金融(31993)
- 农业(28619)
- 财经(26766)
- 经济研究(26764)
- 技术(26749)
- 经(23389)
- 业经(21097)
- 问题(20756)
- 贸(19503)
- 国际(18335)
- 世界(17876)
- 业(15873)
- 技术经济(15357)
- 统计(14344)
- 版(13560)
- 图书(13219)
- 理论(13175)
共检索到48737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白胜玲
1993年是我国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体制道路上迈出关键步伐的一年,是取得重大突破的一年。具体表现在如下若干方面:一、社会主义市场 经济体制基本 框架确立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白胜玲
1993年经济体制改革综述经济研究所白胜玲1993年是我国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体制道路上迈出关键步伐的一年,是取得重大突破的一年。具体表现在如下若干方面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框架确立1993年在经济体制改革中最具重要意义的是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何晓明
1997~1998年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形势分析何晓明以党的十五大胜利召开为标志,1997年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在1997年经济体制改革呈现出步伐加快,力度加大,重点难点问题解决成效显著等特点。1997年这一改革态势,必将为1998年改...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白胜玲
1994年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回顾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讲师白胜玲1994年的经济体制改革是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决定》以后,以"整体推进,重点突破"为主要特点的经济体制改革。宏观经济管理体制改革是1994年改革的重点。经过一...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何晓明
1998年新一届政府提出“一个确保、三个到位、五项改革”的工作目标,其中“三个到位,五项改革”是1998年以及今后3年内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三个到位即:国有企业改革到位,金融改革到位,政府机构改革到位;五项改革即:粮食流通体制改革,投融资体制改革...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柯荣
6月29日至7月3日,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在湖南长沙召开了1987年年会。参加这次会议的人员有来自国家体改委和23个省区市从事体改研究的社会科学工作者和新闻工作者119名。国家体改委主任李铁映、顾问安志文、体改研究会副会长兼总干事童大林等同志分别在会上作了重要讲话和研究会工作报告;湖南省省委书记毛致用,省长熊清泉及各部门三十几位负责同志出席了会议,熊清泉、毛致用分别在开幕式和闭幕式上致词。大会同时进行体改理论讨论,原定专题讨论如何深化改革企业内部机制,实际上讨论超出了这个问题,大致涉及:对几年改革的回顾
[期刊] 改革
[作者]
胡德巧
今年上半年,全国各地区、各部门以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和党的十四大为指导,紧紧围绕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目标,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批转的《一九九三年经济体制改革要点》,抓住改革的难点和重点,积极研究、大胆探索,使改革开放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全国人民的思想空前统一,改革的目标更加明确,改革在各个方面全面展开;改革在一些重要领域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加快了经济运行与管理的制度化、法制化建设;对外开放以前所未有的广度与深度向前推进。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戴新祥
坚持以市场为取向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学界的共识。但对于市场取向和市场化的内涵及评价、前一阶段改革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和深化市场取向改革的方略选择等问题,经济学界看法不尽一致。现将有关观点综述如下: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张皓若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展望张皓若(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副主任)举世瞩目的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在十多年的时间里,大体经历了以农村为重点、以城市为重点和全面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三个阶段。特别是第三阶段,即中国共产党十四大及十四届三中全会作出《关于建立社会主...
[期刊] 金融评论
[作者]
汪海波
2018年9月/168.00元ISBN 978-7-5201-2516-8《中国经济体制改革(1978~2018)》对1978~2018年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进程以及取得的成就进行了分析论述和经验总结,内容包括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市场取向改革的起步阶段(1979~1984年)、市场取向改革的全面展开阶段(1985~1992年)、市场取向改革的制度初步建立阶段(1993~2000年)、市场取向改革的制度完善阶段(2001~2011年)、以市场取向改革
关键词:
市场取向改革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华民
中国在过去的25年中发生了历史上罕见的经济增长,从而创造了世界经济增长中的“邓小平效应”,所谓邓小平效应是指,中国罕见的经济增长是在邓小平倡导的改革开放的环境下实现的。中国的改革之所以能够取得成功,是因为中国的改革坚持走内生与渐进的道路,并且始终坚持把改革置于开放的环境之下。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的经济增长开始遇到一些来之于基本制度方面的障碍,它们主要是:土地的国家所有、企业的国家所有(国有企业)、以及金融体系的国家控制。这样一些制度安排不仅遏制了民间经济的发展、而且还造成了普遍的市场扭曲、带来了政府部门比较严重的腐败问题。因此,改革现行的土地制度、深化国有企业和金融体系的改革已经成为关系到中国...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丁菊红 邓可斌
传统的分权理论将分权作为一个外生变量,忽视了转型经济中分权的内生性特质,因而难以回答分权因何而变迁这个根本性问题。文章在对相关文献进行深入归纳与剖析的基础上,建立了经济增长、分权与经济体制改革之间关系的分析框架,认为中国式分权由经济发展内生而出,并且内生的分权通过对各级政府不同的激励和约束作用,对经济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同时,分权的变迁直接影响着中国各方面经济体制改革的变迁。由于中国的改革形成了较为合理的路径依赖,在各级政府与经济主体顺应市场经济规律进行理性博弈的条件下,这种变迁的结果会促使政府体制进行更为有效的变革。
关键词:
分权 内生性 转型经济 体制改革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于洋
建立市场经济体制是中国经济改革的最终目标,从传统计划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轨,以及各项改革政策的推出,是向市场化推进的过程。对于过去2O多年改革的回顾,有从不同角度研究做出的多种划分方法,本文将以主要的改革领域——如不同经济主体、再生产环节、资金流动等的市场化过程为分析点,从横向发展的角度全面分析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多元化发展。
[期刊] 贵州财经学院学报
[作者]
王福成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走过了30年光辉历程。1978年至1992年为第一阶段,是中国从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化的过渡阶段;1992年至2008年,即改革的后16年为第二阶段,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开始建立到逐步完善的阶段。中国经济体制改革30年,在六个方面取得了宝贵的经验:用渐进方式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与发展市场经济相结合;"看不见的手"与"看得见的手"的有效结合;在宏观调控中对财政与货币政策的综合运用;政治体制改革和经济体制改革相互配合;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期刊] 改革
[作者]
郭体卫 宗合
1991年以来,我国国民经济已恢复正常增长,经济环境进一步改善,从而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提供了有利条件。1991年的经济体制改革,从整体上看是好的,既坚定不移地推进了改革开放,又牢牢地把握了改革的社会主义方向。一、1991年改革的主要特点 (一)全国改革的势头越来越好了。党的十三届七中全会的《建议》和七届人大四次会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