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438)
- 2023(11973)
- 2022(10359)
- 2021(9375)
- 2020(7925)
- 2019(18456)
- 2018(17392)
- 2017(32399)
- 2016(17981)
- 2015(20134)
- 2014(20147)
- 2013(20077)
- 2012(18808)
- 2011(17166)
- 2010(17207)
- 2009(16085)
- 2008(16067)
- 2007(14087)
- 2006(12170)
- 2005(10690)
- 学科
- 济(77992)
- 经济(77914)
- 管理(48362)
- 业(46498)
- 方法(36559)
- 企(36144)
- 企业(36144)
- 数学(32741)
- 数学方法(32488)
- 中国(22782)
- 农(20349)
- 财(18930)
- 学(17989)
- 贸(16925)
- 贸易(16923)
- 易(16426)
- 地方(16081)
- 业经(15343)
- 农业(13680)
- 制(12591)
- 环境(12380)
- 务(11311)
- 财务(11294)
- 财务管理(11265)
- 银(11028)
- 银行(10956)
- 融(10912)
- 金融(10910)
- 技术(10735)
- 企业财务(10680)
- 机构
- 大学(268526)
- 学院(265764)
- 济(111396)
- 经济(109144)
- 管理(98660)
- 研究(97910)
- 理学(86192)
- 理学院(85026)
- 管理学(83534)
- 管理学院(83031)
- 中国(70740)
- 科学(63947)
- 农(57183)
- 京(57015)
- 所(51829)
- 研究所(47891)
- 财(47651)
- 业大(47040)
- 农业(45958)
- 中心(43836)
- 财经(38900)
- 江(38855)
- 经(35518)
- 北京(35172)
- 院(35074)
- 经济学(34933)
- 范(34644)
- 师范(34154)
- 经济学院(31959)
- 州(30392)
- 基金
- 项目(186644)
- 科学(145885)
- 基金(137301)
- 研究(125221)
- 家(124381)
- 国家(123411)
- 科学基金(103679)
- 社会(81225)
- 社会科(77120)
- 社会科学(77092)
- 基金项目(73839)
- 省(72171)
- 自然(70195)
- 自然科(68639)
- 自然科学(68614)
- 自然科学基金(67435)
- 划(62821)
- 教育(56877)
- 资助(55092)
- 编号(47507)
- 重点(43221)
- 部(40899)
- 发(40383)
- 创(38621)
- 计划(37764)
- 科研(37089)
- 成果(36934)
- 创新(36354)
- 国家社会(34619)
- 教育部(34034)
- 期刊
- 济(114048)
- 经济(114048)
- 研究(74984)
- 学报(53128)
- 农(49643)
- 中国(48229)
- 科学(45770)
- 大学(37978)
- 财(36306)
- 学学(36236)
- 农业(33375)
- 管理(32223)
- 教育(21498)
- 融(21252)
- 金融(21252)
- 经济研究(19769)
- 技术(19647)
- 财经(19074)
- 业(18717)
- 业经(17982)
- 问题(17114)
- 经(16542)
- 版(14493)
- 贸(14400)
- 业大(14003)
- 技术经济(13250)
- 资源(13125)
- 科技(12996)
- 商业(12800)
- 国际(12580)
共检索到38317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刘宇峰 原志华 孔伟 孙铂 安彬
基于西安市及其郊区(县)7个气象观测站1993—2012年的气温资料,采用回归分析、Mann-Kendall等方法分析了西安市过去20 a城市气温、热岛强度的变化规律,从城市经济发展、城市人口增长、城市能源消费等几方面揭示其与城市热岛效应的密切联系;同时运用灰色理论分析了诸影响因素对热岛强度的相对贡献度,并对西安未来热岛强度变化趋势进行了模拟。结果表明:1西安城区和郊区(县)气温均呈现波动上升的变化趋势,城市热岛强度变化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且在2000年以后发生增强突变;2城市化的发展与城市热岛强度的变化具有密切关系,各要素相互之间呈现高度相关性,说明它们之间存在很强的传递作用;各要素与热岛...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谢启姣
正确理解城市热岛效应的形成机制及其影响因素是制定热岛效应缓解政策和研究城市生态问题的前提和基础。选用1987年9月26日的Landsat-5和2013年9月17日的Landsat-8遥感影像进行地表温度反演,分析武汉市城市热岛效应的时空演变特征;对热岛效应明显的武汉市主城区进行格网划分,提取格网内地表温度及所选影响因子指标值,运用主成分回归方法进行地表温度多因子综合分析,探讨城市热岛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武汉市地表温度空间分布表现出典型的热岛特征,1987年和2013年分别有27.7%和39.1%的范围被"热岛"覆盖;(2)影响武汉城市热岛效应的主要因素有不透水面指数、水体面积比...
关键词:
热岛效应 格网 多因子 主成分 形成机制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李柏延 任志远 李瑞宗 王昀琛
本文基于单窗算法,选取1992年、2000年、2006年、2013年四期LandsatTM/ETM影像及西安市、西安市周边各气象站点的观测资料作为研究数据,对西安市地表温度反演及城市热岛强度进行定量化研究,结果表明:1西安市二环与三环之间区域的地表温度升高较快,城市中心地表温度的变化程度低于二环与三环之间的区域,这与西安市城市规划布局和实际情况相一致,热岛区的面积年平均增加速率为0.83%;21992-2013年西安城区气温平均升高约1.3℃左右,西安郊区气温平均升高约0.1℃左右,说明热岛效应对西安市的整体气温的升高贡献率比较大。就热岛强度总体而言,西安市热岛强度仍呈现上升趋势,期间1996...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曾永明 张果 黄坤
逻辑因果关系是自然现象及规律的主要表现。从因果关系出发,通过计量分析的方法,量化"城市扩张会导致城市热岛效应"笼统而定性的结论。研究发现,协整分析和误差修正模型的结论表明城市热岛效应与城市扩张存在长期均衡关系,但有短期波动,且长期弹性大于短期弹性,说明城市热岛效应的累积效应明显;格兰杰因果检验发现,短期内城市扩张是城市热岛效应的格兰杰原因,而在长期这一结论并不成立;结合脉冲响应分析和我国城市建设的特征可判定短期与长期的分界点为4-5年,这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五年期规划吻合,也与城市绿化的常选植被成长期吻合。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但尚铭 安海锋 但玻 许辉熙 杨玲 陈刚毅
为研究复杂地形上城市热岛(UHI)的特点和变化规律,给城市生态环境分析提供依据,使用重庆市2006年14个时相的NOAA/AVHRR(美国国家海洋大气局/改进的甚高分辨率辐射计)卫星遥感数据和数字高程模型(DEM),得到研究区域的亮温场,并参照热力学概念和模型,根据当地高程,以海拔300 m为基准高度将亮温场计算成位温场。结果表明:(1)计算后山脉、河谷处的温度场普遍改变;山脉植被对下垫面的降温作用明显;白天UHI范围较大,长江和嘉陵江河谷对UHI的切隔作用显著;夜间嘉陵江两侧的UHI趋为一体,范围缩小;(2)7月25~26日存在多个UHI中心,下午和凌晨最大强度分别为6.4℃和2.2℃,平均...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温娟 包景岭 张征云
文章针对当前国内外大城市普遍存在的城市热岛效应,分析了城市热岛的普遍特征、产生的原因及其危害,在不同地表状态气温比较实验的基础上提出了缓解城市热岛效应的生态措施。
关键词:
区域生态学 城市热岛 生态措施 湿地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梁益同 陈正洪 夏智宏
为了更客观地揭示"火炉"武汉的城市热岛效应,利用1987、1994、2005年共3期TM影像数据,在地理信息系统(GIS)的支持下,反演并计算出武汉市城区不同年代的热岛强度、植被覆盖率、土地利用类型及城区面积。在对存在较大差异3期的热岛强度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的基础上,分析了武汉城市热岛效应的现状及年代演变,定量分析了城区热岛强度分布与土地利用类型、植被覆盖率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武汉城区热岛效应十分明显,特别是在工业区和商业区;20世纪80年代以来,武汉热岛面积不断变大;热岛强度与植被覆盖率呈负相关关系,植被覆盖率每提高10%,热岛强度约下降1.1℃;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对热岛贡献不同,水体和植被...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姜允芳 黄静
在城市热岛影响城市热舒适性背景下,蓝绿景观空间成为有效减缓城市热岛效应的重要途径。选取上海18条骨干河道滨水区域,采用增长回归树(BRT)模型,量化分析蓝绿景观空间形态结构因子与地表温度之间的边际效应互动影响关系。结果表明:近郊区绿地冷岛效应最强,远郊区次之,中心城区最差。在绿地结构形态指标方面,植被覆盖度和面积是影响绿地降温的主导因素。绿地覆盖度、面积、景观形状指数和地表反照率的边际效应阈值分别是0.3、50 hm~2、2和0.16。在蓝绿网络结构指标方面,水面率和距河岸距离影响作用较大。水面率越大,降温越明显。距河岸距离和生态斑块集聚度的边际阈值分别为400 m和75/100。研究可为蓝绿景观空间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发展提供有益指导。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崔凤娇 邵锋 齐锋 王誉洁 张泰龙 余海盈
热岛效应导致城市人居热环境恶化,并造成能源的巨大消耗,如何有效缓解热岛效应已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植被可以通过遮蔽长短波辐射和蒸腾等作用起到降低气温、增加湿度的效果,因此,城市绿化已成为一种缓解热岛效应的重要技术手段。为继续推动植被对城市热岛效应影响的研究,分别从研究现状、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存在问题与展望等方面对国内外的相关研究进行梳理与综述。首先从城市热岛效应的研究起源、观测方式等角度梳理了国内外的研究进展。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植被对城市气温的调节机理,并分别从植被垂直结构、水平结构、冠层结构等空间结构视角与植被遥感指数视角,进一步对植被的降温效应机理进行了综述。其中,植被冠层结构包含叶面积指数、冠幅、郁闭度、绿量等参数,遥感指数包含归一化植被指数、植被覆盖度、绿度植被指数等参数。除对国内外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外,还总结了目前绿地降温效应研究中的主要问题,并在未来研究方向等方面提出建议,为后续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参75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刘宇鹏 杨波 陈崇
U-TAE算法是一种使用不同范围的滑动窗口来提取城市热岛信息并根据稳健估计法设定窗口阈值的算法,该算法根据像元被记为热岛像元的累积总次数是否为0来区别热岛区与非热岛区,根据累积总次数的多少来判断热岛强度的强弱,具有动态阈值的特点和无偏特性。文章以长沙地区为例,对U-TAE算法在6个不同空间尺度上(5×5,11×11,25×25,51×51,101×101,201×201)对城市热岛信息提取的效果从提取范围、提取强度、空间构成以及大面积热岛提取稳定程度4个方面进行了评估。结果认为大小为11×11的窗口在4个方面均取得较好的效果,提取的城市热岛信息更加完整和有效。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吕利娜 方强 叶欣 崔慧珍
目前针对资源型城市的热岛研究重视不够,且模拟过程中缺乏指标与热岛之间的相关性论证,空间精度和模型复杂度难以平衡。论文以资源型城市双鸭山市为例,利用多时相Landsat TM/OLI遥感影像反演地表温度,在分析植被指数、建筑指数、夜间稳定灯光值、城市地表沉降速率与地表温度相关性的基础上,利用人工神经网络模拟预测了双鸭山市2024年城市热岛效应空间分布,为双鸭山市转型过程中的城市规划和热生态环境治理提供辅助决策。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刘航 申格 黄青
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人口大量涌入城市,城市布局及局部气候改变等因素使得城市热岛效应问题日益突出,已成为当前城市环境研究热点之一。以武汉市为例,应用遥感技术与地理信息系统技术,选取2004~2015年5个时相Landsat系列影像数据,利用单窗算法反演地表温度,并以此为基础进行热岛强度分级,获取了近10 a武汉市城市热岛效应变化结果,并分析了武汉市11个辖区城市热岛效应动态变化特征及热岛效应与土地利用变化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自2007年后,武汉市老城区热岛面积持续减少,而新城区热岛面积则持续增加,呈现出以老城区为中心向新城区扩张的趋势,至2015年,新老城区热岛面积仅相差20.74 km~2;(2)东西湖区、蔡甸区、江夏区与洪山区是近些年城市热岛面积增长较为显著的辖区,其中江夏区的热岛面积年际变化最大,最高值达95.42 km~2;(3)城市热岛效应与土地利用类型的面积年际平均值拟合关系显示,2004~2015年,城市热岛效应与建筑用地的R2值最大,为0.681 2,建筑用地面积的增加是城市热岛强度面积扩张的重要影响因素。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窦浩洋 张晶晶 赵昕奕
进入21世纪,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化规模越来越大,研究该地区的热岛效应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研究区21世纪初自动气象站点运行趋于稳定,数据质量好,为城市气候研究提供了数据基础。利用2000—2003年的珠江三角洲城市群自动气象站温度数据进行空间分析,统计热岛和冷岛出现的频率,总结空间分布规律,并对照土地利用类型图分析热岛区域与地表覆被的对应关系。计算每月热岛强度值,通过热岛的月际变化曲线,总结热岛的年变化规律以及昼夜差异。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城市热岛呈现"六区两带"的空间分布格局;全年中夏季白天的热岛强度最大,并且夏季的热岛强度出现昼强夜弱的现象。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何萍 李宏波 张琴
选取城市发展规模要素的指标,运用相关分析法,系统分析楚雄市1990~2009年期间城市规模的发展对其城市热岛强度的影响关系,发现建成区面积、非农业人口与城市热岛效应关系密切。再采用加权综合评价法计算城市发展规模综合指数,建立楚雄市城市发展规模与城市热岛强度的变化趋势图,发现近年来楚雄年热岛强度随着城市规模的发展逐年上升,建议通过树立新的城市发展观、搞好城市生态规划等几个方面来进一步改善楚雄"城市热岛效应"的负面影响。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周东颖 张丽娟 张利 范怀欣 刘栋
采用哈尔滨市2007年9月30日Landsat TM数据,基于哈尔滨市地表温度反演结果,对城市公园对热岛效应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哈尔滨市主城区热岛效应明显,高温区呈现集中分布,市区内的公园在高温区域内形成明显的热岛空洞;公园对周围区域降温作用明显,降温效应随距离增加呈递减趋势;在公园周围120 m范围内,不同面积的公园对周围环境温度影响存在明显差异,不同缓冲带的降温幅度存在极显著差异;公园面积和内部平均温度呈显著负相关,即公园面积越大,内部平均温度越低,反之亦然,二者存在显著的回归关系,因此可以通过设计不同面积公园,以实现城市高温区降温效应。研究表明一个大的景观公园的降温效应要强于...
关键词:
热岛效应 城市公园 降温效应 哈尔滨市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