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765)
- 2023(5701)
- 2022(4669)
- 2021(4417)
- 2020(3714)
- 2019(8560)
- 2018(7771)
- 2017(14102)
- 2016(7458)
- 2015(8427)
- 2014(8215)
- 2013(8020)
- 2012(7652)
- 2011(6722)
- 2010(7062)
- 2009(7094)
- 2008(6248)
- 2007(5123)
- 2006(4571)
- 2005(4418)
- 学科
- 济(28789)
- 经济(28762)
- 融(25377)
- 金融(25377)
- 业(24391)
- 管理(23332)
- 银(22489)
- 银行(22486)
- 行(21832)
- 企(21481)
- 企业(21481)
- 中国(17316)
- 财(14815)
- 务(11378)
- 财务(11363)
- 财务管理(11341)
- 中国金融(11078)
- 制(11043)
- 企业财务(10963)
- 方法(10854)
- 数学(9726)
- 数学方法(9649)
- 地方(7507)
- 农(7150)
- 业经(7051)
- 体(6629)
- 体制(5857)
- 贸(5455)
- 贸易(5445)
- 易(5365)
- 机构
- 大学(94590)
- 学院(94202)
- 济(44236)
- 经济(43310)
- 中国(36454)
- 研究(34934)
- 管理(33497)
- 理学(27823)
- 理学院(27527)
- 管理学(27169)
- 管理学院(26999)
- 财(25269)
- 京(19897)
- 中心(19354)
- 财经(19066)
- 银(17580)
- 经(17522)
- 融(17041)
- 科学(16992)
- 银行(16960)
- 所(16793)
- 金融(16741)
- 行(15712)
- 经济学(15120)
- 研究所(14726)
- 财经大学(14678)
- 人民(14525)
- 经济学院(13685)
- 江(13625)
- 国人(13333)
- 基金
- 项目(59204)
- 科学(47286)
- 研究(45524)
- 基金(44476)
- 家(37758)
- 国家(37407)
- 科学基金(32632)
- 社会(30614)
- 社会科(29168)
- 社会科学(29162)
- 基金项目(22934)
- 省(21936)
- 教育(20522)
- 自然(19400)
- 自然科(18974)
- 自然科学(18972)
- 自然科学基金(18642)
- 资助(18541)
- 划(18508)
- 编号(17749)
- 成果(15467)
- 重点(14027)
- 部(13973)
- 国家社会(13322)
- 性(13203)
- 发(12973)
- 创(12790)
- 制(12696)
- 教育部(12564)
- 课题(12457)
共检索到16530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郑耀东
1993—1996年,我国以治理通货膨胀为目标的宏观调控,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其成功的基本经验如下。 (一)中央银行将抑制通货膨胀作为首要目标和任务,坚持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 1.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是中央银行建立以来金融宏观调控经验的历史总结。80年代初,中国不断受到通货膨胀的袭击,中央银行针对各个经济周期的经济金融形势,特别是针对通货膨胀的具体情况,采取了不同的货币政策,大体上经历了三次放松、三次收紧和一次调整紧缩力度七个阶段。“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是十多年来货币政策的经验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张新泽 万存知 蒋万进
1993年以来金融宏观调控经验和存在问题①张新泽万存知蒋万进1996年我国宏观经济运行基本实现了低通胀、高增长的目标。经过近三年多的努力,以抑制通货膨胀为首要任务的宏观调控取得成功。货币政策操作水平上了一个新台阶。本文意在总结成功经验,找出存在问题,...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景学成 郑耀东 万存知 纪敏
四年金融宏观调控的主要手段和经验景学成郑耀东万存知纪敏自1993年6月24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当前经济情况和加强宏观调控的意见》(以下简称《调控意见》)以来,我国以治理通货膨胀为首要任务的宏观调控,基本达到了预期目标,国民经...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庞明川
新中国70年宏观调控先后经历了从"计划管理"到"综合平衡"、再到"宏观调控""总量调控""总量+结构"调控以及从"需求结构调整"到"需求+供给"的结构性调控五次大规模实践转型,形成了中国特色宏观调控"总量+结构""需求+供给"的理论范式,为发展宏观调控理论贡献了中国经验和智慧。在这一过程中,统筹兼顾、综合平衡思想作为马克思社会再生产理论中国化的重要成果与结构调整思想一起,构成了中国特色宏观调控理论的思想渊源,而坚持党对宏观经济管理工作的全面领导,坚持不断推进马克思社会再生产理论中国化,坚持走独立自主的发展道路、不断增强中国宏观调控的理论自信,坚持在改革与发展中不断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构成了新中国70年中国特色宏观调控的基本经验。新时代宏观调控的总体格局是要在总结与完善上述基本经验的基础上,围绕适应经济发展主要矛盾的变化完善宏观调控,并服务于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邹东涛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陈海春
中国经济继1992年高速增长以来,1993年第一季度仍然保持高速增长的态势。然而,由于通货膨胀加剧与国际收支逆差和财政赤字的急速扩大,对这种增长的可维持性形成了严峻的挑战,宏观经济面临重大调整的压力。改革以来我国经济增长的波动表明,宏观政策运用不当往往是产生通货膨胀与国际收支逆差的重要原因。如果说1992年中国扩张的经济政策促进了国内投资与生产的迅速增长,取得了巨大成绩,但持续扩张的经济政策,在市场繁荣之后将由“顺周期”政策转为“逆周期”政策,扩张政策促进生产和消费的积极作用出现递减倾向,而对价格和国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刘云龙
试论金融宏观调控问题刘云龙一、整顿金融秩序后的形势剖析由于金融已成为我国经济运行明显过热和社会投资失控的重要源头,因此,党中央和国务院采取了一系列整顿金融秩序的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其一,整顿金融秩序,有利于遏止通货膨胀。措施之一是管住了货币发行的...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尹久
拉斯·特维德所著畅销书《逃不开的经济周期》云:经济波动无法消除,因为它如同心跳,是经济肌体的一部分。由此,宏观调控同样逃不开,因为心跳虽然决计不能消除,但防止出现心脏问题却是必需的。宏观调控争论至今,是否需要调控已鲜有争议,如何调控却莫衷一是。笔者倾向于货币视角,即金融宏观调控。曾任美国国民经济研究局所长的哈勃勒在其关于经济周期的集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卢汉川
在商品经济条件下,社会经济活动表现为价值的运动,通过货币来实现,货币成为宏观调节的重要工具,经营货币信用业务的银行也就具有了宏观调控职能。经过十年的实践,我们在金融宏观调控方面得到什么启示呢?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王海丰
(一)在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金融宏观调控的目标:(1)稳定币值(包括国内物价与对国外的汇率);(2)正常速度的经济增长;(3)较高的就业率。西方中央银行只是在货币政策方面对总量调控作出决策。但它对经济结构是无能为力的。资本主义社会生产的目的是资本家为了更多地榨取剩余价值,尽量压低工人的收入,而榨取的剩余价值除了满足资产阶级本身挥霍无度的生活之外,还是把越来越多的积聚的财富投入到生产中去。但是生产出来的东西越多,由于工人收入的相对低下,缺乏有效需求,这就发生市场商品滞销。因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申瑞涛
本文从分析投资与经济,投资与融资的内在关系出发,说明了货币政策对投资的影响力及调控作用的局限性,强调货币政策与投资政策配合的重要性。
关键词:
投资 融资 货币政策 投资政策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国家统计局认为,为使当年短期高增长和今后长期稳定增长更好地结合起来,避免造成经济发展的大越大落。预测今年经济发展的合理界限为:(1)国民生产总值增长控制在10%左右;(2)工业总产值增长控制在16%左右;(3)农业总产值增长保持在4%左右;(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控制在9千亿元以内;(5)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增长保持在17%左右;(6)零售物价涨幅控制在7%左右;(7)银行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欧阳日辉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与中央政府的宏观调控是密不可分的,我们拥有了驾驭未来经济高速增长的基本经验,积累了比成熟市场经济体制更为复杂的转型期宏观调控经验。本文总结了宏观调控30年的经验和问题,主要是间接手段与直接手段的关系问题、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配合问题、宏观调控的力度和方向调整问题、宏观调控与经济体制改革的问题、宏观调控中的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博弈问题。
关键词:
改革开放 宏观调控 经济体制改革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姚景源
2008年以来,针对长期问题与短期问题相互交织,国际问题与国内问题相互影响,体制性问题与周期性问题相互作用的复杂局面,中央政府在努力完善市场机制基础上竭力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从而使国民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发展取得举世瞩目
[期刊] 中国货币市场
[作者]
李扬
发展金融市场的直接目的不是促成金融体系的稳定,但金融市场的发展还是有可能对于金融运行的稳定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尤其是在促进金融宏观调控机制的完善方面。银行间债券市场经过6年多的发展已成为中国金融市场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有力地促进了央行货币调控机制从行政性为主向市场化为主的转换,从而也为央行提供了日益强大的促成金融稳定的政策工具。当然,央行还应从增加货币市场工具种类、完善市场基础设施等方面大力发展货币市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