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762)
2023(4132)
2022(3512)
2021(3150)
2020(2499)
2019(5916)
2018(5476)
2017(9515)
2016(4883)
2015(5746)
2014(5846)
2013(5968)
2012(6025)
2011(5997)
2010(6095)
2009(5926)
2008(5590)
2007(4760)
2006(4658)
2005(4468)
作者
(15517)
(13344)
(13311)
(12862)
(8543)
(6209)
(6072)
(5120)
(5080)
(4806)
(4700)
(4461)
(4387)
(4330)
(4232)
(4108)
(3925)
(3812)
(3737)
(3560)
(3458)
(3157)
(3150)
(3130)
(3081)
(3058)
(2776)
(2709)
(2597)
(2581)
学科
(49827)
经济(49805)
地方(14961)
方法(12095)
地方经济(11807)
管理(11684)
数学(11011)
数学方法(10976)
中国(9802)
(8230)
(8056)
业经(7159)
经济学(6185)
(6083)
(5728)
企业(5728)
(5676)
金融(5675)
环境(5510)
(5032)
(4833)
(4821)
贸易(4816)
(4779)
(4706)
产业(4644)
(4564)
(4548)
资源(4344)
关系(4339)
机构
大学(82923)
学院(81296)
(48849)
经济(48144)
研究(37230)
中国(27832)
管理(26847)
理学(22210)
理学院(21892)
管理学(21629)
管理学院(21468)
(19482)
科学(19180)
(19049)
(17228)
研究所(16991)
经济学(16868)
中心(15672)
财经(15085)
经济学院(14793)
(13687)
(12916)
(12126)
科学院(11689)
北京(11518)
(11187)
师范(11138)
财经大学(11034)
(10830)
社会(10829)
基金
项目(47305)
科学(37372)
研究(35160)
基金(35055)
(30236)
国家(30020)
社会(25227)
科学基金(24979)
社会科(23994)
社会科学(23989)
基金项目(17756)
(17004)
教育(15069)
资助(14438)
(14358)
自然(13652)
自然科(13289)
自然科学(13287)
自然科学基金(13043)
编号(12642)
(12194)
(12185)
经济(12092)
国家社会(11290)
重点(11161)
(10881)
成果(10786)
发展(10547)
(10425)
中国(9932)
期刊
(63610)
经济(63610)
研究(33213)
中国(17622)
(14526)
管理(11880)
经济研究(11656)
科学(10779)
学报(10585)
(10023)
财经(8846)
(8820)
金融(8820)
大学(8314)
(7892)
学学(7842)
问题(7822)
技术(7680)
国际(7232)
世界(7091)
(7068)
农业(6905)
业经(6839)
技术经济(6105)
教育(5689)
统计(5190)
经济问题(5002)
经济学(4801)
经济管理(4605)
改革(4552)
共检索到14588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李英武  
日本经济从92年夏季起好转日本经济的实际增长率预计1992年度为3.5%,与1991年度持平。然而,目前的经济阴雨到1992年中期方能变为多云,此后会转晴。现在下小雨是因为虽然1991年4~6月份平成景气达到顶点,但是目前却呈现滑坡的趋势。造成景气低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徐更生  
自80年代末以来,世界主要国家的经济纷纷陷入困境,只有东亚各国,特别是东北亚各国经济蓬勃发展,从而成为一个新的“世界经济的增长中心”,成为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的另一个“火车头”。本文的主旨是,预测未来五六年间东北亚各国经济发展的前景及其在世纪之交世界经济中可能起到的作用。这里所说的东北亚地区,在地理上包括中国的东北、日本、韩国、朝鲜、蒙古和俄罗斯的西伯利亚及远东地区,但是由于受资料限制,因此在谈论中国的东北和俄罗斯的西伯利亚及远东地区经济发展及综合实力时只能使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朴宗喆  
东北亚地区经济合作关系的加强是世界经济区域一体化过程中的一个新动向。发展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是适应世界经济区域一体化潮流的积极选择,这对东北亚地区各国的共同利益有着十分深远的历史意义。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金泳镐  金承男  
一、东北亚经济圈和世界经济一体化当今的世界经济中区域化和一体化的倾向同时并存,如同竞争和依存关系同时并存一样。在经济区域化方面,有欧洲共同体为中心的大欧洲经济圈(EEA 圈),将于1992年末完成的北美自由贸易区,以日本为中心的东亚经济圈,以俄罗斯为中心的独联体经济圈,以中国大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季崇威  
为了加快中国经济对外开放的步伐,1990年,党中央、国务院决定开发开放上海浦东地区,把上海建设成为我国新的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使中国经济呈现出以上海为龙头、长江流域力躯干、南北沿海城市为两翼,大鹏腾飞式的开放格局。三年来上海浦东的开发开放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基础设施建设迅速、开放开发的政策法规齐备、投资环境日臻完善,中外客商投资开发浦东的热情高涨。随着浦东开发开放的成功和上海迈向国际大都市步伐的加快,中国与东北亚各国的经济联系将日益密切。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祝滨滨  支大林  
东北亚各国的合作开发与开放政策研究不仅具有理论意义,而且具有更为重要的现实意义。东北亚各国合作开发与开放政策的共同点体现在东北亚各国都把区域合作与本国经济发展相结合,开展各国间的经济合作,并结合本国的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开发区、自由贸易区或新区建设,以此作为对外开放的窗口,同时各国政策又有着明显的不同之处,它反映了各国在国际社会中所处的地位不同,反映了本国的国情。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于国政  
1999年东北亚地区各国经济出现了程度不同的复苏迹象 ,但危机因素仍在 ,有的还很严重 ,因此说东北亚地区经济的复苏具有很大的脆弱性。 2 0 0 0年以后东北亚地区各国经济将陆续走出低谷 ,踏上复苏之路 ,不过时间将有早晚之分 ,速度将有快慢之别 ,路上的坎坷将有多少之异。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宋魁  
世界经济一体化已成为90年代世界经济发展的基本趋势,经济区域化又是世界经济一体化在现阶段的突出表现。在这一潮流的影响下,东北亚也出现了经济区域集团化的趋势。回顾东北亚经济,90年代上半期,发展速度较快,资金流动空前活跃,贸易进入快速增长时期,展望90年代后半期,东北亚经济区域化的步伐将明显加快,东北亚将成为世界经济增长最快的地区,高技术产业将步入"黄金时代"。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李正一  
由于东北亚地区各国的经济水平和产业结构具有明显的梯次特征和较强的互补性,区域内各国的政治关系已明显改善,各国的地缘条件优越,各国都积极采取了相应对策,以加快经贸往来和多边合作的步伐,因此,90年代应在平等互利和尊重权益、和平共处、缩小经济水平差距、求同存异和循序渐进、三分开等原则的基础上,积极推进和加强东北亚地区的经济合作,最终实现东北亚经济的区域一体化。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龚荣进  
今日蒙古是工业—农牧业国 蒙古位于亚洲北部蒙古高原上,地广人稀,无出海口。国土面积156.7万平方公里,1988年末人口为207.9万人,每平方公里人口密度仅为1.33人。 60年代以前,蒙古基本上是畜牧业国家。30年来,蒙古经济有了很大的发展。如今,蒙古已是工业-农牧业国家。工业在国民收入中所占的比重1960年仅为14.6%,目前已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于国政  
东北亚经济合作论析吉林省东北亚研究中心于国政一、将东北亚经济合作推向务实阶段的条件已基本成熟80年代以来,各国学者对东北亚地区的经济合作进行了越来越深入的论证,认为东北亚经济合作既具有理论基础也具有现实基础。现在,人们对东北亚地区经济合作的可行性取得...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罗肇鸿  
关于东北亚经济合作已经讨论多次 ,现在的问题在于需要找到一个合适的切入点来开始行动。东北亚地区曾经有过辉煌的过去 ,在经济全球化成为普遍的趋势、贸易投资自由化进程加快和科技革命迅速发展的当今世界 ,东北亚必须通过经济合作 ,发挥集体的力量 ,提高经济发展的水平和质量 ,再创辉煌。从中、日、韩 3国开始 ,由相互投资启动合作 ,建立成长三角可能是一个合适的切入点。从长远看 ,东北亚经济合作的发展终归要从非制度化走向制度化 ,最终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顾朝林  翟炜  
文章对东北亚的人文发展与经济地理现状数据进行了全面的梳理与分析。具体而言,文章从人口与经济、城市发展、产业与企业发展、交通网络建设、信息与文化设施等角度探讨东北亚的空间格局。研究发现,东北亚的人口与经济规模主要集中在中国东北与韩国、日本。朝鲜、蒙古国的产业仍然以一产和二产为主。其中,日本在高端生产性服务业、汽车领域有着巨大的优势,而中国东北在先进装备制造业、化工、食品加工等领域处于领先地位,虽然形成了一定的汽车产业集群,但是相较日韩而言优势并不明显。其次,东北亚的空中"两横两纵"交通网络已相对完善,陆上交通网络以高速公路和铁路为主,但是海上通道的合作与开通未来仍有巨大提升空间。此外,东北亚地区的信息网络已经非常发达,然而教育设施与文化设施在空间上仍然分配不均。总体而言,东北亚未来在经济增长、交通网络建设与科教合作方面仍有巨大增长潜力。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邰育诚  冯闻军  
近几年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进展,营口已成为我国东北继大连之后第二个外商投资的热点,被列为国家第一开放层次。1990年4月30日至5月13日,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派考察团对营口进行了为期两周的考察,写出了一份《营口市及营口新区(YEZ)经济开发报告书》,这份报告书认为,营口是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