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335)
2023(10943)
2022(9518)
2021(8824)
2020(7403)
2019(17581)
2018(16994)
2017(32996)
2016(17940)
2015(20490)
2014(20846)
2013(20868)
2012(20092)
2011(18501)
2010(18990)
2009(18088)
2008(18014)
2007(16337)
2006(14688)
2005(13534)
作者
(53293)
(45021)
(44664)
(43089)
(28756)
(21369)
(20579)
(17489)
(16923)
(16284)
(15488)
(14815)
(14507)
(14418)
(14310)
(14024)
(13363)
(13197)
(13028)
(12964)
(11392)
(11187)
(10996)
(10373)
(10334)
(10143)
(9883)
(9879)
(9049)
(8934)
学科
(96482)
经济(96416)
管理(49446)
(48017)
(37029)
企业(37029)
方法(36113)
数学(32085)
数学方法(31778)
(24082)
中国(23677)
地方(22944)
(20701)
(18242)
业经(17685)
(17127)
贸易(17119)
(16575)
(16243)
农业(15999)
地方经济(14568)
(13562)
银行(13535)
(13395)
金融(13393)
(13001)
(12892)
(12634)
环境(12212)
(11371)
机构
学院(268881)
大学(268435)
(126709)
经济(124197)
管理(100591)
研究(99533)
理学(85065)
理学院(84100)
管理学(82781)
管理学院(82255)
中国(76458)
(57668)
科学(57193)
(56500)
(51483)
研究所(46193)
(45254)
中心(44863)
财经(44573)
(42481)
(40205)
经济学(40001)
业大(36834)
北京(36258)
经济学院(35737)
农业(35310)
(35034)
(34801)
师范(34763)
(33045)
基金
项目(165482)
科学(130012)
研究(122874)
基金(119745)
(103310)
国家(102444)
科学基金(86874)
社会(78974)
社会科(74872)
社会科学(74851)
(63936)
基金项目(62007)
教育(55907)
自然(53858)
(53721)
自然科(52531)
自然科学(52514)
自然科学基金(51599)
资助(50544)
编号(49987)
成果(42477)
(37845)
重点(37730)
(37657)
课题(35040)
(33425)
国家社会(32605)
教育部(32290)
(31898)
创新(31396)
期刊
(149544)
经济(149544)
研究(88400)
中国(53946)
(44830)
(41353)
学报(38300)
管理(37321)
科学(36310)
(29235)
金融(29235)
大学(28974)
农业(27419)
学学(27219)
教育(25767)
经济研究(25183)
技术(23764)
财经(23035)
业经(22065)
(20021)
问题(19511)
(17698)
国际(15934)
技术经济(15679)
统计(14619)
世界(14584)
(14520)
理论(13160)
商业(12946)
(12728)
共检索到42816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王跃生  
1991年我国经济的形势是错综复杂的,有很多积极变化,也有不少消极因素。同时,它对未来经济发展的影响难于准确估量:1991年可能标志着中国经济由此以一种新的模式和格局加快发展,也可能意味着又一轮"高投入、高增长、低效率、低收益"传统式经济循环的开端。 (一) 1991年我国经济的最重要特点之一是结束了1989、1990连续两年的低增长,开始进入一个新的活跃期。国民生产总值、工业总产值、固定资产投资、社会商品流转额都大大高于过去两年的指标。与此同时,在经济回升不断加速的情况下,仍保持了物价的基本稳定,物价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郭克莎  
自从1998年以来,由于需求不足对经济增长的制约,更由于中央将扩张需要、促进增长的政策列为宏观经济政策的重点,我国的宏观经济问题集中表现为增长问题,甚至成为一个以速度为中心的问题。今年以来,美国经济的持续下滑对我国经济运行产生了越来越明显的影响。我国的经济增长速度继去年的回升之后又面临着波动的危险,速度问题再一次成为宏观决策部门和经济理论界关注的热点。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许宪春  
本文一是从GDP生产和需求两个角度对今年上半年我国经济增长形势进行分析,基本结论是:上半年我国经济保持较快增长,二季度增速放缓;二是对影响下半年我国经济增长的若干因素进行分析,基本结论是:下半年我国经济有可能继续保持平稳回落的趋势;三是对经济增速回落的认识,基本观点是:经济增速适当回落是合理的,但要避免经济增长下降过大。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许宪春  
本文从生产和需求两个角度对当前我国经济增长形势进行了分析。从生产角度,我国经济增长率表现出逐季回升的态势;从需求角度,最终消费和资本形成总额增长率逐季上升,对经济增长表现出较强的正拉动作用,货物和服务净出口表现为较大幅度的负增长,对GDP的负拉动作用逐季加大。本文还判断年底前我国经济增长将继续保持回升的势头。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刘国光  
本文对近年来中国经济的运行状况、特点、宏观调控政策与效应进行了系统深入的分析研究,对21世纪初期中国经济增长的前景及其政策趋向进行了预期和展望。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刘国光  
In the 1990s China's economy started on the base of a low growth rate which was produced during the rectification of the overheated economy in the late 1980s.The annual growth rate of GDP rose rapidly from 3 8 percent(the lowest point) in 1990 to 14 2 percent(the highest point) in 1992.Up to 1993 ...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徐海波  
70年代末、80年代初,以确立个人收入增长机制、调整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利益关系为“启动点”的改革思路,揭开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历史序幕。在以后12年的改革进程中,尽管改革的侧重点时有变化,但国家让利于集体、让利于个人的改革倾向没有发生根本性逆转。改革以来出台的种种方案、政策或措施,几乎无一不包含着拓宽个人收入增加渠道或提高个人收入这类“诱导性”因素。在“个人利益增长诱导型”改革进程中,个人收入的增长具有一种超前性和刚性,它与改革前个人收入增长的滞后性和或然性形成鲜明的反差。这种反差形成的基础,源于分配机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经济增长前沿课题组  
对外开放与高资本积累共同推动了中国经济增长 ,其中政府的主导作用非常鲜明。文章首先指出 :1)尽管现在贸易摩擦频繁 ,但中国的贸易增长仍有空间 ;2 )虽然现实的储蓄缺口已经消失 ,但考虑到大量农村劳动力需要转移 ,资本形成缺口依然很大 ,仍有引进外资的必要。文章接着分析 :由于中国在对外开放与资本形成机制上存在着政府干预形成的严重扭曲 ,从而在增长过程中不断累积着“结构扭曲”的风险。面临金融开放 ,这种扭曲的结构会变得更加脆弱。因此 ,如何充分利用外部资源加快中国的非农化进程 ,同时消除制度性扭曲 ,优化资源配置方式 ,减少外部冲击风险 ,促进经济增长成为本文探讨的主线。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形势分析课题组  
1991年经济形势继续朝好的方向发展,生产和需求增长都出现了明显回升,而且没有引发曾经担心的通货膨胀。但是,企业效益仍然低下,十分困难的财政收支状况进一步恶化。我们认为,由于经济增长在结构调整改善不大的基础上继续回升,也加剧了潜在通货膨胀压力,这无疑增加了1992年宏观调控的难度。对此,应有足够的重视。
[期刊] 预测  [作者] 胡少维  
1995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形势初步分析胡少维(国家信息中心预测部100045)继1992、1993年连续两年投资超高速增长(1992年投资增长42.6%,1993年投资增长58.6%)后,1994年固定资产投资得到一定控制,全年全社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王建  
一、1991年是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折点为了说明这个问题,首先需要对我们所使用的总量平衡状态分析方法作一个简要说明。判断短期经济运行正常与否的关键,是正确把握总量平衡状态。度量总量平衡的方法很多,我们在此不拟——评价,我们在这次形势分析中所采用的,是一种国内各界分析经济形势时尚未见使用的方法,即把全社会固定资产总投资,库存投资(用流动资产积累代表),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和海关统计的出口额加总作为总需求,把现价国民生产总值作为总供给,以此来度量总量平衡。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张军扩  
一、1992年我国经济工作取得巨大成就1992年,在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和中共十四大精神的鼓舞下,我国改革开放步伐明显加快,国民经济在上年全面回升的基础上,又实现了新的高速增长。据统计,国内生产总值(GDP)按当年价格计算达到2393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2.8%。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2045元,比上年增加320元,首次突破2000元大关。这样的增长幅度是我国自1985年以来最高的,在全球范围内也名列前茅。特别是与1992年世界经济普遍萧条的情况相比较,更加显示出我国改革开放给经济带来的活力。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中国人民大学宏观经济分析与预测课题组  刘元春  阎衍  段亚林  
2012年,预测全年GDP增速为9.2%,全年固定投资名义增速较2011年出现轻微回落,增速为22.3%,实际增速与2011年持平。2012年,消费名义增速将有所放缓,大约为16.6%,但实际增速却有所提高。贸易总额增速进一步回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徐海波  
80年代中期以来,伴随着工资制度和工资运行机制的重大变化,一些部门和同志对工资增长形势产生了一种较为乐观的看法,认为近几年工资增长在总量上由于没有超越合理的经验界限,因此可以持积极的肯定态度。我认为,仅仅考虑工资增长在总量上是否超越了合理的经验界限,已经不能深刻地揭示近几年工资增长的真实面貌。经济体制改革、尤其是1985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王小广  
2007年国民经济继续保持快速稳定增长态势,从季度和年度增长来看,经济正在达到或接近周期性繁荣的顶部区域(经济增长从年度上讲最高点可能是2007年,从季度上最高点可能是2008年上半年),2008年下半年或后年很可能进入温和调整期。消费将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出口和投资增长将有所放慢,物价增长将逐步放慢。考虑到流动性过剩问题的继续发展,"三过"问题依然突出,应以"双防"为目标,采取稳健的财政政策和从紧的货币政策,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