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509)
- 2023(6539)
- 2022(6053)
- 2021(5849)
- 2020(5049)
- 2019(12404)
- 2018(12119)
- 2017(22524)
- 2016(12445)
- 2015(14730)
- 2014(15248)
- 2013(15162)
- 2012(14715)
- 2011(13445)
- 2010(13698)
- 2009(13207)
- 2008(13669)
- 2007(12392)
- 2006(10695)
- 2005(9808)
- 学科
- 济(56289)
- 经济(56236)
- 管理(32445)
- 业(31191)
- 方法(28544)
- 企(24672)
- 企业(24672)
- 数学(24618)
- 数学方法(24328)
- 贸(21084)
- 贸易(21074)
- 易(20448)
- 中国(14954)
- 农(14942)
- 财(13471)
- 学(12751)
- 地方(11151)
- 业经(9983)
- 制(9956)
- 农业(9261)
- 出(9047)
- 理论(8658)
- 和(8429)
- 银(8199)
- 银行(8172)
- 融(8138)
- 金融(8136)
- 务(8062)
- 财务(8040)
- 财务管理(8008)
- 机构
- 大学(191841)
- 学院(189346)
- 济(81289)
- 经济(79563)
- 管理(68137)
- 研究(67621)
- 理学(57907)
- 理学院(57183)
- 管理学(56004)
- 管理学院(55649)
- 中国(51313)
- 科学(41788)
- 京(41282)
- 财(36331)
- 所(35866)
- 农(35571)
- 研究所(32402)
- 中心(31031)
- 江(29656)
- 业大(29234)
- 财经(28700)
- 农业(28347)
- 北京(26271)
- 经(25798)
- 范(25565)
- 师范(25306)
- 经济学(25295)
- 院(23728)
- 州(23340)
- 经济学院(23012)
- 基金
- 项目(117991)
- 科学(90279)
- 研究(84838)
- 基金(83918)
- 家(73340)
- 国家(72751)
- 科学基金(60157)
- 社会(51891)
- 社会科(49071)
- 社会科学(49052)
- 省(45575)
- 基金项目(44001)
- 教育(39474)
- 划(38844)
- 自然(38691)
- 自然科(37759)
- 自然科学(37744)
- 自然科学基金(37057)
- 资助(35938)
- 编号(35358)
- 成果(29806)
- 重点(27073)
- 部(26638)
- 发(25466)
- 课题(24326)
- 创(23543)
- 科研(23286)
- 大学(22636)
- 教育部(22454)
- 创新(22161)
共检索到29587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杨允斌
一、中德双方统计数字比较根据中国海关统计,1991年我国与德国双边贸易总额为540432万美元,比1990年增长19%.其中我向德出口235559万美元,比1990年增长26.9%;进口304872万美元,比1990年增长13.6%.中方逆差69313万美元,比上年减少13386万美元.按德国联邦统计局统计,1991年德中贸易
[期刊] 现代日本经济
[作者]
胡晓伟
举世公认,无论是从地理位置来讲,还是基于市场潜力来考虑,中国都应该成为日本产品的一个潜在大市场。但是从目前情况来看,中日两国经济关系现状及两国的贸易发展规模与发展潜力相比极不相称:中国对日出口仅占日本进口总额的5.3%,日本对华出口仅占日本对外出口总额的3.1%。且双边贸易额仍呈下降趋势。据中方的统计数字,中日双边贸易额(含经香港的转口贸易)在中国对外贸易总额中所占比例已由1985年的30%锐降至1990年的15.1%。不仅如此,在历经十几年之后,日本对华投资规模也并未出现重大改观,与日本私营企业在亚洲地区的投资及其它国家在华投资规模相比,日本相形见绌。据统计,日本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刘志雄
构建经济增长水平差异指标、环境规制强度差异指标以及双边贸易水平差异指标,利用1990~2013年中国与东盟六国的数据,实证研究了环境规制与双边贸易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发现,中国出口东盟以及加强环境规制确实有助于促进中国经济增长。但在中国出口东盟以及自身的环境保护中,仍然存在众多需要解决的问题。中国与东盟国家需要加强政治互信,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合作,以及适度转型商品贸易间的竞争,向互补性转变。同时,需要提高环境保护意识,继续加大环境污染治理投资,从而更加有利于促进中国经济增长。
关键词:
环境规制 双边贸易 经济增长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张婧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发展中蒙双边贸易合作具有重要意义。在两国政府的积极推动下,中蒙双边贸易关系迅速发展,合作水平不断提高,表现出广阔的发展前景,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风险。在回顾中蒙双边贸易合作发展历程的基础上,对双边贸易现状进行研究,通过前景展望,把握两国贸易合作的发展大趋势,深入分析影响双边贸易合作发展的制约因素,提出了化解问题和风险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中蒙贸易 双边贸易合作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陈毅华 赖明勇
分析中挪两国出口贸易结构变化,计算两国的贸易互补性指数、贸易竞争力和产业内贸易指数。结果表明:中挪两国贸易结构朝有利于发挥双方比较优势的方向转变;两国具有贸易竞争力的产品差异较大,产业间贸易互补性较强,产业内贸易水平较低,但上升趋势明显。总体而言,中挪两国贸易互补大于竞争,两国通过发挥各自的比较优势进行分工合作,贸易潜力巨大。中挪建立自由贸易区,有利于进一步巩固中挪上下游产业链合作形式以及加强中挪在高技术领域合作,加快中国产业结构升级,从而实现"双赢"。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卫灵 王雯
巴西与中国同为"金砖四国"成员,巴西丰富的自然资源和迅速增长的经济发展态势是其成为发展中大国的重要资本。中国和巴西经贸关系稳步发展,然而双边贸易发展并不平衡,我国一直呈现贸易逆差。从两国的进出口商品结构,包括对贸易结合度指数、商品集中度指数以及产品的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进行分析,可以看到中巴两国进出口商品特点不同,在出口商品种类上中巴双方的互补大于竞争。这为我国发挥自身产品优势,有计划地加大对巴贸易出口提供了可能。我国应在对巴贸易中做出更准确的市场判断,制定符合市场需求的进出口策略,充分挖掘两国贸易合作的潜力。
[期刊] 现代日本经济
[作者]
康成文
近年来中俄、日俄双边贸易稳定增长,但也面临着贸易竞争挑战。本文在分析中俄、日俄双边贸易的发展及现状的基础上,实证分析了中俄、日俄双边贸易商品结构、贸易双方显示性贸易综合比较优势(RTA)以及贸易互补性(TCI)。结果表明,中俄、日俄双边贸易商品结构及RTA具有高度相似性,双边贸易互补性强、贸易潜力巨大,中日两国在对俄双边贸易中处于竞争关系,具有明显的贸易竞争性。
[期刊] 现代日本经济
[作者]
金华林 刘伟岩
中日两国双边贸易中各自的比较优势、互补性、竞争性和贸易模式的发展变化对中日韩自由贸易协定的谈判进程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依次运用RCA指数和RTA指数、TII指数和C指数、TC指数和ESI指数、改进的Bergstrand指数和Brulhart指数对两国贸易中的上述4个方面进行分析。结论显示:在比较优势方面,中日存在差异、各有侧重;中日贸易表现出较为显著的贸易结合度和互补性,但也存在一定的竞争性;现阶段产业内贸易已经替代传统的产业间贸易升级为两国的主要贸易模式。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唐文琳 范祚军
本文认为,我国与东盟各国双边贸易快速发展有其内在的必然性,即双方在资源禀赋、产业结构和生产能力等方面各有所长,并形成了一定的产业分工格局,在贸易商品结构方面具有较强的互补性。文章提出,发展与东盟国家的经贸合作,应针对其自然资源丰富,经济发展和产业发展不平衡的特点,根据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资源结构、经济结构及经济技术水平,寻求合作领域;遵循经贸合作的双向性,积极吸引东盟国家的直接投资,同时鼓励企业走出国门到东盟国家投资办厂;建立中国与东盟国家的合作协调机制;发挥各自的比较优势,构筑产业梯度转移体系。
[期刊] 现代日本经济
[作者]
金华林 刘伟岩
中日两国双边贸易中各自的比较优势、互补性、竞争性和贸易模式的发展变化对中日韩自由贸易协定的谈判进程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依次运用RCA指数和RTA指数、TII指数和C指数、TC指数和ESI指数、改进的Bergstrand指数和Brulhart指数对两国贸易中的上述4个方面进行分析。结论显示:在比较优势方面,中日存在差异、各有侧重;中日贸易表现出较为显著的贸易结合度和互补性,但也存在一定的竞争性;现阶段产业内贸易已经替代传统的产业间贸易升级为两国的主要贸易模式。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黄睿
美元作为国际货币,对国际贸易会产生重要影响。对中国而言,美元价格上升,即美元升值,相对人民币即贬值,反之人民币升值。两种货币价格的差异会对中美贸易产生直接影响:美元贬值,中美贸易摩擦会得到一定缓解,但不利于中国产品出口,不利于中国国内产品发展,不利于中国国内投资;反之美元升值,贸易摩擦会进一步恶化,但有利于提升中国产品在美国市场的竞争力,有利于维护中国产品在国内的市场份额。
关键词:
美元 双边贸易 价格变化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李卓
对中美双边贸易收支不平衡现状的分析李卓(武汉大学经济学院)自1979年中美两国正式建交以来,两国间的经贸合作迅速发展。据统计,双边进出口总额已从1979年的24.5亿美元增加到了1995年的408.3亿美元;中美两国相互间的贸易地位也逐年上升,198...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许德友 梁琦
基于一个融入双边冰山型贸易成本和多边贸易壁垒的一般均衡模型,本文测度了1981~2007年中国与主要贸易伙伴的双边贸易成本,以此来呈现中国对外贸易成本的大小和变化。测度结果表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平均对外双边贸易成本已经下降到0.4以下,并且在加入WTO后呈更明显的下降趋势。同时,空间距离依然是影响中国对外贸易的一个重要因素,而且中国与东亚新兴国家和地区在贸易领域的相互开放程度要高于发达国家。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武敬云
文章使用FF方法对中美贸易进行贸易类型分解,结果显示美国在中美双边贸易中处于高质量贸易地位,中国则处于低质量贸易地位,而且中国在主要产业部门中的贸易劣势地位进一步加强,从而揭露了美国一方面占优得利,另一方面又将其贸易逆差归罪于中国的所谓"中美贸易悖论"。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曾令明
本文使用1992—2016年25年的时间序列数据,从中日两国农产品贸易结合度、产业内贸易和产业间贸易情况以及比较优势和贸易互补性3个方面,深入剖析了中日农产品贸易特征以及成因。结果表明,第一,尽管受到两国政治关系的影响,中日农产品贸易增幅放缓,但是中日贸易结合度仍然高于世界平均水平。第二,中日贸易仍以产业间贸易为主,中国加工业技术水平与日本仍然有一定差距。第三,中国在鱼类,其他动物产品,食用蔬菜,咖啡,茶及饮料,肉、鱼制品,蔬菜,水果制品等8类农产品有显著的比较优势,且中日两国在鱼类、食用蔬菜等9类农产品有较强的贸易互补性。对此,本文提出从拓宽农产品出口市场、加大农产品科技投入力度、加强农产品的"国际标准化"、充分发挥自身比较优势等方面提升中国在农产品贸易中国际竞争力的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