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650)
- 2023(8202)
- 2022(7048)
- 2021(6371)
- 2020(4999)
- 2019(11708)
- 2018(11100)
- 2017(20558)
- 2016(10953)
- 2015(12314)
- 2014(12156)
- 2013(12391)
- 2012(12099)
- 2011(11319)
- 2010(11373)
- 2009(10723)
- 2008(10388)
- 2007(9042)
- 2006(8359)
- 2005(7745)
- 学科
- 济(74126)
- 经济(74076)
- 管理(27618)
- 业(24571)
- 方法(23656)
- 数学(21379)
- 数学方法(21234)
- 地方(21149)
- 企(16774)
- 企业(16774)
- 农(16552)
- 中国(15988)
- 学(14403)
- 地方经济(13631)
- 业经(12951)
- 农业(11734)
- 财(11016)
- 环境(10999)
- 贸(9431)
- 贸易(9426)
- 易(9009)
- 融(8900)
- 金融(8899)
- 制(8895)
- 经济学(8393)
- 发(8191)
- 和(7848)
- 体(7468)
- 资源(7446)
- 银(7389)
- 机构
- 大学(169758)
- 学院(168521)
- 济(86553)
- 经济(85104)
- 研究(68851)
- 管理(60252)
- 理学(51654)
- 理学院(50932)
- 中国(50563)
- 管理学(50106)
- 管理学院(49786)
- 科学(40397)
- 财(36081)
- 所(35541)
- 京(35154)
- 研究所(32335)
- 农(30186)
- 中心(30009)
- 经济学(28764)
- 财经(28556)
- 江(26613)
- 经(26032)
- 经济学院(25770)
- 业大(24323)
- 院(24274)
- 范(23502)
- 农业(23374)
- 师范(23324)
- 北京(21900)
- 科学院(21652)
- 基金
- 项目(111500)
- 科学(89254)
- 基金(83244)
- 研究(79572)
- 家(73214)
- 国家(72663)
- 科学基金(61908)
- 社会(54924)
- 社会科(52198)
- 社会科学(52183)
- 省(44647)
- 基金项目(44048)
- 自然(38455)
- 自然科(37526)
- 自然科学(37513)
- 自然科学基金(36843)
- 划(35963)
- 教育(34533)
- 资助(33247)
- 编号(29042)
- 发(26856)
- 重点(26178)
- 部(25046)
- 国家社会(23938)
- 成果(23184)
- 创(22402)
- 发展(22071)
- 展(21748)
- 教育部(21410)
- 创新(21309)
共检索到27077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刘树峰 程钰 任建兰
以山东省工业能耗状况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LMDI模型和高能耗产业识别模型,将工业能耗总量增长的因素分解为规模效应、结构效应和技术效应,识别1991—2011年的能耗密集型产业,比较能耗密集型产业结构变动趋势,并分析能耗强度空间演变格局,得出以下结论:①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化工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等七大产业为山东省能耗密集型产业。②规模效应是推动能耗总量增加的主要因素,技术效应对减缓能源消耗量的增加起到了决定作用,结构效应对降低能耗增加量的作用在加强,短期内能耗总量还将呈现持续增长的态势,但增速在放缓。③东部沿海地区的工业能耗强度明显小于西部地区,其中烟台、青岛和威海市一直处于低能耗水平,莱芜、日照、枣庄、聊城和淄博市长期处于高能耗水平。研究对于山东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开展"节能减排"工作,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程钰 徐成龙 刘雷 任建兰
环境污染是影响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经济增长与大气环境污染的关系及其时空演变格局是地理学等相关学科的研究热点。本文以山东省为例,选取SO2、粉尘两项指标反映大气污染状况,采取LMDI分解模型、脱钩模型以及地理空间分析等研究方法,探讨山东省工业经济增长的大气环境污染效应及其时空格局,得出以下结论:①SO2排放总量呈现上升—下降—回升—下降的趋势,拐点分别在1997、2002和2005年;粉尘总体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拐点在1997年;大气污染与工业经济基本实现了从相对脱钩向绝对脱钩的转变,总体趋势有所改善。②从污染物排放总量以及分年度数据来看,规模总量效应是造成SO2、粉尘等大气污染物排放量增加的主要原因;技术效率效应是造成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的主要原因;结构减排效应对于污染物减排起到一定作用,但效果并不明显。③就空间格局来说,淄博、莱芜、枣庄等地区地均SO2排放量较高,菏泽、临沂等鲁西、鲁南地区相对较低;济南、淄博、莱芜、烟台和枣庄等鲁中、鲁东以及鲁南地区地均粉尘排放量较大。针对上述研究结果,提出制定差别化区域政策、优化工业布局、创新环境管理措施、实施大气环境信息公开等相关对策。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刘爱芹
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的关系问题是能源经济学的研究核心之一。目前中国经济正处于高速增长时期,工业经济高能耗的粗放增长方式必然导致能源短缺。这种能源短缺反过来又会制约经济的增长。因此分析能源消费和工业经济增长的关系并进而正确处理这种关系,对于中国乃至各区域的可持续发展都非常重要。本文运用灰色相对关联度方法,利用山东省1998-2006年能源消费数据,从能源消费总量与能源利用效率两方面分析了山东省能源消费与工业经济增长之间的关联度。研究表明:能源消费与工业经济增长之间有着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但是比较而言,能源消费总量与工业GDP的关联度要大于能源利用效率与工业GDP的关联度,体现了目前工业经济仍然是粗放...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杨建辉
基于1994—2014年样本数据,运用脱钩指数、LMDI分解模型等方法,分析了山东省的农业化学化与农业经济增长的关系,并探讨了农业化学化的空间格局变化情况。结果表明:①农业化学化与农业经济增长的关系实现了从相对脱钩到绝对脱钩的转变;②效率效应、效益效应、规模效应对农业化学化投入物量的影响依次减弱,其中,效率效应可以减缓农业化学化投入物量的增加,效益效应是推动农业化学化投入物量增加的主要因素;③在空间格局变化方面,烟台、枣庄等地区的农业化学化程度高,潍坊、青岛、临沂等地区的农业化学化投入物量下降迅速。降低农业经济增长对农业对化学化的依赖,要从发展农业科技、加强低污染的农业现代化建设、提高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和推进农业结构调整上着手。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杨建辉
基于1994—2014年样本数据,运用脱钩指数、LMDI分解模型等方法,分析了山东省的农业化学化与农业经济增长的关系,并探讨了农业化学化的空间格局变化情况。结果表明:①农业化学化与农业经济增长的关系实现了从相对脱钩到绝对脱钩的转变;②效率效应、效益效应、规模效应对农业化学化投入物量的影响依次减弱,其中,效率效应可以减缓农业化学化投入物量的增加,效益效应是推动农业化学化投入物量增加的主要因素;③在空间格局变化方面,烟台、枣庄等地区的农业化学化程度高,潍坊、青岛、临沂等地区的农业化学化投入物量下降迅速。降低农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李胭胭 鲁丰先
在界定经济增长质量内涵的基础上,采用主成分分析和Arc GIS空间分析等方法,对河南省18个省辖市2003—2013年经济增长质量的时空格局进行分析。结果显示:福利分配和人民生活、资源利用与生态环境代价两个维度对经济增长质量的影响作用较大;河南省18个省辖市的经济增长质量在2003—2013年均有一定程度的提升;河南省区域经济增长质量之间的绝对差异年际变化不明显,区域之间的相对差异则逐年减小,空间自相关性较弱;区域经济增长质量两级分化现象呈逐年扩大的趋势,经济增长质量较高的地区在河南省西北部呈"厂"字形分布,较低的地区则在河南省边缘地带连片分布。在未来的经济发展中不仅要关注经济增长的效率,更应注重资源的有效合理利用、环境的妥善保护、居民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区域经济差异变化进行一定的调控和干预,因地制宜,构建区域特色经济。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何晓萍
利用资本、能源和劳动三要素随机前沿成本模型对中国工业成本节约之源进行研究,将成本变动分解为技术进步、价格调整、效率改进与规模变动效应。规模扩大是推动2000—2007年工业成本增长的首要因素,其次是价格调整效应。技术进步和效率改进共同推动节约型增长,前者对节约型增长的影响更广泛、深入。主要依靠技术进步实现节约型增长,是新世纪以来工业增长的重要特征。效率改进提供的额外动力使轻工业成为节约型工业增长的先导部门。
关键词:
工业 成本前沿 节约型增长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高辉娜 郭琪 贺灿飞
1994年分税制改革后,优惠的工业地价成为推动地方经济增长的重要政策工具与现实途径。对于处于快速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的中国来说,在解释工业经济增长的理论模型中,工业土地投入应作为重要考察要素。利用全国2007-2011年的地级市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在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的基础上,选取工业总产值、工业资本存量、工业劳动力数量和工业用地存量等主要观察变量,建立了固定效应面板数据模型,以全国城市尺度解释中国工业经济增长。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视角看,全国层面的工业经济发展仍十分依赖土地要素的投入,珠三角、长三角、中西部等地区尤为突出。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杨冠琼
本文运用协整分析和误差修正模型技术,探讨山东省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之间的关系。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山东省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并存在从经济增长到能源消费的单向因果关系;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之间的关系是非线性的,因而不能从能源消费的线性变化推测出经济增长率的变化;山东省经济受电力消费的影响较大,为了在2010年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源消耗降低20%的政策目标,山东电力消耗较高的产业必须加以调整。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陈盼盼 滕飞 李世杰 冯德显
采用河南省2000—2015年各县市人均GDP数据,利用Arc GIS 10. 3空间分析功能,采用自然断裂法分级、全局空间自相关、Getis-Ord G*i指数、重心分析等方法对河南省经济年均增长速度的空间差异与时空演化进行测度与分析。结果表明:(1)河南省经济增长速度整体提升较大,低速增长区域越来越少但空间差异性明显;(2)河南省经济增长速度有较强的空间自相关性,经济增长速度相似的地区在空间上集聚分布,区域经济增长速度在局部具有空间分布的非均衡性;(3)经济增长速度冷热点分布总体稳定,热点区主要集中在经济基础较好的中原城市群地区,冷点区主要集中在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传统农区;(4)河南省经济增长速度不平衡,北部快于南部、西部快于东部,东南部传统农区的经济增长速度有相对加快的趋势,使全省经济增长重心逐渐向东南方向移动。
关键词:
经济增长速度 时空格局 演化 河南省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陈瑞
通过构建了地方政府举债影响工业经济增长的理论模型,并分析两者呈正向相关的作用机制;基于空间关联模型,采用2010-2015年全国30个省份地方政府债务的面板数据,对地方政府举债的工业经济增长效应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1)地方政府举债对工业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地方政府通过对国有土地的绝对垄断来经营城市,利用土地抵押融资来大规模举债,并改善城市基础设施吸引投资,促进工业经济增长;(2)地方政府举债对地区工业经济增长的溢出效应不明显。地方政府债务主要投向了市政建设、交通运输等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对邻近
关键词:
地方政府举债 工业经济 空间关联模型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肖光恩 金圣华
用工业企业数据和空间面板计量方法从中国地级城市的层面对工业经济增长的条件收敛和空间效应进行检验。研究结果发现:总体上中国地级城市工业经济增长存在显著的条件收敛和空间溢出效应,生产要素对经济增长收敛作用明显。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陈瑞
通过构建了地方政府举债影响工业经济增长的理论模型,并分析两者呈正向相关的作用机制;基于空间关联模型,采用2010-2015年全国30个省份地方政府债务的面板数据,对地方政府举债的工业经济增长效应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1)地方政府举债对工业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地方政府通过对国有土地的绝对垄断来经营城市,利用土地抵押融资来大规模举债,并改善城市基础设施吸引投资,促进工业经济增长;(2)地方政府举债对地区工业经济增长的溢出效应不明显。地方政府债务主要投向了市政建设、交通运输等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对邻近地区的工业经济发展很难起到推动作用。
关键词:
地方政府举债 工业经济 空间关联模型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王涛 石丹
环境规制与工业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比较复杂。本文基于20042015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得出:环境规制与工业增长规模间存在"U"型的非线性关系,与综合效率、盈利效率和劳动效率间存在横向的"S"型关系,与经营效率间存在镜像的"S"型关系;环境规制政策存在帕累托改进空间,环境规制强度提高既有利于环境保护,又不会对工业经济增长规模和效率产生负面作用;环境规制效应具有区域差异性,通过权衡三大分解效率可在短期内确定区域最优的环境规制政策。最后,根据实证分析提出应突破"先污染后治理"的发展思路,推进差异化的环境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查建平 郑浩生 范莉莉
在考察2004~2011年我国工业经济增长方式及环境规制强度变化特性的基础上,对环境规制与工业经济增长方式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全国范围内,工业经济增长方式整体上趋于生态型、集约型;东部、中部及西部地区的环境规制强度呈现东部>中部>西部的梯形态势,且各地区环境规制强度趋于收敛;全国与东部地区环境规制对工业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具有显著持续的正向影响,这一影响在中部与西部地区存在一定的时滞性,且市场化程度是造成这一差异的主要因素。
关键词:
环境规制 增长方式 环境全要素生产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