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349)
2023(9500)
2022(8225)
2021(7828)
2020(6278)
2019(14902)
2018(14261)
2017(26304)
2016(14612)
2015(16546)
2014(16506)
2013(16321)
2012(15319)
2011(14051)
2010(14177)
2009(13405)
2008(13478)
2007(11816)
2006(10238)
2005(9379)
作者
(43364)
(36572)
(36492)
(35038)
(22922)
(17725)
(16829)
(14338)
(13830)
(12936)
(12518)
(12467)
(11752)
(11589)
(11546)
(11439)
(11304)
(10833)
(10577)
(10517)
(9236)
(8904)
(8831)
(8351)
(8332)
(8266)
(8086)
(8064)
(7391)
(7378)
学科
(65126)
经济(65079)
管理(38325)
(33930)
方法(28068)
(25511)
企业(25511)
数学(25029)
数学方法(24807)
(19251)
中国(18406)
地方(16310)
(15692)
环境(15528)
(14431)
农业(12657)
业经(12428)
(11889)
贸易(11887)
(11457)
(10417)
(10053)
(9886)
(9875)
(9449)
金融(9447)
(9094)
银行(9065)
(8693)
资源(8371)
机构
学院(211029)
大学(210333)
(87528)
经济(85600)
研究(77797)
管理(77092)
理学(66159)
理学院(65259)
管理学(64020)
管理学院(63638)
中国(57097)
科学(49971)
(46280)
(40328)
(40278)
(38313)
研究所(36923)
中心(35497)
业大(34123)
(33229)
农业(31728)
(30437)
财经(30413)
师范(30171)
北京(28582)
(28199)
(27588)
经济学(27062)
(25460)
经济学院(24567)
基金
项目(143173)
科学(112322)
基金(103486)
研究(102190)
(91290)
国家(90575)
科学基金(76641)
社会(65156)
社会科(61770)
社会科学(61746)
(57035)
基金项目(55992)
自然(49717)
自然科(48407)
自然科学(48389)
(48040)
自然科学基金(47476)
教育(45889)
资助(41056)
编号(40878)
重点(33231)
(32422)
成果(32204)
(30935)
(29067)
课题(28756)
科研(27691)
创新(27375)
国家社会(27036)
计划(26842)
期刊
(99312)
经济(99312)
研究(61496)
中国(40672)
(36562)
学报(35757)
科学(32752)
(29129)
大学(26058)
农业(24892)
管理(24733)
学学(24578)
教育(20219)
(17562)
金融(17562)
技术(16906)
业经(16373)
经济研究(15677)
财经(14346)
(13788)
问题(13463)
资源(12656)
(12324)
(11018)
(10892)
技术经济(10513)
统计(10123)
商业(9717)
理论(9641)
科技(9636)
共检索到31393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范晨璟  田莉  申世广  周麟  
景观指数是计量景观格局、定量化回顾区域土地变化的一种重要方法。本文在传统的景观格局评价基础上,提出引入干扰度指数描述城镇与绿色生态空间相互干扰的强弱,以苏锡常都市圈为例,依据1990、1995、2000、2005、2010、2015年6期遥感影像分类数据,对该地区土地利用变化进行了分析,重点对城镇与绿色生态空间景观格局干扰水平的变化过程进行了评价。研究表明:1) 1990—2015年间苏锡常都市圈建设用地快速扩张,规模增加了3313.93km~2,农田面积缩减了3585.21km~2,而以林地为主的绿色生态空间规模变化不大。2)25年间,研究区内景观多样性Shannon指数不断增加,破碎度NP指数先增加后减少;农田的优势度LPI指数不断降低,形状指数LSI不断上升;城镇景观的形状经历了规则—复杂—规则的过程,并较1990年呈现更加连片紧实的分布状态;林地的规模与形状LSI未发生较大变化,但是城镇对其的干扰度AI不断上升,人类活动对绿色生态空间干扰不断增强。3)上述变化的主要驱动力来自城镇人口增加、经济发展。此外,研究认为干扰度指数的应用能很好地描述城镇对绿色生态空间的影响,本研究结论能够为苏锡常都市圈的城镇与生态绿化系统规划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持。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申世广  刘小钊  范晨璟  
从维持区域生态过程的完整性、预防生态系统退化带来的生态环境问题和保障区域重要生态服务功能的可持续性出发,以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苏锡常都市圈为研究对象。以生态系统服务效益较大的林地和水域为生态绿化用地的扩张"源",采用最小累积阻力模型(MCR)构建了苏锡常都市圈生态绿化用地的安全格局,以阻力因子的阻力值发生明显突变的点作为不同生态安全水平生态绿化用地的划分依据,最终获得高、中、低3种水平绿化用地的综合生态安全格局。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核、一带、五脉、十廊、多斑块"的多层次、多功能、网络化的苏锡常都市圈绿化系统布局结构。该研究为大尺度区域的绿化系统空间布局提供了科学依据,有助于整体解决跨多个行政区绿化系统规划的问题。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刘小钊  吴弋  张彧  陈京京  
在始于20世纪90年代的快速城镇化进程中,以都市圈为代表的跨行政区绿化空间不断被挤压和侵占,生态安全与城市发展面临的矛盾与冲突与日俱增。在当今的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以苏锡常都市圈为例,在城乡绿化空间复合功能理念指导下,出于对区域发展矛盾和发展诉求的研判,提出了基于复合功能导向的都市圈绿化系统构建方法,并详细论述了优化山水格局、织补生态空间、耦合组群发展需求的绿化体系和完善典型空间绿化模式等构建策略与途径,旨在探索区域层面绿化系统规划的理论框架和技术方法体系。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谢守红  
苏锡常,由苏州、无锡和常州三个都市区构成,是我国人口最密集、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也是江苏省规划建设的三大都市圈之一。苏锡常非农化和城市化已达到较高的水平,具备了都市圈的基本特征。改革开放以来,苏锡常中心城市人口迅速增长,城市空间不断扩张,城市空间结构也发生显著变化,主要表现为沿交通干线由团块状向带状转变,区域城市等级规模结构则表现为两头小、中间大的格局。苏锡常都市圈属于多核心的网络状空间结构,包括3个中心城市、9个次级城市和7个城镇发展轴。经济的快速增长、产业结构的演进、大规模的开发区建设、乡村城市化、基础设施建设、行政区划调整等促进了苏锡常都市圈空间的形成和发展。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鄢涛  李芬  彭锐  
研究以攀枝花市盐边县红格镇为例,应用Fragstats软件对景观格局指数进行计算,对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景观特征进行度量和分析,利用景观破碎度和景观多样性指数的空间分布值提取城市绿心。结果表明,红格镇不同的用地类型其景观指数特征具有较大差异,而土地利用开发多元化活动逐渐改变和影响当地的景观格局特征。当地绿色带状廊道主要由绿色河流廊道构成,绿带具有长度短,间断多,连接度低等特点。采用城市生态建设的微循环理论中的微绿地措施,提出了社区住宅立体绿化;调整乔灌木的配比,提升林木郁闭度;建立街区公园,公共开放空间遮荫;道路低冲击设计措施;斑块之间的廊道连接与网络化等具体建议,为城市绿色廊道的规划建设提供更...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入选理由全国首个以城市群为单元的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积极探索城市群职业教育一体化发展模式,通过一体化设计苏锡常职业教育的规划目标、建设标准等,推动区域产教融合发展,输出城市群职业教育发展“苏南模式”。亮点作为教育部和江苏省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一项重大举措,部省共建整体推进苏锡常都市圈职业教育改革创新打造高质量发展样板于2020年9月启动。由苏州、无锡、常州三市构成的苏锡常都市圈,位于我国经济重要增长极的长三角核心位置,是我国先进制造业集聚、职业教育优质资源密集的地区。
关键词: 都市圈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曲岩  
本文采用1990-2015年时间序列数据,对泰尔指数和城镇化率进行ADF检验、协整分析、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深入分析了二者之间的动态关系。结果表明,辽宁有必要深化体制改革,推动"人的城镇化"发展,破解城乡二元结构,优化农村要素配置,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曲岩  
本文采用1990-2015年时间序列数据,对泰尔指数和城镇化率进行ADF检验、协整分析、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深入分析了二者之间的动态关系。结果表明,辽宁有必要深化体制改革,推动"人的城镇化"发展,破解城乡二元结构,优化农村要素配置,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黄晓杰   丁金华   汪大庆  
【目的】研究快速城镇化建设背景下,苏南水网地区绿色空间面临景观破碎化、生境质量下降等问题及其引起的景观生态风险。【方法】以江苏省昆山市为研究对象,选取2000、2010、2020年3期土地利用数据,运用景观格局指数构建景观生态风险评价模型,分析2000—2020年昆山市绿色空间景观生态风险时空演变特征,依据景观生态风险等级转移变化特征划定绿色空间管控分区。【结果】(1)2000—2020年,昆山市绿色空间总面积呈持续缩减态势,其中耕地面积下降明显,共减少20 203.11 hm2,占比下降21.70%;水域面积先小幅增加后持续减少,总体上减少3 813.66 hm2;林地和草地面积占比较小,维持相对平稳。绿色空间用地类型间面积转移矩阵主要表现为耕地转向建设用地,反映出绿色空间受人工建设干扰程度不断增强。(2)研究期间景观生态风险分布发生一定变化,主要表现为低风险等级向更高一级转变。高、较高风险区面积占比分别增加了8.10%、6.61%,较低、低风险区面积占比分别缩减了8.25%和9.73%。(3)依据景观生态风险等级转移变化特征将研究区划分为重点修复区、协调缓冲区和优化利用区3类管控分区。【结论】研究期间昆山市绿色空间景观生态风险总体呈上升趋势,绿色空间用地类型转变与景观生态风险具有关联性,反映出绿色空间在人为建设活动扰动下生态压力不断增加。基于风险时空演变特征提出绿色空间分区调控策略。图4表5参28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陈志端  
当前,绿色生态发展已经成为我国新型城镇化战略的核心举措。随着绿色生态发展理念的不断深入和相关政策的相继出台,我国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城市开展了绿色生态城市和城区的规划建设实践。在梳理各级政府激励政策的基础上,从实践类型、建设规模、开发模式和规划重点几方面对近年来绿色生态城区的发展概况进行了分析,并展望了绿色生态城市的发展趋势,提出相关对策和建议。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董禹麟  于皓  王宗明  李明玉  
基于Landsat TM/OLI遥感数据,采用面向对象的图像分析方法,提取1990年和2015年朝鲜土地覆被信息,定量描绘土地覆被变化。结果表明:25年间朝鲜土地覆被共变化1.1×104km2,林地和湿地分别减少4976.1 km2、203.3 km2,耕地和人工表面分别增加4821.5 km2、80 km2;耕地面积增加明显,94.6%的耕地来源于林地,两者的主要转化区在海拔为100~1000 m、坡度为8°~35°的坡地;黄海北道的土地覆被变化最显著,其次是平安南道,两江道最不明显。人口增长、经济环境退化和宏观政策的调控等人为因素是推动朝鲜土地覆被变化的主要原因。本文弥补了朝鲜长时间尺度土地覆被变化研究的空白,同时为东北亚地区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奠定了基础。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李悦  
苏锡常都市圈是改革开放后长江中下游城市化进程中最为迅速、城镇空间重塑最为明显的区域。在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背景下,苏锡常都市圈经济发展正处于新旧动能接续转换、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创新成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构建良性发展的苏锡常都市圈高职院校双创生态系统是重要保障。但目前苏锡常都市圈高职双创系统存在高端创新要素不充分、创新平台资源共享不深入、创新运行机制保障不到位等问题,需要遵循借鉴主要创新模式、加强区域政策扶持、促进产学研协同创新、拓展孵化机制、鼓励社会组织参与的发展思路,实现创新主体错位发展、创新平台协同联动、工作机制同频共振。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刘珉  胡鞍钢  
基于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基础研究,推进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的持续深化,提出并重新界定绿色生态空间的概念,进一步从经济学供需角度,将绿色生态空间划分为3个二级指标:生态空间国土密度、生态空间人口密度、生态空间经济密度,并依据二级指标将全国各省区绿色生态空间大小进行排序(不含香港、澳门),运用灰色相似关联度分析、Q型层次聚类分析和经济社会发展相关性分析展开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各省绿色生态空间供需状况存在较大差异,生态空间人口密度(相对生态空间经济密度)与国土密度变化规律更相似,绿色生态空间和经济增长、人口增长之间不存在明显相关关系。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是建立在以资源环境为基础的科学分类标准之上的,但...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高立锋  朱占峰  葛浩然  朱一青  
在对绿色生态系统相关研究文献进行综述的基础上,分析了电商物流绿色生态系统的构成。构成要素分析显示,电商物流绿色生态系统构成要素具有层次性、匹配性和协同性,同时要素之间也呈现演化博弈态势。生态系统具有空间效应,研究过程和机理表明:引力模型、相关性模型和空间趋同模型是剖析电商物流生态系统要素空间关联度和影响力的科学和有效的工具。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徐晓龙  王新军  朱新萍  贾宏涛  韩东亮  
干旱区高寒湿地是极端条件下形成的特殊生态系统,其景观格局演变受众多学者的关注。论文以1996、2006、2010年TM,2000年ETM和2015年OLI五个时期遥感影像为数据源,分析了近20 a巴音布鲁克天鹅湖高寒湿地景观格局演变特征及其与气候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1)近20 a,湿地面积总体呈下降趋势,减幅为5.62%,减速为1.91 km2/a。湿地面积变化以2010年为分水岭,前15 a湿地面积较为稳定,占研究区总面积的比例在77.24%~78.26%之间波动;近5 a湿地面积呈缓慢萎缩趋势,面积比例减少5.28%。2)景观水平上,景观破碎度增大,空间异质性增强,斑块形状趋于复杂;类型水平上,湿地斑块破碎度增加,形状趋于复杂,呈集中分布。3)当日最高气温低于18.7℃时,随日最高气温的增加,湿地面积趋于稳定,破碎度变化不明显;当日最高气温高于18.7℃时,随日最高气温的增加,湿地面积萎缩,破碎度增加。日最高气温对巴音布鲁克天鹅湖高寒湿地景观格局演变影响明显大于年降水量。近20 a巴音布鲁克天鹅湖高寒湿地呈现退化态势,湿地环境趋于逆向演变趋势。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