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526)
2023(8328)
2022(6984)
2021(6939)
2020(5931)
2019(13867)
2018(13536)
2017(24475)
2016(13550)
2015(15826)
2014(15542)
2013(15359)
2012(14707)
2011(13565)
2010(13640)
2009(12811)
2008(12922)
2007(11145)
2006(9814)
2005(9076)
作者
(40616)
(34272)
(33922)
(32541)
(21841)
(16560)
(15324)
(13465)
(13075)
(12087)
(11870)
(11724)
(11302)
(10983)
(10929)
(10584)
(10088)
(9839)
(9795)
(9637)
(8719)
(8568)
(8361)
(7740)
(7723)
(7714)
(7564)
(7216)
(6990)
(6900)
学科
(61550)
经济(61498)
管理(32423)
方法(30314)
(30182)
数学(27415)
数学方法(26945)
(24155)
企业(24155)
中国(19398)
(14767)
(14042)
贸易(14034)
(13754)
(13616)
(11718)
(10765)
业经(10008)
(9443)
(9418)
金融(9418)
银行(9417)
(9156)
(8779)
地方(8573)
农业(8528)
理论(8347)
环境(8221)
(8216)
关系(8122)
机构
大学(200810)
学院(195146)
(86816)
经济(85355)
研究(79824)
管理(69038)
中国(62141)
理学(59029)
理学院(58228)
管理学(56798)
管理学院(56454)
科学(48837)
(45195)
(42393)
研究所(38784)
(37393)
(34953)
中心(34882)
财经(29810)
北京(29640)
(28830)
业大(28610)
经济学(28080)
(27810)
农业(27685)
(27517)
(26949)
师范(26658)
经济学院(25153)
科学院(24405)
基金
项目(130361)
科学(102954)
基金(98059)
研究(90030)
(88537)
国家(87940)
科学基金(73261)
社会(58169)
社会科(55159)
社会科学(55146)
基金项目(50131)
自然(48565)
自然科(47534)
自然科学(47524)
自然科学基金(46673)
(46092)
资助(42574)
教育(41818)
(41783)
编号(33550)
重点(30861)
(30519)
成果(28218)
(27691)
中国(27110)
(25924)
教育部(25705)
科研(25652)
国家社会(25592)
大学(24541)
期刊
(93009)
经济(93009)
研究(62480)
中国(42627)
学报(35845)
科学(33154)
(30751)
管理(27407)
(27191)
大学(26766)
学学(24999)
教育(21631)
农业(21481)
(17954)
金融(17954)
经济研究(16484)
技术(16232)
财经(15532)
(14323)
国际(14113)
(13645)
(13509)
世界(13181)
问题(12343)
统计(11996)
业经(10762)
资源(10698)
(10187)
技术经济(10142)
(9368)
共检索到30912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张现苓   盛亦男  
基于1990~2020年历次全国人口普查和人口抽样调查数据,对中国不同人群婚育推迟的变化趋势与典型特征进行分析。研究发现,中国平均初婚年龄不断提高,初婚推迟在城乡普遍发生但并不同步,2000~2010年城市初婚推迟快于农村,2010~2020年农村初婚推迟加快,导致城乡差距先拉大后缩小;受教育程度提高显著推迟人们的初婚时间,其中,高等教育的影响存在性别差异,其在推迟男女两性初婚时间的同时,降低了男性终身不婚的可能性;中国育龄妇女生育率曲线的峰值向右向下移动,城市育龄妇女生育峰值年龄推迟更快;育龄妇女平均生育年龄不断提高,2000~2010年生育推迟速度快于2010~2020年;各孩次平均生育年龄均不断推迟,其中,一孩和二孩生育推迟更明显;不同受教育程度的育龄妇女均表现出生育推迟趋势,且受教育程度越高,生育推迟越明显。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陈卫  张凤飞  
2020年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为分析中国人口的新态势和新特征提供了高质量的数据。依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并结合以往的人口普查和抽样调查数据,考察中国1990~2020年的初婚推迟水平和趋势。研究表明,各类群体的初婚年龄均在推迟,且近年来推迟加速,但终身不婚率依然很低,中国婚姻正在步入晚婚普婚模式。中国有着与西方国家不同的初婚推迟路径,是在经济尚不发达的情况下发生的行为先行的超前推迟。随着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婚姻的可取性、可行性、可获得性对于婚姻的阻力会进一步增强,中国的初婚还存在继续推迟的空间,但短期内普婚的特征不会改变。初婚决定因素对不同人群的作用不同,认识到初婚推迟背后的异质性非常重要,中国农村男性正面临着越来越大的不婚风险。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孙婉馨  张黎  任小丽  何洪林  吕妍  牛忠恩  常清青  
潜在蒸散(PET)是计算实际蒸散、评价区域干湿状况和合理规划水资源的关键因子。本文基于1998—2017年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CERN)11个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的逐日气象数据,分别采用Penman-Monteith和Priestley-Taylor两种方法计算各森林生态系统的潜在蒸散(PET_PM和PET_PT),分析近20年潜在蒸散年总量的变化趋势及成因,并量化了基于邻近国家气象站观测数据计算的PET_(_CMA)偏差。两种方法均表明,近20年来7个森林生态系统的潜在蒸散呈下降趋势。风速是长白山温带针阔混交林和鹤山亚热带人工常绿阔叶林潜在蒸散变化的主导因子,而净辐射主导了其他9个森林的潜在蒸散变化。PET_(_CMA)年总量较PET_PM偏高,主要是由于国家气象站下垫面的气温、风速和净辐射均高于森林定位研究站,而相对湿度偏低。北部和东部森林邻近气象站的风速和净辐射变化趋势偏高,导致PET_(_CMA)变化趋势偏高,而其他森林邻近气象站PET_(_CMA)变化趋势偏低主要源自相对湿度变化趋势偏高和净辐射变化趋势偏低。研究可为认识中国森林生态系统潜在蒸散的变化特征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提供参考。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杨挺  陈兆源  韩向童  
2019年,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民粹主义和逆全球化思潮有所抬头,保护主义和单边主义对世界经济的负面影响逐步显现,推进"一带一路"建设进入深水区和攻坚期。中国经济稳中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有改变,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稳居世界第一。中国政府将继续健全促进对外投资政策和服务体系,搭建开放合作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杨挺  田云华  李欢欢  
2014年,尽管中国经济增长速度有所放缓,但随着世界经济逐步走出低谷,中国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以及政府投资促进政策的创新,中国企业的国际化经营水平得到了稳步提高,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大国地位初步确立。一、2014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特征(一)对外直接投资额首超吸引外资额2014年1至11月,中国境内投资者共对全球153个国家和地区的5402家境外企业进行了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徐鹤  张玉新  侯西勇  李东  
为揭示近期中国沿海主要海湾形态的变化特征,基于Landsat影像提取2010年、2015年和2020年中国沿海主要海湾的空间信息,以海湾岸线类型结构、岸线开发利用程度、海湾面积、海湾形状和平面重心位移作为评价指标,分析2010—2020年中国沿海主要海湾的形态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近10年间中国沿海主要海湾岸线长度及结构变化显著,自然岸线长度和保有率下降;(2)海湾岸线开发利用程度上升,但上升速度开始放缓,大多数海湾属于中等开发程度;(3)海湾面积持续萎缩,但萎缩速度放缓,渤海海区海湾的面积萎缩幅度最大且速度最快;(4)海湾形状的变化趋势存在南北差异,北方趋于复杂,南方趋于简单,总体则趋于简单;(5)海湾平面重心在2015年后趋于稳定,位移距离减小,位移速度放缓。总的来说,海湾形态变化的主导因素是以围填海为主的人类活动,国家层面近年来实施的围填海管控政策和措施已在海湾形态变化方面初步显现成效。研究认为,应对中国沿海的海湾进行基本功能定位和划分,实施精细化分类管理,促进海湾区域“三生空间”布局优化。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王米雪  延军平  李双双  
采用气候倾向率、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SPEI)和Mann-Kendall趋势分析等气候诊断方法,分析了1960-2013年我国东南沿海地区旱涝灾害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近54年东南沿海地区气候暖化趋势明显,增温速率从南向北逐渐增加,浙江增温明显高于广东,降水稳定波动,并未表现出明显的线性增长;2近54年东南沿海地区旱涝变化具有明显的阶段性,20世纪60年代以旱灾为主,70年代涝灾频率呈上升趋势,80年代旱涝频次大致相当,90年代旱灾减少,极端涝灾增多,2000-2013年正常年份逐渐减少,旱灾大幅增加;3在空间分布上,东南沿海旱涝频次具有明显的地域分异,旱灾呈现为"南少北多"的格局,广东...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杨挺  田云华  邹赫  
2013年,尽管中国经济增长速度整体趋缓,但随着全球经济的缓慢复苏,中国对外开放战略的不断深化,以及政府投资促进政策的逐渐完善,中国企业的国际化经营水平得到了进一步提高,中国对外直接投资(OFDI)继续保持快速增长的势头。一、2013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特征(一)总量规模稳步扩大2013年1至11月,中国境内投资者共对全球156个国家和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孙丹  杜吴鹏  高庆先  师华定  轩春怡  
利用2001年-2010年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三大城市群9个代表城市近10年的每日API数据,研究了各个城市群和城市API年际和季节变化特征并统计了每年轻度污染及以上级别的天数,结果表明:近10年三大城市群代表城市的API总体呈下降趋势,其中京津冀城市群API最高,下降也最为明显,而珠三角城市群API最低,下降最不显著;各城市年均和季节API随纬度由北向南逐渐降低,城市群内部距离海洋近的城市API较低;三大城市群API呈现冬春季高、夏季低的季节变化特征;北京和石家庄近10年年均污染天数最多,珠海污染天数最少,2001年-2008年三大城市群城市间的污染天数差距较大,2008年之后污染天数差距...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张灿  
2020年中国劳动力供给、需求及失业趋势预测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副教授张灿随着改革的深化,我国劳动力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失业人数的增加一直困扰着我国经济的发展。21世纪是我国在经济、社会发展战略上发生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大转折时期。但是,劳动力供需矛盾的加...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王楠  游庆龙  刘菊菊  
基于中国国家级地面气象站均一化风速月值数据集,采用线性回归等方法分析了1979-2014年中国2268个台站地面风速演变的时空特征。结果表明:中国地面风速总体呈显著下降趋势,年平均风速变化速率为-0.142 m/s/10 a;四个季节中春季平均风速下降趋势(-0.18m/s/10 a)明显大于其他三个季节,其次依次为冬季(-0.135 m/s/10 a)、夏季(-0.13 m/s/10 a)及秋季(-0.129 m/s/10 a);研究选取的台站中约82%的台站风速呈现下降趋势;划分的七个区域中,高原区和东北区风速下降趋势最明显,华北区下降趋势最小,但都通过了0.05显著性检验;中国地面风速在1980s下降趋势最显著(-0.235 m/s/10 a),1990s下降趋势减缓(-0.112 m/s/10 a),2000-2014年下降趋势最小,为-0.099 m/s/10 a;研究期间地面风速与地面气温呈显著负相关,表明近期中国气温变暖可能导致风速减弱。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吴高艺  
受宽松货币环境、疫情冲击、乌克兰危机等影响,国际粮价近期出现大幅上涨和异常波动,给世界粮食安全带来严峻挑战。分析影响粮价的作用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对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国际粮食价格波动的长周期观察,对1990年以来四轮国际粮价大幅上涨展开典型分析,总结导致粮价上涨的多种影响因素,归纳为粮食供求结构失衡和粮食金融化两大核心因素。基于此,选取影响粮价的对应变量,实证检验粮价对粮食生产、粮食需求、金融流动性、粮食投机资本的结构性冲击响应。结果显示:粮食供应与粮价具有较强的负向关联,金融流动性、资本投机与粮价均具有较强的正向关联,粮食需求与粮价的正向关联则相对较弱。在此基础上,建议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和种植结构,加强粮食期货市场和资本市场的价格监管,严厉打击资本恶意炒作,全力保障国内粮食市场供应安全和粮价稳定。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乔标  尹晓惠  
通过对195 4~2 0 0 2年我国北方的典型强沙尘暴事件的分形研究发现:该时间序列具有明显的分形特征,其饱和关联维数为3 .3 4,说明要恰当描述其变化特征,进行动力系统建模,至少需要4个状态变量;该时间序列的Kolmogorov熵近似为0 .114 2 ,说明该混沌动力系统的平均可预测时间尺度为8~9a。R S分析表明,Hurst指数能够较好的表征我国北方典型强沙尘暴事件的发生规律,可以借此推断未来相应时间段中国北方强沙尘暴事件的变化趋势。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潘竟虎  戴维丽  
构建了SVBI指数,以多时相、多波段的Landsat TM/ETM+遥感影像为数据源,提取1990—2010年中国62个主要城市的建成区,通过测算各城市的紧凑度、形状指数及分维数,分析城市空间扩展和形态演变趋势。结果发现,20年间我国主要城市的扩张速度与城市的级别成正比,呈现东部>西部>中部的特征;1990年和2010年两个年份城市空间形状趋于稳定,集中于正方形与矩形之间;城市的空间紧凑度总体提升,分维数呈下降趋势;城市扩张方向往往趋向于少数几个方向,"摊大饼"式的扩张不多见;39个城市用地规模扩展不合理;H形和星形形态对消除大气污染的效果最好。城市化推进、交通区位条件变化、城市新空间要素出现和政府调控力度加大是影响62个城市空间形态演变的主要因素。
[期刊]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作者] 陈争平  
1895—1930年中国国际收支发展趋势及主要特征陈争平国际收支是一国在一定时期内对外经济交易的综合。中日甲午战争后,中国被迫对外支付空前巨额的战争赔款,与此同时,外国对华直接投资和间接投资、对华贸易额、……等都成倍增长,国际收支内容的变化对中国经济...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