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190)
- 2023(6562)
- 2022(5498)
- 2021(5507)
- 2020(4508)
- 2019(10816)
- 2018(10593)
- 2017(19676)
- 2016(10768)
- 2015(12673)
- 2014(12485)
- 2013(12520)
- 2012(11950)
- 2011(10859)
- 2010(10626)
- 2009(10190)
- 2008(10251)
- 2007(8897)
- 2006(8001)
- 2005(7554)
- 学科
- 济(52529)
- 经济(52474)
- 管理(24012)
- 业(23219)
- 方法(23144)
- 数学(21222)
- 数学方法(21030)
- 中国(19711)
- 企(16197)
- 企业(16197)
- 农(13194)
- 贸(12449)
- 贸易(12442)
- 易(12234)
- 财(11016)
- 学(10289)
- 地方(9625)
- 制(9326)
- 农业(8728)
- 发(8388)
- 融(8163)
- 金融(8162)
- 银(8068)
- 银行(8043)
- 行(7803)
- 业经(7780)
- 出(7408)
- 关系(7304)
- 发展(6925)
- 展(6917)
- 机构
- 大学(159576)
- 学院(153693)
- 济(76187)
- 经济(75068)
- 研究(64821)
- 管理(52796)
- 中国(50983)
- 理学(44620)
- 理学院(44039)
- 管理学(43292)
- 管理学院(43013)
- 科学(36553)
- 京(35760)
- 所(33685)
- 财(33529)
- 研究所(30450)
- 中心(28057)
- 农(26672)
- 财经(26428)
- 经济学(26322)
- 经(24455)
- 经济学院(23712)
- 北京(23580)
- 院(22987)
- 江(21644)
- 农业(20897)
- 业大(20659)
- 范(20565)
- 师范(20368)
- 科学院(19832)
- 基金
- 项目(98361)
- 科学(77378)
- 基金(74862)
- 研究(69961)
- 家(66912)
- 国家(66480)
- 科学基金(54949)
- 社会(47798)
- 社会科(45383)
- 社会科学(45375)
- 基金项目(38028)
- 自然(33668)
- 省(32943)
- 自然科(32931)
- 自然科学(32923)
- 自然科学基金(32387)
- 资助(32255)
- 教育(31390)
- 划(29822)
- 编号(25170)
- 部(24088)
- 中国(22935)
- 重点(22852)
- 国家社会(21946)
- 成果(21836)
- 发(21614)
- 教育部(20661)
- 创(19022)
- 大学(18970)
- 科研(18833)
共检索到25177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胡英,陈金永
本文以1990年和2000年两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为依据,用分城镇和农村人口估算模型对1990~2000年城镇人口增加量、城镇人口自然变动量、农村向城镇的转移人口进行了不同估算参数的估计和分解,分析了10年来中国城镇人口增长量的构成及变动。本文研究分析结果有助于认识中国20世纪90年代城镇人口的发展特点。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胡英
文章通过建立经济活动人口数量估计模型,用人口普查及人口调查数据,对2000~2008年中国城镇、乡村及城镇分市和镇的经济活动人口、就业人口、失业人口及劳动参与率、就业率和失业率进行了分析评估,给出了这些指标的估计范围。其研究结果可揭示2000~2008年中国分城乡经济活动人口的变化趋势。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王放
利用 1 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和 2 0 0 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的资料 ,对在“四普”至“五普”间中国城镇人口增长构成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 ,在新增长的城镇人口中 ,有 5 2 %是来自于地域的重新划分 ,有 31 %是来自于人口从农村向城镇的迁移 ,来自于城镇人口自然增长的只有 1 7%。本文认为 ,未来中国的城市化应当主要依靠人口从农村向城镇的迁移 ,因此 ,采取有效的政策和措施 ,解决好从农村迁移到城镇的人口的就业和生活 ,使他们能够顺利向城镇转移 ,这对于 2 1世纪中国城市化的发展至关重要。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黄祖宇 王桂新
文章利用中国2010年以来全国人口普查、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及其他相关统计数据,测算并考察2011~2020年城市人口增长来源构成及其对城市化发展的贡献。研究结果表明,考察期内中国城市人口规模仍在持续增大,但增长速度有所放缓;2011~2020年的新增城市人口中,56%来自人口迁移,26%来自行政区划变动,自然增长仅占18%,人口迁移仍是推动中国城市化发展的主导因素;城市人口增长来源构成未发生根本性变化,但三大增长来源对城市化发展贡献的差异趋于减小,迁移增长对城市化发展的主导作用有所弱化,自然增长与区划变动的影响相对增大。探讨城市人口增长来源构成及其对城市化发展的贡献,对把握中国新时期城市化发展动力机制的变化,推进城市化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王金营
文章在对1990年和2000年两次人口普查进行漏报评估的基础上,重新估计了1990~2000年间的妇女生育模式,进而对这一时期总和生育率进行重估。估计结果表明,中国妇女总和生育率水平自1994年以来一直保持在1.72~1.76之间。
关键词:
人口普查 漏报人口 生育模式 总和生育率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金阳荪,苏俐,梅长华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刘文忻 杜凤莲
失业扩大了中国城镇人口收入差距,认识失业对收入差距扩大的作用有利于政府采取针对性措施缩小收入差距。失业者在失业期间收入只相当于在业者收入的约1/5,再就业者的收入不足未失业者的60%,其人力资本并没有得到应有回报。Oaxaca分解结果显示,未失业者与再就业者收入差距中的40%来源于失业经历,60%来源于人力资本的差异。这些结论的政策含义是,为了缩小中国城镇人口收入差距,中国政府还需要在继续提高失业救济金覆盖面以及救济额度的同时,采取各种措施促进再就业,并提供有效的职业培训以提高失业人口的人力资本水平。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张莅黎 赵果庆 吴雪萍
城镇化具有区域增长与收敛的双重效应是一个重要的经验假设,但尚未得到全面检验。本文以2000年与2010年1968个县市空间数据,首次应用普通最小二乘(OLS)回归模型检验了城镇化的双重效应,并用加权地理回归(GWR)模型测算了城镇化水平及城镇化进程对县域人均GDP增长及收敛速度的影响。研究表明,城镇化水平及城镇化进程对我国县域人均GDP增长及收敛性同时具有积极的稳健性作用。计量结果显示,"平均"意义上,城镇化提高了人均GDP的1. 9369%收敛速度,同时,在空间异性影响下,城镇化水平和城镇化进程的人均GDP增长弹性分别为0. 0418和0. 4522。进一步的可视化后发现,城镇化更高地促进西部县域收敛速度,其对西部的增长效应也高于东部与中部。这意味着在"一路一带"背景下,有力推进我国三纵两横的城镇化空间布局,尤其要加快推进西部地区城镇化,将更有效促进我国区域协调发展。
关键词:
城镇化 人均GDP 增长 收敛 中国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范建纲
关键要解决合理人口增加的耕地邯郸市土地管理局范建纲安徽省实行“增人不增地,减人不减地”(以下简称“双增双减”)政策,对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制度有一定积极意义,但也存有弊端,不宜一味套用。我认为,实行“双增双减”政策的关键在于解决好合理人口增添的耕地,否则...
关键词:
土地承包制度 土地管理局 承包期限 时可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董焕忠 方淑芬
定量刻画各生产环节的价值增加量是价值链管理与优化的一个基础问题,也为衡量一个生产环节对企业价值链的贡献提供了一个客观标准,为资源合理分配提供了重要依据,但目前对该问题的研究还相对很少。本文提出了一个数量模型来定量计算每个生产环节的价值增加量;提出了影响生产作业活动中价值增加的指标体系,并提出了价值贡献率的概念。最后,通过一个算例为本文中的模型和方法作了一个诠释。
关键词:
流程 价值增加量 两两比较法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钟少颖
在改革开放初期的1978~1988年,城市人口的增长主要是取决于新增城市数目和原有城市市辖区面积的扩张,到1989~1998年,城市聚集经济、城市市辖区面积变动、和外商直接投资成为影响城市人口增长的最重要的三个因素,1999~2008年,已经进入了一个多种因素共同推动城市人口增长的新时期。总的来看,影响中国城市人口增长既有经济因素,又有诸多的行政和政策因素,譬如控制大城市的人口规模的户籍制度、不同时期不同的区域发展战略等。从发展趋势的角度看,经济因素发挥的作用越来越显著,而政策和行政因素的效能在不断降低。
[期刊] 金融评论
[作者]
张自然 张平 刘霞辉 王钰 黄志钢
为了探讨中国城市经济可持续发展情况,本文提出了一套地级及以上城市经济可持续发展评价体系。此可持续发展评价体系的一级指标包括经济增长、增长可持续性、环境质量、政府效率和人民生活五个部分,通过产出效率、经济结构、经济稳定、产出消耗、增长潜力、居住环境、环境质量、政府运行效率、人民生活水平等方面的42个具体指标,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地级市可持续发展状况进行分析,得出了中国264个地级市1990~2011年间的可持续发展指数和排名。
关键词:
城市 可持续发展 评价体系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马侠,王维志
建国以来学术界和某些实际工作部门对于我国的人口迁移状况和特点,进行过一些调查研究和理论探讨,是十分可贵的。但由于缺少完整资料,难以进行深入全面的研究。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人们很自然会提出这样的问题,诸如封闭式的城乡人口定居状况是否会妨碍计划性商品经济的发展,控制城市人口发展规模的政策对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影响如何,社会主义制度下人口迁移的本质特点、成因和模式是什么,这些涉及人口发展过程、城市发展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中国社会科学院2012年9月14日发布《城市蓝皮书:中国城市发展报告NO.5》,表示中国城镇化率首次突破50%关口,城镇常住人口超过了农村常住人口。蓝皮书介绍2011年中国城镇人口达到6.91亿,城镇化率达到了51.27%,人口城镇化率超过50%,这是中国社会结构的一个历史性变化,表明中国已经结束了以乡村型社会为主体的时代,开始进入到以城市型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