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552)
- 2023(9617)
- 2022(8724)
- 2021(8453)
- 2020(6849)
- 2019(16491)
- 2018(16125)
- 2017(30407)
- 2016(16597)
- 2015(18970)
- 2014(18932)
- 2013(18825)
- 2012(17177)
- 2011(15484)
- 2010(15086)
- 2009(13778)
- 2008(13174)
- 2007(10826)
- 2006(9291)
- 2005(8000)
- 学科
- 济(64683)
- 经济(64613)
- 管理(46052)
- 业(43606)
- 企(36316)
- 企业(36316)
- 方法(31510)
- 数学(27397)
- 数学方法(27103)
- 中国(17468)
- 农(17125)
- 财(15372)
- 学(14660)
- 业经(14157)
- 地方(14003)
- 贸(11674)
- 贸易(11667)
- 农业(11493)
- 易(11312)
- 和(10977)
- 理论(10827)
- 制(10399)
- 技术(10163)
- 环境(10131)
- 务(9774)
- 财务(9717)
- 财务管理(9698)
- 教育(9338)
- 企业财务(9195)
- 划(9014)
- 机构
- 大学(230604)
- 学院(227500)
- 管理(94844)
- 济(88069)
- 经济(85970)
- 理学(83024)
- 理学院(82095)
- 管理学(80723)
- 管理学院(80323)
- 研究(77050)
- 中国(55923)
- 京(49373)
- 科学(48983)
- 所(38403)
- 财(38372)
- 农(36307)
- 业大(35433)
- 研究所(35364)
- 中心(34888)
- 北京(31346)
- 财经(31208)
- 范(31023)
- 江(30826)
- 师范(30765)
- 农业(28589)
- 经(28528)
- 院(28171)
- 州(25782)
- 师范大学(25222)
- 经济学(24842)
- 基金
- 项目(164015)
- 科学(128536)
- 研究(120063)
- 基金(118631)
- 家(103304)
- 国家(102422)
- 科学基金(88002)
- 社会(74056)
- 社会科(70048)
- 社会科学(70030)
- 基金项目(64087)
- 省(63892)
- 自然(58239)
- 自然科(56844)
- 自然科学(56834)
- 自然科学基金(55789)
- 教育(54453)
- 划(54183)
- 编号(49510)
- 资助(48600)
- 成果(39591)
- 重点(36341)
- 部(35805)
- 发(34510)
- 创(34022)
- 课题(33502)
- 创新(31628)
- 科研(31571)
- 项目编号(30655)
- 教育部(30619)
共检索到32673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苟延农
本文在对山东省各种人口出生统计数据对比分析的基础上,利用山东省教育统计数据,以及育龄妇女信息系统数据估算了山东省1990年代各年出生人数和生育水平,并推算了2000~2005年出生人数和生育水平。同时对1990年代低生育水平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得出的结论是:山东省1990年代已经处于超低生育水平,大部分年份低于政策生育水平。低于政策生育水平的主要原因是生育年龄的推迟。
关键词:
总和生育率 计划生育 WIS系统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郭志刚
本文根据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样本用新方法对 1 990年代全国生育水平进行了估计 ,就计算结果讨论了 1 990年代生育水平迅速下降的特点。本文还比较了多个其他来源对该时期生育水平的不同估计 ,并对当前仍占主流的一些观点提出了不同意见 ,发表自己的见解及其理由。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翟振武 陈卫
1990年代我国的生育水平究竟是多少,这一直是个谜。本文利用中国一直独立存在的严密而周全的教育统计数据,来估计2000年人口普查中的漏报,最终估计我国1990年代的生育水平。通过教育统计数据对人口普查数据进行调整,重构2000年普查0~9岁人口的年龄性别结构;并将2000年0~9岁人口转换为1991~2000年历年的出生人数,进而估算1990年代我国的生育水平。从推算和估计的结果看,我国1991年生育率达到更替水平,之后进一步下降,低于更替水平。1990年代后期我国的总和生育率在1.7~1.8。
关键词:
教育数据 普查数据 总和生育率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郭志刚
本文根据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样本计算了 1 990年代各年份的分性别平均初婚年龄 ,这一结果再次表明这一时期中初婚年龄有显著提高。本文还根据以往历次调查的各年份年龄别生育率按队列计算了累计生育率 ,结果发现 2 0 0 0年时各队列的累计生育率水平高于五普数据中各队列的平均活产子女数。本文还就队列累计生育率计算结果详细分析了 1 990年代终身生育水平的趋势。这些分析从一个新的角度说明 ,1 990年代各队列的终身生育水平也在发生显著的下降 ,正在接近现行生育政策所要求的水平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周春山 王晓珊 盛修深 刘艳艳
以县域为基本地域单元,分析1990年代以来广东省县域经济的差异。研究表明,1990年代以来,广东经济发展由初级产品生产阶段进入工业化高级阶段的初期,1995和2002年是其演变的拐点年。广东省县域经济差异在逐步增大,越是发达的地区其区域差异越大;在空间演变上表现出先分散后集中再分散的动态变化过程。通过县市经济类型区的分析发现:(1)广东由原来典型的核心-边缘结构发展为明显的圈层结构;(2)广东在极化作用持续加强、区域差异不断扩大的同时,扩散效应已开始显现;(3)欠发达地区总体上难以摆脱经济发展落后的局面,但局部地区由于资源及特殊的机遇而优先发展起来,低水平均衡被打破;(4)原增长极范围扩大,出...
关键词:
县域经济差异 发展模式 广东省
[期刊] 现代日本经济
[作者]
吴宇 王珂珂
自从泡沫经济崩溃,日本经济就陷入了长期低迷,但并非简单地"失去了二十年"。在明确经济增长质量内涵的基础上,构建起适用于日本的综合经济评价指标体系,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日本1990—2014年间的经济增长质量进行了实证研究,并逐一深入分析了对有其影响的6个维度。结果表明:伴随着经济增长速度降低的是经济增长质量的较大提升;进一步说明,日本经济增长速度的放缓实际上是为经济增长质量的提高提供了改善空间,使其认识到自身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从而进行相应的政策调整。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赵映慧 修春亮 姜博 李秀伟 孟伟 李霞
梳理了1990年代以来国内外学者对城市与区域的空间极化研究,西方学者的研究包括理论与实证两方面,理论研究集中在极化测度方法的研究。国内学者以实证研究为主,主要是利用极化测度方法对国内城市与区域空间极化进行研究。最后简要评述了空间极化研究。
关键词:
空间极化 理论研究 实证研究 综述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彭宝玉 李小建
金融空间系统变化包括金融服务地理变化和金融资产地理变化。以省级行政区为地域单元,利用HI、HH指数和区域银行网点、银行资产与经济总量的地理联系率,对199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银行业空间系统的变化进行了分析。发现东部地区国有商业银行网点份额显著上升,北京、上海在国有银行地理格局中的地位迅速提升,中部六省明显下降;网点空间分布模式由计划走向市场,越来越与区域经济发展格局一致;但历史形成的空间模式依然存在。银行资产地理变化较大,信用流动性增强,信贷、存款地理越来越与区域经济发展格局不一致;向北京、上海金融中心城市集中趋势显著,金融中心效应突出。银行业空间系统的变化提高了银行业的运营效率,但使不同区域的银行服务接近性和信用获得性存在较大差异,长期会加大区域发展差距。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张广宇,原新
出生漏报或瞒报是普遍存在的人口现象 ,但并没有足够证据证明 90年代中国存在大规模和持续性出生漏报 ;相反 ,有理由认为各次全国人口调查中的低生育率是实际生育水平大大降低的反映 ;出生漏报水平可能被高估 ,以往对总和生育率的调整需要重新评估。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马忠东 王建平
家庭生育理论和研究集中于生育数量而忽略了子女性别组合。1990年代以来随着超声波技术在产前检查中的普遍应用,性别鉴定和选择生育在男孩偏好社会迅速扩展,并成为家庭实现子女目标组合的重要方式。本文根据全国2005年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的新信息,通过子女匹配寻母的方法重建整个1990年代生育史,并据此推算每年生育水平和子女排序比例。发现育龄妇女二三胎次生育水平在90年代初大幅下滑。农村地区,特别在华中南地区,二胎女孩生育率明显低于二胎男孩生育率且男女差持续扩大,反映二胎生育选择性强,造成女孩乃至整体生育水平下降。三胎生育率也持续下降到最低点。中部农村同岁妇女(32~33岁)的子女性别序列比例图显示90年代独子比例增到18%,独女及双女比例一直很低,在5%~7%之间。两孩含子三组合(子|女,子|子,和女|子)总比例增到53%成为主流。"女|子"比例由17%增至23%而成为第一组合。多胎比例则由1/3减半至16%。所有变化反映了在性别识别技术及一胎半政策下,一女后选择生男以达到理想子女组合,减少了多胎,却酿成了社会男女孩比例严重失衡。调整生育政策,奖励双女户并杜绝多胎,适当放宽子后二胎,可望在保持较低生育水平下,逐步恢复性别平衡。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王秀银 周德禄
文章在对新中国成立以来山东省生育水平进行回顾性分析的基础上,利用统计数据对其20世纪90年代总和生育率进行了估算,估算结果显示,自90年代后半期起,山东省就进入总和生育率低于1.5或保持在1.5左右的低生育水平阶段。并利用COX回归分析方法,以第四、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为基础,以同龄妇女孩次生育发生比为因变量,对两次人口普查年份的生育力差异进行了分析,认为城市化及经济和社会发展等因素在降低生育水平方面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
关键词:
生育水平 生育力差异 山东省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姜怀宇,徐效坡,李铁立
采用定性分析与GIS、相关分析、多元回归和路径分析等定量手段相结合,对1990年代以来中国人才分布的空间变动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和作用机制及其对区域经济的影响进行了实证研究。基本结论是:在研究时段内人才分布的空间格局发生了根本转变,分布重心由北方内陆地区向东南沿海地区转移。区域人才密度的相对变动主要受到城市化和区域高等教育培养能力的影响;制度和政策对人才分布的影响也比较明显;高工资对人才具有吸引作用;自然环境对人才分布有间接作用。人才对区域经济具有相当程度的直接影响;城市化是区域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它对区域经济产生直接影响,也通过吸引人才间接促进区域经济增长;教育对经济的作用,主要是通过人才对区域经济产生的影响体现出来的。
关键词:
人才 相对增长速度 空间变动 城市化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黄扬飞,徐月虎,丁金宏
1990年代我国的人口城市化进程进入了加速发展阶段 ,本文通过对比 1 990年和2 0 0 0年两次人口普查资料 ,分析了我国人口城市化水平现状及其在 1 990年代的增长幅度的区域差异模式 :2 0 0 0年人口城市化水平呈现东高西低 ,西部地区北高南低的基本格局 ;1 990年代的人口城市化增长幅度的空间格局为北方自东向西逐渐递减 ,南方自东向西高低峰谷交错递减。各地区 1 990年代人口城市化及其增幅除与经济发展水平及城市化所处的阶段有关外 ,2 0 0 0年普查统计口径的变化也是原因所在。
关键词:
人口城市化 区域差异 因素分析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李震 沈坤荣
全要素生产率(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TFP)是体现技术进步增长的贡献程度的重要指标。通过沿用传统的Solow模型方法,着重分析近年来我国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动特征和趋势。结果显示,近年来我国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速呈波动状态,且有下行趋势,表明传统的依靠要素投入驱动制造业发展的规模扩张模式正在快速弱化,而以技术创新为驱动力的内涵增长动能尚未实现转换接续,迫切需要实施有效举措,推动我国制造业转向由高水平、高效益全要素生产率驱动的经济增长模式。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水平下降的内在原因包括:过度投资和产能过剩是导致全要素生产率增速不断减缓的重要原因,有效供给不足和产业深陷低端困局是外在不利影响因素,内生动力不足和技术成果尚未有效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是根本原因,而资源错配和机制不健全是全要素生产率增速下降更为深层次体制因素。在对策方面,建议把科技创新作为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的根本动力,把投入产出作为衡量要素投入质效的主要标准,把优化资源要素配置作为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的关键手段,把完善科技成果转化的制度环境作为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的基本保障。
关键词:
全要素生产率 制造业 增速波动 科技创新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曹康 谢温博
中国规划经验的国际传播在1990年代后呈现新特点。引入规划知识流动这一研究视角,界定规划实践知识并分析其流动机制。在此基础上,依据宏观背景与中国对外开放的关键事件,划分出1990年代以来中国境外城乡规划历程的3个阶段。分别为1990至2001年的初期知识流动;2002至2012年的多样性知识流动;2013年以来的系统性知识流动。认为中国境外城乡规划实践知识流动的3个趋势为:(1)规划工作范围拓展与知识延伸、合作层次提升;(2)规划知识的在地化日益受到重视;(3)境外规划已覆盖6大洲且部分省份规划机构引领知识流动。这些趋势表明30年来中国城乡规划实践知识外溢效应凸显,但知识在地化仍将是实践与研究的重点。研究结论为推动中国规划业界走出国门以及中国城乡规划的全球化提供一定理论支撑。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