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926)
- 2023(14700)
- 2022(12488)
- 2021(11974)
- 2020(10096)
- 2019(23778)
- 2018(23335)
- 2017(44028)
- 2016(23636)
- 2015(26978)
- 2014(26895)
- 2013(26806)
- 2012(24816)
- 2011(22530)
- 2010(22171)
- 2009(20599)
- 2008(20496)
- 2007(17614)
- 2006(14783)
- 2005(13467)
- 学科
- 济(103012)
- 经济(102914)
- 管理(65593)
- 业(62870)
- 企(51054)
- 企业(51054)
- 方法(49699)
- 数学(44573)
- 数学方法(44034)
- 中国(30462)
- 财(26075)
- 农(25208)
- 学(21188)
- 贸(20885)
- 贸易(20879)
- 易(20378)
- 业经(19779)
- 制(18506)
- 地方(18395)
- 务(16577)
- 财务(16530)
- 财务管理(16494)
- 农业(16471)
- 企业财务(15678)
- 银(15354)
- 银行(15321)
- 融(15067)
- 金融(15064)
- 行(14634)
- 和(14616)
- 机构
- 大学(345000)
- 学院(340621)
- 济(146711)
- 经济(143892)
- 管理(131342)
- 研究(119293)
- 理学(114051)
- 理学院(112705)
- 管理学(110715)
- 管理学院(110051)
- 中国(89902)
- 京(73084)
- 科学(72491)
- 财(64835)
- 所(59893)
- 农(57001)
- 研究所(54848)
- 中心(54743)
- 财经(52818)
- 业大(50781)
- 经(48326)
- 江(48123)
- 经济学(46584)
- 北京(45883)
- 农业(45184)
- 范(44176)
- 师范(43687)
- 院(42904)
- 经济学院(42081)
- 财经大学(39656)
- 基金
- 项目(233729)
- 科学(185295)
- 基金(174452)
- 研究(165401)
- 家(153600)
- 国家(152452)
- 科学基金(130755)
- 社会(107811)
- 社会科(102375)
- 社会科学(102348)
- 基金项目(91892)
- 省(87839)
- 自然(85919)
- 自然科(84024)
- 自然科学(83999)
- 自然科学基金(82532)
- 教育(76262)
- 划(75795)
- 资助(72400)
- 编号(63960)
- 部(53192)
- 重点(52986)
- 成果(51481)
- 发(49404)
- 创(48154)
- 国家社会(46188)
- 科研(45723)
- 教育部(45642)
- 创新(45265)
- 大学(44006)
共检索到49491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冷炳荣 杨永春 黄幸 李甜甜 谭一洺
以城市非农业人口作为城市质量,以空间直线距离分别在距离衰减参数b=1和b=2情况下作为空间联系的衰减方式,采用重力引力模型对全国地级城市进行了城市网络的构建,选取最大城市联系强度网络结构进行复杂性分析,借鉴复杂网络分析中的度、网络结构熵及网络标准结构熵等概念研究城市体系空间组织,这样将地理空间约束机制的概念引入到统计物理所忽略的复杂网络研究中,也为城市体系研究带来了新视角。分析得出了1990年代以来"大集中、逐步小分散"的城市网络组织的基本结论,最后对全国城市体系进行了空间等级划分。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董莹 罗静 郑文升 田野 田玲玲 陈国磊
采用GIS及Python等技术手段,构建湖北省城市关联网络,提取出与各县(市、区)关联强度前2、前5、前10和前20的城市网络,对其网络结构及复杂性进行分析后,运用多元回归模型探索湖北省城市网络的形成机制。研究发现:(1)城市中心性空间分布呈现一主两副、东高西低的特点。(2)随着城市网络等级降低,湖北省城市网络结构由以武汉为中心的单极吸引型转变为以武汉为主中心,以宜昌、襄阳为次中心的主次复合辐射型。(3)节点的择优连接倾向随着网络等级的降低而更加凸显,但不同等级网络次中心的影响力呈现出尺度与区域差异。(4)资源优势与用地成本、市场潜力、劳动力成本与区位因素对城市网络的影响力依次变小;近邻优势在低等级城市网络中表现更为显著。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张广海 袁洪英
以2021年国内286个地级及以上城市间旅游信息流数据为基础,构建我国城市旅游信息流空间网络,采用ArcGIS空间可视化分析法和社会网络分析法探析中国城市旅游信息流空间网络格局及其复杂性。研究发现:(1)中国城市旅游信息流量空间异质性显著。中国城市旅游信息流网络联系呈现立体菱形的空间结构,Top5‰的网络联系呈现明显的地理近邻和旅游资源吸引特征。(2)区域旅游信息流空间网络表现出以高级别行政中心为集聚点的“核心—外围”放射状结构。(3)Top3城市旅游信息流出与流入空间网络非均衡性特征显著,流出与流入空间网络交叠分布形成我国城市旅游信息流立体菱形空间网络。(4)Top3城市旅游信息流出空间网络季节同质性显著,而流入空间网络季节异质性显著。春夏两季城市旅游信息流出与流入空间网络的聚类系数都相对较高,而秋冬两季聚类系数都相对较低,表明随着时间的推移,网络呈发散外扩发展趋势。研究以期深刻理解城市旅游信息流空间网络复杂性,为有效利用城市旅游信息的管理实践提供理论启示。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周慧 李健 宋雅杰
城市产业共生网络在运行过程中存在"系统失灵"现象,原因在于对产业共生网络运行机制的复杂性缺乏足够的认识。产业共生网络是一个复杂系统,共生主体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物质、能量、价值和信息的不断交换,形成产业共生网络中的物质流、能量流、价值流和信息流。从这一角度出发,基于复杂适应系统理论,详细阐述了城市产业共生网络的复杂运行过程,即物质流、能量流、价值流和信息流"四流"相互适应的交互作用机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城市产业共生网络管理系统的"圆形模式",并以天津市为例,说明了该模式的运用实施过程。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范振杰 何丹 程雯雯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不同所有制企业联系表征的中国城市网络的链接格局与节点地位的演化迥异。本文依托结构—行动者理论,综合“中国城市网络—城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上市企业”的分析视角,以2003、2012和2020年为观测年度,基于中国经济金融研究数据库和万得金融数据库,根据上市企业异地投资数据刻画全部企业、国有企业和非国有企业所表征的城市网络,然后运用社会网络分析、皮尔逊相关分析和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等方法,开展对城市网络时空演化与复杂性解释的研究。研究发现:(1)中国城市网络链接格局和节点地位的复杂性特征集中表现为“网络+等级”,城市网络的发展强化了城市等级体系。国有企业城市网络的等级化特征更突出。(2)链接格局与节点地位在国有企业城市网络与非国有企业城市网络中的时空演化有着明显差异,二者始终不线性相关,显示出不同的网络组织规律。(3)城市属性与高加权度存在复杂因果关系,城市在非国有企业城市网络中拥有高加权度的条件组合更易实现、节点地位更易提升。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姜怀宇,徐效坡,李铁立
采用定性分析与GIS、相关分析、多元回归和路径分析等定量手段相结合,对1990年代以来中国人才分布的空间变动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和作用机制及其对区域经济的影响进行了实证研究。基本结论是:在研究时段内人才分布的空间格局发生了根本转变,分布重心由北方内陆地区向东南沿海地区转移。区域人才密度的相对变动主要受到城市化和区域高等教育培养能力的影响;制度和政策对人才分布的影响也比较明显;高工资对人才具有吸引作用;自然环境对人才分布有间接作用。人才对区域经济具有相当程度的直接影响;城市化是区域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它对区域经济产生直接影响,也通过吸引人才间接促进区域经济增长;教育对经济的作用,主要是通过人才对区域经济产生的影响体现出来的。
关键词:
人才 相对增长速度 空间变动 城市化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程玉鸿 孟俊华
通过对作为高端消费文化类的全球奢侈品牌在中国布局的分析,来探究中国城市系统高端消费文化层面的联系和城市之间的力量对比关系。通过运用网络分析的方法,分析了2013年世界奢侈品牌100强中31个奢侈品牌在中国城市中的分布数据。结果发现:北京、上海和香港处于奢侈品牌消费文化领域的中心地位;在奢侈品牌视角下中心性指数排名靠前的城市主要位于京津唐、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区;在高端消费文化领域,城市之间也存在着一定的不平衡性;城市网络分析呈现了中国城市网络的等级镶嵌结构。
关键词:
城市网络 中心性 奢侈品牌 中国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金杉 戴特奇
货流联系是城市相互作用的重要方面,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向消费社会的转型,我国在1990年代的高附加值产品的运输显著增强。尤其集装箱运输这一高附加值的运输方式,在空间分布上发生了重要的演变。文章针对1991年和2000年200个左右城市间的集装箱进行实证分析,通过距离衰减规律、首位联系模型等对中国城际铁路集装箱流进行了透视,发现1990年代各区的集装箱流变化趋势不同,但总体上发生了分散化的演变。本文还进一步对此做出了分析。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牛飞亮
利用定量分析方法对 8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城镇居民收入差距的来源结构进行了详细分析 ,揭示了我国城镇居民收入差距的变动规律 ,取得了各种收入来源对收入差距贡献度的准确数据
关键词:
收入来源 结构 贡献度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洪军 张建坤
进入网络时代,企业之间的竞争已不再是单个企业之间的竞争,而是企业合作网络之间的竞争,这是一种新的竞争形态——网络竞争。从系统科学观点看,这种战略网络的变化正呈现出两种趋势一是网络实体的多样性与差异性明显增加;二是实体间的相互作用非线性化,以至战略网络呈现复杂性、动态性、突现性等复杂系统的特征。本文应用复杂科学理论分析战略网络的复杂性,并以上汽集团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为样本进行实证分析。
关键词:
战略网络 复杂性 突现性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陈锐 王宁宁 赵宇 周永根
省际之间的人口流动联系和空间布局特征对于活化区域间社会经济系统,改善地区间经济发展不平衡、缩减收益差距和产业结构调整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以复杂网络理论为研究切入点,研究了省际实际流动人口网络的小世界和无标度特征,探讨了基于人口流动量的权重网络中心度特征,并进一步对中心度与人口、经济进行相关性分析,同时对比研究了基于交通成本和重力模型的人口流动测度网络的特征,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基于交通、经济和人口的改进重力模型的流动人口测度模型,构建预期省际人口流动有向网络,借助社会网络分析方法,探讨了网络的中心性、凝聚性、结构洞以及小世界特性,并且以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为实例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1大规模实际...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田野 高欣 罗静 田玲玲
以长江经济带71个机场城市为节点,构建有向加权的民航城市网络,从网络连接性、连通性、接续性和集聚性入手分析其空间复杂性,利用中断模拟的方式对其结构韧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1)网络联系存在“马太效应”,少数城市承担了主要航空联系,并表现出东西两大空间阵营的“鞍”形格局,“轴-辐”伺服结构尚未完全形成。(2)边缘城市航空连通性强于中部城市,并在云南形成局部航空网络,具有显著的超平面特征。(3)网络韧性总体较强,在节点遭受中断时表现出接续替代效应,存在级联失效风险,少数区域性机场城市具有较强的局部控制力。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王铮,邓悦,宋秀坤,吴兵
本文研究了上海市空间结构的复杂性。研究发现与经典的城市空间结构模式不同 ,上海的空间结构表现出复杂性。这些复杂性包括商业重心与 CBD分离 ;城市产业带存在多重结构 ;城市出现递阶行为上的边缘城市 ,它们的分布具有类似混沌的特点。本文对伯吉斯 (Brugess)以来的城市标准模式提出修正。
关键词:
城市空间结构 复杂性 上海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祝冉 孙莹 车响午 魏子重
本文运用探索性多案例研究方法,探讨任务复杂性情境下企业网络结构嵌入的动机。研究表明,任务复杂性是企业网络结构嵌入的诱因,能够加剧企业网络结构嵌入的目的性动机,诱发企业网络结构嵌入的偶发性动机。企业网络结构嵌入的目的性动机是企业的需求,表现为企业对“稳定”的需求、对“发展”的需求和对“机会”的需求。其中,企业对“机会”的需求可以通过共享信息和关系来积攒社会资源,为企业以后可能形成的合作提供机会,继而转变为企业网络结构嵌入的偶发性动机。企业网络结构嵌入的偶发性动机主要表现为企业在目前所处的社会网络中的位置和声誉。偶发性动机不仅可以使企业成为具有吸引力的潜在合作伙伴,还能够在企业具有目的性动机时,为企业提供网络结构嵌入的机会。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程豪 易丹辉
为了克服复杂网络节点数量繁多、结构关系不易测度的难题,文章提出一种社会网络分析视角下"以点界面"的研究思路。通过构建一个新的综合测度指标,完成对网络中节点的综合评价,实现对网络结构关系的测度。与现有社会网络单一测度指标相比,综合测度指标突破现有单一测度指标的局限,构建过程充分利用单一测度指标间关系规律。复杂网络仿真实验进一步表明,无论有中心结构的网络结构和无中心结构的网络结构,综合测度指标提高网络节点不同评价维度和网络角色自带信息的利用率,对网络中节点的全面刻画更为贴切,为复杂网络结构关系综合测度研究提供一种新工具,为提高生活生产效率、预防灾害负面影响提供参考和依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