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584)
2023(9333)
2022(7846)
2021(7129)
2020(5782)
2019(13693)
2018(13228)
2017(23923)
2016(12951)
2015(14345)
2014(14375)
2013(13743)
2012(12659)
2011(11636)
2010(11711)
2009(10406)
2008(10007)
2007(8468)
2006(7642)
2005(7184)
作者
(36939)
(31196)
(30749)
(29596)
(19725)
(14876)
(13958)
(12031)
(11755)
(10871)
(10652)
(10646)
(10130)
(10073)
(9765)
(9648)
(9302)
(8962)
(8931)
(8721)
(7845)
(7664)
(7640)
(7168)
(7074)
(6950)
(6861)
(6455)
(6256)
(6227)
学科
(60532)
经济(60477)
管理(39602)
(36986)
(31658)
企业(31658)
方法(28299)
数学(25979)
数学方法(25575)
中国(16595)
技术(14222)
(13845)
(13628)
环境(12955)
(12529)
(12439)
业经(11590)
地方(9962)
(9796)
贸易(9792)
(9762)
金融(9762)
(9563)
(9557)
(9023)
银行(9003)
(8936)
农业(8883)
(8722)
(8300)
机构
大学(183881)
学院(181616)
(83235)
经济(81923)
管理(71202)
研究(67971)
理学(61896)
理学院(61196)
管理学(59937)
管理学院(59587)
中国(49936)
科学(40009)
(38886)
(37037)
(33987)
研究所(30972)
中心(30347)
(29189)
财经(29075)
(26745)
经济学(26658)
业大(26524)
(26505)
北京(24735)
(24676)
(24095)
经济学院(24052)
师范(23830)
农业(22518)
财经大学(21898)
基金
项目(127486)
科学(102681)
基金(95513)
研究(91307)
(85353)
国家(84355)
科学基金(72524)
社会(60959)
社会科(58182)
社会科学(58165)
基金项目(49437)
(49069)
自然(46493)
自然科(45509)
自然科学(45502)
自然科学基金(44687)
教育(42657)
(41868)
资助(39072)
编号(33841)
重点(29793)
(29009)
(27856)
(27725)
国家社会(26927)
成果(26452)
创新(26142)
教育部(25223)
科研(24424)
课题(24273)
期刊
(86714)
经济(86714)
研究(58177)
中国(39560)
学报(28868)
科学(28094)
管理(27941)
(27510)
(24868)
大学(22395)
教育(21945)
学学(20918)
技术(19451)
农业(17095)
(15947)
金融(15947)
经济研究(15490)
财经(14509)
(12706)
业经(11973)
统计(11794)
技术经济(11677)
问题(10946)
(10915)
(10553)
科技(10240)
(9822)
决策(9417)
世界(9105)
国际(9061)
共检索到27986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王宪恩  段志远  王培博  宋俊年  王硕  段海燕  
全球碳减排背景下不同发展水平国家根据共同但有区别的原则,不断采取技术变革和结构调整等碳减排策略,以便达到追求经济发展与实现碳减排目标的良好契合。本文以1990—2014年间世界上34个不同收入水平的典型国家为例,在VAR模型基础上,利用脉冲响应及方差分解分析来探究以碳排放强度、能源强度表征的技术变革和以可再生能源占比、工业化率表征的结构调整对碳排放的驱动效应,以便为各国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碳减排实践提供参考。结果表明,高收入国家技术变革和结构调整皆有促进碳减排作用,其中碳排放变动的贡献度受结构调整主导,平均贡献度为22.71%;而中高等收入国家和中低等收入国家的技术变革对碳排放的正负影响效果不一,工业化率绝大部分对碳排放具有促进作用,可再生能源占比除了OPEC国家皆具有明显减排效果,其中碳排放变动的贡献度受技术变革主导,平均贡献度分别为21.41%和25.60%。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张学英  王璐  
在美国、德国、日本和韩国经济起飞中,职业教育始终动态嵌入在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过程,为顺利实现产业转型供给匹配的人才,这些实践能为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升级背景下的技能型人才培养及职业教育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王泳璇  王宪恩  史记  段海燕  
碳排放的不同演化阶段,影响因素的影响程度存在明显差异。我国目前处于碳排放强度高峰—人均碳排放高峰阶段,分析探讨典型国家这一阶段的碳排放影响,可为我国低碳经济发展提供针对性的理论指导。基于扩展STIRPAT模型,以碳排放强度高峰—人均碳排放高峰阶段为研究阶段,以丹麦和爱尔兰为研究对象,对该阶段的碳排放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这一阶段中丹麦与爱尔兰碳排放因素影响程度存在差异,对比发现,当城市化发展达到较高的稳定水平,增碳效应逐渐降低;国际贸易中的碳排放转移影响越发显著;但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仍为最主要的增碳因素,碳排放强度的下降对碳排放的减缓效果显著。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周少甫  白羽  
对1997~2012年中国分省域碳排放的数据进行详细测算,发现碳排放具有明显的空间相关性。利用空间面板数据模型分析发现,单位国内生产总值(GDP)能耗和能源结构碳强度对碳排放的影响较为突出。通过检验发现建立空间杜宾模型是最优的。结论:进一步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培育优势创新产业集群,推广清洁技术的利用,改善以煤炭为主不合理的一次能源消费结构,并充分考虑区域间的集聚效应,在碳减排活动中充分加强区域协作。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牛鸿蕾  
文章根据低碳经济发展目标对工业行业进行重新归类,并基于动态多目标优化模型,预测未来5年中国工业结构调整的碳排放效应,力图为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理论参考。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工业结构调整来协调"降碳、增长与就业"之间的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发挥降碳效应;第Ⅰ、Ⅳ类工业行业短期内可大幅缩减其所占比重,但长期来看,其降碳效果有限,节能技术的开发、创新和应用才是关键所在;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都属于高碳行业,但两者的发展分别对经济增长和扩大就业有突出的贡献,因而适度的规模扩张仍是其短期内的必然选择;此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刘扬  陈劭锋  
文章基于IPAT方程对经济增长与碳排放间关系进行了理论分析,发现碳排放随经济增长的变化,依次遵循碳排放强度、人均碳排放和碳排放总量三个倒U型曲线高峰规律;采用典型发达国家碳排放历史数据进行了验证;对深化经济增长与碳排放关系研究以及应对气候变化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期刊] 运筹与管理  [作者] 柴建  邢丽敏  周友洪  魏宝来  汪寿阳  
近年来愈发严重的雾霾天气,使得交通运输行业的节能减排问题成为中国能源与环境战略研究领域的重中之重。因此,有必要研究交通运输结构调整对节能减排的影响效应。在考虑别国交通运输行业结构变化对我国交通节能减排示范效应以及数据可得性的基础上,本文利用19902011年公路、铁路、水运、民航客货周转量和交通碳排放量的数据,构建以中国、美国、欧盟以及日本为截面个体的面板数据模型。实证结果表明对于结构减排效应最明显的日本和欧盟来说,日本铁路周转量占比每提高1%,本国的单位周转量碳排放减少3.63%,欧盟水运周转量占比每提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牛鸿蕾  
结合工业部门的碳排放概况,本文实证测度了中国工业结构调整对碳排放的灰色关联效应,不同于以往的研究,本文对工业结构的划分更为细致,并且采用一种改进的灰色关联度模型。结果表明:中国工业结构调整对碳排放总体存在较强的关联效应,但各行业比重与碳排放的关联程度存在一定的差异,与行业发展历程、行业特性、生产节能技术水平等方面有关;与碳排放的灰色关联度很高的行业应作为结构调整的重点对象,如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采矿业、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和化学工业等的生产规模应被适度缩减,并提升其生产效率与能源利用率;而纺织业、食品制造及烟草加工业等传统轻工业、以及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和仪器仪表及文...
[期刊] 运筹与管理  [作者] 柴建  邢丽敏  周友洪  魏宝来  汪寿阳  
近年来愈发严重的雾霾天气,使得交通运输行业的节能减排问题成为中国能源与环境战略研究领域的重中之重。因此,有必要研究交通运输结构调整对节能减排的影响效应。在考虑别国交通运输行业结构变化对我国交通节能减排示范效应以及数据可得性的基础上,本文利用1990~2011年公路、铁路、水运、民航客货周转量和交通碳排放量的数据,构建以中国、美国、欧盟以及日本为截面个体的面板数据模型。实证结果表明对于结构减排效应最明显的日本和欧盟来说,日本铁路周转量占比每提高1%,本国的单位周转量碳排放减少3.63%,欧盟水运周转量占比每提高1%,单位周转量碳排放将减少22.11%。而我国对应的这一数字分别为0.38%和0.06%,表明我国交通运输行业在结构性碳减排方面潜力很大。最后基于交通运输行业供给侧改革的背景,结合本文研究结果从客运和货运两方面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周银香  吕徐莹  
利用1981-2012年全球33个国家的数据,构建GVAR模型研究中国碳排放的国内国际规模、结构和技术效应,并通过分析其他经济体贸易水平变化对中国碳排放的联动影响,深入研究国际碳转移。结论表明:产业结构升级是中国碳减排的主要途径,经济增长对中国碳排放具有促增作用,特别地,由于当前国内碳减排技术水平的制约,技术进步的负向效应未能有效呈现;国际碳排放效应研究结果显示,美国的技术进步对中国碳减排有正向效应,而其经济增长、产业结构升级及贸易水平均对中国碳排放具有促增效应,进一步表明美国在国际贸易中向中国转移了碳排放。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周银香  吕徐莹  
利用1981-2012年全球33个国家的数据,构建GVAR模型研究中国碳排放的国内国际规模、结构和技术效应,并通过分析其他经济体贸易水平变化对中国碳排放的联动影响,深入研究国际碳转移。结论表明:产业结构升级是中国碳减排的主要途径,经济增长对中国碳排放具有促增作用,特别地,由于当前国内碳减排技术水平的制约,技术进步的负向效应未能有效呈现;国际碳排放效应研究结果显示,美国的技术进步对中国碳减排有正向效应,而其经济增长、产业结构升级及贸易水平均对中国碳排放具有促增效应,进一步表明美国在国际贸易中向中国转移了碳排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高红贵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现有能源消耗模式呈现出单位产出消耗大、碳排放过度等趋势,这将对中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形成极大阻力。文章基于历年统计数据,运用一般均衡模型分析发现,一般税费、财政支出变动及能源消耗系数与单位产出能源消费量及碳排放间存在密切关系,但这种影响具有一定局限,而引入资源税展开的计量分析结果表明,实施资源税征收后,能源消耗及碳排放从初始的居高不下到随之大幅直线下降,说明财税调整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存在短期和长期差异。文章也论证了一般税费变动及财政支出影响存在局限的原因,进而提出相关建议。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陶洁  杨保建  
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对一个国家经济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对美国、德国、日本三个典型发达国家的产业结构调整进程的分析,总结他们发展的经验教训,从供给与需求两个方面深入剖析了我国产业结构调整面临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几点建议。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蒋桂芹  赵勇  
鄂尔多斯市依靠丰富的矿产资源取得经济繁荣的同时,水资源紧缺成为制约其经济快速增长的关键因素,产业发展面临转型。在剖析鄂尔多斯市产业发展与水资源形势的基础上,通过分析与其水资源条件相似的以色列、同样受水资源制约的北京市以及国内外一些资源型城市等典型地区产业结构调整的轨迹及经验,揭示其对鄂尔多斯市产业发展的启示,以期为鄂尔多斯市缓解经济发展与水资源矛盾提供参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