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399)
- 2023(11239)
- 2022(9734)
- 2021(9514)
- 2020(7903)
- 2019(18699)
- 2018(18422)
- 2017(34082)
- 2016(18777)
- 2015(21768)
- 2014(21916)
- 2013(22005)
- 2012(21018)
- 2011(19304)
- 2010(19471)
- 2009(18563)
- 2008(18711)
- 2007(16758)
- 2006(14657)
- 2005(13563)
- 学科
- 济(83318)
- 经济(83244)
- 管理(49009)
- 业(44528)
- 方法(37200)
- 企(33529)
- 企业(33529)
- 数学(32897)
- 数学方法(32549)
- 中国(24836)
- 农(23285)
- 学(19942)
- 财(18825)
- 贸(17876)
- 贸易(17867)
- 制(17466)
- 易(17408)
- 地方(17343)
- 银(15445)
- 环境(15439)
- 银行(15409)
- 农业(15347)
- 业经(15178)
- 融(15011)
- 金融(15008)
- 行(14857)
- 和(12825)
- 体(11757)
- 划(10923)
- 理论(10728)
- 机构
- 大学(283335)
- 学院(277863)
- 济(119178)
- 经济(116757)
- 研究(106812)
- 管理(99982)
- 理学(84802)
- 理学院(83630)
- 中国(83532)
- 管理学(81999)
- 管理学院(81495)
- 科学(66512)
- 京(62996)
- 所(56277)
- 财(53199)
- 农(52732)
- 研究所(51397)
- 中心(48891)
- 业大(43337)
- 财经(42145)
- 农业(41717)
- 江(41616)
- 北京(40837)
- 范(38563)
- 经(38342)
- 师范(38183)
- 院(38066)
- 经济学(37900)
- 经济学院(34195)
- 州(33190)
- 基金
- 项目(182717)
- 科学(141996)
- 基金(133703)
- 研究(129274)
- 家(119322)
- 国家(118423)
- 科学基金(98258)
- 社会(81911)
- 社会科(77498)
- 社会科学(77472)
- 基金项目(70480)
- 省(67434)
- 自然(63756)
- 自然科(62153)
- 自然科学(62133)
- 自然科学基金(61021)
- 划(59247)
- 教育(58568)
- 资助(55802)
- 编号(50233)
- 重点(42453)
- 成果(42037)
- 部(41676)
- 发(39958)
- 创(36122)
- 课题(35411)
- 科研(35342)
- 国家社会(35053)
- 中国(34968)
- 教育部(34894)
- 期刊
- 济(133045)
- 经济(133045)
- 研究(83877)
- 中国(59141)
- 学报(50218)
- 农(47774)
- 科学(45188)
- 财(40802)
- 大学(37223)
- 管理(35192)
- 学学(34869)
- 农业(32775)
- 融(27888)
- 金融(27888)
- 教育(27136)
- 技术(22778)
- 财经(21370)
- 经济研究(21332)
- 业(19101)
- 业经(18743)
- 经(18572)
- 问题(18045)
- 贸(17539)
- 国际(16166)
- 资源(15643)
- 世界(15574)
- 版(14809)
- 技术经济(13895)
- 图书(13799)
- 统计(13425)
共检索到43088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毛德华 王宗明 罗玲 任春颖 贾明明
全球变化背景下,湿地生态系统极具敏感性和脆弱性。论文以Landsat tM/EtM+/OLI和国产环境卫星影像为数据源,重建1990、2000和2013年3期东北地区湿地生态系统分布格局;通过将东北地区划分为六大重要湿地分布区,探讨了区域天然湿地与人工湿地的分布和动态空间差异性及其驱动因素。结果表明:1990、2000、2013年东北地区湿地面积分别为11.75×104、10.57×104、10.41×104kM2,湿地率分别为9.45%、8.50%、8.38%。湿地分布具有明显的地域特征,大兴安岭湿地区是最主要的天然湿地分布区,除水田外的人工湿地主要分布在辽河三角洲湿地区。1990—2013...
关键词:
天然湿地 人工湿地 遥感 东北地区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王莉雯 卫亚星
湿地是地球上最具生产力和最富生物多样性的生态系统之一。湿地具有很高的资源价值、经济价值、环境效益和多种生态功能。湿地研究己成为当前地理科学、环境科学和生态科学等多学科交汇研究的一个热门领域。目前国内外在对湿地研究过程中,采用遥感技术的关注焦点已逐渐从光学遥感转移到雷达遥感上。采用雷达遥感数据监测湿地的研究,经过了20~30年的研究历程,虽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但是面对复杂性较为突出的湿地生态系统来说,仍有诸多问题需要深入研究。本文从雷达遥感系统的主要参数波长、极化、入射角,以及湿地雷达遥感监测的主要相关专题时相、环境影响和采用的分析技术方面,回顾了国内外主要地理科学文献上发表的相关研究成果,并总结分析了研究结论和研究发展趋势。
关键词:
湿地 雷达遥感 雷达参数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李晓东 曾发梁 姜琦刚 闫守刚
随着3S技术的迅猛发展,用于地表遥感监测的卫星影像数据浩如烟海,而影像上地表植被长势等隐含信息的提取通常工作量大、耗费时间。论文提出了一种计算机自动提取地表植被物候信息的方法,主要用于对地表植被生长季及其年内长势进行快速提取。方法的基本原理是基于NDVI序列数据集,构建时间点对的时长跨度与该点对半方差的函数关系。选择东北松嫩平原地区作为重点试验区,计算了该区域1999—2013年地表植被生长季长度和长势特点,并选择东北地区物候观测数据进行验证分析。结果表明:1)东北地区农耕作物的生长季持续期在107126
关键词:
变异函数 植被生长季 植被长势 遥感监测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李晓东 曾发梁 姜琦刚 闫守刚
随着3S技术的迅猛发展,用于地表遥感监测的卫星影像数据浩如烟海,而影像上地表植被长势等隐含信息的提取通常工作量大、耗费时间。论文提出了一种计算机自动提取地表植被物候信息的方法,主要用于对地表植被生长季及其年内长势进行快速提取。方法的基本原理是基于NDVI序列数据集,构建时间点对的时长跨度与该点对半方差的函数关系。选择东北松嫩平原地区作为重点试验区,计算了该区域1999—2013年地表植被生长季长度和长势特点,并选择东北地区物候观测数据进行验证分析。结果表明:1)东北地区农耕作物的生长季持续期在107~126 d左右。计算得到的结果与实测数据的最大误差在5 d值域范围内,沼泽植被在160 d以上(误差10 d左右),草地为120~139 d;2)研究区地表植被的生长盛期峰值出现在第150天前后。结果较为真实、合理地反映了研究区域地表植被的物候信息。
关键词:
变异函数 植被生长季 植被长势 遥感监测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马占云 林而达 吴正方
湿地是分布于陆地系统和水体系统之间的,由陆地系统和水体系统相互作用形成的自然综合体。由于具有丰富的资源、独特的生态结构和生物多样性功能,享有"自然之肾"之称。本文从地貌景观视角,利用中国湿地数据库资料,及Leemans和Cramer(1990)建立的全球气候网格(0.5°×0.5°)数据库数据,选取东北地区湿地区域内358个网格点1950年~1989年的平均气象资料,计算东北地区湿地吉良温暖指数WI和寒冷指数CI及徐文铎湿度指数HI值。东北地区湿地WI值基本在20℃~103℃.月之间,CI值基本在-205℃~-80℃.月之间,东北地区湿地的HI在4.5mm~20mm/℃.月之间。由于湿地的冷湿...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路利杰 王立辉 李扬 赵鹏程 杨启池 冯奇 肖飞 杜耘 凌峰
丹江口库区是我国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核心水源地,良好的生态系统质量是保证水库安全运行和“一泓清水”永续北送的前提。以丹江口库区为研究区,在获取高精度精细生态系统类型数据基础上,基于植被覆盖度FVC(Fractional Vegetation Cover)、叶面积指数LAI(Leaf Area Index)和总初级生产力GPP(Gross Primary Productivity)等生态系统遥感参量构建生态系统质量评估模型,对库区2001~2020年植被生态系统质量进行遥感监测,分析其时空格局演变。研究结果表明:(1)丹江口库区2001和2020年植被生态系统质量指数分别为56.16和78.32。2001~2020年,库区植被生态系统质量逐渐变好,质量指数增加15以上的区域占总面积的81.32%;(2)各县(市、区)生态系统质量有所差异,淅川县和丹江口市生态系统质量指数在2001和2020年均低于库区平均水平,但增量较高,分别增加25.55和23.99;(3)不同生态系统类型中,森林生态系统质量指数最高,但增量较低;(4)2001~2020年,生态系统质量指数随坡度增加而增加,其中0°~3°区域,指数增量最大,3°~15°区域,指数增量随着坡度的增加而增大,15°以上区域,指数增量随坡度的增加逐渐减小。除0°~3°之外,8°~15°区域生态系统质量指数增量最大;(5)植被生态系统质量与降水的偏相关系数绝对值略高于与气温的偏相关系数绝对值,表明生态系统质量受降水的影响比受气温的影响更显著。研究结果可为丹江口库区生态系统管理和保护、生态规划制定提供重要数据支撑,对保障库区生态安全、实现区域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唐继刚
根据利用遥感技术对1987~2002年动态变化进行的监测,本文总结出了南京湿地资源的3个动态特征:滩地、沼泽大幅度减少;水系连通性降低;水田大面积减少,水产养殖用地成倍增加。文章认为,自然湿地的生态价值因人类干扰而遭受巨大损失,南京市急需制定兼顾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的自然湿地利用与保护计划。需要指出的是,人工湿地的动态变化是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城市扩展的结果,这种变化到目前为止主要是积极的,是在合理范围之内的。
关键词:
遥感 南京 湿地资源 动态特征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王卷乐 胡振鹏 冉盈盈 王晓龙 张永杰
鄱阳湖湿地属于我国生态功能区划重要区,兼有洪水调蓄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生态服务功能。该区域建有9个国家和省级自然保护区。近年来,全球变暖引发的区域性干旱气象灾害频发,造成鄱阳湖区水体和湿地水位下降、甚至干涸,大量薹草滋生,时有湖区烧荒现象,严重威胁到鄱阳湖湿地自然保护区安全及区域生态环境。2012年初,针对新出现的多起烧荒事件,研究结合遥感快速监测、植物地面调查和GIS缓冲区分析等方法,及时掌握第一手的烧荒区域面积、分布和地面火烧区域与非火烧区域植被生长状况,并经对比和分析获得一些初步认识:①此次春季烧荒区域总斑块95个,烧荒总面积10 278.619 6 hm2,烧荒面积最大的斑块面积1 29...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李建平 张柏 张泠 王宗明 宋开山
全球湿地质量退化,数量减少,湿地资源面临巨大压力,遥感技术在实时、动态监测其变化方面扮演着一个重要的角色。本文湿地遥感监测主要侧重于基于遥感技术的湿地分类与识别,从基于遥感监测的湿地分类系统、影像预处理、多分辨率(多空间分辨率、多光谱分辨率、多时相分辨率)遥感影像数据源、湿地信息提取方法(人工目视解译和计算机自动解译)等方面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了系统的论述,并指出目前湿地遥感监测存在3点不足及其未来研究的6个重点。
关键词:
湿地 遥感 现状 展望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林皓波 吴新玲 刘菲 边静
白洋淀是华北地区最大的湿地生态系统,但近年来其生态环境遭到了严重破坏。利用1979年至2011年的12期Landsat MSS/TM/ETM+、CBERS CCD遥感影像对白洋淀湿地分布的现状及历史状况进行了监测,研究了湿地面积与水位的关系,并以景观生态学的方法定量分析了白洋淀湿地的退化过程。研究结果显示,1989年以来白洋淀湿地呈萎缩趋势,湿地破碎化程度逐步加深,生态环境遭破坏情况加剧。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陈建 王世岩 毛战坡
基于景观生态学原理,借助遥感(RS)和地理信息系统(GIS)等技术手段,对1976、1986、2000和2008年的遥感数据进行了处理和分析;探讨了1976年以来现代黄河三角洲湿地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自1976年以来,现代黄河三角洲湿地总面积呈下降趋势,1976-2008年湿地总面积减少了8.5%,其中自然湿地面积呈显著减少变化,1976-2008年减少了44.5%;现代黄河三角洲典型湿地类型——芦苇湿地的面积也呈减少趋势,面积减少了23.0%;与此相反,人工湿地的面积大幅度增加,1976-2008年增加了70.7倍。现代黄河三角洲湿地1976、1986、2000和2008年的分形维数分别为1.4636、1.4858、1.5046和1.4841,这表明该区域内湿地受到人为因素影响较大。现代黄河三角洲芦苇湿地分布质心呈逐渐向河口方向偏移特征,其中1976-1986年芦苇湿地分布质心偏移较大,1986-2000间次之,2000-2008年基本没有变化。
关键词:
黄河三角洲 湿地 分形维数 分布质心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刘晓曼 蒋卫国 王文杰 王桥
该文以1986年和2000年遥感影像作为基本信息源,在遥感和GIS技术支持下,建立了东北地区湿地空间数据库,分析了该区湿地资源动态变化情况,并从土地利用方面阐述了其变化原因。得出的基本结论为: ①15年来,该区人工湿地增加,天然湿地减少,反映了人为干扰不断加强,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下降。其中,人工湿地中灌溉水田增加尤为突出,天然湿地中沼泽地的减少最为明显; ②15年间,湿地资源的动态变化具有区域性,虽然总体而言,三省天然湿地都在减少,人工湿地都在增加,但黑龙江湿地类型变化幅度最大,辽宁次之,吉林变化较小; ③东北湿地变化的原因在于气候变化、人口增长和土地利用方式的改变,其中土地利用主要包括大量...
关键词:
遥感 地理信息系统 湿地 东北地区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黄翀 刘高焕 傅新 李亚飞 刘庆生 王新功
利用卫星遥感技术对生态调水及湿地恢复进行实时动态监测,不仅可以及时掌握宏观地表的快速变化,还可以为长期的区域生态效应评价提供支持。基于国产自主环境一号小卫星遥感数据,对2010年黄河三角洲生态调水暨刁口河流路恢复过水试验进行动态监测和初步评价。研究表明,刁口河流路恢复过水后,原废弃河道过流条件得到提高,部分被开发利用的河滩地得到恢复,水文条件好转,河流水面面积总体上增加了526 hm2,有利于河道生态条件的改善。通过对湿地引水修复,自然保护区试验区块共有437 hm2的退化湿地得到了较大程度的改善。同时,湿地景观多样性提高,对维持区域景观多样性、改善鸟类栖息地质量具有重要意义。研究结果表明,国产环境一号卫星遥感数据能提供丰富的地面信息,其数据具有较高的时间分辨率,可以作为中国湿地调查和监测的重要数据源。考虑到大尺度调水和湿地恢复对区域生态环境的影响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今后应进一步挖掘环境一号卫星现有波段的光谱信息,对湿地恢复进行长期跟踪监测,为湿地恢复生态效应综合评估提供技术支撑。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徐怡波 赖锡军 周春国
针对湿地资源监测的需要,以东洞庭湖湿地为研究对象,开展基于ENVISAT ASAR数据的湿地植被遥感监测研究。湿地遥感影像分类是湿地遥感研究的一大难题,通过分析雷达影像的后向散射系数发现,由多时相的同极化、交叉极化波段合成的雷达影像对湿地地物的区分能力最强。研究表明:将基于原图像的灰度级共生矩阵所提取的Contrast纹理特征与滤波后图像的灰度特征组合用于分类,以此实现相干斑噪声的抑制,同时减少地物固有结构信息的损失,实验结果证明该方法可以提高湿地分类精度,其总体精度达到87.59%,Kappa值为0.822 8,将东洞庭湖湿地划分为水体、芦苇(荻)滩地、草滩地(苔草、虉草等)、森林滩地(杨树...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钟新科 刘洛 宋春桥 徐新良 游松财
在1981年-2010年中国东北地区108个农业气象站逐年气象数据基础上,本文通过运用AEZ模型模拟其春玉米光温潜力、气候潜力变化过程,分析了其春玉米气候潜力年际变化特征和变化趋势。研究中以1年为单位的模拟实验减少了玉米气候潜力变化分析的不确定性,而全区尺度的模拟从宏观角度揭示了玉米气候潜力变化空间格局。结果表明:东北地区春玉米气候潜力年际变化大,标准差为3.05t/hm2,大兴安岭南部和东北平原西部为全区高值区。气候潜力年际变化大的主要影响因子是水分条件,其次是光照和热量。近30年东北地区春玉米气候潜力明显减少且减少趋势空间差异明显,呼伦贝尔高原-大兴安岭南部-吉林西部一带减少最快。气候潜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