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659)
- 2023(9600)
- 2022(7525)
- 2021(6957)
- 2020(5571)
- 2019(12999)
- 2018(12607)
- 2017(21741)
- 2016(12059)
- 2015(13585)
- 2014(13667)
- 2013(12962)
- 2012(11967)
- 2011(10970)
- 2010(11108)
- 2009(10424)
- 2008(10208)
- 2007(8880)
- 2006(8034)
- 2005(7597)
- 学科
- 济(48445)
- 经济(48384)
- 管理(26475)
- 业(24634)
- 农(19968)
- 中国(18334)
- 企(17317)
- 企业(17317)
- 地方(14412)
- 业经(13980)
- 农业(13677)
- 学(12101)
- 方法(11865)
- 制(10970)
- 财(10875)
- 发(9701)
- 数学(9499)
- 数学方法(9326)
- 体(9215)
- 融(9091)
- 金融(9083)
- 银(8571)
- 银行(8545)
- 行(8314)
- 发展(8173)
- 展(8154)
- 理论(7967)
- 贸(7872)
- 贸易(7863)
- 易(7537)
- 机构
- 大学(163601)
- 学院(162659)
- 研究(67395)
- 济(63504)
- 经济(61998)
- 管理(54229)
- 中国(51241)
- 理学(44919)
- 理学院(44212)
- 管理学(43116)
- 管理学院(42801)
- 科学(41482)
- 京(40215)
- 所(34829)
- 农(33352)
- 研究所(31545)
- 财(30202)
- 中心(30159)
- 北京(26490)
- 江(26137)
- 农业(25735)
- 范(25702)
- 业大(25533)
- 师范(25434)
- 院(24825)
- 财经(22261)
- 州(20722)
- 师范大学(20679)
- 经(20207)
- 省(20004)
- 基金
- 项目(107833)
- 科学(83356)
- 研究(80642)
- 基金(75485)
- 家(67330)
- 国家(66727)
- 科学基金(54960)
- 社会(49860)
- 社会科(46806)
- 社会科学(46795)
- 省(41329)
- 基金项目(39028)
- 划(36200)
- 教育(35991)
- 自然(33544)
- 编号(33516)
- 自然科(32661)
- 自然科学(32647)
- 自然科学基金(31991)
- 资助(29354)
- 成果(29046)
- 重点(25387)
- 发(25117)
- 课题(24812)
- 部(22428)
- 创(21767)
- 国家社会(20933)
- 创新(20376)
- 年(20336)
- 性(20287)
共检索到27393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宋志军 刘黎明
北京城郊农业区在不同时期因产业化、城市化的不同而承担着不同的发展目标,其城乡一体化的进程及空间格局也出现了差异。本文运用历史沿革分析和数理分析方法对城乡一体化的功能结构及空间分布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自1988年以来,处于近郊至远郊内缘的农业区(23~57 km处)的产业化、城市化分别出现了辐射式→飞地式、等级转移式→团块+扇状式+辐射式的空间发展;不同时期生态、经济、社会功能的组合和实现情况各有侧重,多功能评价值相应地在"W"、"M"型空间格局之间转变。总体上,北京郊区农业区的城乡功能及其综合效益都在增强,但相对而言经济功能的作用在降低,生态、景观功能在上升,社会功能存在波动但总体趋强,城乡功能的空间布局更加复杂,而且这种发展态势直接影响着北京"十二五"期间多层次、多中心的城乡一体化建设。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侯景新 刘莹
"精明增长"战略是针对美国城市郊区化发展后期城市过度蔓延所提出的一种城市发展新概念,旨在在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的基础上控制城市扩张、保护生态环境、服务于经济发展、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和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改革开放以来,北京进入快速城市化时期,其中一个重要特征就是不断向郊区的平面扩张。在北京郊区新城的建设过程中,存在配套服务设施滞后、交通拥堵、土地粗放利用等问题。深刻把握"精明增长"战略的内涵,吸取美国的经验教训,对北京郊区新城的建设有十分重要的启示作用。
关键词:
“精明增长” 北京 郊区新城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姚永玲
采用反映空间密度特征的密度空间基尼系数和空间差异系数,对北京市总人口和就业人口分布的聚集(分散)程度,以及它们之间空间分布的空间差异性(不匹配程度)进行了分析。试图从要素构成上分析郊区化阶段城市空间结构的实质内容,并从要素之间的空间分异程度来理解城市内部要素的空间联系以及形成的"超非均衡"结构。结果表明,由于大规模的人口迁移主要表现在中心城市内部,中心城市有"超大核心"的发展趋势;尽管总人口的变动趋势表现为普遍分散化,产业的迁移趋势却明显在特定地区集中,从而导致职居失配加剧。郊区化导致城市"由非均衡走向超非均衡"的空间结构,而不是由非均质走向均质化的郊区化结果。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董夫超
本文从北京郊区城镇化进程取得的成绩入手,分析了推进北京郊区城镇化进程存在的问题与面临的有利条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加快推进北京郊区城镇化进程的几点对策建议。
关键词:
北京 郊区城镇化 对策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周尚意,李新,董蓬勃
北京市目前正处于城市郊区化的初期,文章借助沃尔克人口重心和洛伦兹曲线,刻画出1991—2000年北京市城区人口分布的变化,并通过人口重心公式的转化使用,计算了同期城区大中型商场分布的变化。研究发现,在北京市由向心集聚型向离心分散型过渡的阶段,城区大中型商场的重心移动与人口重心移动方向基本一致,但是时间上存在大约2年的滞后。这说明人口郊区化对大中型商场分布郊区化有一个正向带动。同时大中型商场重心的偏移对人口的分布也有较大影响。
关键词:
北京 郊区化 人口 大中型商场 重心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朱宝树
上海郊区城乡一体化进程中的人口再分布 ,主要呈现城市人口郊区化扩散与农村人口城市化集聚同时加快推进、城乡人口扩散 -集聚流高强度辐合于近郊地带等特点 ;这是一个深刻的社会重构过程。本文利用 2 0 0 0年人口普查数据 ,对浦东新区街镇社区人口的社会重构现象作了多侧面的分析 ,并对有关问题进行了探讨。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张燕丽
北京郊区都市农业功能的探讨张燕丽在当今中国的农业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过程中,以北京等大都市为代表的都市农业与一般地区的农业产生了很大的差异,它已经由过去以农村独立的经济活动和农村自养为主,转变为以为城市服务为主,以城市需要决定农业的发展,城市、...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贡保南杰
旅游产品的重复建设已经成为北京旅游业,乃至中国旅游业的一个焦点问题。防范与治理不合理的重复建设,就是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内容。通过实证研究,文章对北京郊区旅游产品的重复建设作出定量和定性的判断,并给出进一步的政策性和战略性的建议。
关键词:
旅游 郊区 重复建设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万利 陈佑启 谭靖 张洁瑕
以京郊三个具有不同功能的区(县)为例,基于景观生态学的基本理论,探讨在GIS和RS技术支持下从景观格局角度进行快速城市化地区的生态安全动态评价方法。首先,根据遥感数据解译出1996和2005两期土地利用图;然后计算景观干扰指数和景观脆弱度指数,它们合成景观稳定性指数,在此基础上,构建生态安全指数(ESI);最后,利用空间分析方法对生态安全指数进行空间化,并对生态安全指数的采样结果进行半变异函数分析和空间插值分析。结果表明:(1)1996-2005年研究区的各景观类型呈不同的变化趋势,其主要的景观变化特征为建设用地景观持续增加、耕地景观大量减少,尤其以建设用地景观变化最快;(2)研究区的斑块数量、破碎度、多样性指数和分形维数都表现出增加的趋势;(3)生态安全指数受人为干扰影响较大,局部区域的景观类型从1996年的零散分布发展至2005年的连片分布,整体生态安全强度的空间分布不均匀性增强;(4)生态安全指数值从城市功能拓展区(朝阳区)到远郊城市发展新区(顺义区)和生态涵养发展区(密云县),呈现出由低而高的变化趋势,其低值区域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而逐渐扩大。表明生态安全指数能够定量评价区域生态环境的状况及其演变方向。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冯刚
新一轮的北京郊区城市化不仅为郊区产业发展提供了平台和资源条件,拓展了发展空间,也使郊区产业发展面临新的竞争与挑战。新的竞争态势下郊区产业持续发展的关键是构建牢固的产业基础,因应本地的资源和机遇建立相关配套产业,促进产业的集中与集聚,优化投资环境,在此基础上形成体现本地资源优势的劳动密集型和高科技农业、现代制造业及会展旅游服务产业。
关键词:
郊区城市化 产业基础构建 发展战略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赵之枫 张建 郭玉梅
论文以北京郊区重点小城镇住宅建设的调研为基础,分析了北京不断加快的郊区城镇化进程和由于城市扩展引发的居住郊区化对小城镇住宅建设的影响,探讨了郊区小城镇住宅在建设过程中出现的在购买群体、功能定位、用地布局、公共设施配套等方面由于郊区化和城镇化的双重背景而表现出的两难选择,并针对此现象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
郊区化 城镇化 小城镇 住宅建设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宋志军 朱战强
北京城郊农业区的城市化、产业化和农民非农化进程并不同步,故其不同时期、不同区域的多功能化程度、发展模式也不相同。对此依据区域发展差异、历史演变制定了4种方案,对城乡一体化进行了评价和检验。研究认为,只有差异性发展才能协调城乡一体化的局部(各区县)最优与整体(区域)最优;与前30年相比,目前城乡一体化的基础已改善,多中心、多层次的城乡发展规划将有望解决城市化、产业化、农民非农化进程之间不同步的问题,从而引导北京城郊农业区城乡一体化由非均衡发展向差异性均衡发展的转移,并增强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实效。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李飞龙
20世纪60年代前期北京郊区农民的收入主要来源于集体农业生产、集体副业和家庭副业三个部分。从恢复和发展的速度看,集体农业生产、集体副业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恢复和发展,但家庭副业却是发展最快的。本文通过对北京档案馆资料的研究,分析了集体经济和家庭副业的矛盾,以及农民收入增长的原因,证明了家庭副业的发展是农民增收的主要途径。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李彦熙 李春江 张雪 柴彦威
选择北京典型郊区清河地区,基于当前国内唯一一份连续一周的活动日志调查,分析男女家长在家庭维持性活动、家庭休闲性活动的一周时间分配,提出平等固定型、平等灵活型、男家长主导型、女家长主导型四种郊区家庭活动参与模式。通过衡量不同类型家庭活动参与的平等性与日间差异,刻画夫妻双方的活动分配特征,并尝试分析郊区家庭在面临多重制约时采取的性别分工、活动间分工、日间分工的策略及其可能后果。在一周尺度上、以家庭为单元研究夫妻双方在家庭责任分工中的互动,同时考虑不同类型家庭活动的效用差异,能够更深入地剖析家庭活动参与,为理解郊区居民的行为特征、提出社会政策与城市空间优化建议提供启示。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严瑞河
为了解子女教育对农民城镇化意愿的影响,利用北京市郊区的调研数据,运用统计软件中的排序模型和"边际效应"(Marginal Effects,简称MFX)与"平均偏效应"(Average Partial Effects,简称APE)方法,将农民按是否有子女教育进行分类,进而对其进行城镇化意愿分层分析。实证结果表明:子女教育与农民城镇化意愿正相关,不同人群的异质性和需求取向的相异性均不同,APE值表明农民对空间布局、人居环境和社会经济的偏好次序存在明显差异。针对此问题,需要预先考虑人群结构和不同类别农民的需求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