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479)
2023(8742)
2022(7112)
2021(6796)
2020(5557)
2019(12813)
2018(12057)
2017(21864)
2016(11098)
2015(12229)
2014(11159)
2013(11043)
2012(10232)
2011(9365)
2010(9421)
2009(8800)
2008(8655)
2007(7492)
2006(6543)
2005(6040)
作者
(29176)
(24580)
(24184)
(22989)
(15489)
(11626)
(11104)
(9342)
(9180)
(8591)
(8185)
(8120)
(7814)
(7675)
(7508)
(7351)
(7123)
(7051)
(7014)
(6799)
(6080)
(5757)
(5643)
(5597)
(5444)
(5382)
(5350)
(5339)
(4817)
(4795)
学科
(43875)
经济(43836)
管理(36035)
(33721)
(30041)
企业(30041)
中国(15144)
方法(14462)
技术(14049)
业经(11804)
(11338)
(10947)
技术管理(10933)
数学(10921)
数学方法(10750)
(9928)
贸易(9918)
(9664)
(9625)
(9414)
(8953)
金融(8953)
理论(8838)
地方(8564)
(8473)
银行(8457)
(8204)
(7568)
农业(7480)
(6790)
机构
大学(151330)
学院(147843)
(65469)
经济(64337)
管理(58308)
研究(55267)
理学(49481)
理学院(48902)
管理学(48261)
管理学院(47919)
中国(42774)
(32076)
(30538)
科学(29288)
(26413)
中心(25375)
财经(23556)
研究所(23469)
(22045)
(21589)
(21049)
师范(20934)
北京(20403)
(20390)
经济学(20109)
(19244)
(17966)
经济学院(17924)
财经大学(17698)
业大(17441)
基金
项目(99074)
科学(80471)
研究(77435)
基金(73285)
(63582)
国家(63041)
科学基金(54908)
社会(51780)
社会科(49272)
社会科学(49261)
基金项目(38198)
(36823)
教育(34519)
自然(32301)
自然科(31662)
自然科学(31656)
(31565)
自然科学基金(31121)
编号(30979)
资助(27088)
成果(26491)
(24439)
创新(22932)
国家社会(22753)
重点(22466)
(22228)
(21747)
(20834)
课题(20757)
项目编号(19987)
期刊
(74368)
经济(74368)
研究(51873)
中国(36042)
管理(25358)
(23681)
教育(21440)
科学(20290)
学报(20078)
(17723)
(16519)
金融(16519)
大学(16223)
学学(14410)
经济研究(13445)
技术(13064)
财经(12040)
农业(11750)
业经(11704)
(10770)
图书(10723)
(10662)
国际(10332)
问题(9171)
科技(8623)
技术经济(8034)
世界(7982)
理论(7830)
(7660)
论坛(7660)
共检索到24330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图书情报知识  [作者] 吕海华  李江  
[目的/意义]学科交叉融合背景下,各个学科之间的知识交流频繁,探究跨学科知识流动的规律,对于学科发展、布局与规划具有重要意义。[研究设计/方法]学科势能是科学体系中两个不同学科之间通过引用关系形成的相对位置所确定的势能,能够揭示学科之间知识流动的方向。本文选择Web of Science中1987-2016年的学科类别引用数据作为数据来源,构建63个学科的势能网络,兼顾了学科间知识的直接流动与间接流动,从一个新的视角"学科势能"来区分学科之间的上下游关系,探究跨学科知识流动的规律。[结论/发现]理工生医领域中,物理学、化学、数学、生物学、临床医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在整个学科体系中处于上游位置,发挥着基础性作用,向其他学科更多地输出知识;社会科学与人文艺术领域中,心理学、社会学、历史学与哲学属于上游学科并且波动较小。[创新/价值]从"学科势能"的视角,考虑了间接引用对学科关系的影响,为跨学科知识流动和跨学科研究的规律揭示提供了一定启示。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徐卫杰   李长玲   王浩   荣国阳   范晴晴   高峰  
[目的 /意义]在我国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的背景下,探究目标学科主要的知识来源学科,对促进其与其他学科交叉融合,加速其知识理论体系完善具有重要意义。[方法 /过程]跨学科引文网络中的知识流动类似于理想流体的流动——由势能高处向低处流动,促进低势能学科的势能增加。引用物理学中的重力势能定理,从引用质量指数和学科地位高度指数两方面构建学科势能模型。以图书情报学为例,计算2012—2016年和2017—2021年两个时间段图书情报学引用跨学科文献所拥有的学科势能及势能差。根据学科势能和势能差的大小,识别图书情报学主要知识来源学科,并探讨知识输入程度的变化趋势。[结果 /结论 ]实证研究发现:管理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直是图书情报学主要的知识来源学科;新闻传播学、教育学、应用与理论经济学对图书情报学的知识输入呈增长趋势;自然科学各学科对图书情报学的知识输入相对较少。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叶佳鑫   熊回香   陈勇跃  
[目的/意义]对跨学科知识流动现象进行探析,测度不同流动阶段的知识特征并对知识进行分类。[方法/过程]将跨学科知识流动划分为知识流入、概念创新与知识反流阶段,通过学科交叉分析、知识突现分析、跨学科引用分析以及概念同配性分析测度知识在不同阶段的特征,并基于特征差异将知识划分为借鉴型、同化型、创新型、差异型4种类型。[结果/结论]从知识流动视角认知跨学科知识在不同阶段的特征并将其进行分类,可以更好地理解跨学科知识在不同学科内的概念差异并预测其发展方向。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刘丽帆  张恒  章成志  
[目的/意义]在学术论文中,引文内容句中的知识能够反映被引学科的知识在施引学科中的分布,跨学科知识流动研究能够揭示不同学科间的知识流动现象,促进学科交叉融合。[方法/过程]采用引文内容分析法,以PLoS平台的开放学术论文全文数据为例,选取其中的引文句为研究对象。自动抽取引文句中包含的知识(即术语),再结合学科以及位置信息,揭示跨学科知识流动现象。[结果/结论]跨学科知识在相似领域内流动较频繁,不同学科的术语在不同位置的流动差异明显。
[期刊] 图书情报知识  [作者] 王平  
现有对知识管理和哲学结合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社会认识论、建构主义在知识共享、知识转移中的应用;宏观层面上知识管理理论整体的管理哲学思考;知识管理中"知识"的哲学思考。对知识管理主要模型和理论的哲学分析得出现有知识管理理论是从企业管理的角度出发,把知识和知识活动看作企业活动的组成部分和知识管理的核心,导致知识管理研究视角的微观化、管理化和非学科化。以建构主义和社会认识论代表的社会科学哲学后经验主义提倡对知识本身、知识的生产、知识的分配、知识的利用进行社会——历史角度思考。据此,知识管理中的知识具有社会性、不确定性和语境化的特点,知识活动也具有社会性和社会参与主体性,而知识管理应是解释性理论...
[期刊] 中国图书馆学报  [作者] 王忠义  彭思源  夏立新  
大科学时代,跨学科研究成为科学发展的重要方向,这给跨学科知识服务带来了重要机遇和严峻挑战。为提供跨学科知识服务,图书情报人员需要对不同学科知识进行跨学科组织,而学科概念跨学科关联是实现跨学科知识组织的关键。为此,本文首先从概念归纳和概念移植两种概念生成方式出发,对学科概念跨学科关联的形成机制进行分析,为跨学科概念关联发现提供理论支撑;而后,从语法—语义—语用三个层面构建跨学科概念关联发现的概念表示模型,充分揭示学科概念的特征,实现学科概念的全息表达;接着,基于学科概念表示模型,从语法关联、语义关联和语用关联三个维度探讨学科概念跨学科关联的实现方法,并在此基础上归纳出学科概念跨学科关联的七种方式,为实现跨学科知识组织奠定基础;最后,通过案例分析验证了学科概念表示模型、学科概念跨学科关联方法和学科概念跨学科关联方式在学科概念跨学科关联发现中具有跨学科性、多维性、学科针对性、语义性和系统性等优势,这对于支撑跨学科知识组织具有一定程度的参考价值。图9。表2。参考文献40。
[期刊] 图书情报知识  [作者] 徐晴  
运用文献调研、定量分析等方法,从知识转移的角度分析图书情报学知识存量、知识发送和知识接受的现状;借鉴经典学科分类理念,对图书情报学的供体学科和受体学科进行特征解读。结果表明:图书情报学跨学科知识转移的学科分布呈现出高度发散与高度聚合并存的特性;转移以双向互惠为主,多发生在近缘学科,即以实用性和功能性为目标的应用学科间,与纯学科间的知识转移较少发生;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的学科发展宏观情景下,图书情报学与作为"硬-应用学科"的计算机软件与计算机应用学科之间进行着频繁的双向知识转移;大数据的发展将凸显图书情报学科价值,跨学科知识转移态势更趋明显。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陈向东  
介绍信息行为的概念、要素和过程,探讨基于信息行为的跨学科协作的概念性框架。从信息行为视角出发,比较网络环境下三种应用于跨学科知识共享的非正式交流工具:Blog、Wiki和开放本体导航工具,指出它们具有不同的社会网络联结方式、内容组织方式和使用方便程度,适用于跨学科协作的不同阶段;若要发挥它们在跨学科知识共享中的更大作用,需要作进一步的改进。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单捷飞  何海燕  
当前文献对于学科内涵与属性的界定大致包括两部分,一是包涵环境、制度、组织、权力等外界力量的"组织"属性,第二是来源于学科本质的"知识"属性。基于系统科学理论,结合学科的双重属性以及我国学科建设实践,提出学科知识与组织系统,重点论述了学科知识子系统模型、学科组织子系统模型以及"自组织-他组织"的耦合机理,同时从过程视角探讨了学科知识与组织系统的动态演化,构建一个一流学科研究的框架,阐释了一流学科生成的机理。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谭春辉  王仪雯  
[目的/意义]学科交叉融合使得学科间知识交流日益频繁,从个体引文网络和整体引文网络入手,对我国人文社会科学领域跨学科知识流动进行量化分析,对“新文科”背景下该领域学科的守正与创新具有重要意义。[方法/过程]以2016-2020年23个学科450本期刊的论文引用关系为数据源,基于个体引文网络,从23个学科自身出发,根据学科互引关系确定模糊规则,利用Matlab进行模糊推理,确定学科知识固化程度;基于整体引文网络,运用“累积”的思想,计算学科知识累积流动率和累积影响力,根据知识流动情况划分学科类型。[结果/结论]研究结果表明,从个体引文网络视角分析,语言学、体育学、法学综合知识固化程度较高,统计学综合知识固化程度最低;从整体引文网络视角分析,将该领域23个学科根据知识流动划分为3种类型,经济学和管理学的累积影响力最大。研究发现“累积”思想对学科的评价效力优于直接引文分析,能够挖掘“隐藏”的学科知识流动潜在信息,为我国人文社科领域的学科建设和发展提供一定的启示。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曹树金  曹茹烨  
[目的/意义] 跨学科交叉融合正在成为科技创新的重要方式。利用知识图谱进行跨学科知识组织、揭示潜在的知识关联,为跨学科借鉴的科研创新提供有力支持。[方法/过程] 选取图书馆学与情报学、传播学、计算机科学、科学学领域的中文学术论文为样本,利用SciAIEngine平台抽取能够反映论文研究问题、研究方法、理论原理等的科研实体及实体关系,构建领域知识图谱。然后,通过相似度计算发现不同学科之间潜在的知识关联,构建跨学科融合知识图谱,提供科研创新知识和情报。[结果/结论] 研究发现,基于知识图谱的方法能够有效地从跨学科角度发现新的研究方向、思路和方法,有助于激发科研创新活力。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黄颖  虞逸飞  陈婧涵  顾秀丽  张琳  
[目的/意义]从外部学科融合和内部知识流动两个角度全面分析图情档的跨学科性,有助于厘清图情档跨学科发展脉络,对于优化图情档学科体系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方法/过程]基于图情档学科的期刊论文数据及其引文数据,从外部学科融合和内部知识流动两个维度来描绘图情档的知识结构,进而深入了解图情档跨学科演变的特征与规律。[结果/结论]总体而言,图情档领域期刊的整体影响力相对较低,各分支学科的研究领域不断拓宽。从外部学科融合视角出发,图情档一级学科及其二级学科都与外部学科进行了深度交互,具有近缘学科联系紧密、远缘学科联系薄弱的特征。此外,跨学科测度结果显示,图情档学科的知识融合程度逐年递增,其中情报学的跨学科性最强。从内部知识流动维度看,图情档内部学科均具有较高的自引率,图书馆学与情报学之间的知识交流更为活跃。全面分析图情档学科的交叉融合现状,可以为探寻跨学科背景下图情档学科尤其是新时期下的信息资源管理学科的发展路径提供参考。
[期刊] 图书情报知识  [作者] 张勤  
交叉科学是科学创新的重要贡献者,跨学科研究是科学创新的重要方式。论文借鉴交叉学科知识交流、"无形学院"理论,综合运用引文网络分析、社会网络分析、多元统计分析的思路与方法,以UCINET,Netdraw,SPSS为工具,选取CNKI中前60种刊发知识管理论文的高被引期刊,通过追踪这些期刊的引用关系来揭示交叉学科的跨学科及学科内知识交流特征。研究发现:国内知识管理领域学科间的知识交流较为顺畅,信息失真和曲解的现象不易发生。本领域存在图书情报档案学、组织管理、教育学、计算机科学四个子群,其中图书情报档案学子群扮演着知识接受者的角色,且对其他子群间的交流影响力较强;组织管理子群、计算机科学子群分别扮演着知识中介和知识源的角色,但对其他子群之间交流的影响力较弱;教育学较少与其它子群进行跨学科知识交流。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和晋飞  房俊民  
文章在对"跨学科性"的相关概念辨析的基础上,把握了"跨学科性"是"跨学科研究"中的跨学科特征的内涵。主要针对现有的作者专业度指标存在的不足,提出了更优良的作者专业度指标。并且,以图灵奖获得者为例,对提出的新指标进行了实证,研究发现提出的指标是有效的,可以解决现有指标的不足。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陈惠雄  
从古希腊开始,对快乐与幸福问题的认识、研究和思想传播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形成了多个学科发展跨度,并对近代以来的经济社会发展与人类行为观念产生了重大影响。最近20年来,随着实验心理学的发展,快乐理论研究进入到了一个新的时期,并随D.卡尼曼荣获2002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而进一步受到世人关注。本文从多学科阐述快乐理论的历史发展与学科演绎,使我们对国内外的快乐理论研究及学科交叉延伸有一个概貌性的了解,并期以导向现实的快乐和谐社会建设与国民幸福生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