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3172)
- 2023(18570)
- 2022(15470)
- 2021(14282)
- 2020(12251)
- 2019(27918)
- 2018(27334)
- 2017(51163)
- 2016(28104)
- 2015(31522)
- 2014(31368)
- 2013(31307)
- 2012(29119)
- 2011(26437)
- 2010(26456)
- 2009(25202)
- 2008(25485)
- 2007(22901)
- 2006(20237)
- 2005(18740)
- 学科
- 济(121566)
- 经济(121406)
- 业(102331)
- 管理(94277)
- 企(89550)
- 企业(89550)
- 方法(53948)
- 数学(44342)
- 数学方法(43988)
- 财(39256)
- 农(36607)
- 业经(33694)
- 中国(33522)
- 制(28608)
- 务(26367)
- 财务(26327)
- 财务管理(26281)
- 农业(25175)
- 企业财务(24998)
- 贸(23959)
- 贸易(23949)
- 学(23423)
- 易(23349)
- 技术(23200)
- 体(20393)
- 和(20185)
- 银(20056)
- 银行(19978)
- 地方(19578)
- 理论(19293)
- 机构
- 大学(415752)
- 学院(415422)
- 济(178850)
- 经济(175511)
- 管理(158580)
- 研究(145840)
- 理学(135919)
- 理学院(134408)
- 管理学(132438)
- 管理学院(131651)
- 中国(113504)
- 科学(88572)
- 京(88441)
- 财(84513)
- 农(80190)
- 所(75865)
- 研究所(68687)
- 财经(66584)
- 中心(65697)
- 业大(64916)
- 农业(63502)
- 江(63430)
- 经(60611)
- 北京(55988)
- 经济学(55488)
- 院(51638)
- 经济学院(50118)
- 范(49987)
- 师范(49336)
- 财经大学(49273)
- 基金
- 项目(271989)
- 科学(213946)
- 基金(199924)
- 研究(193014)
- 家(177057)
- 国家(175581)
- 科学基金(149089)
- 社会(125197)
- 社会科(118734)
- 社会科学(118699)
- 基金项目(105366)
- 省(105000)
- 自然(97042)
- 自然科(94821)
- 自然科学(94788)
- 自然科学基金(93223)
- 划(89056)
- 教育(87802)
- 资助(81569)
- 编号(74735)
- 重点(62183)
- 部(61153)
- 成果(60623)
- 创(58931)
- 发(58116)
- 创新(54684)
- 业(53677)
- 国家社会(53068)
- 科研(52752)
- 课题(52092)
- 期刊
- 济(199728)
- 经济(199728)
- 研究(123514)
- 中国(84544)
- 农(73765)
- 学报(71621)
- 财(69790)
- 科学(65055)
- 管理(61909)
- 大学(53664)
- 学学(51047)
- 农业(49776)
- 融(40381)
- 金融(40381)
- 教育(37126)
- 技术(36290)
- 财经(34587)
- 经济研究(32557)
- 业经(31765)
- 经(29874)
- 业(29273)
- 问题(26381)
- 贸(23390)
- 技术经济(23199)
- 世界(21363)
- 版(21282)
- 国际(20863)
- 科技(19865)
- 现代(18792)
- 商业(18440)
共检索到63228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黄先海 刘毅群
本文对1985—2010年间中国制造业部门的要素配置扭曲系数的变动进行了解析。要素配置扭曲系数的变动一方面是由于不同行业间投资结构失衡所引致,但是另一方面则反映了不同行业间不同类型技术进步差异对要素报酬率变动的影响效应。笔者发现:(1)近十多年来,部分重化工业的资本快速扩张引起行业间投资结构失衡,并加大了行业间的要素配置扭曲程度;(2)相对于1985—2000年间,技术进步因素在2001—2010年间对要素配置扭曲系数的变动的影响效应越来越大。本文建议政府在制定产业政策时,限制一般生产性的资本投资鼓励政策,而更多转向鼓励创新和研发投资的政策,鼓励体现有技术进步因素的资本要素与劳动要素之间的相互...
关键词:
要素配置扭曲 投资结构失衡 技术进步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钟世川
笔者在要素增强型生产函数下,构建了测算要素市场扭曲系数的理论框架,在此基础上,对要素市场扭曲系数变动进行了分解,笔者认为主要由技术进步偏向差异和资本深化变动决定。笔者利用1978年2013年中国制造业行业数据进行了测算分析,测算结果表明:大多数行业资本与劳动之间的替代弹性大于0且小于1,并且大多数行业的相对资本增强型技术进步速率是上升的。1990年后大多数行业要素市场扭曲系数呈下降趋势;1979年2013年,我国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致使资本深化变动是行业要素市场扭曲变动的主要原因。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钟世川
笔者在要素增强型生产函数下,构建了测算要素市场扭曲系数的理论框架,在此基础上,对要素市场扭曲系数变动进行了分解,笔者认为主要由技术进步偏向差异和资本深化变动决定。笔者利用1978年~2013年中国制造业行业数据进行了测算分析,测算结果表明:大多数行业资本与劳动之间的替代弹性大于0且小于1,并且大多数行业的相对资本增强型技术进步速率是上升的。1990年后大多数行业要素市场扭曲系数呈下降趋势;1979年~2013年,我国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致使资本深化变动是行业要素市场扭曲变动的主要原因。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唐杰英
论文在要素价格扭曲的理论框架下测度了要素价格扭曲程度,并实证分析其对出口的影响,得出以下结论:第一,劳动、能源、资本三种要素价格扭曲的变化在数值上都呈现不断提高的趋势。第二,从要素整体价格扭曲的出口效应来看,要素价格扭曲对出口具有正向效应。第三,从三种要素价格扭曲对出口的影响来看,劳动力价格扭曲对国有企业出口具有正向效应,且该正向效应高于外商投资企业;资本价格扭曲对国有企业出口不具有统计意义的显著影响,而对外商投资企业的出口具有正向效应;能源价格扭曲对国有企业出口具有负向效应,而对外商投资企业出口则具有正向效应。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胡亚男 余东华
基于有偏技术进步角度对全要素生产率进行分解剖析,探究技术进步偏向与要素配置结构对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驱动机理,并提出适宜的技术进步方向与合理的要素禀赋结构的判断依据。在此基础上,利用中国装备制造业行业面板数据实证分析有偏技术进步及要素配置对装备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技术进步效应及要素配置效应。结果表明,由于装备制造业资本效率相对偏低且增长滞缓,要素效率与要素禀赋结构方向不一致,造成资本偏向性技术进步与资本深化的要素配置结构均存在部分效率损失,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潜力。对于中国装备制造业,增强研发投入、合理配置资源、提高要素效率增长率,尤其是提高资本效率水平是实现效率驱动增长的根本路径。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邓伟根 林在进 陈和
文章基于工业企业数据库,通过引入企业年龄、企业规模、企业所有制属性和政府补贴等控制变量,对因要素市场价格扭曲与制造业有偏技术选择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验证了资本市价格扭曲和劳动力市场扭曲均构成了我国有偏资本的技术选择显著性原因,为要素市场扭曲导致我国制造业的过度资本深化和"二元资本深化"的论断提供了微观企业层次的证据。
关键词:
要素市场扭曲 资本深化 技术选择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徐邵军 刘修岩 倪克金
如何找寻适宜的技术进步路径、发挥地区要素禀赋的比较优势已然成为优化地区要素配置效率、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关键。本文拓展了传统的HK模型,阐释了偏向型技术进步与要素价格扭曲对要素配置效率的作用机制。在此基础上,通过构建状态空间模型,对资本和劳动产出贡献份额的时变特征进行识别和估计,发现中国技术进步的要素偏向特征逐渐由资本偏向型向劳动偏向型转变。为捕捉由要素跨区域配置引发的配置效率改善,构建了新的要素配置效率指标,并采用2004—2015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和省级宏观数据,对要素配置效率、偏向型技术进步和要素价格扭曲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检验,进一步发现劳动偏向型技术进步有助于改善要素配置效率,且劳动价格负向扭曲对要素配置效率提升的阻滞作用要显著强于资本价格负向扭曲的阻滞作用。本文研究为地区最优技术进步路径选择,以及如何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优化要素空间配置效率提供了理论支撑。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余振 葛伟 陈继勇
目前,中国—东盟FTA表现出越来越明显的贸易结构效应,对于区域内贸易利益的分配产生了日益重要的影响。本文在研究制造业贸易结构决定因素的基础上,通过GMM方法对中国—东盟FTA与中国制造业贸易结构的关系做实证分析。实证结果显示,中国—东盟FTA区域内部壁垒强化了中国贸易结构对比较优势的反应,即内部关税的下降,有利于中国具有比较优势产业的产品生产和出口;优惠幅度强化了规模报酬递增和成本需求关系的产业对中国市场潜力的反应,即区域内外关税差异越大,中国的大市场和良好工业基础对产业吸引力越大,越有利于这些产业的出口。因此,中国在推动该自贸区深入发展过程中,需要采取更多的利益协调政策。
关键词:
中国 东盟 FTA 贸易结构 GMM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吕博
要素市场改革要求合理化要素价格,进而提高企业创新意愿与产业效率。本文通过2002-2015年相关产业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要素市场扭曲对行业创新意愿的影响,发现劳动力要素市场严重阻碍产业创新要素投入,而政策性扭曲对不同的R&D要素投入产生分化。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了在现阶段下,如何实现更高质量与效率的产业发展。
关键词:
要素市场扭曲 R&D投入 高技术产业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常远 吴鹏
本文从理论层面探析技术进步偏向性和要素配置偏向性对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影响机制,并构建静态和动态面板模型,利用中国的数据实证分析不同要素结构配置下技术进步偏向性和要素配置偏向性对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异质性影响,探究要素配置是否会扭曲其影响。研究发现,要素替代弹性小于1,技术进步偏向性与要素配置偏向性抑制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而中国的数据表明,要素配置合理下技术进步偏向性与要素配置偏向性抑制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但要素错配扭曲了技术进步偏向性对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影响,引入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滞后项后要素错配扭曲技术进步偏向性抑制作用的程度有所下降;整体上,中国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主要由要素配置推动,而非技术进步。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李鲁 刘乃全
基于中国制造业企业微观数据,本文利用生产法估算制造业企业成本加成并实证检验要素市场扭曲对企业成本加成的净效应及其异质性特征。研究发现:要素市场扭曲对中国制造企业成本加成存在显著的抑制效应。从时间滞后性看,抑制效应具有随滞后期数增加而逐步衰减的趋势特征;从企业异质性看,抑制效应表现出民营企业高于国有企业,外资企业高于内资企业,出口企业高于非出口企业;从行业异质性看,对高新技术行业、资本密集型行业、劳动密集型行业的抑制效应表现出由高及低的特征;从区域差异性看,抑制效应主要集中在我国中部和东部地区,且可以凭借区域经济一体化来调节和改善。因此,应加快推进要素市场改革,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以此激发企业市场活力,促进区域一体化高质量发展。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佟家栋 陈霄
本文系统研究了中国37个工业行业1996到2016年的要素配置扭曲变动及其构成。研究发现,中国工业要素配置扭曲平均为0.28,行业间扭曲平均为0.22,行业内扭曲平均为0.08;行业间劳动、资本扭曲分别为0.05和0.17,行业内劳动、资本扭曲分别为0.02和0.07。本文研究表明,当前中国工业中依然存在明显的要素配置扭曲,扭曲在行业间与行业内具有相似特征:资本扭曲均是其主要扭曲形式并且也是中国工业扭曲的主要来源。本文认为,中国工业要素配置扭曲与宏观经济增长存在反向变动关系,这种关系与偏向性政策有关:依靠部分行业和国有部门执行"增长政策"虽然在短期可以刺激增长,但长期来看其代价是要素扭曲的上升和效率的损失。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任韬 孙潇筱 褚晓琳
本文基于线性规划,建立重点行业间的资本要素优化模型,通过估算各重点行业的资本存量、劳动力人力资本及其产出弹性,得到各行业优化后的资本配置量和总产出,最后运用基于Fre-Primont指数的DEA方法测算各行业资本配置优化前后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化。研究发现:重点行业间资本投入过度与资本投入不足现象并存,其中房地产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以及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资本要素投入过度,批发和零售业、制造业以及建筑业资本投入不足;矫正各行业资本要素配置扭曲后行业总产出和全要素生产率明显增大;矫正资本要素配置扭曲可以通过提高剩余混合效率进而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效率,最终实现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罗知 宣琳露 李浩然
很多学者测算出中国的技术进步方向是偏向资本的,但是什么因素导致了这一结果?除了理论中指出的要素价格和禀赋等内在因素,外在因素也有可能诱导技术进步偏向某种要素,国际贸易就是其中最重要的原因之一。一些学者认为,通过国际贸易可以直接引进发达国家的技术,而技术模仿使我国直接复制了发达国家偏向于资本的技术,所以我国的技术进步也偏向资本。本文则发现,国际贸易是通过影响要素价格这一途径促使技术进步偏向资本。本文利用1997-2012年省级层面数据测算了中国的技术进步偏向和要素价格扭曲程度。实证结果显示,进口贸易会使得技术进步偏向资本,但是出口贸易并不影响技术进步的偏向。进一步的,引入要素价格扭曲这一中介因素后,我们发现进口贸易减轻了劳动价格扭曲,进而使得资本价格相对劳动价格而言越发低于其边际产出,促使企业选择了偏向资本的技术进步方式。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宋唐清 蒲阿丽
在构建要素扭曲和出口市场理论模型的基础上,分析了资本、劳动力和总体要素扭曲对制造业企业出口生存状况的效应。实证分析结论表明:要素扭曲对企业出口生存状态具有比较强的解释力度,也说明中国出口市场上制造业企业频繁退出与进入的现象部分原因归结于国内要素市场不完善而造成的企业间要素配置效率的差异。其中,资本扭曲对企业参与出口市场持续时间的影响是负面的,而劳动力扭曲是正面影响;资本扭曲对企业-目的地的贸易伙伴持续时间的负面影响,比劳动力扭曲的影响更大一点。虽然资本扭曲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延长企业-产品持续时间,但是劳动力扭曲的负面影响更大,总体上要素扭曲对企业-产品出口生存状况也产生了不利影响。
关键词:
资本扭曲 劳动力扭曲 制造业 出口生存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