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090)
- 2023(9221)
- 2022(7933)
- 2021(7733)
- 2020(6529)
- 2019(15604)
- 2018(15308)
- 2017(28557)
- 2016(15708)
- 2015(18618)
- 2014(18749)
- 2013(18952)
- 2012(18356)
- 2011(16719)
- 2010(16818)
- 2009(16200)
- 2008(16475)
- 2007(14696)
- 2006(12643)
- 2005(11782)
- 学科
- 济(72724)
- 经济(72644)
- 管理(41023)
- 业(39682)
- 方法(34329)
- 数学(30757)
- 企(30650)
- 企业(30650)
- 数学方法(30455)
- 中国(22743)
- 农(19245)
- 财(17154)
- 贸(16957)
- 贸易(16950)
- 易(16571)
- 学(15053)
- 制(13999)
- 业经(12954)
- 农业(12326)
- 地方(12093)
- 银(11715)
- 银行(11688)
- 融(11505)
- 金融(11503)
- 行(11251)
- 和(10585)
- 环境(9658)
- 务(9502)
- 体(9484)
- 财务(9479)
- 机构
- 大学(241002)
- 学院(235050)
- 济(106298)
- 经济(104313)
- 研究(89209)
- 管理(85476)
- 理学(72726)
- 理学院(71819)
- 管理学(70591)
- 管理学院(70147)
- 中国(69296)
- 京(52839)
- 科学(52793)
- 财(47792)
- 所(46515)
- 研究所(42149)
- 农(42038)
- 中心(40085)
- 财经(37684)
- 江(34764)
- 北京(34465)
- 经济学(34421)
- 经(34388)
- 业大(34046)
- 农业(33285)
- 范(31723)
- 师范(31429)
- 院(31264)
- 经济学院(31080)
- 财经大学(27912)
- 基金
- 项目(149407)
- 科学(116689)
- 基金(110008)
- 研究(108158)
- 家(96622)
- 国家(95888)
- 科学基金(80069)
- 社会(69377)
- 社会科(65713)
- 社会科学(65691)
- 基金项目(57044)
- 省(54392)
- 自然(50393)
- 教育(49763)
- 自然科(49238)
- 自然科学(49220)
- 自然科学基金(48380)
- 划(47657)
- 资助(46667)
- 编号(42554)
- 成果(36377)
- 部(35183)
- 重点(34258)
- 发(32327)
- 中国(30054)
- 教育部(30034)
- 创(29985)
- 国家社会(29846)
- 课题(29617)
- 科研(28938)
- 期刊
- 济(117029)
- 经济(117029)
- 研究(74778)
- 中国(50073)
- 学报(39769)
- 农(38299)
- 财(37212)
- 科学(35818)
- 管理(30721)
- 大学(29867)
- 学学(27715)
- 农业(26075)
- 教育(25103)
- 融(22873)
- 金融(22873)
- 经济研究(19881)
- 技术(19863)
- 财经(19581)
- 经(17038)
- 贸(16787)
- 问题(15994)
- 业经(15894)
- 国际(15435)
- 业(15350)
- 世界(14518)
- 技术经济(12620)
- 图书(12148)
- 统计(12085)
- 版(11843)
- 理论(11169)
共检索到36823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黄德兴,解振明
我国的生育政策可以用三句话来概括:鼓励和提倡只生一个,严格控制并有计划地安排一部分已有一个孩子的夫妇生育第二胎,除少数民族外坚决杜绝三个以上孩子的多孩生育。在执行上述政策时,人们不禁要问:本地区育龄妇女中,每年究竟有多少无孩已婚妇女生了第一个孩子?又有多少一孩妇女生了第二个孩子?已经生育了两个或两个以上孩子的妇女,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涂平
近年来人们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时期总和生育率虽然不受人口的年龄、性别构成的影响,但因未考虑育龄妇女的孩次构成,故当生育率较低并波动比较明显时不能准确地反映妇女的生育水平(查瑞传,1984,Feeney,G.等,1989,杨书章等,1991),而考虑了妇女的孩次构成,用时期孩次递进比法计算的总和生育率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均优于用传统方法计算的总和生育率。中国现行的计划生育政策和措施主要是以控制妇女终身生育的子女数为基础表述的。因此,孩次递进分析对于准确评估妇女的生育水平、计划生育工作状况及其地区差异有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梁中堂,谭克俭,景世民
本文对1980年的总和生育率为2.31提出质疑,认为应在2.5~2.8区间的某一点上;80年代的生育率波动原因是国内外人口学家和计划生育工作者长期纷争的问题,笔者提出了一个全新的观点,认为80年代初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是构成波动的根本原因。本文还对20世纪最后20年中国妇女生育水平变动的基本特征进行了分析。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王广州
在对递进生育模式优点进行充分讨论的基础上,文章以1982、1990和2000年全国人口普查育龄妇女分孩次递进生育模式研究为例,分析中国育龄妇女递进生育模式的基本特点与基本规律。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孙靖华
避孕是中国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增长最主要和最有效的措施,因而深入了解中国已婚妇女使用各种避孕方法的历史和现状,了解妇女选择避孕方法的趋势,寻找出使用的规律,将对今后采取有效的避孕措施,提高避孕有效率,指导计划生育工作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 本文根据1988年全国生育节育抽样调查数据,主要介绍中国已婚妇女目前正在使用和以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王广州
文章以全国人口普查原始数据为基础,通过建立分孩次递进生育模型,重构20世纪70年代以来中国育龄妇女递进生育水平和生育模式连续变化的历史过程,分析中国生育转变的基本特点,以期为深入研究中国生育问题和规律奠定基础。
关键词:
总和递进生育率 递进生育模式 生育史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李秀清
中国妇女科技事业中的成就李秀清(国家科委国际合作司综合处处长)新中国成立四十多年来,中国政府重视对女科技人员的培养,致力于改善她们的工作和生活条件,鼓励和扶持她们进行科学研究。中国妇女已活跃在科技战线上,目前已有女科技人员809.7万人,占科技人员总...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查瑞传,刘金塘
任何人口现象总是出现在一定的时间(时点或时期)。对人口现象本身的观察、描述、分析和研究,以及对人口现象与社会经济现象关系的研究,都必须明确规定所观察与研究的时间范围。对人口现象的研究绝大多数也是就某一时点或时期来进行的,即人口学中所称的时期分析。我们也常常把不同时点或时期的人口现象进行动态对比,以考察人口的发展变化。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杨书章,顾宝昌,肖自力,王彦祖
客观、历史、辩证地研究分析中国人口生育率的变动趋势,对认清形势、总结经验、控制人口发展是十分必要的。本文主要以1988年全国2‰生育节育抽样调查(以下简称2‰抽样调查)数据为根据,分析80年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乔晓春
利用卫生部和 1 997年全国人口与生殖健康抽样调查数据对中国妇女人工流产比和人工流产率进行了估计 ,并利用 1 997年数据对人工流产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和解释。研究中发现中国城市妇女的人工流产率大大高于农村妇女 ;只有女孩的妇女再次怀孕的人工流产率低于至少有一个男孩而怀孕的妇女。由于避孕失败造成意外怀孕是中国妇女实行人工流产的首要原因 ;但是在农村 ,由于不符合计划生育规定而实行人工流产则成为主要原因。
关键词:
人工流产 计划生育 生殖健康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陈友华
本文根据1982年1‰人口生育率抽样调查和1988年全国生育节育抽样调查资料,着重对中国已婚妇女未避孕原因进行分析。文中分析所借用的主要指标是已婚育龄妇女的未避孕率(下面简称妇女的未避孕率)。它是指在调查时点未采取任何避孕措施的育龄妇女(包含离婚、丧偶)在已婚育龄妇女中所占的比例(用百分比表示)。 一、中国妇女未避孕率状况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谭琳
近几年来,对妇女地位的研究已成为人口学研究的主要课题之一。人们认识到在研究生育率、死亡率、迁移和结婚率等人口学变量的变化时,把妇女地位做为一个影响因素来考虑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查瑞传,季咏华
1982年人口普查对于了解中国妇女生育状况提出了比较详细的资料。目前10%抽样汇总结果已经整理出来。本文试就这些资料对我国妇女生育状况作一分析,以对目前生育水平做出正确估价,并找出进一步降低生育率的途径。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陈字 邓昌荣
文章使用中国健康营养调查(CHNS)数据,运用Logit系列和Probit等离散选择模型,对中国52岁以下在婚、离婚和丧偶女性分阶段生育意愿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个体的兄弟、姐妹数量对其生育意愿有正向的影响,其中异性兄弟姐妹数量的影响尤为显著。个体的年龄、受教育程度对生育意愿的影响是负的。个体工作的政府背景越强,生育意愿越低。拥有农村户口的个体比拥有城市户口的个体倾向于更多的子女选择。
关键词:
生育意愿 年龄 健康程度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陈朝晖
对生育进行分析,可用的方法和指标有许多种,孩次递进比方法是揭示生育水平变化的最重要方法之一。该方法提出已有40年,并获得了某些发展。但它依据的思想原则是什么,它和传统生育分析有何异同,以及其发展过程又是怎样?下文就此进行一些介绍和评述。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