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010)
- 2023(7307)
- 2022(6404)
- 2021(6044)
- 2020(5165)
- 2019(12292)
- 2018(11597)
- 2017(21304)
- 2016(12053)
- 2015(13916)
- 2014(14256)
- 2013(14388)
- 2012(13903)
- 2011(12667)
- 2010(12736)
- 2009(12134)
- 2008(12272)
- 2007(10808)
- 2006(9330)
- 2005(8473)
- 学科
- 济(58612)
- 经济(58570)
- 管理(30768)
- 业(28962)
- 方法(26120)
- 数学(23512)
- 数学方法(23327)
- 企(21729)
- 企业(21729)
- 地方(16544)
- 农(15831)
- 中国(14846)
- 学(12866)
- 财(12451)
- 农业(10647)
- 贸(10591)
- 贸易(10588)
- 业经(10490)
- 易(10205)
- 地方经济(9741)
- 和(9092)
- 环境(9022)
- 制(8762)
- 融(7932)
- 金融(7930)
- 银(7485)
- 银行(7460)
- 行(7119)
- 务(6986)
- 财务(6973)
- 机构
- 大学(180353)
- 学院(179173)
- 济(75943)
- 经济(74359)
- 管理(66927)
- 研究(65817)
- 理学(57428)
- 理学院(56657)
- 管理学(55624)
- 管理学院(55288)
- 中国(49005)
- 科学(42083)
- 京(38369)
- 所(34633)
- 农(34492)
- 财(33044)
- 研究所(31672)
- 中心(30351)
- 业大(28532)
- 农业(27456)
- 江(27432)
- 财经(26127)
- 范(25538)
- 师范(25302)
- 北京(24108)
- 经(23708)
- 经济学(23656)
- 院(23322)
- 州(21548)
- 经济学院(21502)
- 基金
- 项目(120089)
- 科学(93700)
- 基金(86173)
- 研究(86031)
- 家(75856)
- 国家(75269)
- 科学基金(63120)
- 社会(54055)
- 社会科(51140)
- 社会科学(51121)
- 省(47994)
- 基金项目(46194)
- 自然(40850)
- 划(40345)
- 自然科(39629)
- 自然科学(39612)
- 教育(39332)
- 自然科学基金(38903)
- 编号(35226)
- 资助(34911)
- 成果(28739)
- 重点(28175)
- 发(27418)
- 部(26548)
- 课题(24557)
- 创(24529)
- 科研(23408)
- 创新(23110)
- 计划(22591)
- 国家社会(22271)
共检索到26989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吕方 杜婷 杨俊 席建超 李雪铭
湖泊水域的动态变化对湖泊水资源开发、湖泊生态环境保护以及洪涝灾害预报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近年来南四湖自然水域面积变化剧烈,并引发了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基于山东省南四湖多时序遥感与土地利用数据,运用遥感和GIS技术,采用GIS空间分析的方法,选取湖泊水域变化幅度、湖泊分形维数变化指数、湖泊变化强度指数和土地利用转移矩阵等因子,对南四湖30年的自然水域面积变化和形态变化特征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探讨南四湖自然水域和其他土地利用类型的转移变化特点;最后对引起自然水域面积变化的机制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①南四湖自然水域30年间面积共减小529.02km2,减少了44.45%,年平均减小量为17.63...
关键词:
自然水域 演化 南四湖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范强 杜婷 杨俊 席建超 李雪铭 陈鹏
湿地资源具有重大的生产、生态效应。近年来,湿地丧失和退化越发严重,由此带来的生态环境问题自然成为人类关注的热点,湿地研究成为国内外学者研究的前沿领域。本研究以山东省南四湖多时序遥感与土地利用数据为基础,运用遥感和GIS技术,选取斑块密度(PD)、斑块类别面积(CA)、最大斑块指数(LPI)等景观格局指数,对南四湖1982-2012年的湿地景观格局与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①1982年以来,南四湖自然湿地面积逐渐下降,由1982年的118 671.10hm2减少到2012年的69 525.63hm2;而人工湿地的面积逐年增加,2012年人工湿地达93 830.04hm2,南四湖湿地以人工...
关键词:
南四湖 湿地 景观格局演变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孙小银 郭洪伟 廉丽姝 刘飞 李宝富
流域生态系统产水服务功能的空间化和定量化评估,对流域水资源管理、优化配置以及提高流域水生态保护效率具有重要意义。以山东省南四湖流域为研究对象,基于1990—2013年土地利用、降水、蒸散以及土壤属性等基础地理数据,以InVEST模型为基础,评估和模拟南四湖流域近25 a的产水量,并采用ArcGIS分析产水量的空间分布格局以及变化趋势,探讨了降水、地形等自然地理要素以及人口、土地利用和国内生产总值(GDP)等社会经济因素与产水量空间格局动态变化之间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划分出南四湖流域生态系统产水功能区。研究结果表明:流域产水量在空间格局上呈现出由东向西递减的趋势,东部、东北部等山区、丘陵地区产水量高,西部平原地区产水相对较低;受自然地理要素影响,流域产水量空间分布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即GDP、人口密度的空间分布格局有较大差异。近25 a来,流域产水量呈现减少趋势,且产水量峰值区域由东北部向偏南地区转移,最低值区由西部向中部地区转移。降水、海拔和坡度等地理环境与产水量的空间变化呈显著正相关,其中降水量的相关程度最强;人口、GDP等社会经济数据与产水量变化也呈显著正相关,主要原因在于城市化的发展,城市建设用地等不透水层增加,促进了流域产水量。研究结果可以为流域水资源政策制定以及社会经济发展规划等宏观决策提供科学支撑。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刘哲 张玉山 苏治中 张莹 李天宏 杨晓婧
采集南四湖4个湖区及入湖支流的9个站位的表层沉积物样品,利用气相色谱-质谱方法对样品中的16种多环芳烃(PAHs)进行了分析测定,结合已有文献对南四湖的PAHs浓度变化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南四湖表层沉积物中PAHs总含量范围在20.1-929.2 ng/g.在四个湖区中,分别位于独山湖和微山湖的表层沉积物中PAHs总含量远低于其他采样点位,采于昭阳湖的样品的PAHs含量最高,说明PAHs浓度的分布为湖区中部含量最高,湖区南北部相对较低。通过PAHs的环数丰度判断,南四湖中PAHs的主要来源为化石燃料的燃烧。入湖河流引入的工业污染对PAHs的含量有着正相关影响,对PAHs贡献较大的行业包括...
关键词:
多环芳烃 表层沉积物 工业污染 南四湖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张颖 章超斌 王钊齐 杨悦 李建龙
采用1982-2012年的多源遥感数据,结合像元二分模型,分析了三江源保护区不同时期代表性河流源区不同类型草地的植被覆盖度及其动态,并研究了草地植被覆盖度对气候因子的响应。结果表明,三江源草地覆盖度整体上呈现出西北低东南高的特征,全区草地平均植被覆盖度为48.73%,黄河源草地覆盖度最高(65.45%),长江源最低(4.25%),草甸、高山亚高山草甸、平原草原、高山亚高山草原和荒漠草原的平均植被覆盖度分别为59.86%、57.39%、39.50%、33.70%和14.13%;31年间全区草地覆盖度整体上呈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武周虎 张晓波 张芳园
根据南四湖主要河流入湖口水质空间分布监测数据,按平均综合污染指数Pj>2的标准共筛选出洸府河和薛城小沙河等17条重污染河流,这些河流CODcr、TP、TN的单项污染贡献率平均值依次为45.5%、76.3%、86.4%,说明南四湖TN和TP主要来自于重污染河流,CODcr、TP、TN的单项污染分担率平均值依次为22.7%、15.4%、61.9%,说明南四湖的首要入湖污染物是TN,其次是CODcr和TP。给出了南四湖湖东区入湖河口NH3-N与TN的线性回归方程,受湖西与湖东地形地势、河流形态、水力停留时间以及水体中pH、SS、叶绿素a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湖西比湖东河流的硝化过程较完全,湖西区和湖东区...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武周虎 张建 路成刚 谢刚 朱婕
南四湖作为南水北调东线工程重要的输水通道和调蓄湖泊,其水质状况一直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根据南四湖水质空间分布监测数据,按平均综合污染指数Pj>2的标准共筛选出29个重污染测点,其中有19个处于重污染河口外混合区,说明南四湖污染物主要来自于重污染河流;南四湖2006年秋和2007年春监测的总体平均综合污染指数分别为2.12和1.98,表明南四湖污染依然相当严重,而且秋季比春季水质更差,按湖区南阳湖、微山湖岛北、小北湖的水质最差,特别是南阳湖水质四项主要指标平均超标2倍以上。南四湖两次监测CODcr、TP、TN的单项污染分摊率平均值依次为30.6%、36.0%、33.4%,表明南四湖的主要污染物是...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邓宏兵 蔡述明 杜耘 薛怀平 魏显虎
根据江汉平原湖区发育背景、资源环境结构和社会经济功能等方面因素,将研究区界定为湖北省境内以江汉平原为依托、海拔50 m等高线以内的所有地区。其范围在东经111°36′38.76″~116°7′52.14″、北纬29°25′59.25″~31°27′14.45″之间,按自然界线计算面积4.664万km2,按行政区统计面积为6.475万km2。运用RS/GIS技术,分析得知:近50年来,江汉湖群湖泊总数量和总面积均表现出总体下降、中间年份有波动的趋势,20世纪50年代、60年代、70年代、80年代、90年代和21世纪初(2000年),0.1 km2以上的湖泊总数量分别是1 309、611、612、...
关键词:
江汉湖群 演化 RS/GIS 数量 面积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胡继华
以中国知网CNKI作为数据源,"技术创新"作为篇名词,使用SPSS工具对最初出现"技术创新"篇名词起至2012年底的所有期刊论文进行统计。通过词频的逐年统计分析发现:在2000年前后形成技术创新的研究高潮,且近年来对技术创新研究有回升态势,研究主要集中在"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技术创新模式"、"对策"、"技术创新体系"、"产业"等六个方面,侧重于技术创新应用属性的研究,"知识管理"和"技术创新绩效"成为新的研究热点。
关键词:
技术创新 词频分析法 热点分析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张亮 丁明军 张华敏 文超
量化植被覆盖变化及其与气候变化之间的关系,是当前全球变化和陆地表层生态系统研究领域的热点和难点。论文基于GIMMS-NDVI数据和气象数据,运用趋势分析、突变分析、偏相关分析以及残差分析,探讨长江流域植被覆盖度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对气候和人类活动干扰的响应机制。结果表明:1)1982—2015年间长江流域除岷-沱江和太湖流域植被覆盖度为下降趋势外,其余均呈上升趋势,呈上升趋势的区域占流域总面积的69.77%,其中45.09%的区域呈显著上升趋势(P
关键词:
植被覆盖度 气候变化 突变 长江流域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魏显虎 杜耘 Yasunori NAKA YAMA 薛怀平 任宪友
四湖地区是长江中游江汉平原的重要湖泊分布区,在历史时期湖泊分布广阔,是著名的云梦泽的主体。由于江湖关系演变和人类活动的影响,湖泊面积变化迅速,尤以20世纪为甚。在野外调查和历史文献分析的基础上,利用不同时期的水利图、地形图、遥感影像图作为基本信息源,在GIS技术支持下,提取湖泊面积信息,对四湖地区近百年湖泊水域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从20世纪20年代开始湖泊面积和个数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50年代处于鼎盛时期,50年代初期到70年代初期迅速减少,70年代至2000年减幅明显减缓。这种动态变化是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综合作用的结果,人类活动的作用更为突出。针对湖泊水域日益减少的现状,应加强对湖泊...
关键词:
RS/GIS 四湖地区 湖泊水域变迁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邢学杰
文章通过考察1982-2012年我国服务贸易出口的状况,利用协整和误差修正模型实证分析了我国服务贸易出口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结果发现服务贸易出口的短期变动对GDP存在正向影响,且两者间存在长期动态均衡关系,并通过服务贸易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和拉动度发现服务贸易出口对我国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不大,这是由我国服务业发展水平低、发展缓慢以及结构不合理,服务贸易的长期逆差,货物发展与服务贸易发展不协调,东、中西部地区服务贸易发展不协调等原因引起的。基于此,文章提出加强服务贸易相关产业的协调与支持,巩固我国具有比较优
关键词:
服务贸易 经济增长 货物贸易 服务人才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赵广举 张鹏 高俊峰 赵其国
湿地是水域和陆地系统交互接壤地带形成的一种特殊类型的生态系统,具有十分重要的生态服务功能。长江中下游地区分布着以湖泊和河流湿地为主的大面积湿地,同时也是人口密集区,水域湿地在近百年发生了巨大变化。选择长江下游太湖平原上的典型湿地为例,根据历史史料记载和近代精确的地形图、遥感资料,首次得出了研究区近百年水域湿地的精确面积和空间分布状况,并对影响其变化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对揭示长江下游湿地环境的变化规律做了有益的探索。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郭晶 关华德 章新平
基于GIMMS 3g、PAL、LTDR V3、FASIR及MODIS 5种不同的遥感影像数据,及洞庭湖流域30个气象站点的气温、降水和日照时数月值数据,采用逐像元一元线性回归模型,对比分析了在不同数据集背景下的植被变化趋势,并基于时间序列长度以及数据精度的考虑,选择GIMMS 3g作为研究洞庭湖流域植被覆盖变化的基础数据集,进而利用相关系数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模型探讨流域植被覆盖变化与降水、气温、日照时数的关系。结果表明:(1)过去29a间,流域GIMMS 3g NDVI在时空尺度上均以增加趋势为主,1998~2000年出现最大的降低,以植被覆盖较好的山区减少最快;(2)去除年际变化趋势和季节性...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荆延德 张华美
基于1990-2015年土地利用和统计数据,运用输出风险模型、CA-Markov模型及回归模型,结合GIS技术,对南四湖流域的1990-2015年间土地利用覆盖变化情况和面源污染输出风险空间变化情况进行分析,模拟了2020年土地利用变化和输出风险空间分布。结果表明:研究期间,南四湖流域主要的土地利用类型为耕地和建设用地,共占总研究面积的85%以上;TN、TP有明显的风险变化对比,TN风险值分布在0~0.65,TP风险值约在0~0.12之间,氮为流域内主要污染物;在1990-2005年间,TN风险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2010年之后急剧增大。TP风险随着时间的增加一直下降;从空间分布上来看,风险较高的污染区多位于南四湖区以西的平原地带,南四湖东部的山地地区污染风险型较低,多为低风险污染区。较2015年,2020年的未利用地面积变化不大,除建设用地数量增加外,其他用地面积均有不同幅度的减少,TN风险略有减小,TP风险变化不大。为了控制研究区域面源污染的发展,相关部门需把提高农业科技、减少肥料施用作为当下的工作重心,从源头上控制污染发生。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