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789)
2023(7251)
2022(6759)
2021(6681)
2020(5831)
2019(14124)
2018(14003)
2017(26345)
2016(15175)
2015(17972)
2014(18702)
2013(18349)
2012(17581)
2011(16186)
2010(16684)
2009(15733)
2008(16040)
2007(14510)
2006(12760)
2005(11870)
作者
(44660)
(37327)
(36762)
(35850)
(23620)
(17872)
(17367)
(14563)
(13910)
(13675)
(12490)
(12489)
(12016)
(11864)
(11850)
(11718)
(11551)
(10875)
(10862)
(10801)
(9557)
(9286)
(9138)
(8695)
(8493)
(8478)
(8459)
(8433)
(7650)
(7513)
学科
(61017)
经济(60958)
管理(39210)
(36813)
方法(29290)
(27943)
企业(27943)
数学(26173)
数学方法(25957)
中国(21177)
(18149)
(16773)
(13995)
贸易(13988)
(13897)
(13632)
(12528)
(11565)
银行(11539)
农业(11373)
业经(11347)
地方(11303)
(11000)
理论(10868)
(10074)
金融(10072)
(9686)
(9667)
财务(9663)
财务管理(9619)
机构
学院(223226)
大学(221255)
(90436)
经济(88286)
管理(78656)
研究(76230)
理学(65858)
理学院(65062)
管理学(63921)
管理学院(63495)
中国(59290)
(48357)
科学(45526)
(45160)
(40128)
(37727)
(36006)
研究所(35657)
中心(35044)
财经(34800)
北京(31559)
业大(31548)
(31223)
(30791)
师范(30508)
农业(29820)
(29039)
经济学(28014)
技术(26895)
(26718)
基金
项目(130612)
研究(100419)
科学(100025)
基金(89591)
(76676)
国家(75956)
科学基金(62777)
社会(58981)
社会科(55604)
社会科学(55585)
(52808)
教育(49647)
基金项目(47255)
编号(45070)
(44578)
自然(38895)
成果(38319)
资助(38111)
自然科(37834)
自然科学(37820)
自然科学基金(37121)
课题(32129)
重点(30290)
(29862)
(28936)
(26603)
(26501)
(26283)
项目编号(26256)
教育部(25399)
期刊
(104938)
经济(104938)
研究(72930)
中国(48905)
(36182)
教育(35406)
(33800)
学报(33180)
科学(29106)
管理(27245)
大学(25012)
(22798)
金融(22798)
学学(22519)
农业(22493)
技术(22477)
业经(17523)
财经(17457)
经济研究(17163)
(15047)
问题(14715)
(13841)
图书(12867)
理论(12313)
(12081)
职业(11692)
国际(11599)
技术经济(11523)
商业(11521)
实践(11180)
共检索到35152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张学见  
1981-2010年我国高等院校校名变动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校名存活率低、稳定性差;不同层次高校校名变动幅度差别较大,"985工程"高校校名稳定性最高,"211工程"高校也保持着较大的稳定性,一般院校校名变动最大;校名不断变"大"、变"热"、变"宽"。30年来我国高校校名变动幅度大、涉及院校多,主要源于政府力量推动与高校自身的诉求。从校名变动的结果来看,有助于彰显办学实力,提升学校社会形象,开拓发展空间,获取更多办学资源,推动我国高校教育资源的优化组合,提高我国高等教育的质量与效益。但同时,也出现了校名的同质化、相似化、变动频繁化等问题,这给学校自身发展及公众的认知带来了诸多负面影响。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刘海丽  
科研经费作为高校重要的资金来源之一,它的管理与使用不仅关系到项目能否顺利实施,更影响到高校正常的科研工作及发展。文章从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现状入手,分析了高校科研经费管理存在的若干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了管理建议。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商思争  李学岚  
一、引言基于系统论的观点,笔者认为课程是一个系统,内部包含教师、学生、教材三个基本要素,外部包含若干环境要素;基于发展的观点,笔者认为课程是在具体的历史环境和教学情境中,作为课程主体的国家、专家、学校、教师、学生与教材、环境等因素相互作用而持续不断地生成的;为了分析及优化课程的环境,将课程界定为学习结果或效果,影响学习效果的各种因素都构成课程的环境。按照层次,课程环境分为宏观、中观、微观环境;按照环境要素相互作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王占军  
通过对1952年~1967年和1976年~1994年两个时期美国高等院校变化情况的考察,可以发现在大众化和普及化进程中,高等院校升格所形成的趋同给高等教育多样化带来了巨大挑战。分化和趋同是高等教育大众化以来相伴生的现象,本文从新制度理论和资源依附理论,并结合政府和市场两个因素来解释美国高等院校升格行为。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娄季春  
文章运用绩效考核理论,分析了教学型高校教师绩效考核在理念、目标导向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在和谐发展考核理念的基础上构建了教学型高校教师的绩效考核体系。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张桂林  蔡永鸿  
高校学生实习制度缺陷导致大学生实习难和效果差问题,在当前促进高等教育与社会实践更紧密地结合的深化教育改革进程中,显得更加突出和紧迫。高校学生实习的"三难"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我国大学生实习制度缺陷。创新大学生实习制度的关键点在于建设法制保障体系,政府主导建立高校学生实习制度,建设多种形式的实习基地以及教育主管部门和高校完善大学生实习制度的执行机制。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付晓婷  宋吉玲  
研究生党建是高等院校组织育人体系的重要部分,发挥研究生党建的思政育人功能,是坚持党对新时代高等教育人才培养领导权的现实要求,也是推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形态发展的客观需要。“大思政”格局下,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异体同构,在思想引领、目标任务、教育过程及特点和基本范畴等方面交叉融合,并遵循人的意识能动的实践立场。立足新时代国家建设人才扩容提质的需求背景,研究生党建承担着以思想政治为引领的复合型人才培养之重任,要优化组织建设,从贴合学生实际需要出发,针对性破解党建活动载体的运用困境。同时,新时代研究生党建育人还应特别重视内能塑造:树立科学导向,凝聚党群力量,以及促进融合研究的拓新发展。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闫永官  
高校公寓文化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校园文化需要推进公寓文化建设。本文以公寓文化建设为研究载体,阐述了公寓文化对于优化育人环境,培养合格人才,营造积极、乐观、向上的校园氛围起重要作用。通过分析公寓文化和文化公寓的特征和功能效应,表明了公寓文化向文化公寓发展的必然趋势,结合工作实际,提出了有效的文化公寓建设途径和具体实施措施。对推动校园文化建设,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具有积极作用。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付晓婷  宋吉玲  
研究生党建是高等院校组织育人体系的重要部分,发挥研究生党建的思政育人功能,是坚持党对新时代高等教育人才培养领导权的现实要求,也是推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形态发展的客观需要。“大思政”格局下,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异体同构,在思想引领、目标任务、教育过程及特点和基本范畴等方面交叉融合,并遵循人的意识能动的实践立场。立足新时代国家建设人才扩容提质的需求背景,研究生党建承担着以思想政治为引领的复合型人才培养之重任,要优化组织建设,从贴合学生实际需要出发,针对性破解党建活动载体的运用困境。同时,新时代研究生党建育人还应特别重视内能塑造:树立科学导向,凝聚党群力量,以及促进融合研究的拓新发展。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熊璐  
对于国内许多高等院校的公共艺术设计专业而言,无论是课程体系安排、教学实践活动还是专业定位都尚处于试验与摸索阶段。这使得"构建教学体系"、"设置专业课程"、"探索教学方法"等成为当前公共艺术、设计专业不可回避的现实性问题,而从公共艺术专业的学科定位不难看出,清晰准确并且具有专业特色的目标设定是该学科的核心要求,处理作品与空间之间的关系、塑造空间形态是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王子玉  许端阳  杨华  丁雪  李达净  
基于GIMMS NDVI以及MODIS NDVI数据,分析内蒙古地区1981-2010年的植被变化趋势,并结合气候、社会经济数据,以旗县为单位定量分析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植被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1)1981-2010年间,内蒙古地区植被变化具有典型的空间异质性,其中植被显著增加区域主要集中在西南部的阿拉善盟、鄂尔多斯市以及东部通辽市等地区,显著减少区域主要集中在北部的锡林郭勒盟以及东北部的呼伦贝尔市的部分地区;(2)对于植被显著增加区域,人类活动作用的影响面积最大,其次为气候因素,气候与人类活动的耦合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王子玉  许端阳  杨华  丁雪  李达净  
基于GIMMS NDVI以及MODIS NDVI数据,分析内蒙古地区1981-2010年的植被变化趋势,并结合气候、社会经济数据,以旗县为单位定量分析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植被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1)1981-2010年间,内蒙古地区植被变化具有典型的空间异质性,其中植被显著增加区域主要集中在西南部的阿拉善盟、鄂尔多斯市以及东部通辽市等地区,显著减少区域主要集中在北部的锡林郭勒盟以及东北部的呼伦贝尔市的部分地区;(2)对于植被显著增加区域,人类活动作用的影响面积最大,其次为气候因素,气候与人类活动的耦合作用也对植被增加有一定显著影响;内蒙古西部降雨量的增加、围封禁牧政策的实施以及农作物播种面积的增加为驱动植被增加的主要因素;(3)对于植被显著减少区域,人类活动的作用略大于气候因素;内蒙古中东部地区降雨减少以及近10年来部分旗县风速的增加是导致植被显著减少的重要气候因素;虽然人工造林、农作物播种面积会增加局部植被盖度,但在县域尺度不足以抵消干旱对植被生长的不利影响,反而会导致区域植被退化。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徐浩杰  杨太保  
以1981-2010年柴达木盆地及其周边气象站点逐月气温和降水量资料为基础,通过气候趋势分析、气候突变分析等方法,研究了柴达木盆地气候要素的变化特征,并结合Landsat TM/ETM+影像、NOAA/AVHRR-NDVI和EOS/MODIS-NDVI数据,研究了近30年来柴达木盆地湖泊面积和植被生长的动态变化及其对气候要素的响应。结果表明:①1981-2010年,柴达木盆地气温整体升高,秋冬增幅最为明显,年平均气温在1997年发生暖突变,1998年以后升温趋势显著。②1981-2010年,柴达木盆地年可利用降水量经历了"减少—增加—减少—增加"的变化,但整体呈增加趋势,1980-1985年、1990-2001年,年可利用降水量呈减少趋势;1985-1990年、2001-2010年,年可利用降水量呈增加趋势。③柴达木盆地湖泊面积受夏季可利用降水量影响显著,1985-2010年,托素和冬给措纳湖泊面积呈"扩张—萎缩—扩张"变化;1985-1990年,湖面轻微扩张;1990-2001年,湖面明显萎缩;2001年以后,湖面显著扩张。④柴达木盆地植被生长受生长季可利用降水量影响显著,1982-2010年柴达木盆地植被生长呈"退化—改善—退化—改善"变化,但整体呈改善趋势;1982-1985年植被轻微退化,1985-1990年植被轻微改善,1990-2001年植被显著退化,2001年以后植被显著改善。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于健  张桂青  
现代高等院校体育专项课教育理念更加注重通过群体素质的构建从而发展学生的个人素质,协作学习模式作为一种群体构建方式,得到越来越多的学者的认可。本文以建构主义为原理,探讨了在高等院校体育专项课中协作学习模式的基本要素、环境设计以及评价方法,并对协作学习模式促进体育课程教学中的心理健康目标进行了探讨。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王爱琴  袁庆远  
本文结合山东省高等院校创业教育的现状,分析了创业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存在的问题,从进一步优化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构建创业教育实践平台、加强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探索创业教育新模式等方面提出了促进创业教育发展的有关措施。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