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580)
- 2023(16879)
- 2022(14469)
- 2021(13588)
- 2020(11370)
- 2019(26190)
- 2018(25595)
- 2017(48271)
- 2016(26458)
- 2015(29961)
- 2014(29470)
- 2013(29427)
- 2012(27298)
- 2011(24897)
- 2010(24423)
- 2009(22654)
- 2008(22409)
- 2007(19186)
- 2006(16691)
- 2005(14846)
- 学科
- 济(108082)
- 经济(107963)
- 管理(72983)
- 业(69091)
- 企(56116)
- 企业(56116)
- 方法(52513)
- 数学(46445)
- 数学方法(45972)
- 中国(30374)
- 农(28089)
- 财(26369)
- 学(24009)
- 贸(23299)
- 贸易(23289)
- 易(22670)
- 业经(22466)
- 地方(19264)
- 制(18773)
- 农业(18705)
- 理论(16593)
- 融(16566)
- 金融(16565)
- 银(16535)
- 银行(16462)
- 务(16290)
- 环境(16237)
- 财务(16224)
- 财务管理(16193)
- 技术(16039)
- 机构
- 大学(384425)
- 学院(378257)
- 济(156201)
- 经济(153191)
- 管理(146126)
- 研究(134177)
- 理学(127322)
- 理学院(125846)
- 管理学(123593)
- 管理学院(122952)
- 中国(101493)
- 科学(84365)
- 京(82419)
- 财(68854)
- 所(68806)
- 农(68771)
- 研究所(63258)
- 业大(60908)
- 中心(60194)
- 财经(56210)
- 农业(54612)
- 江(52484)
- 北京(52312)
- 经(51521)
- 范(49005)
- 师范(48424)
- 经济学(48157)
- 院(47965)
- 经济学院(43609)
- 州(42817)
- 基金
- 项目(262952)
- 科学(205534)
- 基金(192891)
- 研究(184983)
- 家(171546)
- 国家(170198)
- 科学基金(144175)
- 社会(117881)
- 社会科(111830)
- 社会科学(111802)
- 基金项目(101860)
- 省(99468)
- 自然(95504)
- 自然科(93337)
- 自然科学(93309)
- 自然科学基金(91692)
- 划(85672)
- 教育(84527)
- 资助(80416)
- 编号(72488)
- 重点(59421)
- 部(58561)
- 成果(58472)
- 发(55094)
- 创(54050)
- 科研(50969)
- 创新(50582)
- 课题(50101)
- 教育部(49754)
- 国家社会(49524)
- 期刊
- 济(162296)
- 经济(162296)
- 研究(111766)
- 中国(70941)
- 学报(69562)
- 农(61330)
- 科学(60788)
- 管理(51884)
- 大学(51715)
- 财(50494)
- 学学(48787)
- 农业(42557)
- 教育(38592)
- 融(34727)
- 金融(34727)
- 技术(29999)
- 财经(27924)
- 经济研究(27818)
- 业经(24301)
- 经(23949)
- 业(23031)
- 问题(21168)
- 贸(20081)
- 图书(19372)
- 版(18924)
- 科技(18720)
- 理论(18197)
- 业大(18181)
- 技术经济(18146)
- 国际(17960)
共检索到55323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杨胜刚 姜昱
从实证分析可以看出,显著影响我国货币错配的因素按作用效果依次为:汇率制度、贸易顺差、经济增长率。从作用方向看,汇率制度的影响系数是负的,贸易顺差和经济增长率的影响系数是正的。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刘少波 贺庆春
货币错配是发展中国家普遍存在的一种经济金融现象,研究这一现象对我国汇率制度改革和金融深化过程中经济金融政策的制定具有重要的意义。我们发现国内现有研究对我国货币错配的测度存在较严重的偏误。本文在纠正现有研究存在的偏误的基础上,以更为合理的方法、指标选择和数据采集具体测量了我国1986 ̄2005年这20年间的货币错配程度,发现我国总体上存在较为严重的货币错配,但并非这20年都维持在同样的水平,而是经历了缓慢增长、快速上升、回落和回涨这4个演变阶段。本文对各个阶段的特点及影响因素作出了具体分析。
关键词:
货币错配 AECM 影响因素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刘少波 贺庆春
货币错配是发展中国家普遍存在的一种经济金融现象,研究这一现象对我国汇率制度改革和金融深化过程中经济金融政策的制订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首先简单介绍了国外对货币错配引致原因的最新研究成果,在此基础上对1986年至2005年间我国货币错配的引致原因进行了实证检验,实证结果表明,国家的经济规模、金融市场的发展水平和实际有效汇率的变动等因素对我国的货币错配程度有着显著的影响,最后结合我国货币错配现象的特点对以上因素的影响机制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中国 货币错配 影响因素 实证分析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黄秉杰 耿建
本文以1991-2009年统计数据为基础,运用协整及误差修正模型对影响中国货币需求的GDP、R、CPI、M2/GDP及SI进行实证分析,归纳总结各因素对我国货币需求的影响,提出管理层应提高货币政策的预见性、积极关注风险资产价格及制度变量对货币需求影响等相关政策建议,以期对今后的研究有所助益。
关键词:
货币需求 回归分析 货币政策
[期刊] 广东金融学院学报
[作者]
周高宾 韩俊梅
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外汇储备、预期价格及利率对货币需求的影响不明显;而货币化比率、内源融资比率对货币需求有明显影响,尤其是收入变量对货币需求有正的影响,二者相关性强。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赵英军 彭美红
基于我国货币错配日益严重这一事实,在对货币错配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描述之后,利用1995~2006年的经济数据,构建了3个VAR模型,对我国货币错配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货币错配与国内金融发展水平负相关,与通货膨胀率、外债规模程度、贸易差额程度均呈正相关关系,其中:通货膨胀率和外债规模程度对货币错配的影响比较大,而且通货膨胀因素和外债规模程度对货币错配都具有较强的同向作用,而外债规模的作用相对滞后一些。
关键词:
货币错配 影响因素 VAR模型 外债规模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蔡彤娟
货币错配是指一个权益实体的净值(净收入)对汇率变动的敏感程度。近几年,中国的外汇储备规模呈不断上升之势,货币错配成为人民币汇率制度和国内金融改革不得不面对的一个重大问题。准确测度我国货币错配程度,分析我国货币错配的形成原因和独特性以及负面影响,对于防范和控制货币错配风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利用Goldstein和Turner提出的AECM指标对我国的货币错配程度进行了测算,结果表明我国存在一定程度的货币错配。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肖卫国 袁威
货币需求分析对于货币政策制定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应用STR模型对1996-2008年期间中国的货币需求函数进行了非线性检验。实证结果表明:中国货币需求函数确实存在非线性特征,进而反映了中国央行货币政策实施效果的非对称性以及中国"相机抉择"货币政策的局限性;当价格和实际国民收入作为货币当局控制变量时,中国货币政策的效果存在4个季度的产出时滞和4个季度的价格时滞。
关键词:
中国 货币需求 STR模型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刘玲 蒋锋
本文运用货币替代率相对量指标对中国目前货币替代程度进行了测算,并依据该测算结果总结了中国货币替代特征,认为中国货币替代率整体水平不高且呈现出阶段性波动特征,货币反替代趋势和非对称双向替代现象明显。通过对中国货币替代率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本文得出如下结论:汇率、广义货币供给量、通胀率与货币替代率成正相关关系,国民生产总值与货币替代率反相关,本外币利差变化对货币替代率的影响不显著。
[期刊] 广东金融学院学报
[作者]
熊艳春 齐传君
货币替代是指外国货币在本国境内替代本国货币来行使货币的某一种或某几种职能的现象。无论从绝对量还是相对量而言,中国目前的货币替代程度不算严重,且处于隐性状态,但由于中国金融市场对外开放进程的加快,货币替代对中国金融稳定的影响问题不能不引起警觉。通过对货币替代影响因素的分析,我们可以为决策层提供反货币替代的政策性建议。
关键词:
货币替代 影响因素 实证分析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高云峰 董邦国
本文以经济改革和金融发展为背景,从经典货币需求理论分析出发,运用协整检验和误差校正模型对我国货币需求的稳定性问题展开研究。分析结果显示,货币需求、国民收入、利率和通货膨胀率之间存在协整关系;我国货币需求主要受收入因素影响而呈现出长期稳定性特征,长期稳定的货币需求对其即期增长的抑制作用不明显,货币需求函数表现出高收入弹性和低利率弹性,而利率的外生性削弱了货币需求对利率的调节作用;基于VEC模型的短期G ranger因果检验,支持货币量、利率和货币政策最终目标之间短期均衡关系的存在。
关键词:
货币需求 协整分析 ECM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王国松
文章基于利率平价的货币需求模型,运用VECM法,对2005年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后的中国货币替代与反替代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文章检验结果表明:中国货币替代及反替代与人民币实际汇率、中国实际经济增长、美中实际利差、中国物价水平之间存在长期协整关系;人民币实际汇率和中国实际经济增长是中国货币替代与反替代的最主要影响因素。因此,中国货币替代的主要动机是套汇,中国当局应充分运用税收政策和利率政策,维系人民币汇率稳定,从而推动经济增长。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何源
文章基于货币需求函数构建新的货币流通速度方程式和货币流通速度函数模型,并通过两种货币流通速度的比较分析和实证检验,得出货币化和股票市场的发展是我国货币流通速度的主要影响因素的结论。为我国货币当局加快货币流通速度提供了调控对象和理论依据,进而最终达到"盘活存量"的目的。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郑超愚
中国货币政策取向有必要适应经济景气的周期阶段变化而及时调整,完成从流动性管理到风险管理的操作模式转变。虽然中国粮食产品价格具有长期上涨的结构性特征,但通货膨胀已经并且将继续呈现低核心通货膨胀率的趋势,货币政策应该采取以核心通货膨胀率为度量的价格稳定目标。中国货币政策在强化其经济稳定职能的独立性和领导力的同时,应该承担经济增长责任并建立最高可持续增长率性质的经济增长目标,通过积极需求管理实现中国经济的反向软着陆。
关键词:
宏观经济 货币政策 经济周期 通货膨胀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