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038)
2023(3069)
2022(2456)
2021(2043)
2020(1529)
2019(3440)
2018(3571)
2017(6628)
2016(3896)
2015(4273)
2014(4357)
2013(4600)
2012(4422)
2011(4288)
2010(4045)
2009(2900)
2008(2494)
2007(2133)
2006(1975)
2005(1684)
作者
(12959)
(11218)
(10839)
(10376)
(6582)
(5299)
(4767)
(4513)
(3976)
(3790)
(3745)
(3644)
(3473)
(3471)
(3440)
(3428)
(3283)
(3132)
(3097)
(2949)
(2887)
(2721)
(2595)
(2540)
(2512)
(2410)
(2386)
(2378)
(2303)
(2287)
学科
(16646)
经济(16642)
管理(11257)
环境(9897)
(7494)
方法(7309)
(6774)
数学(6725)
数学方法(6650)
资源(5458)
(4747)
企业(4747)
(4612)
(4442)
地方(4390)
生态(4294)
土地(4259)
规划(3744)
环境规划(3686)
经济学(3535)
(3511)
中国(3208)
农业(3144)
(2745)
(2709)
业经(2548)
问题(2249)
(2067)
金融(2067)
环境经济(2059)
机构
学院(54649)
大学(54090)
研究(22199)
(20910)
经济(20498)
管理(19428)
理学(16831)
科学(16813)
理学院(16630)
中国(16299)
管理学(16117)
管理学院(16051)
(14697)
(12321)
业大(12147)
农业(11871)
研究所(11616)
(11590)
中心(10175)
(8544)
(8437)
农业大学(8024)
(7985)
科学院(7904)
(7526)
北京(7346)
(7329)
(7301)
(7263)
资源(7233)
基金
项目(43514)
科学(33797)
基金(32120)
(30266)
国家(30111)
研究(27696)
科学基金(24772)
自然(18087)
自然科(17567)
自然科学(17564)
基金项目(17394)
自然科学基金(17163)
(17150)
社会(16771)
社会科(15955)
社会科学(15953)
(15179)
资助(12988)
教育(11332)
重点(10576)
计划(10331)
(10192)
编号(9469)
科技(9429)
(9089)
科研(8957)
(8380)
创新(8068)
发展(7608)
(7503)
期刊
(20173)
经济(20173)
学报(12911)
研究(12866)
(12342)
科学(12269)
中国(11116)
大学(8923)
学学(8699)
农业(8656)
资源(6475)
(5635)
管理(5605)
(5381)
技术(3946)
(3945)
金融(3945)
业大(3852)
林业(3686)
统计(3573)
(3416)
科技(3213)
业经(3175)
自然(3112)
经济研究(3091)
(3084)
农业大学(2975)
决策(2814)
中国农业(2701)
财经(2532)
共检索到7699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尚二萍  张红旗  
伊犁河谷是中国草地生态系统最活跃的地区之一,准确评估其碳库对当地草地的可持续利用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采用In VEST模型碳存储模块,基于实测数据评估1980S、2000S、2010S三个不同时期伊犁河谷6种草地类型的四大碳库的碳存储。结果表明:(1)伊犁河谷草地的碳存储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1980S、2000S、2010S的草地碳存储总量分别为32.61TgC、39.67TgC、25.92TgC,草地平均碳密度为9.76TC/hm~2、12.26TC/hm~2、8.45TC/hm~2;(2)草地碳密度以地下和土壤碳密度为主,两者之和为(7.49~10.35)TC/hm~2,占草地碳密度的...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闫俊杰  黄辉  崔东  刘海军  陈晨  夏倩倩  
选取新疆伊犁河谷作为我国西北干旱与半干旱区草地生态典型分布区,利用MODIS NDVI遥感数据,反演草地植被覆盖度,并以草地覆盖度作为生态服务价值计算的参考因子,实现生态服务价值的空间异质表达,定量分析伊犁河谷草地退化的时空特征及其对生态服务价值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2001—2015年伊犁河谷90.04%的草地出现不同程度的退化,草地退化面积及覆盖度降幅逐步增大,但退化以轻度为主,且退化速度在2010—2015年有所减缓;(2)草地退化致使草地生态服务价值总量减少10.30%,由畜牧超载和过牧所致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闫俊杰  刘海军  崔东  陈晨  
以伊犁河谷为研究区,利用MODIS NDVI数据及像元二分模型,反演草地植被覆盖度,以草地植被覆盖度为评价标准,结合数字高程模型(digital elevation model,DEM)数据及Getis-Ord Gi*冷/热点分析方法,对伊犁河谷2001-2015年草地退化的时空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受持续过度放牧及气候条件影响,2001-2015年伊犁河谷草地整体持续退化,15年内退化草地比例达46.18%,但退化以轻度为主;2)空间上退化草地的分布范围逐步向高海拔区域扩展,海拔1 500-3
[期刊]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闫俊杰  黄辉  崔东  刘海军  陈晨  
基于MODIS NDVI数据,利用像元二分模型反演植被覆盖度,结合DEM数据及差值分析方法对伊犁河谷2001年2015年草地植被覆盖度的时空变化特征进行了研究.得出如下结论:1)受持续畜牧超载及气候条件恶化影响,2001年2015年伊犁河谷草地盖度持续降低,15a内全区草地平均盖度降低11.09%,90.04%草地的植被盖度出现不同程度的降低,但主要为降幅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刘芳  张红旗  董光龙  
作为西北干旱区的重要绿洲,伊犁河谷草地动态监测及其对降水的敏感性研究,对该区域草地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影响和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00-2010年的MODIS NDVI数据,采用像元尺度的线性回归方法,分析了伊犁河谷草地NDVI的时空变化特征,结合同期遥感降水数据产品,采用相关系数法和降水敏感性指数定量刻画不同类型草地NDVI的降水敏感性及其时空特征。结果表明,2000-2010年伊犁河谷草地植被整体呈显著的退化趋势,NDVI值下降速度为1.5%/10a,其中高寒草地和山地草甸的NDVI下降趋势显著,而改善区主要为温性草原、温性荒漠草原和温性荒漠。随着草地改善程度增加,草地覆被变化...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孙国军  李卫红  朱成刚  杨玉海  王非  
容重是土壤最基本的物理性状之一,是衡量土壤退化的核心指标,研究其空间变化对防治土壤侵蚀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伊犁河谷为研究对象,运用传统统计学、GIS空间技术和地统计学的KrIGInG空间插值等方法,分析了表层土壤(0~20cm)容重的空间变异特征。结果表明:表层土壤容重频率分布为正态分布,K-S单样本检验表明,其峰度为0.14,偏度为0.15,变化范围为(1.01~1.50)G/cm~3,平均值为1.25G/cm~3,变异系数为7.6%,属于弱变异性;表层土壤容重的块金值为0.0056,基台值为0.0083,块金效应为32.5%,为中等相关性;空间尺度上,表层土壤容重由南向北和由西向东逐渐减小...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朱成刚  李卫红  李大龙  刘志明  富磊  
探讨河谷坡地的土壤特性及其可蚀性对保护土地资源、制定水土保持措施具有重要意义。基于伊犁河谷典型区域127个调查点表层土壤的实地调查与取样分析,利用EPIC模型公式计算土壤可蚀性,分析了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理化性质及土壤可蚀性的特征、探讨了土壤可蚀性与其他土壤特征因子间的关系以及土壤各特征因子的空间变化与异质性。研究结果显示:新开垦坡地增加了表层土壤水分、改善了土壤结构与质地,有助于减小土壤可蚀性;土壤理化性质随着海拔升高、由西南向东北明显改善,土壤可蚀性降低,质地更好的土壤有助吸水、保水与植被生长,进而降低土壤可蚀性;各土壤特性,包括土壤可蚀性,空间异质性在小尺度上总体较小,空间分布自相关程...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李东育  俞玉  许顺  温兵霞  施如康  韩大勇  
【目的】当年生枝条是木本植物进行种群空间扩展、结实和光合作用的主要部位,反映种群进化和适应调节等重要生态学特征。研究当年生枝条的生长调节特征,可揭示植物种群的适应机制。【方法】通过分析国家Ⅱ级保护植物小叶白蜡Fraxinus sogdiana的长枝、中枝和短枝3种不同类型枝条各构件之间的异速生长关系,对不同类型枝条功能的差异性及其在种群适应调节中的作用进行研究。【结果】不同类型枝条的叶片和茎之间具有不同的生长规律,其中在总叶面积和茎生物量关系上,长枝和中枝上均为同速生长关系(斜率分别为1.170和1.135),而在短枝上为异速生长关系(斜率为0.657);在叶片生物量和茎生物量分配关系上,长枝、中枝和短枝分别表现为异速、同速、异速生长关系,回归方程的斜率依次为1.460、0.908和0.840。共同表明长枝和中枝具有更高的叶片生长能力,功能上侧重于扩展空间和光合生产,短枝的功能与有性繁殖过程有关。叶轴对叶片生长也有调节作用,在中枝和短枝上能够弥补茎对叶面积支持效率的不足,但在长枝上作用不明显。【结论】小叶白蜡的长枝和中枝具有更高的叶片支持效率,其功能不仅体现在扩展种群生长空间方面,同样也体现在较高的光合生产能力方面,当年生枝条具有更为复杂的功能分化,在种群适应调节中的作用更加多样化,建议在研究具有二态性枝条的植物生长调节特征时,应考虑枝条类型的差异性。图3表3参37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李宏薇  许尔琪  张红旗  
[目的]综合分区是差别化进行土壤侵蚀防治与管理的基础,对控制水土流失、修复生态环境和支撑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方法]文章基于伊犁河谷的气象、NDVI、DEM、土地利用、土壤质地及其有机质等数据,利用水力侵蚀模型、风力侵蚀模型和冻融侵蚀分级方法评估其土壤侵蚀特征,并根据相似性、综合性、空间连续、主导因子和综合因素相结合等相关原则进行综合分区。[结果](1)伊犁河谷土壤侵蚀中,水力侵蚀面积占研究区的83.42%,水力侵蚀在各县(市)均有分布;冻融侵蚀面积比重为16.1%,集中分布于南部、中部和北部天山山区;风力侵蚀面积最小,集中分布在图开沙漠周围。(2)通过地貌类型、侵蚀类型及强度、主要侵蚀限制因子和水土保持措施方向等指标,将伊犁河谷划分为6个一级区和14个二级区。一级区包括北部天山山区、伊犁河丘陵区、伊犁河谷地、中部天山山区、昭苏—特克斯盆地和南部天山山区。[结论]针对各分区水土流失特点,该文探讨了其土壤侵蚀治理方案,冻融侵蚀重点治理区以工程措施和植被恢复为主,水力侵蚀重点治理区主要进行人工经济林与草地种植;土壤侵蚀预防保护区重点采取封育措施对天然植被进行保护,以期为伊犁水土保持提供科学指导。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许尔琪  张红旗  董光龙  
为定量化评估多因子对伊犁河谷土壤侵蚀的影响及其联合效应,本文应用修正土壤流失方程,估算近30年来(1985-2000年和2000-2015两个时段)伊犁河谷土壤水力侵蚀的时空变化,分析降雨、植被盖度和土地利用各因子对土壤侵蚀变化的作用。结果表明:研究区总体上土壤侵蚀状况较轻,以微度侵蚀为主,面积占比达到83.99%,强度侵蚀等级以上的面积占比仅为2.25%,零星分布于南、北、中天山的局部地区;严重土壤侵蚀主要分布在低覆盖度的草地。对比两个时段,研究区的土壤侵蚀呈总体改善但局部恶化的趋势,轻度侵蚀等级以上的面积都显著减少。从1985-2000年到2000-2015年,伊犁河谷的降雨侵蚀力明显增加...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赵建安  张英  刘芳  
本文结合伊犁河流域土地开发自然条件和环境,对新疆伊犁河流域历史上,主要是清代农业土地资源开发的规模、形式、结构等进行了分析和讨论,并对历史上的农业土地资源开发特征进行了总结,提出古代伊犁河流域农业土地资源的开发活动,在历史上起到了重要的屯垦戍边,保障"丝绸之路"繁荣的基本作用;同时,还起到了推动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农耕技术与文化的传播,民族交流与融合等多种功效。古代伊犁河流域的农业土地资源开发方式对当今伊犁河流域的土地资源开发模式和格局具有重要的借鉴及启示。这些借鉴及启示包括:①伊犁河流域历史上农业土地资源开发主要与屯垦戍边相关联,是一个边防与经济发展并举的重要举措;②古代以屯垦为主要方式的伊犁...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徐莉  杜宏茹  
[目的]农户种植决策是诱发农业结构调整的微观基础,研究农户种植决策的影响因素,不仅有利于了解农业种植结构,也对该区域推进和深化农业结构调整,实现农业产业化、现代化具有重要的意义。[方法]文章基于新疆察布查尔县21个行政村228户农户的问卷调查数据,应用Logistic模型,从农户家庭特征、个体特征、生产特征及收入特征等4个方面实证分析了影响农户种植决策的主要因素。[结果]对农户种植决策行为影响显著的因素有家庭总人口、耕地面积、地形部位、总收入等,其中,耕地面积和地形部位对农户种植意愿有显著正向影响,而家庭总人口和总收入对农户种植意愿有显著负向影响;常年从事农业劳动人数、户主文化水平、地块位置、地块总数以及对于农业技术服务态度没有通过检验,无法得出这几个变量与农户种植决策之间的关系。[结论]影响农户种植决策的因素除耕地面积、总收入、家庭总人口及地形部位外,还会受到政策、农户自身种植习惯、农业技术等影响,农户对农业技术知识的匮乏是影响该县农业结构调整的主要原因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焦子伟  郭岩彬  孟凡乔  王开勇  吴文良  
该文结合生态资源丰富经济欠发达的伊犁河谷地区的农业基本情况及发展绿色产业的优势,运用生态学原理、系统工程等方法,借助现代管理技术,坚持市场导向原则、因地制宜原则、科学规划原则和政府服务原则,采取强有力的措施,重点推进绿色种植业、绿色设施农业、绿色畜牧业、绿色林业、绿色旅游观光农业、绿色农产品加工业和绿色保鲜储运业支柱产业,将伊犁河谷建设成为我国绿色农产品产业发展基地,实现农民增收和企业增效,推动伊犁经济社会健康发展。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胡赛  蒲春玲  闫志明  王红丹  
坚持"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发展方向,加快种植业产业布局调整,对于增强伊犁河谷地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确保粮食安全及农产品的有效供给有着重要意义。伊宁县是伊犁河谷地区具有代表性的农业大县,文章以伊宁县为例,在分析伊宁县种植业产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结合伊宁县内外农业产业化的发展需求,提出"稳定小麦,提质玉米,增加果蔬"的调整思路。采取综合比较优势指数法从效率优势、规模优势及综合优势3方面对伊宁县种植业主要农作物类型与全国同类农作物进行优势比较分析,并结合GIS软件的空间分析功能,将伊宁县划分为农业种植三大功能区,围绕伊宁县农业优势支柱产业和特色农产品规模化生产,建成优质高效、高产出率和高...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胡赛  蒲春玲  闫志明  王红丹  
坚持“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发展方向,加快种植业产业布局调整,对于增强伊犁河谷地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确保粮食安全及农产品的有效供给有着重要意义。伊宁县是伊犁河谷地区具有代表性的农业大县,文章以伊宁县为例,在分析伊宁县种植业产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结合伊宁县内外农业产业化的发展需求,提出“稳定小麦,提质玉米,增加果蔬”的调整思路。采取综合比较优势指数法从效率优势、规模优势及综合优势3方面对伊宁县种植业主要农作物类型与全国同类农作物进行优势比较分析,并结合GIS软件的空间分析功能,将伊宁县划分为农业种植三大功能区,围绕伊宁县农业优势支柱产业和特色农产品规模化生产,建成优质高效、高产出率和高...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