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686)
2023(13872)
2022(12186)
2021(11530)
2020(9422)
2019(22112)
2018(21650)
2017(40871)
2016(22440)
2015(25225)
2014(25312)
2013(24947)
2012(22721)
2011(20700)
2010(20690)
2009(19216)
2008(18789)
2007(16058)
2006(14245)
2005(12770)
作者
(64021)
(53408)
(52783)
(50634)
(33979)
(25618)
(24047)
(20816)
(20260)
(18941)
(18439)
(18027)
(16997)
(16717)
(16544)
(16339)
(15775)
(15762)
(15247)
(15152)
(13079)
(12984)
(12648)
(12153)
(11863)
(11811)
(11803)
(11801)
(10710)
(10305)
学科
(88778)
经济(88653)
管理(67793)
(60673)
(50018)
企业(50018)
方法(38167)
数学(32777)
数学方法(32414)
中国(26782)
(24173)
(23409)
地方(20442)
业经(20066)
(20064)
(19388)
环境(17955)
农业(16260)
(14949)
(14818)
贸易(14809)
理论(14572)
(14322)
(14206)
财务(14138)
财务管理(14105)
(14035)
(13569)
金融(13565)
(13457)
机构
大学(318044)
学院(314641)
管理(125578)
(125028)
经济(122081)
研究(108880)
理学(108752)
理学院(107422)
管理学(105624)
管理学院(105040)
中国(79526)
(68564)
科学(67480)
(58670)
(53897)
研究所(49011)
中心(48883)
(47824)
财经(46509)
业大(46142)
(45145)
北京(43410)
(43391)
师范(43056)
(42260)
(40181)
经济学(37233)
农业(37076)
(36841)
师范大学(35450)
基金
项目(219720)
科学(173744)
研究(160861)
基金(160462)
(139483)
国家(138397)
科学基金(119569)
社会(102348)
社会科(96956)
社会科学(96934)
基金项目(86421)
(84311)
自然(77723)
自然科(75821)
自然科学(75806)
自然科学基金(74404)
教育(72718)
(71814)
编号(65013)
资助(64477)
成果(52619)
重点(49234)
(48221)
(46424)
(45346)
课题(44829)
(42631)
创新(42402)
国家社会(42158)
科研(41508)
期刊
(139233)
经济(139233)
研究(96665)
中国(61150)
学报(48899)
科学(46372)
管理(45693)
(44341)
(43347)
大学(37278)
学学(34922)
教育(34631)
农业(30071)
技术(25994)
(25827)
金融(25827)
财经(22421)
业经(21795)
经济研究(21393)
问题(19283)
(19073)
图书(16770)
理论(16230)
资源(15718)
科技(15674)
(15201)
实践(14914)
(14914)
现代(14876)
(14419)
共检索到46569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徐毅  彭震伟  
城市生态空间是城市生态系统维持正常运转的重要物质空间,对城市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与此同时,城市生态空间是城市空间的有机构成,具备城市空间的一般特点,其发展演化的空间过程受到城市发展动力的影响。改革开放后的1980年至2010年间,上海城市的快速发展带来了上海城市生态空间的快速演化,重点论述了此期间上海城市生态空间演进的空间过程,并进一步分析了上海城市生态空间演进的动力机制。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李仙德  白光润  
转型期间,上海城市空间重构主要表现在郊区化、城市土地利用优化、城市居住空间分异、新城市空间浮现、公共空间失落、历史文化街区消亡等方面。影响上海城市空间重构的动力主体是政府、企业、个人。政府通过制度和政策经营城市空间,企业通过市场实现对城市空间的组织,个人主要通过对居住空间选择等来影响城市空间结构。制度变迁、技术进步、经济发展、居民活动共同驱动着上海城市空间重构。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刘曙华  沈玉芳  
近10余年来,我国城市化进入快速发展的阶段。鉴于我国的特殊国情,城市化的任务艰巨,面临的矛盾十分复杂,而城市扩展是城市化进程空间行为的直接表现形式。文章把上海作为具体案例,在国内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分析上海城市扩展在地域空间上的动态过程及其各阶段所表现的特点,做出了四阶段的划分。提出了新上海“一个中心,三个圈层,四个副中心,九个中等城镇”主体发展框架,并对城市扩展的模式、动力机制和存在问题进行了探讨。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贾彩彦  
近代上海开埠以后,租界的设立及新的土地管理模式的设置,激发了学者们对西方土地规划理论的探讨,而且从清末开始到国民政府都从城市规划上进行设计、尝试,这些理论探讨和实践运用,促进了传统规划经济思想的近代转型。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张洪恩  郝赤彪  聂彤  
改革开放以来,快速城市化的内因导致城市空间结构重构,而滨海城市特有的海洋资源在城市空间扩展过程中影响不可忽视,从动力机制的角度出发,以青岛为例研究滨海城市在港口经济、产业结构、土地政策、居民生活因素等方面之于城市空间扩展的作用。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李华  
运用缓冲区的空间分析方法,在对居民使用者主体的游憩行为特征调研和分析的基础上,通过服务半径及其覆盖率反映生态游憩空间的服务适宜度的区域差异,从而揭示上海城市生态游憩空间的格局分异特征,发现服务覆盖率低和分布不均的空间格局影响了市民游憩的适宜度,从而导致上海整体生态游憩空间的服务功能的较低水平。据此提出优化对策:市中心应注重空间整合的立体化与纵深化,近郊及中外圈区域的优化重点是空间布局的均匀性与渗透性,同时重视和加强多功能的生态游憩廊道系统的构建和生态游憩空间建设的近自然性与软质化。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李晓文  方精云  朴世龙  
基于多时段TM遥感影象资料,对上海地区近10年来城市土地利用变化类型、形成过程和相关空间机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①农业用地是全区近10年来城市用地扩展的主要来源;②灌草丛与弃耕地作为一类独特的“中间过渡”土地利用类型,其数量、分布在一定程度上指示着新开发区形成、扩展的强度和方位;③具有较大面积、较少转变次数的土地利用变化类型,其空间格局强度最为显著,空间凝集度和亲和性也最强,构成区域城市化扩展的主体骨架。在此基础上,以具有较大规模的多个扩展核(常构成城市的CBD)为核心的“多核扩展”和以卫星城、交通干线周围为主的“点—轴扩展”模式,成为本区域城市化过程中城市形态组建和扩展的主要形式;④上海中...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李俊峰  焦华富  韩玉刚  杨成凤  
运用历史分析方法,借助RS、GIS等手段,对上海市跨黄浦江发展过程和机理进行分析和探讨。结果表明,上海市跨江发展经历了萌芽、发育、加速发展和稳定发展4个阶段;各阶段在空间形态、产业发展与布局、空间拓展强度等方面有较大差异;由于社会背景、经济水平不同,在不同发展阶段推动跨江发展的主导驱动力各不相同。而在加速发展过程中,城市发展需求是上海跨江发展的原动力,全球化、国家发展战略需求以及政策和市场机制等因素是其跨江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达良俊  杨同辉  宋永昌  
城市作为人口主要集中居住的地区 ,其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已经受到普遍关注。建立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健康、安全和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化城市是全球人类的共同理想。通过建设城市森林来改善城市环境 ,维持和保护城市生物多样性 ,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 ,促进城市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是现代城市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内容和主要标志 ,城市森林是城市有生命的基础设施之一 ,对城市生态环境改善具有重大意义。本文从上海市的自然生境条件、环境质量状况、生态敏感区的分布、城市化程度等方面进行城市生态分区 ,同时根据水系及道路交通系统的等级 ,提出上海城市森林布局的建议和依据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柳云龙  章立佳  施振香  卢小遮  庄腾飞  
为揭示城市化、工业化等人为活动对土壤有机碳的影响,选择能反映上海城郊乡梯度差异的城市样带,采用地统计学方法对表层土壤样品土壤有机碳的空间变异结构和分布格局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城市表层土壤有机碳含量均属中等变异,徐汇区土壤有机碳含量呈正态分布,奉贤区、闵行区和所研究样带土壤有机碳含量呈对数正态分布。半方差函数模型拟合结果显示徐汇和闵行区土壤有机碳符合指数模型,奉贤和所研究样带土壤有机碳符合球状模型。通过泛克里格插值得到城市表层土壤有机碳含量空间分布图,发现徐汇、闵行区土壤有机碳呈岛状,奉贤区呈条带状,而所研究样带呈条带和岛状分布相结合的特点。土壤有机碳含量城郊乡梯度差异明显,工业化、城市化、肥...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任会明  叶明确  祝影  
利用2016年上海市教育机构的相关数据,运用连锁网络模型、社会网络分析方法以及ArcGIS空间分析方法测度了上海城市网络的空间结构特征。研究发现:①整个网络具有较强的集聚性,节点中心性空间分异显著,呈现出小世界效应的特征。②网络层级鲜明,五角场街道、徐家汇街道为上海教育网络的集聚中心,处于城市网络的最高层级。整个城市网络呈现四边形架构的空间格局,五角场街道—徐家汇街道—张江镇—江川路街道为网络的核心架构顶点。③通过QAP回归分析发现,人口因素、地理距离、交通通达性、产业集聚、名牌效应以及商务经济发展水平是上海城市网络形成的重要影响因素,对城市教育网络的扩展具有促进作用。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隋玉正  史军  崔林丽  梁萍  
基于上海城市气象站点数据、卫星遥感反演的土地利用数据、气象灾情记录数据和植被叶面积指数数据,运用层次分析法结合专家咨询法,建立了上海城市人居生态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并综合应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GIS)空间分析技术,从湿润指数、气象灾害指数、水体密度指数、植被覆盖指数和植被质量指数开展了上海城市250m空间格网的人居生态质量评价和等级划分。结果表明:建立的评价指标体系对上海城市人居生态质量评价是可行的,上海人居生态质量在多数地区都为良或一般等级,在闵行、宝山和嘉定一些地区以及青浦和浦东个别地区人居生态质量为差,而在崇明北部和南部一些地区以及浦东、南汇和奉贤沿海极少地区人居生态质量为优等级。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安佑志  尹占娥  殷杰  张华  张书娟  
基于上海市1987年和2007年的Landsat-TM遥感数据,采用监督分类方法,获得2个时相遥感土地利用分类数据;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区域土地利用综合生态风险指数,通过普通克里格插值方法,编制上海区域生态风险等级图。研究结果表明:20年来,上海市土地利用的总体趋势是城市建设用地面积大幅增加,农田面积大幅减少;对半变异函数曲线中块金值、基台值和块金基台比3个主要参数的分析,表明上海市生态风险指数的空间相关距离在逐年增加;1987年和2007年的生态风险指数分别在0.15~0.31和0.12~0.32之间,该指数从市中心向郊区呈圈层状递减,且高生态风险区面积在大幅扩大;通过缓冲区分析得出土地利用类...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姜绵峰  叶春明  
文章采用生态足迹模型对上海地区14年人均生态足迹和人均生态承载力进行了测算,结果表明,1999-2012年间,上海人均生态足迹以2010年为转折点呈现倒U形发展态势,人均生态承载力持续下降并逐渐趋向平稳,人均生态赤字处于稳定水平但依然很高。以生态足迹模型计算结果为基础数据,采用ARIMA模型对14年间上海人均总生态足迹和各种土地类型的生态足迹演变进行了模拟和分析,并预测了未来5年内的变化趋势。预测结果表明,城市发展的快速转型使得上海地区生态状况逐渐好转。在预测基础上,将上海与部分省份的情况对比并进行了综合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