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3697)
- 2023(19972)
- 2022(16987)
- 2021(15871)
- 2020(13035)
- 2019(30005)
- 2018(29549)
- 2017(54806)
- 2016(30196)
- 2015(34184)
- 2014(34135)
- 2013(33905)
- 2012(31961)
- 2011(29433)
- 2010(29516)
- 2009(27307)
- 2008(27050)
- 2007(23951)
- 2006(21454)
- 2005(19098)
- 学科
- 济(126902)
- 经济(126763)
- 管理(79916)
- 业(79542)
- 企(60985)
- 企业(60985)
- 方法(51719)
- 数学(44564)
- 数学方法(44039)
- 农(42334)
- 中国(39070)
- 地方(29549)
- 业经(29487)
- 学(29464)
- 财(28906)
- 农业(28008)
- 贸(25315)
- 贸易(25298)
- 易(24552)
- 制(24200)
- 银(20949)
- 银行(20868)
- 融(20365)
- 金融(20363)
- 行(20126)
- 环境(19653)
- 和(19098)
- 理论(19054)
- 技术(18757)
- 发(18672)
- 机构
- 大学(441789)
- 学院(438029)
- 济(176524)
- 经济(172782)
- 管理(163921)
- 研究(161348)
- 理学(140847)
- 理学院(139070)
- 管理学(136476)
- 管理学院(135693)
- 中国(121449)
- 科学(102333)
- 京(96775)
- 农(86317)
- 所(84133)
- 财(78597)
- 研究所(76921)
- 中心(72067)
- 业大(70836)
- 农业(67238)
- 江(65606)
- 财经(62083)
- 北京(61856)
- 范(61033)
- 师范(60340)
- 院(57665)
- 经(56555)
- 经济学(53171)
- 州(52872)
- 师范大学(48940)
- 基金
- 项目(296066)
- 科学(230644)
- 基金(213577)
- 研究(211264)
- 家(189979)
- 国家(188355)
- 科学基金(158242)
- 社会(133188)
- 社会科(125897)
- 社会科学(125863)
- 省(114599)
- 基金项目(112704)
- 自然(103151)
- 自然科(100752)
- 自然科学(100719)
- 自然科学基金(98918)
- 划(98040)
- 教育(96174)
- 资助(87796)
- 编号(84536)
- 成果(69862)
- 重点(67331)
- 发(66334)
- 部(64973)
- 创(60625)
- 课题(59701)
- 创新(56700)
- 科研(56557)
- 国家社会(55192)
- 计划(54870)
- 期刊
- 济(202026)
- 经济(202026)
- 研究(132435)
- 中国(93012)
- 农(82667)
- 学报(80861)
- 科学(72141)
- 大学(60224)
- 管理(59928)
- 财(57261)
- 学学(56600)
- 农业(56360)
- 教育(51187)
- 融(41548)
- 金融(41548)
- 技术(35664)
- 业经(33714)
- 经济研究(31915)
- 财经(30445)
- 业(28520)
- 问题(26401)
- 经(26244)
- 图书(23817)
- 版(23663)
- 科技(22135)
- 贸(22050)
- 业大(21847)
- 世界(20950)
- 技术经济(20749)
- 国际(20209)
共检索到67016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王武林 曹小曙 黄晓燕
首先利用聚类分析法,划分了1980—2010年中国乡村公路的发展进行阶段,并总结出各个阶段的特征;其次,选取1980、1990、2000和2010年4个时间节点,分析各省(直辖市、自治区)的乡村公路网络密度及差异;最后利用回归分析法和主成分分析法,分析乡村公路发展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乡村公路发展可划分为缓慢发展、快速发展、质与量并重发展3个阶段;乡村公路网络密度大体呈现出东高西低的阶梯状格局,59%以上的国土面积的乡村公路网络密度长期低于全国的平均水平;到2010年,可把各省(直辖市、自治区)的乡村公路发展水平划分为领先、中游偏上、中游、中游偏下、较落后5类;客货运的发展、农村的生产投资、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等对乡村公路的发展影响较大,国家支农政策对促进乡村公路发展也具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
乡村公路 发展 影响因素 中国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汪办兴
2009年,央行推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为票据市场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市场环境。全年票据市场运行受货币政策调整的影响显著,票据签发与贴现交易活跃,票据贴现余额大幅增加,融资规模冲高后回落,票据市场利率在低位区间震荡运行后出现大幅上升,同时票据业务监管日趋严格。展望2010年,央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的延续和政策微调力度的加大将继续增强票据市场的波动性,市场供需均衡将更趋合理;回购式交易占比将有所提升;利率将震荡上升;电子商业汇票系统运行后的创新效应将有所显现。
关键词:
票据市场 票据融资 票据承兑 票据贴现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浩,门可佩
提出灰色增量模型,并根据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实际,将灰色增量模型与普通灰色模型相结合,对2004-2010年中国经济进行预测和实证分析,同时对当前经济发展所面临的若干热点问题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
中国经济 灰色模型 灰色增量模型 预测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戴小文 漆雁斌 唐宏
由于考虑了因消耗中间载能生产资料而产生的间接碳排放,农业隐含碳排放较一般核算方法下的农业碳排放核算更加全面。本研究根据1990-2010年投入产出数据核算了中国农业隐含碳排放,比较了两种碳排放核算方法下中国农业碳排放的差异,分析了农业碳排放的影响因素,并利用Kaya恒等式分解原理将其分解为经济规模、经济结构、一般技术进步以及低碳农业技术进步四类因素。研究表明:经济规模因素对农业隐含碳排放做出了主要正向贡献,一般技术进步因素也在大部分年份对其表现出正向驱动,经济结构因素与低碳农业技术进步因素则是负向驱动农业隐含碳排放的主要因素。根据隐含碳排放性质与特点,针对中国农业隐含碳驱动因素,采取防止一般农...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孙建卫 赵荣钦 黄贤金 陈志刚
采用1995—2005年中国各行业的相关统计数据,基于IPCC温室气体清单方法,构建了碳排放核算的项目框架,对中国历年的碳排放进行了核算;并应用因素分解方法对中国历年来碳排放量和碳排放强度及其变化的因素进行了时间序列分析。结论如下:①中国碳排放总量呈先缓慢减少后快速增加的态势,2005年中国碳排放达22.02×108t,比1995年增加了66%,由于林业的碳汇功能,2005年净碳排放量为19.05×108t;②碳排放强度的变化量总体上表现为增长态势,2002年前碳排放强度逐年减小,2002年后碳排放强度变化量转为正值,其中技术进步是碳排放强度变化的主要因素;③GDP增长是碳排放总量增加的主要动...
关键词:
气候变化 碳排放 中国
[期刊]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胡艳 郑新蓉
1949—1976年,中国乡村学校在校生人数快速增长,1976年全国乡村小学、初中、高中的入学学生分别以几倍、十几倍和几十倍的数字高于开始有统计资料的1962年。这种情况,没有大批教师的补充和任用是不可想象的。那么当时究竟采取了什么办法满足乡村教师队伍急剧扩充的需要呢?除了少量政府文件,很难找到相关文字资料,也没有研究成果可供参考。有鉴于此,口述史研究就成了弥补这一不足的好办法。本课题的研究者在全国范围内选取了46位有代表性的乡村教师作为访谈对象,通过分析他们的口述资料,结合国家教育政策,发现,当时是采取政府配给和乡村自聘相结合的办法实现乡村教师的补充任用的,各地根据实际情况,灵活掌握国家政策,把大批本地生长、出身不同、学历不一、水平参差的人员补充到教学第一线。这种方法造就了一批热爱教育、热爱乡村、师德高尚、锐意进取的乡村教师队伍,为乡村教育、文化、社会生活作出了重要贡献。对于今天新时代的乡村教育来说,历史上作为权宜之计的乡村教师补充任用办法,是值得借用的一面镜子。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文琦 郑殿元 施琳娜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总体目标、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的重要途径。论文系统回顾了乡村发展的历程,将1949年以来中国乡村发展分为:人民公社为主体的城乡二元结构阶段、小农经济为主体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阶段、城市反哺农村的城乡统筹发展阶段、城乡融合发展与乡村振兴阶段4个发展时段。从时间序列深入刻画了乡村振兴的主体分化、产业演变、环境整治、文化重构、乡村治理5个振兴主题及乡村规划的演化过程与研究趋势。最后,着眼于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需求与研究热点,从学科交叉融合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城乡一体化与城乡融合发展研究、乡村产业融合发展与提质增效研究、乡村"三生"空间融合发展研究、乡村跨区域协作与联动研究5个方面对乡村振兴未来研究趋势展开了讨论。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谭琨 査思含 霍伟 胡起源 张威仪 孙丹峰 伦飞
[目的]中国是世界苹果生产和消费第一大国,研究我国苹果生产及其需水量时空演变特征,对苹果产业发展、生产水资源管理和政策制定具有重要意义。然而,针对全国苹果种植及其生产的资源环境压力研究较少。[方法]因此,文章基于1980—2018年苹果生产和单位水足迹数据,从全国、省域和苹果主产区3个视角,深入探究苹果生产及需水量的时空演变特征。[结果](1)中国苹果生产发展经历了稳定发展、快速增长、迅速下降、缓慢增长和略有下降5个阶段,全国产量呈不断增加趋势,且苹果生产得到了优化。(2)中国苹果生产的单位水足迹呈下降趋势,但苹果生产需水量呈先增加后减少的“倒U型”趋势。(3)我国5大苹果产区的苹果种植面积、单产和产量发生了一定变化,且呈现出不同的变化趋势。黄土高原产区已经替代渤海湾产区成为我国苹果生产最重要的区域,尤其是陕西省,其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居首位;近年来,西南冷凉高地产区和特色产区种植面积不断扩大。(4)我国各省的苹果生产需水量空间差异很大,其中山东、河北、辽宁、陕西、甘肃、山西和河南相对较大。尽管渤海湾产区苹果生产需水量仍然最大,但比重明显下降,而黄土高原产区需水量不断增加,已占全国总生产需水量的32.18%。[结论] 我国苹果生产及其需水量发生了明显变化,且空间差异较大,应进一步提高苹果生产的水资源利用效率,促进苹果产业可持续发展,缓解水资源压力。
关键词:
苹果生产 产区 需水量 时空演变 中国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王建
一、发展的起点和目标 (一)对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估计 中国的工业化过程要借鉴各国工业化的历史经验,由于不同的发展阶段有不同的发展规律,而人均GNP水平又是区分发展阶段的最显著标志,所以必须确定我国目前的人均GNP水平。 用现行汇率估算,1994年中国人均GNP为370多美元,显然是估计过低了。世界银行用购买力平价法计算我国1990年的人均GNP为1950美元,显然又高估了。用人均实物量指标来做对比可能比较准确。以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李京文
中国的经济建设经过建国40余年不懈的努力,特别是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无论是从经济总量,还是从整个国民经济体系,工业生产体系等方面衡量,中国经济都已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1979—1993年,中国的GDP年均增长9.3%,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16.2%,其中出口增长16.1%,进口增长16.2%。现在,中国已经完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李京文
2010年中国经济发展趋势及政策建议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研究所所长李京文教授当前,中国经济已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在未来的十多年时间里,中国经济的变化主要表现在:1.在未来的15年,中国经济将是世界经济增长中最富活力的;2产业结构日趋合理;3技术装备将有较...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高博
采用LMDI法建立中国人均碳排放量的因素分解模型,基于1991~2008年数据分析了经济发展、能源结构和能源效率等因素的变化所引起的碳排放量变动趋势。结果显示:经济发展与人均碳排放量成正比关系,与能源结构和能源效率成反比关系,且这两个因素与人均碳排放量呈倒U型曲线关系。这说明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大于能源效率和能源结构的抑制作用,碳排放量仍在增加。因此,我国应该积极采取措施提高能源效率,改善能源结构,尤其要提升经济发展质量。
关键词:
碳排放 影响因素 能源结构 措施
[期刊] 贵州财经学院学报
[作者]
林柏
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对中国技术引进的目的、方式、消化吸收引进技术的动力、能力和模式产生了深远影响;各阶段宏观经济工作质量、技术创新体系的变动使技术引进和技术创新的成效呈现阶段性差异;计划经济体制对技术引进和技术创新产生了双刃剑的作用;这些与国际关系等非经济因素交织在一起使1949—1978年中国工业技术引进和技术创新呈现出不同寻常的特点。
关键词:
技术引进 技术创新 成效 影响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何文斯 吴文斌 余强毅 胡文君 谭杰扬 胡亚楠
利用1980~2010年中国分县农业统计数据和中国地面气候日值数据,分别估算20世纪80年代、90年代及21世纪初的中国县级实际复种指数(MCI)和潜力复种指数(PMCI),据此分析过去30年中国耕地复种可提升潜力(PIMCI)的空间格局变化,并进而探究复种可提升潜力对全国粮食增产潜力的贡献大小。结果表明:(1)在时间尺度上,中国耕地PIMCI从20世纪80年代的50.2%减少到90年代的48.7%,之后受PIMCI与MCI逆向变化的影响,到21世纪初耕地可提升复种指数扩大到59.6%。(2)从不同地理区域看,中国不同农业种植区耕地PIMCI变化具有明显的地理空间差异。黄淮海区和云贵区的PIM...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外部因素影响明显 通胀水平持续上升——2010年中国经济运行回顾及2011年展望
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土地流转不一致的影响因素分析——基于1986—2010年中国农村固定观察点数据
中非农产品产业内贸易及影响因素——基于2000~2010年中国与非洲25国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
中国上市公司研发效率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基于2007—2014年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数据
电子商务专业村空间格局演化及影响因素研究——基于2015—2020年中国淘宝村数据
和美乡村发展水平评价及其影响因素研究——以甘肃省1230个乡镇为例
区域旅游发展对林业经济增长的长期影响——基于1998~2010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的经验研究
中国农村发展进程及地区比较——基于2011~2017年中国农村发展指数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