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087)
2023(9008)
2022(7921)
2021(7228)
2020(6244)
2019(14756)
2018(14188)
2017(26611)
2016(14496)
2015(16778)
2014(17011)
2013(17216)
2012(16681)
2011(15465)
2010(15662)
2009(14808)
2008(14663)
2007(13126)
2006(11587)
2005(10645)
作者
(44971)
(37978)
(37932)
(36462)
(24170)
(18318)
(17258)
(14941)
(14278)
(13463)
(13242)
(12781)
(12227)
(12107)
(11977)
(11954)
(11460)
(11120)
(10999)
(10984)
(9683)
(9566)
(9205)
(8823)
(8706)
(8570)
(8295)
(8202)
(7667)
(7581)
学科
(85560)
经济(85504)
管理(36115)
(34168)
方法(31680)
数学(28477)
数学方法(28284)
(25314)
企业(25314)
地方(22701)
(19835)
中国(19014)
(17784)
(15474)
业经(14777)
地方经济(13950)
农业(13434)
(12522)
贸易(12517)
(12109)
(12009)
环境(11066)
(10824)
(10562)
金融(10560)
(9800)
银行(9775)
(9394)
经济学(9139)
(8920)
机构
大学(221109)
学院(220202)
(102495)
经济(100441)
研究(83798)
管理(80246)
理学(68228)
理学院(67347)
管理学(66241)
管理学院(65812)
中国(62818)
科学(51081)
(46470)
(44227)
(43998)
(41014)
研究所(40023)
中心(38107)
(34907)
财经(34764)
业大(33370)
经济学(32703)
农业(32135)
(31371)
(29956)
师范(29702)
北京(29349)
经济学院(29321)
(29296)
(27080)
基金
项目(141391)
科学(110536)
基金(101948)
研究(101628)
(89082)
国家(88354)
科学基金(74307)
社会(65297)
社会科(61778)
社会科学(61757)
(57038)
基金项目(54303)
自然(47115)
(46751)
自然科(45909)
自然科学(45893)
教育(45451)
自然科学基金(45048)
资助(41605)
编号(40588)
成果(33266)
(32807)
重点(32804)
(31413)
课题(28515)
(28407)
科研(27183)
国家社会(26883)
创新(26801)
发展(26450)
期刊
(120436)
经济(120436)
研究(69820)
中国(43982)
(36882)
学报(35797)
(34167)
科学(32875)
管理(27585)
大学(26316)
学学(24898)
农业(24664)
(20257)
金融(20257)
经济研究(19877)
技术(19144)
教育(18507)
财经(17888)
业经(17397)
问题(15912)
(15533)
(13458)
技术经济(13075)
(12994)
统计(11998)
资源(11585)
世界(11521)
国际(11422)
理论(10522)
商业(10431)
共检索到34457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白雪  范大良  尹攀顶  
改革开放之后广东省经济社会迅猛发展,但省内各区域之间经济发展失衡问题较为突出。运用经济重心分析模型,计算改革开放后广东省各年的经济重心坐标及其移动方向和移动距离,并从改革开放政策差异、相对经济发展速度、固定资产投资差异、产业重心演变4个方面探讨经济重心的驱动因子。研究结果表明,改革开放以来广东省经济重心整体往东南方向迁移,但存在一定的曲折和波动。从其年际演变轨迹看,近10年已经趋向缓和,说明广东区域经济发展格局趋于稳定。建议未来以珠三角地区发展带动东西北三地发展,加大对东西北三地产业升级支持及固定资产投资,整合东西北三地的优势资源,塑造新的经济增长极。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马瑞  
数字经济是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为反映广东省数字经济发展水平,本文通过构建数字经济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测算了广东省21个地市数字经济发展指数,反映其十年来数字经济发展变化趋势,并通过可视化处理,分析各区域数字经济发展水平的空间集聚特征。研究发现,广东省各地市数字经济发展差异明显,各区域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呈现动态波动性。从数字经济发展时空分布情况来看,进入第一梯队与第二梯队的城市长期以来稳定不变,而进入第三、四、五梯队的城市有所调整变化。据此,本文从政府、产业与企业层面提出对策建议。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杜改芳  马民涛  梁增强  
本文以山东半岛城市群为研究对象,采用2001-2010年山东半岛城市群人均GDP及污染物排放量等数据,以ArcGIS9.3为工作平台,利用区域重心模型,计算制作各指标经济重心及污染重心及其演变轨迹;多角度阐述和分析了经济与环境污染重心的时空过变化过程。结果表明:该城市群的环境污染、经济及其协调发展能力在空间上均不平衡,城市群西南城市环境经济协调可持续发展能力有待提高,应为经济发展和环境改善的着力点。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秦振霞  李含琳  苏朝阳  
利用区域重心的概念及模型,计算了1987-2006年河南省的人口重心和经济重心;运用GIS软件制作人口重心、经济重心的空间演变轨迹地图,分析了人口重心和经济重心的动态变化及其驱动因子。结果表明:河南省人口、经济呈现不均衡分布,人口分布主要表现为东西不均衡,东部人口密度高于西部;经济格局主要表现为南北差距,北部经济优于南部。人口、经济重心偏离较大,表明河南省区域差距的扩大已经影响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期刊]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方应波; 熊宏涛; 张中旺; 易文芳;  
基于区域经济学的角度,以广东省21个地级市为研究单元,通过构建Theil指数、旅游经济发展水平、旅游产业地位3种测度方法,分析了2003年~2012年10年间广东省国内旅游经济区域差异的特征.结果表明:(1)2003年~2012年广东省国内旅游收入的市际差异Tp、地带间差异Tbr、地带内差异Twr整体趋势是逐年下降,2012年地带内Twr略有上升,且地带间差异始终大于地带内差异;(2)地带间差异Tbr对总体差异Tp的贡献率一直居高不下;(3)旅游产业地位和旅游经济发展水平等级在不同城市中的吻合程度不同.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吴潇雯  曾晓慧  
通过对2014年广东省最低工资标准评估发现,扣除物价增长因素后,近三年,广东最低工资标准基本与GDP、人均GDP实现同步增长;从增幅看,最低工资标准增长基本与近年经济发展同步增长;从数额看,广东近六成职工的正常工作时间工资已高于最低工资,当前最低工资标准的调整对企业总成本的影响不会太大。根据评估情况,我们建议,通过建立最低工资标准定期调整机制,改变最低工资标准偏低的现状,探索制订行业最低工资标准,加强劳动定员定额标准建设,完善最低工资制度。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李辽宁  
内部控制是我国会计理论界和实务界持续关注的热点问题,研究视角和内容呈现出多样性、变化性、层次性、交叉性等特点。文章结合1979—2014年CNKI的文献统计数据,以我国内部控制研究的主要视角为切入点,分析了我国内部控制研究的演进特征。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伍业锋  
文化产业已上升为我国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强对文化产业的产业关联度及其经济影响力研究,对于制定政策措施,进一步发展文化产业,推动产业结构升级有重要意义。现有的基于投入产出分析的文化产业发展研究,绝大部分都只是分析了文化产业对国民经济的影响力和感应度,并没有分析文化产业在最初投入和最终使用中的构成情况,也没有进行动态比较研究,而且在文化产业的具体外延界定方面也存在着不足。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将文化产业分为文化品制造业和文化服务业,以广东省2002年和2007年的投入产出数据为例,分别研究了广东文化产业的中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吴小节  谭晓霞  杨书燕  汪秀琼  
文章在已有的生态文明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基础上,运用因子分析、马尔科夫链和面板数据回归分析方法,在GIS技术支持下,基于广东21个地级市2000年、2004年、2008年、2012年4个时间断面数据,分析了生态文明综合水平的时空格局演变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从时序格局上看,2000-2004年、2004-2008年、2008-2012年三时期时序演变差距不断扩大,2000-2004年和2004-2008年两个时期更为显著,数据表明高等水平地级市转移速度低于低等水平地级市,主要转移趋势是在中等和低等水平之间;从空间分布上看,生态文明发展状况的高等和较高水平地级市多位于珠三角地区,而中等和低等水平地级市多位于粤东、粤西和粤北;生态文明时空演变的影响因素与常住人口数、第二产业增加值、第三产业增加值正相关,与第一产业增加值负相关。经济增长和居民消费量变动虽然会有一定的影响,但结果并不显著。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吴小节  谭晓霞  杨书燕  汪秀琼  
文章在已有的生态文明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基础上,运用因子分析、马尔科夫链和面板数据回归分析方法,在GIS技术支持下,基于广东21个地级市2000年、2004年、2008年、2012年4个时间断面数据,分析了生态文明综合水平的时空格局演变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从时序格局上看,2000-2004年、2004-2008年、2008-2012年三时期时序演变差距不断扩大,2000-2004年和2004-2008年两个时期更为显著,数据表明高等水平地级市转移速度低于低等水平地级市,主要转移趋势是在中等和低等水平之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朱孟珏  陈忠暖  王思洁  徐秀玉  
改革开放近30年来,广东省城市发展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而不同阶段的城市发展被赋予了不同的阶段特征。文章以广东省县级以上城市为研究对象,构建城市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生态因子分析方法和GIS软件,从时间和空间相结合角度,得出广东省城市发展的各阶段总体发展特征以及时空演变规律:广东省的城市发展是居住生活质量、城市经济、城市规模、人口特性、基础设施等因子共同作用的结果,在空间分布上是集中和分散并存的格局。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徐国良  黄贤金  李丽  吴常艳  
运用重心模型,计算出1991-2011年间南海周边国家及地区经济重心及经济发展重心坐标,揭示南海周边国家及地区经济特征演变过程。研究结果表明:①总体上看,以区域几何中心为参照,经济重心大体呈南北狭长型分布,全部落于区域东北部位置,经济发展重心大体呈团聚状分布,有11个落入东北部,10个落入西北部;②在整体移动轨迹方面,经济重心比经济发展重心表现出更为简洁的特征,2000年后经济重心稳定向西南方向移动,经济发展重心在短时间内会呈现急剧的变化,这说明经济重心存在来自于区域特定方向上的力的强烈作用,而经济发展重心来自于经度和纬度方向上的力都较为均衡;③1999年以后,来自区域西部方向的力持续稳定地拉...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郏建  倪建华  杨再贵  王金茵  王结臣  
采用多指标对安徽省2005—2014年的区域经济差异进行评价,并用变异系数、基尼系数对安徽省区域经济差异进行测度,分析10年来区域经济差异的演变;将位序-规模法则应用于县域经济的发展变化分析,运用空间自相关方法分析区域经济差异的空间格局,并从政策导向、地理区位等方面分析其原因。研究结果表明:10年来安徽省区域经济差异略有起伏,但总体相对稳定,近年来有逐渐缩小的趋势,区域之间有明显的集聚效应。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豫新  赵东栋  
文章根据属性重心计算方法对新疆人口、GDP重心以及农业、工业、服务业产值重心的演变路径进行探索,在此基础上采用演变路径分析和耦合性分析方法并构建耦合性分析框架,对新疆人口分布与经济发展均衡性的动态变化、互动关系及耦合性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改革开放以来,新疆人口重心向西南方向缓慢迁移,GDP与农业重心向东北方向移动,而工业、服务业重心则总体向东南方向移动;以人口重心为参照,新疆经济发展的区域差异均呈扩大趋势;新疆经济重心与人口重心的耦合性有所减弱,劳动力在经济生产活动中的边际报酬降低。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丁焕峰  李佩仪  
引入重心的概念,利用经济空间结构的重心计算方法,采用1986—2007年中国各省的国内生产总值、工业总产值、区域污染等数据,计算出各年的区域污染重心和经济重心的演变路径,从移动距离、移动方向、路径对比、空间相关性分析等多角度阐述了经济重心与区域污染重心的动态变化及空间联系。结果表明:从整体演变轨迹看,所有重心均向偏南方向移动,相互间空间关系较为紧密。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