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767)
- 2023(9846)
- 2022(8586)
- 2021(7785)
- 2020(6670)
- 2019(15670)
- 2018(15176)
- 2017(28502)
- 2016(15478)
- 2015(17743)
- 2014(18151)
- 2013(18269)
- 2012(17521)
- 2011(16148)
- 2010(16430)
- 2009(15579)
- 2008(15222)
- 2007(13607)
- 2006(12123)
- 2005(11076)
- 学科
- 济(89372)
- 经济(89313)
- 管理(40644)
- 业(38600)
- 方法(35289)
- 数学(31827)
- 数学方法(31607)
- 企(28697)
- 企业(28697)
- 地方(20819)
- 农(20246)
- 中国(20050)
- 学(17306)
- 财(16829)
- 业经(15392)
- 贸(14345)
- 贸易(14340)
- 农业(14002)
- 易(13797)
- 地方经济(13708)
- 制(12279)
- 环境(11441)
- 和(11173)
- 融(11038)
- 金融(11036)
- 银(10559)
- 银行(10518)
- 行(10065)
- 理论(9422)
- 务(9130)
- 机构
- 大学(237239)
- 学院(236282)
- 济(111000)
- 经济(108980)
- 管理(87268)
- 研究(86745)
- 理学(74754)
- 理学院(73844)
- 管理学(72682)
- 管理学院(72226)
- 中国(64873)
- 科学(51880)
- 京(49306)
- 财(47854)
- 所(45053)
- 农(43127)
- 研究所(40891)
- 中心(38856)
- 财经(38019)
- 江(35857)
- 业大(35580)
- 经济学(35573)
- 经(34337)
- 农业(34019)
- 经济学院(31949)
- 北京(31184)
- 范(30704)
- 师范(30411)
- 院(30090)
- 州(28152)
- 基金
- 项目(151245)
- 科学(118284)
- 基金(110000)
- 研究(108088)
- 家(96101)
- 国家(95306)
- 科学基金(80572)
- 社会(70567)
- 社会科(66923)
- 社会科学(66899)
- 省(59026)
- 基金项目(58078)
- 自然(50865)
- 自然科(49644)
- 自然科学(49628)
- 划(49279)
- 教育(49068)
- 自然科学基金(48794)
- 资助(45221)
- 编号(42885)
- 成果(35062)
- 重点(34500)
- 发(34154)
- 部(33885)
- 创(30656)
- 国家社会(29677)
- 课题(29623)
- 科研(29035)
- 教育部(28916)
- 创新(28874)
- 期刊
- 济(128412)
- 经济(128412)
- 研究(74218)
- 中国(45523)
- 学报(38602)
- 农(38350)
- 财(37687)
- 科学(34448)
- 管理(31047)
- 大学(28604)
- 学学(27119)
- 农业(25639)
- 经济研究(22570)
- 融(21226)
- 金融(21226)
- 技术(20399)
- 教育(19907)
- 财经(19756)
- 业经(18817)
- 经(17194)
- 问题(16507)
- 技术经济(14085)
- 业(14014)
- 贸(13945)
- 统计(13310)
- 商业(12609)
- 世界(12103)
- 国际(12062)
- 策(11356)
- 理论(11350)
共检索到36452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钟式玉 李建华 钟蔚
本文在回顾现有研究和阐述广东电力消费增长阶段性特征基础上,采用Stata软件建立1978-2017年广东用电量与地区生产总值、第二产业增加值、出口总额、城镇人口、常住人口、城镇人口比例、城镇居民人均消费、乡村居民人均消费等8个因素的计量模型,并通过异方差和自相关检验修正后得到地区生产总值、出口总额和城镇人口是推动广东用电量增长的3大关键要素,城镇人口的相关性最大(0.107),出口总额(0.416)、地区生产总值(0.405)次之,且城镇人口和地区生产总值的驱动效应还有较大增长潜力,建议进一步分析产业结构内部变化对电力消费增长的影响。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李新英
运用Granger因果关系和误差修正模型,分析新疆电力与GDP以及三次产业之间的长期均衡关系。结果表明,新疆电力与经济的Granger因果关系是从GDP到装机容量和用电量的单向因果关系。从长期均衡看,GDP每增加1%,用电量增长1.1136%,装机容量增长0.9525%,经济增长对电力有效利用的促进作用显著。第一、二、三产业都是从产业增加值到用电量的单向因果关系。从长期均衡来看,第一、二、三次产业增加值每增加1%,用电量分别增长1.4215%、1.0887%和0.9533%。基于电力与经济的关系,新疆应做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赵丹妮
文章利用广东省21个城市2003~2013年的面板数据分析影响广东省区域经济增长的相关因素,构建广东省区域经济增长影响因素的空间计量模型。在此基础上,选取空间自回归模型(SAR)与空间误差模型(SEM)来分析广东省经济增长及其空间相关性。
关键词:
区域经济 经济增长 影响因素 空间相关性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何承伟 俞培果
本文应用扩展索洛经济增长模型,实证分析了各种因素对四川省人均GDP的贡献大小,分析结果表明,投资是四川省近20年来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制度和知识资本是关键因素,并对四川省今后的发展提出了若干建议。
关键词:
经济增长 经济增长模型 贡献率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沈坤荣
本文以现有文献为基础,考察经济增长理论的最新发展。采用经济计量分析方法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因素进行分解,并就我国近20年制度变迁的增长效应进行经济计量检验。一、经济增长理论的最新发展:文献概览经济增长理论以经济长期增长为研究对象,分析各增长因素在经济长期...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陈凯 汤新云
文章利用生产函数模型,将能源消费量纳入生产函数,并考虑人力资本存量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讨论了资源的人均消费、人力资本存量在经济的长期增长过程中的相互关系以及模型的稳态增长关系。
关键词:
能源消费 经济增长 计量分析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赵湘莲 李岩岩 陆敏
以空间地理视角,通过空间计量分析,探索了我国31个省市(不含香港、澳门和台湾)能源消费对经济增长驱动作用,并建立包括地区生产总值、能源消耗、劳动力、资本存量与第二产业产值的空间滞后模型与空间误差模型。实证结果表明:经济发展与能源消耗水平存在着明显的地区差异,大部分省市间具有正向相关性,呈现显著的空间集聚;第二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在下降,能源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逐步下降。此外,研究还发现空间误差模型弥补了普通回归分析可能存在的缺陷,更适合进行分析能源消耗与经济增长的空间关系。
关键词:
能源消费 经济增长 空间模型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占风
文章依据经济理论分析了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同时对我国不同时段的最终消费率进行了国际对比分析,表明我国的消费率偏低。最后使用协整分析建立了总产出与投资、消费和出口的长期协整方程。得出消费是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最重要因素的结论。
关键词:
经济增长 消费 拉动作用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刘宏杰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财政收入规模不断扩大。通过分析1978-2006年中国财政收入和国内总产值的变化趋势,运用VAR模型和因果关系检验理论对中国财政收入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结论表明:1978-2006年,中国财政收入冲击对GDP的作用较弱,GDP冲击对财政收入有较为显著的负向影响,且这种作用呈先上升又逐步下降的趋势,第10年对财政收入波动的贡献值为82.7%。
关键词:
财政收入 经济增长 VAR模型 脉冲响应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刘丹鹤 唐诗磊 李杜
利用中国1978~2007年的数据,运用增长核算方法分析了中国经济增长的源泉,着重从技术进步和全要素生产率变动角度分析了中国经济增长的质量。研究发现,中国经济增长主要来自要素投入增长;技术进步对中国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较小;全要素生产率年均增长率是2.57%,并在2000年以后增幅有所回落。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俞晔 王方华 杨剑侠
我国经济结构由二元向三元的转变及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导致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农村与城市发展显著失衡,使得许多社会问题凸现。本文正是在这样的环境和背景下,运用计量的方法,对1990~2006年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探讨,并分析了我国第三产业的就业人员比重、城乡居民的消费水平比重对我国GDP增长的影响,据此为我国现阶段的经济发展方向提出相关建议。希望通过在这样特殊的时期,探讨我国工农业二元经济结构的转变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从而对经济增长是否健康、是否合理进行审视,进而为政府的进一步经济改革提供可以借鉴的政策和建议。
关键词:
就业比重 城乡消费水平 经济增长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彭方志 胡松明
本文在新增长理论框架下对中国经济1991—2007的增长情况进行了因素分析,分别计量了资本存量增长率、劳动数量增长率、劳动者素质提高以及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并在此基础上测算了制度与观念创新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最后指出,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经济增长主要得益于制度与观念创新,但是已经有苗头显示,随着制度的完善,经济增长将更多地依赖于技术进步、人力资本提高及资本积累。
关键词:
经济增长 技术进步 制度创新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喆
本文基于1978—2009年全国31个省级区域的地区生产总值和政府财力集中度的时间序列数据,建立面板数据模型,对政府财力集中度和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定量分析,得出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政府财力集中度对经济增长率的影响系数,并量化了政府财力集中度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发现:降低地方政府财力集中度可以提高省级地区经济增长率,且中部地区省份经济增长受政府财力集中度的负面影响高于中西部地区,东部地区省份的经济增长受政府财力集中度的影响相对较小。
关键词:
政府财力 集中度 经济增长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邢路岩 宋兴斌
文章应用计量经济学模型,以改革开放以来河南省经济发展的历史数据为例,在传统的研究经济增长只考察资本因素和劳动力因素的基础上,增加了制度因素、产业结构因素和所有制结构因素来考察河南省的经济增长。通过计量研究分析,揭示出河南省的经济增长主要是依靠生产要素,尤其是资本要素的大量投入来取得的、产业结构调整对经济增长有着正向的影响,但这种影响力不断趋弱、国有企业改革带来宏观效率的损失等现象。
关键词:
产业结构 区域结构 所有制结构 生产要素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刘晓红 江可申
根据1978~2012年我国最终消费和国内生产总值数据,借助于eviews6.0软件,通过协整检验、格兰杰因果检验、误差修正模型对我国最终消费和经济增长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发现:农村居民消费、城镇居民消费、政府消费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稳定的均衡关系;我国农村居民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最强,其次是政府消费,最后是城镇居民消费;城镇居民消费、政府消费是经济增长的单向格兰杰原因。政府消费是农村居民消费、城镇居民消费的单向格兰杰原因。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