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405)
- 2023(18358)
- 2022(15479)
- 2021(15039)
- 2020(12481)
- 2019(28929)
- 2018(28522)
- 2017(53605)
- 2016(29265)
- 2015(33408)
- 2014(33110)
- 2013(32779)
- 2012(30606)
- 2011(27580)
- 2010(27795)
- 2009(26234)
- 2008(26343)
- 2007(23805)
- 2006(21038)
- 2005(19064)
- 学科
- 济(121456)
- 经济(121335)
- 业(87745)
- 管理(87208)
- 企(65720)
- 企业(65720)
- 农(52702)
- 方法(52611)
- 数学(45986)
- 数学方法(45357)
- 农业(34698)
- 中国(34377)
- 财(33639)
- 业经(29519)
- 制(25954)
- 学(24667)
- 贸(24483)
- 贸易(24473)
- 易(23902)
- 地方(23188)
- 务(20584)
- 银(20548)
- 财务(20516)
- 银行(20513)
- 财务管理(20462)
- 策(20303)
- 环境(19667)
- 行(19549)
- 企业财务(19392)
- 融(18451)
- 机构
- 学院(416651)
- 大学(414863)
- 济(175771)
- 经济(172086)
- 管理(161628)
- 研究(144131)
- 理学(137238)
- 理学院(135733)
- 管理学(133395)
- 管理学院(132591)
- 中国(115412)
- 京(88089)
- 科学(86896)
- 财(82406)
- 农(80635)
- 所(73085)
- 中心(68357)
- 研究所(66022)
- 江(64414)
- 财经(63602)
- 业大(63030)
- 农业(62197)
- 经(57895)
- 北京(55626)
- 范(54527)
- 师范(54018)
- 经济学(52970)
- 院(51278)
- 州(50672)
- 经济学院(47646)
- 基金
- 项目(271407)
- 科学(214109)
- 研究(198993)
- 基金(198231)
- 家(172791)
- 国家(171323)
- 科学基金(146761)
- 社会(126770)
- 社会科(119860)
- 社会科学(119825)
- 省(104478)
- 基金项目(104023)
- 自然(94405)
- 自然科(92181)
- 自然科学(92156)
- 教育(90701)
- 自然科学基金(90509)
- 划(88281)
- 资助(81825)
- 编号(80994)
- 成果(66420)
- 重点(61146)
- 部(60987)
- 发(58812)
- 创(55602)
- 课题(55546)
- 国家社会(52868)
- 科研(52338)
- 创新(52106)
- 教育部(51974)
- 期刊
- 济(201196)
- 经济(201196)
- 研究(123768)
- 中国(87297)
- 农(79288)
- 财(65817)
- 学报(64838)
- 科学(61556)
- 管理(59546)
- 农业(53739)
- 大学(50285)
- 学学(47291)
- 融(44197)
- 金融(44197)
- 教育(42183)
- 技术(36928)
- 业经(35246)
- 财经(31516)
- 经济研究(30429)
- 业(28853)
- 经(27194)
- 问题(26881)
- 贸(22446)
- 版(22104)
- 世界(21672)
- 技术经济(20999)
- 国际(20451)
- 图书(20413)
- 统计(20134)
- 资源(20114)
共检索到64450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潘丹 唐静 杨佳庆 陈寰
基于手工搜集的1978—2018年中国政府颁布的206份农村环境管理政策文本,从政策发布年度、政策发布主体、政策发布形式、政策作用对象、政策工具及政策效力6个维度构建分析框架,运用政策文献计量和内容分析方法分析了中国农村环境管理政策的演进特征。结果表明: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环境管理政策在数量上呈整体持续上升态势;农村环境管理政策经历了探索起步(1978—1989年)、初步形成(1990—2004年)、快速发展(2005—2013年)和全面推进(2014年以后)4个阶段的演进;政策发布主体的行政级别较高且呈现多元化特征,政策联合决策程度高,但政策之间统筹性和协调性较低;政策绝大多数以通知、意见等形式发出,缺乏权威性和规范性;政策的着力点主要在原生态保护层面,对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重视程度不够;命令控制型政策是政府最为偏好的农村环境管理政策工具,经济激励型、信息公开型和自愿参与型政策工具使用不足;政策整体效力的提升主要由政策发布数量驱动,政策反馈不足、政策措施较少和政策目标量化程度低是导致政策平均效力较低的主要原因。
关键词:
农村环境管理 政策文本量化 政策演进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王家庭 舒居安 赵一帆
农村土地流转是盘活农村土地资产的重要环节。基于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土地流转政策文本,对中国农村土地流转政策进行分类研究。通过量化分析,得到中国农村土地流转政策的演进特征,具体表现为:(1)农村土地流转由农户自发转向国家政策积极引导,农村土地流转程序日益规范;(2)农村土地流转政策始终强调稳定的土地承包关系、土地所有权和土地的农业用途不变、保护农民权益以及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3)农村土地权利体系日益明确,逐步实现土地所有权、土地承包权、土地承包经营权三权分置;(4)农村土地流转政策与农村、农业发展和农民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王家庭 舒居安 赵一帆
农村土地流转是盘活农村土地资产的重要环节。基于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土地流转政策文本,对中国农村土地流转政策进行分类研究。通过量化分析,得到中国农村土地流转政策的演进特征,具体表现为:(1)农村土地流转由农户自发转向国家政策积极引导,农村土地流转程序日益规范;(2)农村土地流转政策始终强调稳定的土地承包关系、土地所有权和土地的农业用途不变、保护农民权益以及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3)农村土地权利体系日益明确,逐步实现土地所有权、土地承包权、土地承包经营权三权分置;(4)农村土地流转政策与农村、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联系日益密切;(5)土地流转政策施行日益强调市场的作用,突出政府的管理和服务职能。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潘丹 周金龙 周应恒
以手工搜集的2010—2020年中国政府颁布的76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政策文本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政策文献计量法和内容分析法,刻画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政策的变迁与发展趋势。结果表明:1)中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政策绝大多数以部门规章的形式发出,反映出中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处于由点及面有序推进的进程中;2)参与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政策制定的部门逐年增多,形成了多部门共同推进改革的局面;3)不同阶段的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政策内容聚焦点各不相同,政策演进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政策形成阶段(2010—2016年)主要聚焦于以清产核资、确权登记颁证为重点深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政策深化阶段(2017—2020年)主要聚焦于制定相关配套政策从而确保集体资产保值增值和农民增收致富;4)当前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政策体系在清查集体财产、核定集体资金、身份确认和农村集体资产财务管理等方面还存在政策供给不足的问题。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王超 刘俊霞
本文收集了1979~2018年中央政府及相关部委发布的289个反贫困政策文件,从政策样本的数量与结构分布、政策类型与参与机构、阶段性任务与内容等方面进行多维度统计分析,深入剖析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反贫困政策的演化历程。研究发现:①不同时期的贫困特征决定了不同阶段反贫困政策的数量和结构;②各阶段反贫困政策目标和措施始终与国家战略目标保持高度一致;③反贫困政策演进深刻体现了中国特色反贫困思想体系的形成过程;④参与制定和实施反贫困政策的部门不断增多,政策合力得到增强;⑤反贫困政策的演进始终围绕经济与社会双轨发展这一基本动力。在此基础上,本文根据中国反贫困工作40年历史演进特征,对未来反贫困机制的完善提出了展望。
关键词:
反贫困政策 演进 40年 量化分析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任晓冬 高新才
中国农村环境政策的提出始于上世纪70年代初,随着农村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和保护的迫切性,政府和相关部门制定了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及相关政策。但由于其在制定过程中没有吸纳农村环境保护的主体——村民参与,在操作层面没有把环境保护与社区发展有机的结合起来,在资源投放上没有考虑村民的需求,因而我国农村环境保护仍然面临诸多问题和困难。基于此我国在农村环境保护方面需要创新思路:一是构建新型的农村环境保护体系;二是环保机构应从执法机构转变为服务机构;三是统一环境保护目标,建立多部门合作机制;四是以村为主导,以村民为主体,多方参与,把农村环境保护与社区发展紧密结合起来;五是建立农村自我环境监测机制。
关键词:
农村环境 农村环境政策 政策分析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刘云 叶选挺 杨芳娟 谭龙 刘文澜
随着经济、科技全球化的深化发展,国家创新体系的国家边界趋于淡化,创新国际化的趋势愈加明显,促使各国政府重新思考创新政策的重心和治理模式。基于全球视野制定更加合理有效的创新政策,并调整和改进国家创新体系的结构和相关制度安排,对推动创新型国家建设,提升国家综合竞争力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本文通过对我国国家创新体系国际化相关政策概念、分类和演进阶段进行界定,收集、梳理和挖掘各阶段创新国际化的政策,并基于政策文本进行量化分析,系统回顾和分析了不同阶段的政策演进特征,结合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新形势和新需求,提出了要加快制定我国国家创新体系国际化战略和政策的若干启示。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王振坡 康海霞 王丽艳
聚焦天津市土地储备实践,采用政策文本量化分析方法,以2002~2018年间颁布的66件土地储备政策文本为研究对象,从外部属性、内容结构及文本效力三方面分析其演进特征。以期为城市储备政策的完善提供参考。
关键词:
土地储备 政策文本量化分析 政策演进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娄文龙 梁铖卉
为了评估我国住房保障政策的效力和效果,本文收集了1998~2018年间我国中央政府及各部委颁布的203份住房保障政策文件,运用"政策力度-政策目标-政策措施"的三维量化模型测算住房保障的政策效力,并进一步分析政策效力对住房保障政策效果的影响,从而提出提升住房保障政策效力和效果的相关建议。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杨梦然 贺超
全面振兴乡村的根本在于系统地破除工农和城乡二元结构。基于此,构建了“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现代农业生产体系-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城乡统筹发展-新型城镇化建设-乡村振兴体制机制完善”的六维乡村振兴政策内容考察框架,并以2013年以来中央层面发布的658份涉“三农”政策文本为研究对象,运用ROST软件进行文本量化,对2018年以来涉“三农”政策(乡村振兴政策)的供给特征进行总结。研究发现:(1)乡村振兴政策结构的调整与破解工农和城乡二元结构的理论需求相符;(2)乡村振兴政策内容广泛而全面;(3)乡村振兴政策目标阶段性特征明显,并已初具现代化的特征;(4)乡村振兴政策越来越重视监督反馈机制的建立。最后,给出了乡村振兴政策展望。
关键词:
乡村振兴政策 量化分析 二元经济结构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杨梦然 贺超
全面振兴乡村的根本在于系统地破除工农和城乡二元结构。基于此,构建了“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现代农业生产体系-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城乡统筹发展-新型城镇化建设-乡村振兴体制机制完善”的六维乡村振兴政策内容考察框架,并以2013年以来中央层面发布的658份涉“三农”政策文本为研究对象,运用ROST软件进行文本量化,对2018年以来涉“三农”政策(乡村振兴政策)的供给特征进行总结。研究发现:(1)乡村振兴政策结构的调整与破解工农和城乡二元结构的理论需求相符;(2)乡村振兴政策内容广泛而全面;(3)乡村振兴政策目标阶段性特征明显,并已初具现代化的特征;(4)乡村振兴政策越来越重视监督反馈机制的建立。最后,给出了乡村振兴政策展望。
关键词:
乡村振兴政策 量化分析 二元经济结构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潘丹 陈寰 孔凡斌
本文以1949年以来中共中央、国务院及其相关部门和国家立法机关颁布实施的283个涉林规范性文件文本为研究对象,从文本发布数量、作用对象、发布部门、发布形式、政策工具以及政策效力六个维度构建特征分析框架,运用政策文献计量和内容分析方法分析中国林业政策的演进特征及其发展规律。研究结果表明,1949年以来,中国涉林规范性文件文本在数量特征上呈整体持续上升态势,其着力点长期关注森林保护的整体层面,发布主体的行政级别较高且呈现多元化特征;文本制定以部门单独决策模式为主,跨部门联合决策情况偏少;命令控制型政策工具是最为常用的林业政策工具,经济激励型、信息公开型和自愿参与型政策工具使用不足;林业政策由侧重事前控制转为侧重事后控制再转为注重事前控制;文本效力的提升得益于文件数量增多的规模效应,平均效力对文本整体效力增加的贡献程度不足,中国林业政策措施、政策反馈、政策目标的平均效力都较高,但政策力度的平均效力较低。
关键词:
林业政策 演进特征 发展规律 量化分析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龙昭宇 杨紫洪 张康洁 尹彦舒 张英楠 尹昌斌
[目的]地膜覆盖技术作为中国应用较为广泛的农业栽培技术,在为农业经济发展及粮食生产保障做出了巨大贡献的同时,也由于长期以来地膜生产、使用及回收环节的不规范导致了诸多环境问题,废弃地膜污染治理刻不容缓。基于中国农业绿色发展的时代背景及《农膜回收行动方案》中提出的2020年农膜回收利用率达80%的时间节点下,对中国30年间地膜污染防控政策进行系统梳理及规律总结,有利于把握政策方向及国家工作重点。[方法]基于1990-202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及相关部门发布的328份地膜污染防控政策,首先运用数理统计方法对政策数量及政策结构进行处理分析,描述政策的基本特征,其次基于ROST分析工具及Netdraw语义网络结构图绘制工具深入刨析政策文本,进一步分析政策演进规律。[结果]研究结果表明:(1)1990年以来,中国地膜污染防控政策在数量上呈现持续上升态势,且在2015年以后上升增速显著提高。(2)2000年以后地膜污染防控政策发布类型以部门工作性文件为主,政策影响力偏低。(3)三十年间地膜污染防控政策呈现由重污染治理到重资源化利用、重宣传引导到重经济激励、政策措施逐渐细化可执行性逐渐增强的演变特征。(4)基于标志性政策的出现及中国地膜污染防控政策的重心转变,将相关政策划分为生产供应保障、环保意识形成、污染综合防治、残膜资源化利用四个阶段。[结论]根据地膜污染防控政策分析结果,提出地膜污染防控政策制定方面应尽快完善上位法、对全产业链进行系统规定、加强不同部门间交流协作;政策工具使用方面应针对于不同环节,重视政策手段多元化应用,发挥不同政策工具间的协同效应。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龙昭宇 杨紫洪 张康洁 尹彦舒 张英楠 尹昌斌
[目的]地膜覆盖技术作为中国应用较为广泛的农业栽培技术,在为农业经济发展及粮食生产保障做出了巨大贡献的同时,也由于长期以来地膜生产、使用及回收环节的不规范导致了诸多环境问题,废弃地膜污染治理刻不容缓。基于中国农业绿色发展的时代背景及《农膜回收行动方案》中提出的2020年农膜回收利用率达80%的时间节点下,对中国30年地膜污染防控政策进行系统梳理及规律总结,有利于把握政策方向及国家工作重点。[方法]文章基于1990—202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及相关部门发布的328份地膜污染防控政策,首先运用数理统计方法对政策数量及政策结构进行处理分析,描述政策的基本特征,其次基于ROST分析工具及Netdraw语义网络结构图绘制工具深入剖析政策文本,进一步分析政策演进规律。[结果](1) 1990年以来,中国地膜污染防控政策在数量上呈现持续上升态势,且在2015年以后上升增速显著提高。(2) 2000年以后地膜污染防控政策发布类型以部门工作性文件为主,政策影响力偏低。(3) 30年地膜污染防控政策呈现由重污染治理到重资源化利用、重宣传引导到重经济激励、政策措施逐渐细化可执行性逐渐增强的演变特征。(4)基于标志性政策的出现及中国地膜污染防控政策的重心转变,将相关政策划分为生产供应保障、环保意识形成、污染综合防治、残膜资源化利用4个阶段。[结论]根据地膜污染防控政策分析结果,提出地膜污染防控政策制定方面应尽快完善上位法、对全产业链进行系统规定、加强不同部门间交流协作;政策工具使用方面应针对于不同环节,重视政策手段多元化应用,发挥不同政策工具间的协同效应。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潘丹 宋嘉音 周应恒
中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关系着农业农村现代化和乡村振兴战略的顺利实施。科学合理地选择和使用政策工具将直接影响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效果。本文运用内容分析法,以手工收集的2010~2020年中央政府颁布的75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政策文本为分析对象,从政策工具类型、政策工具作用领域以及政策工具价值目标三个维度构建分析框架,对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中政策工具的选择使用进行分析。研究发现:第一,中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综合使用了五种政策工具,但命令型和系统变革型政策工具使用过多,而能力建设型、激励型和劝诫告知型政策工具使用相对不足。第二,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政策工具在政策作用领域中出现明显的聚类现象。命令型、系统变革型、能力建设型、激励型和劝诫告知型工具都高频作用于经营性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赋予农民集体资产股份权能以及加强农村集体资产财务管理领域,而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份确认领域涉及相对较少。第三,明晰集体产权、促进集体资产保值增值和建立完善有效的治理体系这三个政策价值目标所使用的政策工具差异较小,均偏好于命令型和系统变革型政策工具。未来应优化政策工具的整体结构、协调政策工具的作用领域,并建立更加完善有效的治理体系以推动中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发展。
关键词:
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 政策工具 内容分析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