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049)
2023(15247)
2022(12971)
2021(12129)
2020(10543)
2019(24619)
2018(24371)
2017(47251)
2016(25341)
2015(28570)
2014(28556)
2013(28633)
2012(26643)
2011(23665)
2010(23902)
2009(22856)
2008(22832)
2007(20077)
2006(17630)
2005(16087)
作者
(72641)
(60936)
(60792)
(57772)
(38769)
(29044)
(27803)
(23747)
(22892)
(21820)
(20468)
(20358)
(19430)
(19170)
(18858)
(18802)
(18374)
(17998)
(17587)
(17454)
(15044)
(14912)
(14867)
(13900)
(13717)
(13712)
(13589)
(13535)
(12334)
(12103)
学科
(113340)
经济(113216)
(96063)
管理(84697)
(83042)
企业(83042)
方法(54000)
数学(45028)
数学方法(44543)
(34876)
(34667)
业经(31143)
中国(29556)
农业(24137)
(23708)
财务(23659)
财务管理(23617)
(23531)
企业财务(22366)
(21979)
贸易(21966)
(21423)
技术(20131)
地方(19659)
(18881)
(18402)
理论(17709)
(17537)
银行(17501)
(17226)
机构
学院(368728)
大学(366420)
(160457)
经济(157361)
管理(149435)
理学(128182)
理学院(126917)
管理学(124984)
管理学院(124281)
研究(118204)
中国(94669)
(76516)
(76125)
科学(69304)
(61685)
财经(60064)
(59060)
(56002)
中心(55899)
(54399)
研究所(52971)
业大(52580)
经济学(49017)
农业(48408)
北京(47944)
经济学院(44450)
财经大学(44296)
(44220)
(43952)
师范(43531)
基金
项目(238615)
科学(189470)
基金(175532)
研究(174816)
(151713)
国家(150408)
科学基金(130720)
社会(113141)
社会科(107332)
社会科学(107306)
(93208)
基金项目(92692)
自然(84170)
自然科(82269)
自然科学(82245)
自然科学基金(80837)
教育(79625)
(77455)
资助(72138)
编号(70918)
成果(56603)
(53589)
重点(53153)
(51703)
(51485)
创新(47741)
国家社会(47147)
课题(47128)
(46532)
教育部(46276)
期刊
(177146)
经济(177146)
研究(107865)
中国(67886)
(62444)
管理(58449)
(56107)
学报(52068)
科学(49926)
大学(40190)
农业(38267)
学学(37863)
(35501)
金融(35501)
技术(34687)
教育(30542)
财经(30245)
业经(30164)
经济研究(28405)
(26109)
问题(23943)
(22802)
技术经济(21396)
(20495)
统计(19646)
图书(18808)
理论(18308)
商业(18096)
(17954)
现代(17611)
共检索到55561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赵文军  陈勇  
本文基于30个省市区服务业数据,采用非参数生产前沿方法,对1978-2012年我国服务业增长的来源进行了测算和分析。结果表明,总体上,我国服务业增长主要来源于要素投入的推动,TFP的促进作用相对偏低,TFP、资本和劳动的平均贡献份额分别为22.43%、50.83%和26.74%。分阶段来看,1992年以前,TFP提高和劳动投入是驱动我国服务业增长的主要动力,平均贡献份额分别是39.74%和37.83%,资本的平均贡献份额仅有22.43%。1992-2001年,我国服务业增长的来源结构出现深度调整,资本投入绝对主导服务业增长,TFP的平均贡献份额下落至12.18%,也低于劳动投入的平均贡献份额2...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涂正革  
传统观点认为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是资本的堆集,本文采用Malmquist指数和DEA技术,研究中国28个省市地区大中型工业的动力,分析发现1995—2004年:(1)大中型工业平均增长15.5%,其中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拉动工业增长平均为9.2%,贡献率约60%,对工业增长的贡献从1996年的-9.6%上升到2003年的18.2%、2004年的10.4%,而资本和劳动投入增长对产出增长的综合贡献从1996年的13.5%,下降到2004年的0.7%;(2)全要素生产率中技术进步和规模效率的改善对产出增长的贡献日渐突出,技术进步推动工业经济增长5.2%,规模效率改善推动工业增长3.3%。(3)工业企业全...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刘莉  张文爱  
不断提升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是新时代农业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建立超越对数生产函数模型,测算我国31个省市区2000—2014年的农业全要素生产率(TFP),并采用动态SAR模型分析农业TFP的空间溢出效应,结果表明:我国农业TFP整体上不断增长,但近年来增速趋于下降;农业TFP存在显著的动态效应,表现出较强的发展惯性;农业TFP具有显著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相邻地区的农业TFP增长相互促进;劳动和资本投入不仅直接促进本地区的农业TFP增长,也间接促进邻近地区的农业TFP增长。为此,需要从加强农业投入、区域合作、政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齐玮娜  张耀辉  
本文根据2003~2011年30个省市区的面板数据,实证研究了创业高度活跃、一般活跃及不活跃三个区域内不同创业类型和知识溢出水平对经济增长产生的不同绩效,为解释区域间经济发展的不均衡提供了新视角,并为不同区域制定和实施创业及研发等公共政策提供了理论依据。从全国来看,私营企业创业对经济发展影响不显著,个体户式的生存型创业影响显著为负,研发支出和技术市场成交额的增加对经济有积极作用。在创业高度活跃的区域,私营企业创业与经济发展显著正相关,这与该区域较高水平的知识生产能力和知识溢出效应及机会型创业的高比重密切相关。创业一般活跃区域的经济增长主要依赖投资及在位大企业内的研发活动,私营企业创业对经济作用...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涂正革  
文章采用Malmquist指数和DEA技术,研究中国28个省市地区大中型工业增长的动力以及地区间的发展差距,分析发现在1995~2004年期间:(1)整体而言,全要素生产率(TFP)增长已经成为中国大中型工业快速增长的核心动力,特别是技术进步和规模效率的改善对产出增长的贡献日渐突出,相反,要素投入对产出增长的贡献逐渐减弱;(2)地区之间发展的差距依然显著,但无论是人均产出还是增长速度,地区之间的差距在逐渐缩小;(3)随着中国工业经济的快速增长,TFP对缩小地区间工业发展差距的作用越显突出,资本要素的作用并不明显;(4)全要素生产率快速增长的四大因素:竞争、全球化和外商投资、民营化改革,以及经济...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涂正革  肖耿  
本文采用非参数生产前沿方法,将中国大中型工业企业38个行业的劳动生产率(人均工业增加值)的增长分解为资本深化、技术前沿进步、技术效率改进3个成分,发现:(1)1996 ̄2002年大中型工业企业劳动生产率平均每年以15.9%的速度增长,并呈逐年上升的趋势(;2)资本深化(人均固定资产净值)对劳动生产率增长的贡献平均每年为12.9个百分点,但呈下降趋势,从1996年的23.2个百分点降到2002年的6.9个百分点(;3)技术前沿进步对劳动生产率增长的贡献平均为7个百分点,总体低于资本深化的贡献,但技术前沿进步上升势头强劲,对劳动生产率增长的贡献在2001、2002年分别高达19.8、29.0个百分...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涂正革  
地区间的发展差距随着工业经济的快速增长而收敛,地区间人均产出的变异系数从1995年的0.4,下降到2004年的0.33,地区间增长速度的变异系数从1996年的3.01,下降到2004年的0.73;全要素生产率(TFP)增长对缩小地区间工业经济发展差距的作用越显突出,对地区工业增长的贡献超过60%,地区间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异系数从1996年的1.16,下降到2004年的0.665;要素投入贡献的地区差异非常巨大,而且变化不定,通过要素投入缩小地区间差异的效应逐渐减弱;地区间的技术效率差距不断缩小,地区大中型工业的平均技术效率从1995年的51.6%,增长到2004年的76.5%。全要素生产率,特别...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孙彬  段媛媛  杨丰魁  万荃  
采用1995—2011年份省市、分行业面板数据建模,对我国基础设施分行业投资最优规模以及和最优次序进行研究:从投资最优规模看,政府主导的生产性基础设施投资虽然已达到最优规模,但继续投资对经济增长仍具有正向拉动作用,其中电力和水利行业均未达到各自的最优规模,交通运输行业投资实际规模已经超过最优规模,其边际产出已经为负值;从投资缺口和紧迫程度看,应适度提高电力和水利行业的投资,适度降低交通运输行业的投资,在保持生产性基础设施投资大致稳定的前提下,适度提高非生产性基础设施投资的比重,有助于提高整体投资效率。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徐丽霞  田喜洲  
从需求角度运用结构分解分析法研究我国生产性服务业的增长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外部系统的贡献率要远大于生产性服务业自身的贡献率。我国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水平低,内部结构不合理,传统生产性服务业比重过高,新兴生产性服务业比重偏小;而新兴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滞后不仅直接影响了生产性服务业整体发展水平的提高,而且还抑制了传统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也影响到第一、二产业以及第三产业非生产性服务业的结构调整与升级,进而又限制了外部系统对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促进作用。只有促进新兴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实现传统生产性服务的改造和升级,才能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李筱乐  
政府规模存在差异时,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不同。本文将政府规模作为门限变量,结合我国2004-2011年206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数据,运用固定效应回归和门限回归方法对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检验。实证结果表明: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与经济增长呈非线性关系。政府规模较低时,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较为明显;但当政府规模跨越较高门限值时,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减弱。建议推动生产性服务业进行市场化改革、鼓励生产性服务业对外开放、促进生产性服务业向高端转化。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周建  顾柳柳  
文章以上海大中型工业企业所组成的行业面板数据为研究对象,通过运用非参数环境生产前沿方法研究能源、环境约束下的上海工业增长模式转变,研究结论表明:上海的真实GDP增长率在1997-2004年一直处于比较高的水平,但是2005年出现结构转折点,其后处于缓慢增长态势,近年来在能源、环境约束下,上海的真实工业GDP增长率水平向全国低值水平靠拢;从总体平均水平来看,上海工业效率近十余年来有所提高,尤其是对于具有高技术的行业和轻工业的效率有所提高,但是对于传统的重工业的效率在2006年都没有显著的提升;上海工业增长动力可划分为技术效率效应、技术进步效应和要素投入效应,因此在资源、环境约束下,转变工业增长方...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杨青青  苏秦  尹琳琳  
本文在服务业生产率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中,引入社会资本因素,采用信任、交互、互助和社团测量我国各省市的社会资本水平。运用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模型(SFA),根据1993~2007年数据,研究了人力资本、信息化、市场化和社会资本对我国服务业技术效率的影响作用。结果表明,人力资本、信息化和市场化对我国服务业的技术效率具有重要的作用;互助和社团对服务业技术效率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而信任和交互对服务业的技术效率没有显著的影响。
[期刊] 贵州财经学院学报  [作者] 张自然  
采用非中性技术进步超越随机前沿模型,对中国29个省市1993—2004年生产性服务业的面板数据进行分析,其结果表明中国生产性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在1994—2004年间年均增长7.05%,其中技术进步率为6.04%,技术效率改善了1.01%。技术进步对TFP增长起主要作用,技术效率变化则对TFP增长起着补充作用。TFP增长对中国生产性服务业增长的贡献逐年降低,且东、中和西部地区生产性服务业TFP增长不均衡,但技术效率存在显著的收敛性,这对决策者在如何推进生产性服务业增长方面有一定的意义。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胡宗彪  王恕立  
理论分析表明服务进口和出口对服务业生产率的作用机制存在差异,服务进口通过行业内资源再配置效应、内生技术选择效应和竞争效应能够促进服务业生产率提升,而服务出口通过资源再配置效应、规模经济效应和技术溢出效应的综合作用方向不明确。进而采用中国服务业细分部门2004~2011年间的面板数据,在全面控制影响服务业生产率(TFP)的国内和国际因素后,实证考察了服务进口和出口对中国服务业生产率的影响差异。结果表明,在中国服务业生产率增长过程中,是服务进口(而不是服务出口)发挥了显著地促进作用,从而验证了本文的研究假设;在控制变量中,只有行业平均实际工资和资本密集度一直存在显著正向影响。鉴于服务进口和出口影响...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吴笑晗  刘金东  张春雷  
虽然我国税务稽查查补收入屡创新高,但总体稽查水平相比发达国家仍有不小差距。当前,研究并找出我国税务稽查水平提升的动力源泉,有助于科学评价我国税务稽查工作成效以及有的放矢地进一步提高税务稽查工作水平。本文在借鉴KumbhaKar和LoveLL(2000)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建立随机生产前沿模型,对我国税务稽查全要素生产率进行了增长分解。结果表明:我国税务稽查水平的提升主要来源于技术进步因素,即先进手段和方法的引进成为稽查工作长足进步的最重要保证;技术效率水平逐年递减,对我国税务稽查水平的贡献轻度为负;规模效益因素维持在零左右,对推进税务稽查水平无明显影响。因此,需要进一步深化税务稽查体制机制改革,...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