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919)
- 2023(8830)
- 2022(7349)
- 2021(6748)
- 2020(5538)
- 2019(13108)
- 2018(12628)
- 2017(23362)
- 2016(11979)
- 2015(13640)
- 2014(13330)
- 2013(13669)
- 2012(13235)
- 2011(12422)
- 2010(12365)
- 2009(11719)
- 2008(11284)
- 2007(9625)
- 2006(9047)
- 2005(8683)
- 学科
- 济(78868)
- 经济(78812)
- 管理(29054)
- 方法(26337)
- 业(25352)
- 数学(23831)
- 数学方法(23657)
- 中国(21485)
- 企(18178)
- 企业(18178)
- 地方(18131)
- 农(15052)
- 贸(13642)
- 贸易(13630)
- 学(13377)
- 易(13247)
- 地方经济(13076)
- 财(12751)
- 业经(12480)
- 制(11107)
- 融(10585)
- 金融(10584)
- 农业(10264)
- 环境(9914)
- 银(9799)
- 银行(9786)
- 关系(9692)
- 行(9559)
- 发(9140)
- 体(8862)
- 机构
- 大学(184141)
- 学院(178700)
- 济(97234)
- 经济(95884)
- 研究(75671)
- 管理(63361)
- 中国(59354)
- 理学(53489)
- 理学院(52809)
- 管理学(51986)
- 管理学院(51619)
- 财(42424)
- 京(40300)
- 科学(39657)
- 所(37992)
- 研究所(34086)
- 经济学(33254)
- 财经(33140)
- 中心(32287)
- 经(30423)
- 经济学院(29690)
- 院(26758)
- 北京(26735)
- 农(26229)
- 江(25650)
- 财经大学(24624)
- 范(23505)
- 师范(23356)
- 科学院(22911)
- 研究中心(21182)
- 基金
- 项目(112287)
- 科学(89923)
- 基金(86032)
- 研究(82984)
- 家(75358)
- 国家(74857)
- 科学基金(63142)
- 社会(58399)
- 社会科(55659)
- 社会科学(55649)
- 基金项目(43515)
- 省(38165)
- 自然(36974)
- 教育(36695)
- 自然科(36132)
- 自然科学(36122)
- 资助(36103)
- 自然科学基金(35519)
- 划(33485)
- 编号(29692)
- 部(27362)
- 国家社会(26890)
- 重点(26102)
- 发(26013)
- 中国(25967)
- 成果(25450)
- 教育部(24041)
- 人文(22344)
- 创(22261)
- 发展(22070)
- 期刊
- 济(112234)
- 经济(112234)
- 研究(66730)
- 中国(40004)
- 财(31930)
- 管理(26398)
- 学报(25585)
- 科学(25573)
- 农(23783)
- 经济研究(20775)
- 大学(20366)
- 融(19260)
- 金融(19260)
- 学学(18884)
- 财经(18361)
- 经(16187)
- 农业(16152)
- 贸(15570)
- 教育(15370)
- 技术(15008)
- 问题(14946)
- 国际(14481)
- 世界(14181)
- 业经(12842)
- 技术经济(10998)
- 统计(10913)
- 业(10010)
- 经济问题(9172)
- 策(8957)
- 经济管理(8242)
共检索到30003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董敏杰 梁泳梅
本文推导出一个可以测算经济增长来源的非参数分析框架,并以省级数据为样本,测算中国经济增长来源。结果显示,1978—2010年,TFP、劳动与资本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份额分别约为10.9%、3.7%与85.4%;如果不考虑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则分别约为20.7%、3.3%与76.0%。从经济增长的各分项来源来看,劳动的贡献份额最小,多数年份低于8%;TFP贡献份额在20世纪90年代前大体处于上升趋势但波动较大,1992年一度超过50%,随后基本呈下降趋势,直至2005年后低于10%。资本贡献份额在20世纪90年代前大体处于下降趋势且波动较大,1992年后则基本呈上升趋势,2005年后接近90%。...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梁泳梅 董敏杰
本文构建并采用新的经济增长非参数核算方法测算了1978-2013年的中国经济增长来源。研究结果发现,要素投入尤其是资本投入是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来源,而且近年来经济增长对资本的依赖性有强化趋势;在2005年前的很长一段时间里,东北、中部与西部地区经济增速落后于东部地区,全要素生产率及要素投入都是造成地区增长差距的重要因素;尽管近年来其他地区相对于东部地区的经济增速差距已缩小甚至实现了对后者的"赶超",但这主要得益于要素投入贡献的快速提高。如何利用东部地区的先进生产技术,促进其他地区的全要素生产率进步,对这些地区乃至全国未来的经济增长都至关重要。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沈尤佳 张孝德
尽管当前中国经济的困境往往被归因于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外部环境的不利因素,本文指出中国的问题是自身增长模式的转型危机。这种经济增长严重依赖外部的资本和技术完成财富和生产力的原始积累,如果等到引进的增长效应出现边际递减的情况下才开始启动建立内生增长模式的话,那么从导入增长模式向内生增长模式转变的过程中,就会出现一个模式转型衔接的断层,具体表现为外资对内资的导入控制、导入挤压、导入抑制、导入摩擦、导入风险。
关键词:
导入增长 内生增长 依赖陷阱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文竹 金涛
本文建立了一个新的模型尝试解释中国经济的近中期增长模式。在考虑“土地财政”作用的基础上,首先建立两期世代交叠(OLG)模型说明基本原理,随后将两期模型扩展到多期OLG模型,进行参数校准和模型求解。研究表明,在城镇化过程中政府将通过“土地财政”机制获得的资本用于基础设施建设,使得企业部门资本重新配置、均衡条件重构,推动形成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相对占比的稳定均衡。在这一机制下,GDP和全要素生产率不断上升但增速逐渐下降;资本的总体投资效率和资源配置优化速度出现下降,民营企业占比先增后稳。多期模型较好地刻画了我国1998—2017年期间经济结构变化趋势以及储蓄率、投资率、对外投资与外汇储备等宏观指标。随着“土地财政”作用的进一步弱化,持续推动技术进步、深化国企改革、深化金融改革等是实现我国经济长期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举措。
关键词:
中国经济增长模式 土地财政 全要素生产率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蔡昉
新古典增长理论把经济增长看作单一、匀质过程,具有局限性,本文尝试贯通各种经济发展理论,形成一个统一的分析框架,从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积累激励的角度解说经济增长成败。本文从较宏大的经济史视野,把经济增长划分为马尔萨斯贫困陷阱、刘易斯二元经济发展、刘易斯转折点和新古典增长等几种类型或阶段。同时,把中国经济发展问题嵌入相应的增长类型和阶段,对每个阶段相关的重大中国命题,如"李约瑟之谜"、"刘易斯转折点"和"中等收入陷阱"等,进行实证分析并提出政策建议。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战明华 许月丽 宋洋
本文针对于转轨时期中国经济一直呈现高投资、低消费但却相对平稳增长这一有悖于标准理论的事实,在对 Ramsey-cass-Koopmans 模型进行修正的基础上,对这一现象给出了一个解释框架。结论是,资本边际产出的非递减特征与渐进的利率市场化改革是保证中国高投资、低消费条件下仍可保持经济长期平稳增长的两个必要条件,而更新改造投资、非国有与集体投资占总投资比重以及政府的非消费性支出都是导致资本边际产出非递减的因素。因此,从政策实践的角度来说,对于长期的经济增长,如何对资本边际产出与利率变化进行政策协调以及根据资本边际产出背后的控制因素变化适时地制定新的产业政策变得非常有意义。
关键词:
投资 消费 资本边际产出 利率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冉光和 潘辉 吴利
文章通过平稳性检验、协整检验和GRANGER因果检验,考察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增长与收入分配变动之间的关系,认为经济增长与收入分配变动之间呈现出长期的均衡关系,且经济增长越快,收入分配不均等程度越大;若以1992年为界将改革开放分为两个阶段,则两个阶段里经济增长与收入分配变动之间的关系具有显著的差异,尤其是后一阶段大幅拉大了收入分配的不均等。
关键词:
经济增长 收入分配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罗浩
对于地区间长期经济增长绩效的差异,传统经济理论主要从要素、技术和制度等层次去解释,本文则尝试从更深层次的文化因素中寻找国富国穷和地区兴衰的根源。文化并非生产中的直接投入要素,它通过影响要素投入、技术进步和制度变迁等因素间接影响经济增长绩效。引入经济增长理论中的条件趋同模型,可以初步构建在理论上连接文化禀赋与经济增长的分析框架。19世纪和20世纪末儒家文化地区与新教文化地区的经济绩效比较,为文化及其变迁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提供了一个典型案例。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洪名勇 龚慕霞
本文从经济学的角度 ,构建了一个制度经济的分析框架 ,对经济增长 ,道德内生的经济模型、经济增长中的道德均衡、道德生命周期和道德滞后进行了探讨 ,从而揭示出依德治国不仅仅只是一种政治口号 ,更具有深刻的经济根源。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周文 朱富强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生命力根本上在于:基于从本质到现象的研究路线对不合理的现实进行剖析和改造。但是,局限于特定的历史背景,它的分析主要停留在有关社会制度的宏观层面,而缺乏对微观制度的具体分析,这也正是当代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目前所面临的现实问题。显然,在微观行为机理以及影响因素实证方面,现代西方主流经济学作了很大的发展;因而当代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发展,就要吸收现代西方经济学新近发展起来的研究具体微观问题的工具、模型以及理论。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靳涛
本文通过对中国经济转型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实证研究,发现经济增长是直接推动经济体制转型深化的内在动力,而经济转型虽然对经济增长有长期的影响作用,但这种作用却不是决定性的。在制度与增长二者关系中,制度虽然是影响增长的长期重要因素,但这种影响却不是决定性的;而恰恰相反,增长对制度的影响却是决定性的。这说明制度创新在增长的大背景中更易达到,而中国改革成功的经验也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关键词:
制度变迁 经济增长 内在关系 实证检验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赵文军 陈勇
本文基于30个省市区服务业数据,采用非参数生产前沿方法,对1978-2012年我国服务业增长的来源进行了测算和分析。结果表明,总体上,我国服务业增长主要来源于要素投入的推动,TFP的促进作用相对偏低,TFP、资本和劳动的平均贡献份额分别为22.43%、50.83%和26.74%。分阶段来看,1992年以前,TFP提高和劳动投入是驱动我国服务业增长的主要动力,平均贡献份额分别是39.74%和37.83%,资本的平均贡献份额仅有22.43%。1992-2001年,我国服务业增长的来源结构出现深度调整,资本投入绝对主导服务业增长,TFP的平均贡献份额下落至12.18%,也低于劳动投入的平均贡献份额2...
关键词:
服务业 增长来源 数据包络分析法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李平 钟学义 王宏伟 郑世林
本文根据中国1979~2010年总量和省级面板数据,运用纯要素生产率法和索洛余值法分别测算了中国总体和省级生产率变化及其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研究发现,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生产率变化趋势出现了涨跌互现的波动情形,生产率提高促进了中国经济较快发展,但资本投入仍然是中国经济增长的首要来源,而东、中、西部经济差距主要是由资本投入贡献不同造成的。2000~2010年中国生产率增长呈下降趋势,出现高资本投入、低生产率和高增长的现象。
关键词:
生产率 资本投入 经济增长 纯要素生产率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张兰 李方
加强我国环保产业的发展,不仅在社会可持续发展方面意义重大,而且作为新兴产业亦可创造巨大的经济效益。本文通过对发展我国环保产业的分析,提出应抓住历史机遇,促进环保产业的发展,使其成为中国经济新的增长点。
关键词:
环保产业 可持续发展 经济增长点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战明华 王晓君 史晋川
与以往的研究不同,文章认为中等收入陷阱问题可看作是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过程中的一个特殊多重均衡现象,①因而可将中等收入陷阱问题置于标准的经济增长理论框架内加以考察。在将部门间投资的异质性引入Ramsey-Cass-Koopmans动态一般均衡模型后,文章首先从理论上给出了"个私投资"比例变化影响经济稳定均衡点,且更高的"个私投资"比例将导致经济处于更高稳定均衡点的命题。然后,文章在考虑理论模型证明与计量模型衔接,以及计量模型参数估计与统计推断有效性的基础上,利用一般VAR和SVAR的脉冲响应分析,对命题进行了实证检验。文章的一个重要意义是在已有研究结论与传统主流经济增长理论之间做了一个具有微观基...
关键词:
投资异质性 多重均衡 中等收入陷阱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