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456)
2023(6340)
2022(5483)
2021(5068)
2020(4067)
2019(9429)
2018(9041)
2017(15918)
2016(8524)
2015(9803)
2014(9812)
2013(9941)
2012(8997)
2011(8375)
2010(8428)
2009(8020)
2008(7686)
2007(6248)
2006(5526)
2005(5117)
作者
(25977)
(21913)
(21521)
(20554)
(13794)
(10467)
(10047)
(8496)
(8250)
(7802)
(7541)
(7435)
(7059)
(6838)
(6825)
(6703)
(6487)
(6447)
(6246)
(6149)
(5427)
(5395)
(5205)
(4934)
(4858)
(4800)
(4765)
(4725)
(4418)
(4265)
学科
(37323)
经济(37308)
管理(24514)
(22164)
(14892)
企业(14892)
方法(14003)
地方(12507)
数学(12106)
数学方法(11973)
中国(11014)
(10235)
环境(10173)
(9032)
地方经济(7630)
业经(7528)
(7418)
(6912)
(6804)
贸易(6799)
服务(6691)
(6575)
生态(6510)
农业(6208)
工作(6126)
(6004)
(5937)
资源(5846)
(5815)
金融(5814)
机构
大学(121011)
学院(120416)
(47507)
研究(46827)
经济(46316)
管理(45243)
理学(38735)
理学院(38181)
管理学(37452)
管理学院(37217)
中国(35772)
科学(31352)
(27440)
(24513)
研究所(22587)
中心(21613)
(20567)
(20151)
业大(18853)
(18409)
(18271)
(18063)
师范(18059)
北京(17597)
农业(15913)
财经(15687)
(15177)
师范大学(14791)
科学院(14733)
(14295)
基金
项目(88277)
科学(69707)
基金(63899)
研究(62515)
(57530)
国家(57123)
科学基金(48142)
社会(40153)
社会科(37938)
社会科学(37932)
(34420)
基金项目(34149)
自然(31456)
自然科(30583)
自然科学(30577)
自然科学基金(29975)
(29741)
教育(27043)
资助(25030)
编号(24959)
重点(21171)
(20613)
成果(19626)
(18309)
(17933)
国家社会(17129)
课题(17080)
科研(16900)
创新(16874)
计划(16818)
期刊
(53272)
经济(53272)
研究(33993)
中国(26646)
学报(22095)
科学(20147)
(16541)
大学(15985)
管理(15599)
(15223)
学学(14704)
教育(12066)
图书(11826)
农业(11792)
技术(10455)
(9688)
金融(9688)
资源(9540)
经济研究(8758)
书馆(8640)
图书馆(8640)
业经(8570)
(7113)
财经(7087)
林业(6403)
科技(6371)
(6346)
(6254)
问题(6200)
(6017)
共检索到18898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原  陆林  赵丽侠  
纳木错流域作为典型的高原湖泊流域,对于青藏高原的区域生态安全屏障功能起到重要作用。在全球气候变化和人为干扰的影响下,其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发生显著的变化。本研究基于RS与GIS技术,运用中国陆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当量表,结合青藏高原粮食产量与平均收购价格,分析了1976-2007年纳木错流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变化规律,探讨了高原湖泊流域生态服务价值对土地利用/覆被变化(LUCC)的响应。结果表明,1976-2007年,纳木错流域土地利用/覆被类型变化显著。其中,草地面积减少,水体、湿地、荒漠面积增加。变化率的绝对值由高到低为:荒漠、湿地、草地、水体;研究时段内,流域生态服务总价值略有增加,1976年...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黄湘  陈亚宁  马建新  
论文选择西北干旱区塔里木河流域、玛纳斯河流域、石羊河流域以及黑河流域4个典型流域为研究对象,以1994年土地利用分类图、TM影像,2005年CBERS影像数据为基础,参照谢高地等提出的"中国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当量因子表",在对这4个典型流域生态系统服务价格根据其消费指数以及不变价格订正的基础上,逐项估计了这4个流域农田、森林、草地以及水体生态系统各项生态系统面积、服务价值及其变化。结果表明,这4个流域提供环境保护的支撑生态系统(森林、草地、水体)面积2005年普遍小于1994年,而农田生态系统面积增加显著,并且相对于较大面积的内陆河流域,小流域内各类型生态系统面积变动比较大,变动速度相对较快;塔...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许中旗  李文华  闵庆文  许晴  
论文采用Costanza等人的生态系统服务评价方法对锡林河流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1987~2000年的13年间,锡林河流域各类生态系统每年提供的服务总价值下降了31.6%,其中,草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从5.13×108美元降至4.38×108美元,下降13.3%;湿地生态系统服务的总价值由2.62×108美元下降为0.9×108美元,下降了65.1%;而农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由0.01×108美元上升到0.03×108美元,增加了200%。在草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总价值中,绣线菊草原、贝加尔针茅草原、羊草杂草类草原和羊草丛生禾草草原等优质草原所占的比重在逐渐减小,克氏针茅...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段锦  康慕谊  江源  
从生态系统的类型、质量和功能的时空变化出发,利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结合市场价值法、影子工程法、机会成本法等方法,并在全面考虑各类型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和基础数据可获得性的基础上,对东江流域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进行科学评估,揭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2000—2008年东江流域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呈减少趋势,且除水域外,其余生态系统的单位面积生态服务价值均为2008年比2000年有所减少,说明流域生态系统的质量呈下降趋势。林地的单位面积生态服务价值2004—2008年的年均减少率大于2000—2004年,反映了流域森林资源的质量加速下降的状况;从空间上看,虽然上中游单位面积的生...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陈克龙  李双成  周巧富  朵海瑞  陈琼  
青海湖是我国最大的内陆高原咸水湖,是维系青藏高原东北部生态安全的重要水体。本文基于青海湖流域1977年MSS影像、1987年TM影像和2000年ETM影像,在地理信息系统(GIS)和遥感技术的支持下,采用景观格局分析方法,应用Costanza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算法,揭示了青海湖流域景观生态服务价值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青海湖流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总体呈下降趋势,由1977年的423×108元降低到2000年的364×108元,年均损失2.57×108元;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来讲,废物处理和水源涵养价值贡献率超过了58%,单项服务功能价值均呈下降趋势,其中气候调节功能缺失最明显减少达32%;就生态...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陈明叶  刘素红  于连海  冯金周  于佩鑫  高宝嘉  
生态系统通过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为人类提供必要的生态服务功能,其结构变化可引起生态系统过程和服务功能的改变。研究区域的生态服务功能对生态系统结构变化的响应规律对高效配置环境资源和合理制定环境政策具有重要意义。论文以大清河阜平流域为研究对象,利用1985—2015年每隔5 a的遥感影像,采用监督分类法及价值量法,研究了该区域生态系统结构、服务功能近30 a的变化规律趋势,分析了研究区服务功能对生态系统结构变化的响应规律。结果表明:1)1985—2015年研究区生态系统结构发生明显变化,建设用地、林地、耕地、水域生态系统呈正变化,变化幅度分别为139.57%、90.66%、68.79%、6.55%;未利用地、草地生态系统呈负变化,变化幅度分别为-83.48%、-54.92%;其中林地面积的增加主要是由草地和未利用地转变而来,耕地面积增加主要由未利用地构成,建设用地的扩张主要占用耕地和未利用地。2)研究区服务价值变化趋势以2000年为界,前15 a呈增加趋势,后15 a呈减少趋势。2000年总服务价值最高,为58.08亿元;不同时期林地服务价值对研究区总服务价值贡献率最大,其次是耕地和草地;单项服务价值中,保持土壤服务价值贡献率最大,其次是维持生物多样性、气体调节和气候调节服务价值。3)研究区服务价值的增加得益于草地→林地的服务价值流向和未利用地→林地的价值流向,服务价值的损失来自于耕地转变为建设用地的服务价值损失和林地转变为耕地的服务价值损失。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王春连  张镱锂  王兆锋  摆万奇  
基于三期遥感影像解译数据和地理信息系统空间分析方法研究了拉萨河流域湿地30年(1976年-2006年)的动态变化过程,并评价分析了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价值变化。研究结果表明:30年来拉萨河流域湿地总面积减少了2.02×104hm2,达8.8%,其中水域、高寒草甸以及沼泽湿地呈减少趋势,森林湿地和滩地呈增加趋势;湿地生态服务功能总价值损失41.20×108元,年均损失1.37×108元,以气体交换功能价值损失量最大。生态价值的损失主要是由对环境调节起主要作用的水域、草甸和沼泽湿地的减少造成的。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李惠梅  张安录  
通过定量分析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变化和气候、GDP、个人储蓄和城市化水平等社会经济驱动因子之间的相关性和敏感性,以识别影响青海湖生态环境的主要影响因素,调控和管理青海湖区域生态保护。研究方法:生态系统服务估值,MATLAB.7.0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敏感性分析。研究结果:(1)2000~2008年青海湖流域的湿地和草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分别下降11.16%、13.23%,主要是受到GDP和气候暖干化的影响,但对GDP变化并不敏感,对城市化和气温变化极为敏感;(2)2000~2008年青海湖流域农地的生态系统服务下降了57.93%,主要受气候暖干化和城市化的驱动所致,同时对城市化和气温变化极为敏感。研...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卢慧  陈克龙  曹生奎  韩艳莉  马进  
在中国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基准单价的基础上,通过生物量等因子的订正,构建了青海湖流域的生态服务功能单价表,并在此基础上对青海湖流域的生态服务价值进行了评价。结果显示:青海湖流域2007年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总价值为340.88×108元。生态服务价值从大到小为:水体>草地>湿地>灌丛>农田>荒漠,其中,废物处理功能贡献最大,原材料生产功能贡献最小。研究对青海湖流域生态环境安全和区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和现实意义。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敦越  杨春明  袁旭  杨燕平  肖复晋  梁斯琦  陆颖  
流域生态系统服务是生态系统服务研究的重要议题,对协调流域经济发展,建立基于居民福祉的流域生态系统管理方法具有重要意义,可为生态补偿、生态恢复等综合应用提供理论基础与科学指导。在理清流域生态系统服务研究历程的基础上,明确研究内涵与特征,总结出流域生态系统服务具有流动性、水资源主导性及时空异质性的特点。结合案例从评估方法、影响因素及应用性三方面讨论国内外流域生态系统服务研究现状,指出存在的问题,提出未来研究应加强生态机制研究、开发具有流域适用性的评估方法并突出研究应用性。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刘浩  孙丽慧  吕文魁  舒昶  张惠远  
基于土地利用数据,分析了2010—2015年洱海流域土地利用演变特征、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特征以及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格局及服务价值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1)洱海流域土地利用类型主要由生态用地向非生态用地转移,其中城镇扩张明显,而生态用地面积有所减少。(2)洱海流域主要生态系统服务类型为调节服务,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由2010年的656.03亿元增加至2015年的709.40亿元,增长率为8.14%。(3)洱海流域生态系统格局及服务价值变化主要驱动因素为生态建设工程、城镇扩张和农业开发等人类活动,其中对生态系统及其价值变化的正向影响(54.01%)大于负面影响(45.99%)。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刘浩  孙丽慧  吕文魁  舒昶  张惠远  
基于土地利用数据,分析了2010—2015年洱海流域土地利用演变特征、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特征以及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格局及服务价值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1)洱海流域土地利用类型主要由生态用地向非生态用地转移,其中城镇扩张明显,而生态用地面积有所减少。(2)洱海流域主要生态系统服务类型为调节服务,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由2010年的656.03亿元增加至2015年的709.40亿元,增长率为8.14%。(3)洱海流域生态系统格局及服务价值变化主要驱动因素为生态建设工程、城镇扩张和农业开发等人类活动,其中对生态系统及其价值变化的正向影响(54.01%)大于负面影响(45.99%)。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王永静  宋风娇  
基于玛纳斯河流域2000年、2010年、2019年3期遥感影像,运用ArcGIS10.7空间统计分析工具,结合土地利用转移矩阵、价值当量因子法等方法,对玛纳斯河流域土地利用变化特征及其对区域内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耕地、建设用地、未利用地面积呈增加趋势;林地、草地面积持续减少,水体面积呈现先减少后增加的趋势;2000—2019年玛纳斯河流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呈现先减少后增加的趋势,共损失了63.51亿元,林地和水体面积的减少是造成玛纳斯河流域土地利用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降低的主要原因;单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以土壤保持、水文调节、生物多样性为主。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王永静  宋风娇  
基于玛纳斯河流域2000年、2010年、2019年3期遥感影像,运用ArcGIS10.7空间统计分析工具,结合土地利用转移矩阵、价值当量因子法等方法,对玛纳斯河流域土地利用变化特征及其对区域内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耕地、建设用地、未利用地面积呈增加趋势;林地、草地面积持续减少,水体面积呈现先减少后增加的趋势;2000—2019年玛纳斯河流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呈现先减少后增加的趋势,共损失了63.51亿元,林地和水体面积的减少是造成玛纳斯河流域土地利用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降低的主要原因;单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以土壤保持、水文调节、生物多样性为主。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刘凤兰  
以山西省土地利用动态变化数据为基础,参照Costanza等人对全球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评价方法,对土地利用变化所引起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动态变化和演变趋势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与全国乃至全球相比,山西省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严重不足,生态环境对经济增长的承载力很弱。由于人工生态系统居民点、工矿及交通用地的面积快速扩张,导致耕地面积下降,从而使得山西省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从2000年的433.28亿元下降到2008年404.96亿元。生态系统服务价值预测结果还表明,山西省被破坏的生态环境到2020年仍难以恢复,且其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矛盾将会更加突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