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943)
- 2023(5783)
- 2022(5374)
- 2021(5126)
- 2020(4407)
- 2019(10942)
- 2018(10481)
- 2017(19542)
- 2016(11023)
- 2015(12699)
- 2014(13082)
- 2013(13261)
- 2012(12782)
- 2011(11791)
- 2010(11883)
- 2009(11320)
- 2008(11495)
- 2007(10203)
- 2006(8665)
- 2005(7874)
- 学科
- 济(51312)
- 经济(51273)
- 业(27149)
- 管理(26905)
- 方法(24776)
- 数学(22490)
- 数学方法(22312)
- 企(19955)
- 企业(19955)
- 农(14864)
- 中国(12980)
- 地方(12643)
- 财(11863)
- 学(11641)
- 贸(10142)
- 贸易(10140)
- 农业(9980)
- 易(9804)
- 业经(8839)
- 制(8153)
- 和(7509)
- 环境(7292)
- 融(7071)
- 金融(7068)
- 地方经济(6933)
- 务(6824)
- 银(6819)
- 财务(6811)
- 财务管理(6787)
- 银行(6785)
- 机构
- 大学(165674)
- 学院(163888)
- 济(69394)
- 经济(67984)
- 研究(61622)
- 管理(59957)
- 理学(51467)
- 理学院(50732)
- 管理学(49805)
- 管理学院(49482)
- 中国(46177)
- 科学(39797)
- 京(36072)
- 农(33674)
- 所(33236)
- 研究所(30486)
- 财(30264)
- 中心(28323)
- 业大(27073)
- 农业(26867)
- 江(24831)
- 财经(24004)
- 范(23129)
- 师范(22903)
- 北京(22861)
- 经(21707)
- 经济学(21570)
- 院(21528)
- 州(19759)
- 经济学院(19679)
- 基金
- 项目(108789)
- 科学(84031)
- 基金(78194)
- 研究(76475)
- 家(69611)
- 国家(69062)
- 科学基金(57056)
- 社会(47148)
- 社会科(44560)
- 社会科学(44543)
- 基金项目(42132)
- 省(41928)
- 自然(37709)
- 自然科(36729)
- 自然科学(36716)
- 划(36506)
- 自然科学基金(36066)
- 教育(35038)
- 资助(32203)
- 编号(31304)
- 成果(25759)
- 重点(25429)
- 部(24444)
- 发(24360)
- 创(21765)
- 课题(21593)
- 科研(21531)
- 计划(21201)
- 创新(20513)
- 教育部(20197)
共检索到24643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许超宗 陈蜀江 黄铁成 朱选 姚艳霞 李红军 郭超
【目的】通过对伊犁地区的风速进行研究,揭示其变化规律,为当地生态环境的改善、能源合理开发利用、工农业生产提供科学依据和数据支持。【方法】采用线性趋势线拟合、小波分析、Mann-Kendall等方法对新疆伊犁地区8个地面气象站实测的近56年逐日风速资料数据进行回归、周期、突变等特征分析。【结果】研究显示:①1961-2016年,伊犁地区平均风速以-0.171 m/(s·a)的变化速率呈波动减小趋势,在四季平均风速变化中,春季风速降低趋势最为显著,递减率最大-0.196 m/(s·a),冬季风速递减趋势变化最小。②风速在长时间尺度的变化中还存在突变的表现,年平均风速在1979年前后出现明显的突变点。③Morlet小波分析表明,年平均风速存在2个震荡周期变化,以18年震荡周期最为显著;四季震荡周期与全年风速震荡周期基本吻合,但又存在差异。④从空间分布来看,伊犁地区风速主要由西北向东、向西递减,风速倾向率均为减小趋势,尼勒克减小最为显著[-0.273 m/(s·a)]。【结论】伊犁地区风速的变化趋势与全国基本吻合,但其减小的速率要高于全国的速率。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何辉 玉素甫江·如素力
利用2001—2015年MODIS NDVI数据,结合15 a来TRMM降水量与MODIS的LST地表温度遥感数据,采取趋势分析与相关性分析法分析了伊犁地区分析15 a来伊犁地区NDVI的时空变化趋势以及气候与非气候要素对NDVI的驱动作用。结果表明:1)伊犁地区年均NDVI值为0.29,高山草甸的NDVI均值最大;2)15 a来,伊犁地区NDVI值呈增加趋势的面积占伊犁地区总面积的53.56%。3)伊犁地区植被NDVI与年降水量的偏相关性介于-1.0~0.94之间,稀疏草地正相关最大;裸地的负相关最大。4)伊犁地区植被NDVI与气温的偏相关性介于-0.920~1.096之间,旱地的偏相关性最大;5)NDVI与气候因子(气温、降水)的复相关性介于0~0.96之间,稀疏草地的复相关性最大。6)伊犁地区NDVI值变化受气候要素与非气候要素的双重影响,年均NDVI变化受气候要素影响的区域占伊犁地区总面积的65.56%,其中,以降水量变化为主驱动的区域占伊犁地区总面积的11.5%,以气温变化为主驱动的区域占伊犁地区总面积的21.72%,以降水量与气温为强驱动的面积占伊犁地区总面积的27.02%。
关键词:
NDVI 气候变化 人类活动 伊犁地区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杨阳 张红旗
本文基于1985年、2000年和2008年3期土地利用数据,对新疆伊犁新垦区土地利用格局时空变化进行了定量研究。结果显示:1985年~2008年间,耕地净增加4.99×104hm2,面积比由38%上升至57%;未利用地增长仅次于耕地,增长面积为1.07×104hm2,水域,林地,建设用地都呈增长趋势;草地为唯一减少的土地利用类型,缩减7.02×104hm2,面积比由49%缩减为36%。通过对土地利用变化格局的分析可以得出,农业开垦是新垦区土地利用方式变化最主要的驱动力因素,草地面积减少是其他土地类型面积增加的主要来源,盐碱地增多和沼泽减少反映了该地区存在因农业开垦而导致的自然环境恶化现象。
关键词:
伊犁 新垦区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李志 郑粉莉 刘文兆
极端降水事件会引起严重的灾害事件,其变化趋势需要进行详尽的评估。基于50个站点1961—2007年日降水数据,定义极端降水事件及衡量指标后,使用M ann-Kendall法评估了黄土高原极端降水事件的空间分布和时间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极端降水事件的空间分布具有东南—西北方向的梯度变化特征,降水量、强度和年最大日降水量均从东南向西北递减,而严重干旱事件从东南向西北递增。多数站点极端降水事件的各指标都具有单一趋势,但各指标具显著性趋势的站点数差异很大。约40%的站点极端降水频率具有显著降低趋势;约30%的站点极端降水量的减少趋势和严重干旱频率的增加趋势具有显著性;约10%的站点极端降水强度的上升趋...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李志 赵西宁
基于48个气象站点1961—2009年的监测数据,使用反距离权重插值法和Mann-Kendall法,分析了黄土高原气象要素的空间分布和时间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各气象要素在黄土高原都呈梯度分布,沿东南—西北方向降水和平均温度递减而平均风速和日照时数递增,沿南北方向相对湿度降低而参考作物蒸散增加。各气象要素在各站点基本都具有单调趋势,但趋势显著的站点数存在变异。约98%的站点温度的上升趋势显著,约60%的站点日照时数和风速的下降趋势及参考作物蒸散的上升趋势具有显著性,约40%的站点相对湿度的下降趋势显著,约30%的站点的降水具有显著的下降趋势。各气象变量都存在一定的年代际变化,相对湿度在2004年...
关键词:
黄土高原 气候变化 参考作物蒸散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白玉换
新疆伊犁地区人民医院地处伊宁市解放路南端,医院的前身为伊犁州新华医院,是全州唯一的一所传染病医院,1985年扩建成综合医院,1986年经自治区批准正式命名为伊犁地区人民医院。 该院起步晚、底子薄,从1986~1990年,经过5年时间的艰苦创业,团结、拼搏,完成了由专科医院向综合性医院的转化过程,目前已经是具有一定规模和技术力量的地区级综合性医院,担负着医疗、教学、科研等任务。 全院占地面积28.68亩,建筑面积22014.77平方米,全院现有专业技术人员469人,其中:高级职称37人;中初级职称
[期刊]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张振东 昝梅
基于MODIS·NDVI数据、气象数据和土地利用等数据采用CASA模型定量反演得到2012年—2014年伊犁地区以月为周期,空间分辨率为500 m的植被NPP。分析了研究区植被NPP的时空分布特征,探讨了不同植被类型对NPP的贡献率以及地形因子对NPP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2012年—2014年伊犁地区植被NPP的年平均值为200 gC·m~(-2)·~(a-1),空间上呈现出东部大于西部的特征;不同植被类型的月均NPP呈现3~7月增加,7~11月下降的趋势。但不同植被类型月均NPP的变化速率和变换幅度存在较大差异;草地对研究区NPP总量贡献率最大为58.59%,其次是农作物,贡献率为31.45%;针叶林和阔叶林对研究区的贡献率基本相同,分别为3.75%、3.60%;稀疏植被贡献率最小仅为2.61%;研究区年均NPP随海拔和坡度的增加均呈现出先增加后减小的特征;通过验证表明,利用CASA模型对伊犁地区植被NPP估算的结果与MOD17A3产品一致性较好。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张伟 王秀红 申建秀 张宏业
通过能值和GIS方法的耦合分析,以伊犁地区为例,探讨了温带干旱区绿洲农业生态经济系统可持续性的时空演化特征与总体趋势,提出了相应的调控措施。研究结论如下:①1989—2008年,伊犁地区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的能值总投入和总产出均呈持续增长趋势。②目前伊犁地区农业生态经济系统仍处于可持续发展的状态,但亦呈现出恶化的趋势。③研究区在农业系统发展水平方面,大致呈现出"东北—西南"梯度格局;在系统可持续发展方面,大致呈现出"南高北低"的空间格局。④在今后的农业发展进程中,伊犁地区应通过农业内部结构的优化、农业传统生产方式的变革等手段,促进农业系统的结构功能优化和可持续发展,防止生态环境的恶化。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冯志坚
一目前,我国实行以块为主的土地管理体制,土地管理部门及其领导受制于当地政府,致使土地部门有法难依,有令难行,从而导致以下后果:1片面卖地挣钱一些地方政府及其领导眼睛紧紧地盯上了土地这块招财之宝,大量卖地挣钱和以地招商,侵犯农牧民的权力及其利益,阻碍...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温康民 史军 马井会
选取长江三角洲146个观测站1961~2013年的地面观测资料,分析了霾日季节性的年际、年代际长期变化及空间分布规律。结果表明,长江三角洲霾多发时段随年际增长逐渐由冬季蔓延至春季,秋季和夏季。长三角平均霾日的季节变率从60~70年代的72.5%~78.5%,80年代跌至61.2%,到90年代跌至55.3%,而在本世纪的13 a低达52.3%,体现了长三角霾日变化季节性的年代际特征,即近53 a季节差异在不断减小,霾趋于常年化发生。霾日季节性的空间分布及年际变化特征还表明:近53 a长三角霾日呈持续上升趋势,1980年以前的2个年代增长缓慢,并维持低霾日水平,尽管1980年以后仍然增长缓慢,但维...
关键词:
霾 季节变化 气候趋势 长江三角洲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黄维 姚裕群 段居琦 刘永裕 吴炫柯 韦剑锋
【目的】分析近60年广西甘蔗不同生育期的干旱时空特征,为广西甘蔗防旱避灾生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广西甘蔗发育期、土壤资料和气象数据,在重点考虑降水有效性和作物系数动态变化特征的基础上,基于作物水分亏缺指数,采用线性和周期的时序分析法及空间站点技术进行甘蔗生育期内干旱的时空变化特征分析。【结果】年际干旱发生率在甘蔗工艺成熟期最高,茎伸长期次之,苗期和分蘖期较低,其中,苗期、分蘖期和茎伸长期的干旱以轻旱和中旱为主,工艺成熟期以重旱和特旱为主,研究时段内各等级年际干旱发生率无明显的线性变化趋势,但有2~5年尺度的周期变化,发生年份以20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为主。在空间分布上,苗期的轻旱和中旱主要分布在桂西和桂南,轻旱发生频率在40%以下,中旱发生频率在30%以下,重旱发生频率低于10%且分布范围较小;分蘖期的轻旱在全区各地均有发生,其中,桂西南发生频率最高,普遍在21%~40%,中旱主要分布在桂西南,发生频率低于10%,重旱发生频率低于10%且范围较小;茎伸长期的轻旱在全区均有分布,发生频率在11%~70%,其中,中旱主要分布在桂东北,发生频率在21%~60%,重旱主要分布在桂东北,发生频率在20%以下;苗期、分蘖期和茎伸长期无特旱发生;工艺成熟期的轻旱、中旱、重旱和特旱在全区均有分布,其中,轻旱发生频率在30%以下,中旱和重旱发生频率在40%以下,特旱发生频率最高、分布最广,发生频率较高区域主要分布在桂中、桂南和桂东,发生频率达31%~50%。【结论】广西甘蔗发育过程中苗期、分蘖期和茎伸长期的干旱以轻旱和中旱为主,工艺成熟期以重旱和特旱为主,桂中、桂南和桂东等区域甘蔗工艺成熟期的重旱、特旱每2~3年一遇,是干旱防灾避灾的重点关注区域。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张志富 希爽 刘娜 余予 范邵华 冯明农
利用1961-2012年中国有固态降水观测且序列完整的1 400多站逐日降水量和天气现象数据,建立了完整性较好的降雪序列,选取雪季长度、降雪量、降雪日数、降雪强度和最大降雪量5个指标,分区域研究了中国降雪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中国降雪在空间上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地区、东北地区以及新疆天山以北地区;中国大部分地区降雪量以小雪等级占主要,华中地区以暴雪等级的降雪量占主要;5个区域的降雪日数均以小雪等级占主要,华中地区占65%,其余区域占84%左右;5个区域的雪季长度均为缩短趋势,新疆北部地区主要由于雪季开始期大幅滞后,青藏高原地区、华北地区和华中地区主要由于雪季结束期大幅提前,东北和内蒙古东北部...
关键词:
雪季长度 降雪量 降雪日数 趋势分析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张宏业 张伟 王秀红 张红旗 王立新
本文分析了察布查尔县的自然条件、农林牧业发展现状及其主要问题,探讨了察布查尔县土地开垦和灌区扩大对生态环境和农林牧业生产的影响。文章指出,察布查尔县种植业的发展速度明显快于林业和畜牧业,造成了区域产业结构的失调,并对地区生态安全构成了威胁。针对这些问题,认为:①应大力发展农区畜牧业,充分利用农副产品和扩大饲草种植,减轻草场的压力,保护好生态环境,形成生态的良性循环;②灌区扩大可以改善农田水分条件、增加植被覆盖度、减少盐碱危害。但不合理的灌溉也会引起盐渍化、沼泽化、土地沙化和水土流失等问题。因此,应该建立完善的灌排体系,采用先进的灌溉技术,减轻对环境的危害;③应该将扩大灌溉面积与中低产田改造结合...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罗那那 巴特尔·巴克 吴燕锋 祖力克艳·麻那甫 薛亚荣 康丽娟
[目的]探究塔城地区气候的时空变化趋势及其与气象因子的关系。[方法]文章利用塔城地区7个气象站点1961~2013年的逐日气象资料,探究了气温、降水、日照时数、积温和潜在蒸散量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1961~2013年塔城地区年平均气温、降水量和积温呈增加趋势,日照时数和潜在蒸散量呈减少趋势。1961~2013年塔城地区平均气温、降水量、日照时数、年潜在蒸散量、积温分别在1997、1967、1996、1989、1985年发生增加突变。平均气温、降水量、日照时数、积温存在明显的多尺度周期特征,即30年的大周期和15年的小周期变化。塔城地区平均气温的空间分布差异明显;大致呈现西高东低的空间分布特征;降雨量空间分布大致呈现西多东少的经线分布特征;日照时数大致呈现南短北长的维度地带性特征;潜在蒸散量存在自南向北逐渐减少的空间分布特征;积温的空间分布呈明显的自南向北逐渐减少的维度地带性特征。[结论]在全球气候变化下,较全面了解到新疆塔城地区气候变化趋势特征,对建立塔城地区气象预测与农业生产之间的预警,促进农业健康发展有很大的理论依据。
[期刊]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闫俊杰 黄辉 崔东 刘海军 陈晨
基于MODIS NDVI数据,利用像元二分模型反演植被覆盖度,结合DEM数据及差值分析方法对伊犁河谷2001年2015年草地植被覆盖度的时空变化特征进行了研究.得出如下结论:1)受持续畜牧超载及气候条件恶化影响,2001年2015年伊犁河谷草地盖度持续降低,15a内全区草地平均盖度降低11.09%,90.04%草地的植被盖度出现不同程度的降低,但主要为降幅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