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908)
- 2023(14534)
- 2022(12616)
- 2021(12153)
- 2020(10014)
- 2019(23344)
- 2018(23280)
- 2017(44173)
- 2016(23997)
- 2015(27488)
- 2014(27349)
- 2013(27335)
- 2012(25404)
- 2011(23162)
- 2010(22947)
- 2009(21404)
- 2008(21024)
- 2007(18384)
- 2006(16305)
- 2005(14496)
- 学科
- 济(102231)
- 经济(102122)
- 业(69407)
- 管理(62960)
- 农(48723)
- 企(47331)
- 企业(47331)
- 方法(44427)
- 数学(39072)
- 数学方法(38635)
- 农业(32245)
- 中国(29124)
- 业经(24414)
- 财(22707)
- 学(20837)
- 贸(20058)
- 贸易(20048)
- 制(19716)
- 易(19593)
- 地方(19352)
- 银(15358)
- 银行(15316)
- 环境(14999)
- 发(14774)
- 技术(14753)
- 行(14707)
- 融(14647)
- 金融(14645)
- 和(14616)
- 体(14376)
- 机构
- 大学(345750)
- 学院(343454)
- 济(145364)
- 经济(142533)
- 管理(135779)
- 研究(121846)
- 理学(117811)
- 理学院(116535)
- 管理学(114629)
- 管理学院(114043)
- 中国(93564)
- 科学(74481)
- 京(74430)
- 农(72349)
- 所(61808)
- 财(61687)
- 业大(56513)
- 研究所(56401)
- 农业(55841)
- 中心(55495)
- 财经(49511)
- 江(48811)
- 北京(47297)
- 范(45481)
- 经(45455)
- 师范(45118)
- 经济学(43152)
- 院(42903)
- 州(39377)
- 经济学院(38847)
- 基金
- 项目(234514)
- 科学(184235)
- 研究(172597)
- 基金(171594)
- 家(149899)
- 国家(148653)
- 科学基金(126595)
- 社会(109734)
- 社会科(103640)
- 社会科学(103610)
- 基金项目(91233)
- 省(89198)
- 自然(81185)
- 自然科(79281)
- 自然科学(79261)
- 自然科学基金(77853)
- 教育(77239)
- 划(75252)
- 编号(70601)
- 资助(70430)
- 成果(57318)
- 部(53039)
- 重点(52125)
- 发(50631)
- 创(47996)
- 课题(47371)
- 国家社会(45656)
- 教育部(45072)
- 创新(44853)
- 科研(44479)
- 期刊
- 济(162594)
- 经济(162594)
- 研究(103307)
- 农(72857)
- 中国(69062)
- 学报(57008)
- 科学(53087)
- 农业(50050)
- 管理(46300)
- 财(44125)
- 大学(43790)
- 学学(41142)
- 教育(36247)
- 融(32094)
- 金融(32094)
- 业经(29079)
- 技术(28445)
- 业(24532)
- 经济研究(24302)
- 财经(23875)
- 问题(22169)
- 经(20430)
- 世界(18531)
- 图书(18328)
- 版(17889)
- 技术经济(17152)
- 贸(17038)
- 理论(16926)
- 科技(16535)
- 资源(16259)
共检索到51503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伦飞 刘俊国 张丹
增加粮食产量、提高磷肥使用效率以及减少环境面源污染一直是中国各界关注的焦点。本文基于物质流分析的方法,通过构建动态模型,科学评估了1961-2011年中国农田系统磷收支;探讨了中国农田磷投入与农作物产量、磷使用效率之间的关系;对比分析了不同时期不同农作物农田磷收支变化情况。研究表明,1961-2011年,中国农田磷投入量增加了7.93倍,磷输出量增加了2.89倍,磷循环利用量增加了2.65倍;磷投入的构成由以人畜粪便为主(76.45%),转变为以磷肥为主(70.54%);中国农田系统磷使用效率呈下降趋势,由20世纪60年代的0.6左右下降到现在的0.3左右;农作物产量呈正相关,而磷使用效率与农...
关键词:
磷收支 磷使用效率 农田 中国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方玉东 胡业翠 封志明
基于农田养分收支平衡模型、农业经济统计数据,结合GIS技术,从国家、省域、县域3个层面研究了我国农田磷素的平衡特征,并利用GIS技术对研究结果进行了空间表达与分析。主要结论:①我国农田磷素(P)投入总量为610×104t,支出总量为328×104t,农田磷素(P)盈余282×104t,平均单位耕地盈余0.029t/hm2。从大区域来看,我国农田磷素盈余趋势为从我国东部地区农田向西部地区农田逐渐减少;②农田磷素亏缺的县域单元数占全部县域单元数的12.81%,其耕地面积占全国耕地总面积的16.11%。也就是说,虽然在全国层面上磷素赢余量很大,但是并不代表每个县域单元农田磷素都是盈余的,在进行肥料资...
关键词:
农田 磷素 养分收支平衡 县域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王利平 文明 宋进喜 窦馨逸
论文采用中国1961—2014年530个气象站数据,运用FAO-56 PenmAn-mOnteith公式计算潜在蒸散发量,并结合降水量计算中国1961—2014年干燥度指数(Aridity index,Ai),然后采用mAnn-KendAll趋势检验、突变检验和小波分析对其进行时空变化分析。结果表明:1)1961—2014年中国整体、西北地区、青藏地区的干燥度指数均呈显著减小趋势,而南方地区干燥度指数呈微弱减小趋势,北方地区干燥度指数呈不显著增加趋势。中国干燥度指数的突变发生于1986年,而各个分区的突变时间有所差异。2)1961—2014年中国整体、北方地区和西北地区干燥度指数变化主周期均为...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陈超 庞艳梅 潘学标 张立祯
利用中国三大棉区230个气象台站的地面气象资料和103个农气观测站的棉花生育期资料,采用联合国粮食与农业组织推荐的方法计算了研究区域内1961—2012年棉花全生育期和不同生育阶段的需水量,并探讨了棉花不同生育阶段缺水量和水分盈亏指数的变化。结果表明:1961—2012年我国棉花全生育期需水量和缺水量整体呈下降趋势;需水量在开花到吐絮期总体呈下降趋势,而在播种到开花、吐絮到成熟阶段基本无变化;缺水量在播种到吐絮期总体呈下降趋势,而在吐絮到成熟期基本没有变化。比较三大棉区典型站点棉花水分盈亏情况,研究区域内棉花全生育期和各生育阶段的有效降水量均不能满足棉花的需水要求,其中西北棉区棉花各生育阶段的...
关键词:
中国 棉花 需水量 水分亏缺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曹树基
文章采用人口学和历史地理学的方法,以县级政区为基础,以虚拟的"府"级政区为单位,重建1959~1961年中国各地非正常死亡人口数。计算结果表明,1959~1961年中国的非正常死亡人口多达3 250万。将1959~1961年的分府死亡人口与1851~1875年的分府死亡人口进行对比,可知两个时代的人口非正常死亡呈强负相关。文章认为,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在于民间关于饥荒的"历史记忆",而与各个区域人均拥有的资源及粮食无关。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1.2月28日,我国首款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智能终端操作系统平台——"沃Phone"及"沃Phone"手机,由中国联通在京发布。这一重要突破有助于打破国外软件企业对智能终端操作系统的垄断,对确保移动互联网体系与用户信息的安全具有重要意义。2.3月16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正式发布,此后,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按发生时间排序)近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在编辑出版《中国工业发展报告(2012)》过程中,组织所内专家学者评选出了2011年中国工业10件大事。1.2月28日,中国首款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智能终端操作系统平台——"沃Phone"及"沃Phone"手机,由中国联通在京发布。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罗杭
整合武书连中国大学评价和网大大学排行榜构建改进模型,在验证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应用EMS软件进行超效率数据包络分析(SE-DEA),对中国985大学展开效率评价。不同于以往研究,本文不局限于效率评价结果的描述性分析(仅计算效率、排列次序、归纳特征等),应用数理统计方法深入探究综合实力、区域经济、学科结构等重要变量对"985"大学效率的影响,系统总结作用于大学效率水平的客观规律;此外,不局限于计算决策单元的总体效率水平,进一步对无效率高校展开单项指标的松弛变量分析(投入冗余和产出不足)及其统计规律研究。为大学绩效的改进引导和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提供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为我国世界一流大学的建设实践提供...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黄泰岩 张培丽
本文对2011年我国17本样本期刊上发表的全部学术论文按专题进行分类统计,得出了2011年中国经济研究前10大热点,并参照2003~2010年的热点排名,阐述了2011年中国经济研究热点的排名变化,围绕着我国从经济大国向经济强国转变这一经济发展新阶段的突出特征,揭示了2011年热点排名变化的主要特点以及2011年中国经济学理论研究的主要进展。
关键词:
中国经济学 热点排名 经济理论研究进展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周文璐
本文对2010-2011年CSSCI中最具代表性的36种经济类核心期刊上发表的所有碳金融领域的学术论文进行总结,归纳出2010-2011年中国碳金融研究的几大热点:碳金融的界定、碳金融与金融业、中国碳金融体系的构建、碳金融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碳金融风险管理、碳金融本土化、碳金融工具。本文对这些热点进行了总结归类,以期为碳金融问题今后的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
中国 碳金融 研究热点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曲均峰 李菊梅 徐明岗 戴建军 高静
【目的】探讨中国典型土壤长期单施氮肥对土壤全磷和Olsen-P磷的影响。【方法】以土壤肥力与肥料长期定位试验为基础,应用常规化学分析法和数学统计方法,分析不同气候、不同耕作制度下15年单施氮肥(每季作物的施氮量为150kg·hm-2)处理对6种典型土壤全磷和Olsen-P含量变化的影响。【结果】在长期单施氮肥条件下,耕作土壤全磷含量和土壤Olsen-P均呈下降趋势,全磷含量下降幅度为2.7%~25.0%。单施氮肥全磷含量下降幅度大于不施肥。Olsen-P含量下降有一定阈值,阈值大约为4mg·kg-1。土壤Olsen-P含量下降率比全磷高几倍。耕层Olsen-P含量(y)与土壤磷素表观平衡(x)...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韩磊 王术坤 刘长全
本文基于包括经济发展、社会发展、生活水平、生态环境和城乡融合5个维度25个指标的中国农村发展指数,对2011~2017年全国及各地区农村发展进程进行测度和比较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农村发展水平在全国、区域和省级层面稳步提高,且主要贡献来自社会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升,城乡融合的贡献率下降明显;西部与东北地区农村发展的差距缩小,生态环境成为中部和西部地区农村发展水平进一步提高的制约因素;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维度在省份间的差距比较明显,生态环境维度省份间差距有所扩大且该维度贡献率为负值的省份数量最多;全国各省份维度间发展的失衡仍然存在但普遍趋于缓解。促进乡村振兴需要深化对农村综合发展内涵的认识,提高城乡融合对农村发展的带动作用,促进各地区的均衡发展并缓降西部和东北地区省份维度间发展失衡及生态环境对农村发展的制约。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赵东 罗勇 高歌 祝昌汉 申彦波
利用全国1961年—2007年的日照时数资料,依据各站日照时数长期变化线性倾向率的大小,采用聚类分析方法,将全国分为11个区,详细讨论了我国日照长期变化的特征及其成因。结果表明:我国日照总体呈下降趋势,且具有明显的季节和局地差异,夏季和冬季下降最明显,下降主要发生在我国东部及南方大部分地区,其中以华北平原降幅最大。1993年后,日照由"显著下降"转为"略有回升",但不同区域、不同季节对该逆转的贡献明显不同。初步认为,大气污染(气候湿润化)是造成我国东部(西部)日照下降的主要原因,主要表现为轻雾和霾(低云和水汽)的增加。对最近30年来我国日照的气候特征也进行了分析,为太阳能开发利用提供最新科学数...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韩玮 韩永红 杨沈斌
基于山东省21个气象站1961-2011年的气象资料,利用线性趋势、IDW空间插值、Mann-Kendall检验、Fisher最优分割等方法分析了气温和降水的时空变化特征;在此基础上采用Thornthwaite Memorial模型对植被气候生产力的时空演变进行了研究,并探讨了气候生产力对气温和降水的敏感性。结果表明:近51年来山东省普遍增温,倾向率为0.359℃/10a,中部地区升温明显;年降水量在剧烈波动中略呈下降趋势,20世纪80年代降水量的变率较大,山东北部、东部、东南部降水量减少幅度较大。近51年来气候生产力存在较明显波动,总体呈增加趋势,但递增速度不显著,1981-1989年气候生产力最低,2003-2011年达到最高水平;气候生产力由北向南,由西向东逐渐增加,山东西南部气候生产力增加较多。"暖湿型"气候对作物气候生产力有利,气候变暖有利于气候生产力的提高,但降水量少是限制气候生产力的主要因素。
关键词:
气候资源 时空变化 气候生产力 山东省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孔锋 薛澜
长历时强降雨事件所导致的城市内涝已经成为当前中国城市安全建设和发展的严峻问题,因此,研究不同长历时强降雨事件空间演变特征具有重要的意义。采用1961~2017年中国545个日值气象站点降水数据,从雨量和雨日2个属性,分析不同长历时暴雨和总降雨事件的总量特征、变化趋势和年际变率空间分异格局。结果表明:(1)中国不同长历时暴雨和总降雨事件均呈东南高-西北低的空间分异格局,且随着降雨历时的增加,量级较高的不同长历时暴雨和总降雨事件在空间分布上逐渐向东南沿海地区集聚,且空间高低分异特征逐渐趋于减小。在华西秋雨的影响下,华西地区总降雨雨日相比同纬度其它地区较高。(2)中国不同长历时暴雨雨量和雨日主要在东南地区呈增加趋势,西北地区增减不明显。总降雨雨量变化趋势在东南和西北呈增加趋势,而在两者中间过渡带呈减少趋势,且随着降雨历时增加,减少趋势地带向东南和西北地区扩张。不同长历时总降雨雨日变化趋势则呈南方减少北方增加态势。(3)中国历时2 d的暴雨雨量和雨日年际变率在农牧交错带及其毗邻地区最大,而历时3 d以上的暴雨雨量和雨日年际变率则呈东南大-西北的分异格局。中国不同长历时总降雨雨量和雨日年际变率整体上呈南高-方低的分异格局,且随着降雨历时的增加,年际变率较大的地区向中国南部地区扩张。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