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127)
- 2023(3106)
- 2022(2755)
- 2021(2737)
- 2020(2088)
- 2019(5200)
- 2018(4795)
- 2017(7629)
- 2016(4300)
- 2015(4950)
- 2014(4717)
- 2013(4756)
- 2012(4600)
- 2011(4436)
- 2010(4324)
- 2009(4069)
- 2008(4062)
- 2007(3031)
- 2006(2710)
- 2005(2600)
- 学科
- 济(19140)
- 经济(19129)
- 地方(7536)
- 业(7419)
- 管理(7267)
- 中国(6169)
- 农(6157)
- 方法(6089)
- 学(5764)
- 数学(5594)
- 数学方法(5519)
- 企(4421)
- 企业(4421)
- 农业(4356)
- 地方经济(4146)
- 财(3672)
- 税(3275)
- 业经(3270)
- 贸(3171)
- 贸易(3169)
- 税收(3068)
- 收(3027)
- 环境(3023)
- 易(3008)
- 融(2796)
- 金融(2795)
- 制(2776)
- 和(2600)
- 发(2570)
- 银(2284)
- 机构
- 大学(59648)
- 学院(58380)
- 研究(28666)
- 济(24082)
- 经济(23621)
- 中国(21632)
- 科学(19214)
- 管理(18905)
- 理学(15990)
- 理学院(15624)
- 所(15500)
- 管理学(15231)
- 管理学院(15118)
- 研究所(14360)
- 京(13706)
- 农(13359)
- 中心(13327)
- 财(10812)
- 院(10630)
- 农业(10557)
- 范(10504)
- 师范(10408)
- 业大(9727)
- 科学院(9258)
- 师范大学(8839)
- 北京(8822)
- 江(8710)
- 省(8260)
- 研究院(8239)
- 财经(8024)
- 基金
- 项目(43340)
- 科学(34165)
- 基金(32314)
- 家(30415)
- 国家(30217)
- 研究(29009)
- 科学基金(24446)
- 社会(18258)
- 基金项目(17767)
- 社会科(17195)
- 社会科学(17193)
- 自然(16730)
- 自然科(16298)
- 自然科学(16296)
- 自然科学基金(16002)
- 省(15208)
- 划(14749)
- 教育(12664)
- 资助(12042)
- 重点(11124)
- 编号(10835)
- 发(10418)
- 部(9451)
- 计划(9107)
- 成果(9105)
- 科研(8679)
- 创(8410)
- 国家社会(8109)
- 中国(8054)
- 课题(8032)
共检索到9865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刘艳 阮惠华 张云惠 李杨
利用新疆北疆地区51个地面站1961年-2008年逐日积雪深度资料,重点分析了年和冬季最大雪深及其均值和24h≥10cm积雪日数均值和最大值的空间分布和周期特征。结果显示:①北疆地区最大雪深和≥10cm积雪日数空间分布局地差异显著,多雪区具有沿山脉分布的空间特征,集中在北部阿勒泰和富蕴、青河一带、中天山博格达峰、塔城盆地和西天山伊犁河谷;②多雪区内,24h≥10cm年均和年最大日数分别为20~25d和65~75d;③多雪区内,最大雪深的周期特征显著,同属暖区降雪的阿勒泰地区和塔城盆地最大雪深具有7a左右和11a左右的第一和第二主周期。属冷锋降雪的伊犁河谷具有11a左右和7a左右的振荡周期;④塔...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赵霞 封志明 杨艳昭
通过对全球近50年来分析的粮食总产、单产、播种面积、人均产量等指标的深入剖析,定量揭示了全球粮食生产的时空格局及其演变特征。分析结果表明,全球粮食生产格局具有明显的时间波动性和空间集中性特征。从时间格局上看,全球粮食生产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增速明显减慢,特别是进入90年代以后,粮食总产波动明显,主要原因是同期发达国家粮食播种面积持续减少和发展中国家粮食单产增速减缓。从空间格局上看,全球粮食生产具有明显的地区差异性和空间集中性,主要生产国集中在亚洲和北美洲,欧洲曾是世界粮食主要生产地区,但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主要生产国粮食产量下降趋势明显;非洲和大洋洲历来是粮食生产最少的区域,其中非...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胡豪然 彭骏 毛晓亮
利用高原地区1962年-2004年64个地面站积雪资料,揭示了该地区春季积雪日数的时空演变特征,结果表明:①高原地区春季积雪日数空间分布局地差异显著,多雪区集中在巴颜喀拉山东段和藏北高原东南部,少雪区主要是藏南谷地、柴达木盆地以及川西干暖河谷地带;②空间分布可以概括为6种类型,青南高原东部型、藏北高原东部型、川西高原南部型、青藏高原东北部型、西藏东北部型以及川西高原东部型;③青南高原东部的春季积雪日数呈显著增长趋势,青藏高原东北部呈减少趋势,川西高原南部基本没有趋势变化,其余分区内各测站的线性变化趋势不完全一致,春季积雪日数仅在青南高原和川西高原东部地区存在由少变多的显著年代际变化,分别出现在...
关键词:
青藏高原 春季积雪 时空演变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党素珍 刘昌明 王中根 吴梦莹
基于黑河流域上游1960年-2011年降水、气温数据及2000年-2011年MODIS(Moderate-resolution Imaging Spectroradiometer)积雪产品,采用Mann-Kendall非参数检验和累积距平曲线,研究了降水、气温序列的变化趋势和突变点,分析了黑河流域上游积雪面积的年内分布过程和年际变化趋势,探讨了近10a来降水、气温变化对积雪覆盖面积的影响。结果表明:①黑河流域上游年平均气温呈显著的上升趋势,年降水量也呈微弱增加趋势;②黑河流域上游积雪面积年内分布呈双峰型,峰值分别出现在秋季和春季,夏季积雪面积最小;③2000年-2011年积雪面积呈微弱上升趋势...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李斐 刘苗苗 王水献
积雪融水是干旱区水资源的重要来源之一,深入地了解积雪面积变化的规律和趋势,有助于准确预测、合理规划干旱区水资源。本研究以新疆开都河流域上游为研究区,利用MOD10A2积雪数据对研究区积雪进行了分带提取,通过线性回归分析和MAnn-KenDAll秩次相关法对2001-2013年不同季节不同分带积雪日数、积雪面积变化进行了趋势分析和显著性检验。结合降水、气温等气象因素,分析了积雪面积对气象因素变化的响应程度。结果表明:(1)研究区整体积雪日数平均变化趋势并不明显,B带(海拔2000~2900M)以增加趋势为主,A带(海拔1098~2000M)、C带(海拔2900~3800M)及D带(海拔3800~...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蔡福 明惠青 陈鹏狮 米娜 纪瑞鹏 赵先丽 张淑杰
利用Anusplin插值软件对东北地区146站1961年~2004年四季降水量进行空间化处理,各季区域平均MRE分别为春季14.3%、夏季14.1%;秋季18.1%;冬季25.1%。对栅格数据采用空间分析和时间序列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四季降水时空演变特征分析,结果表明:从时间上看,春季,整个时段呈弱增多趋势,但不显著,1980年代前增加,之后减少;夏季呈减少趋势,1985以后呈显著减少趋势;秋季整个时段呈弱的减少趋势,1990年代开始显著减少,2000年以后略有增加;冬季年代际变化特征明显,呈波动增多趋势,近10年增幅较大。从空间分布上看,春季,黑龙江北部和东部部分地区、吉林东部降水显著增多,...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穆振侠 姜卉芳
为对水资源重要组成部分和极端水文事件频发诱因之一的积雪融水有较好的认识,本文基于2001年-2010年昆马力克河流域8dMODIS积雪合成数据,从整个区域、不同坡度、不同坡向和不同海拔高度对其积雪时空变化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昆马力克河流域最大积雪覆盖面积出现在1月,最小积雪覆盖面积出现在8月,冬季积雪所占比例最大;从坡向看,四季中最大积雪覆盖率出现在冬季坡向为22.5~67.5°的东北坡,为77.9%,最小积雪覆盖率出现在夏季坡向为157.5~202.5°的南坡,为28.3%;从坡度看,四季中最大积雪覆盖率出现在坡度>60°的区域,最大值出现在春季,为82.2%,最小积雪覆盖出现在坡度为0...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陈正洪 马德栗
利用湖北省70个气象站1960-2008年冬季逐日平均气温数据,采用湖北省地方标准《冷冬等级》和自定义的冷冬指数,详细分析了湖北省1961-2008年间单站、分区、全省性(强、弱)冷冬事件时空变化特征及其灾害性。结果表明:湖北省单站冷冬频率呈东西部高、中部低的经向分布特征,强冷冬频率则呈南少北多的纬向分布特征;全省大部单站冷冬指数呈显著下降趋势;以1986年为界,前期(1961-1985年)冷冬事件频率较高,后期(1986-2008年)冷冬频率显著下降;48a中全省性冷冬共发生13次(年),其中强冷冬(寒冬)共发生9次(年),集中出现在20世纪60至70年代,每次冷冬事件均对农业、交通、电力以...
关键词:
冷冬 冷冬指数 阈值 分区 变化特征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赵东 罗勇 高歌 祝昌汉 申彦波
利用全国1961年—2007年的日照时数资料,依据各站日照时数长期变化线性倾向率的大小,采用聚类分析方法,将全国分为11个区,详细讨论了我国日照长期变化的特征及其成因。结果表明:我国日照总体呈下降趋势,且具有明显的季节和局地差异,夏季和冬季下降最明显,下降主要发生在我国东部及南方大部分地区,其中以华北平原降幅最大。1993年后,日照由"显著下降"转为"略有回升",但不同区域、不同季节对该逆转的贡献明显不同。初步认为,大气污染(气候湿润化)是造成我国东部(西部)日照下降的主要原因,主要表现为轻雾和霾(低云和水汽)的增加。对最近30年来我国日照的气候特征也进行了分析,为太阳能开发利用提供最新科学数...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肖池伟 封志明 李鹏
橡胶生产关乎国计民生,特别是天然橡胶,其与钢铁、石油、煤炭并称四大工业原料,为重要的战略物资。本文基于FAO橡胶数据库,从全球、区域、国家等层次定量分析了1961-2013年全球橡胶生产的时空格局及其演变特征,探讨了影响橡胶产量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1从时间格局上看,1961年以来全球橡胶总产增速较快,总体呈上升趋势;橡胶主要生产国(主产国)产量占全球的90%以上,并存在明显的阶段性增长特征。2就空间格局而言,橡胶生产具有明显的地域集中性,主产国集中分布在亚洲特别是东南亚,其中以泰国、马来西亚和印尼最为集中,但其产量差异显著并有进一步扩大趋势。3种植面积是主产国橡胶产量的主要影响因子;少部分国家(如中国、泰国)受橡胶单产水平的影响明显。4全球橡胶生产由传统"三巨头(泰国、马来西亚和印尼)"向"双核(泰国和印尼)"集聚,东南亚主产国橡胶林由海岛国家向中南半岛扩展,且中南半岛发展势头强劲,已成为全球橡胶主产区中的优势产区。
关键词:
橡胶生产 时空格局 地域差异 东南亚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曹永旺 延军平
利用中国气象局整编的山西18个台站1961-2013年的逐日气温、降水数据,采用极端事件定义方法和Mann-kendall突变检验等方法,计算与植被生长的水热条件与寒旱灾害直接相关的极端气候事件指数,分析1961-2013年山西省极端温度和降水气候事件的时空演变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极端温度事件的发生频率与持续时间在前30年呈平稳态势,20世纪90年代后变化迅速。表征极端低温事件的霜日日数(FD0)、冷昼日数(TX10P)、冷夜日数(TN10P)、冷持续指数(CSDI)等指数均呈现下降趋势,而表征极端高温事件的夏日指数(SU25)、作物生长期(GSL)、暖昼日数(TX90P)、暖夜日数(TN9...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张志富 希爽 刘娜 余予 范邵华 冯明农
利用1961-2012年中国有固态降水观测且序列完整的1 400多站逐日降水量和天气现象数据,建立了完整性较好的降雪序列,选取雪季长度、降雪量、降雪日数、降雪强度和最大降雪量5个指标,分区域研究了中国降雪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中国降雪在空间上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地区、东北地区以及新疆天山以北地区;中国大部分地区降雪量以小雪等级占主要,华中地区以暴雪等级的降雪量占主要;5个区域的降雪日数均以小雪等级占主要,华中地区占65%,其余区域占84%左右;5个区域的雪季长度均为缩短趋势,新疆北部地区主要由于雪季开始期大幅滞后,青藏高原地区、华北地区和华中地区主要由于雪季结束期大幅提前,东北和内蒙古东北部...
关键词:
雪季长度 降雪量 降雪日数 趋势分析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罗那那 巴特尔·巴克 吴燕锋 祖力克艳·麻那甫 薛亚荣 康丽娟
[目的]探究塔城地区气候的时空变化趋势及其与气象因子的关系。[方法]文章利用塔城地区7个气象站点1961~2013年的逐日气象资料,探究了气温、降水、日照时数、积温和潜在蒸散量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1961~2013年塔城地区年平均气温、降水量和积温呈增加趋势,日照时数和潜在蒸散量呈减少趋势。1961~2013年塔城地区平均气温、降水量、日照时数、年潜在蒸散量、积温分别在1997、1967、1996、1989、1985年发生增加突变。平均气温、降水量、日照时数、积温存在明显的多尺度周期特征,即30年的大周期和15年的小周期变化。塔城地区平均气温的空间分布差异明显;大致呈现西高东低的空间分布特征;降雨量空间分布大致呈现西多东少的经线分布特征;日照时数大致呈现南短北长的维度地带性特征;潜在蒸散量存在自南向北逐渐减少的空间分布特征;积温的空间分布呈明显的自南向北逐渐减少的维度地带性特征。[结论]在全球气候变化下,较全面了解到新疆塔城地区气候变化趋势特征,对建立塔城地区气象预测与农业生产之间的预警,促进农业健康发展有很大的理论依据。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陈少勇 王劲松 郭俊庭 芦旭东
利用中国西北地区135个测站1961—2009年历年逐日地面最高气温和NCEP/NCAR资料,采用线性趋势分析、Mann-Kendall、子波分析、合成分析等方法,分析了近49 a西北地区高温事件的演变特征。结果表明:西北地区极端高温的高值区在新疆大部分地区、河西走廊西部、甘肃中北部、陇东南、宁夏北部和陕西,这些地方的高温阈值在30℃以上;区域年极端高温频率以1.8 d/10 a的速率显著增多,1970年代中期高温日数发生由少至多的转型,1994年有突变,高温频数有显著的3~5 a周期,目前仍处于高温频发阶段;极端最高气温介于22.5~47.8℃之间,最大值出现在吐鲁番盆地。4—10月皆可出现...
关键词:
极端高温 气候变化 环流 西北地区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赵金媛 胡琦 姜婧妍 周建朔 张丽娜 张山清 王森 郭燕云 潘学标 王雪姣
为明确新疆棉花花铃期高温热害的时空分布特征和变化趋势,基于1961—2020年新疆棉花种植区101个气象站点逐日地面气象观测资料、灾情资料、棉花生产资料,选取新疆地区棉花花铃期高温热害指标,采用线性趋势分析、空间插值分析和MK趋势分析等方法,从代际、年际和候尺度分析新疆棉花花铃期高温热害发生频率和强度的时空分布和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新疆棉花花铃期高温热害的发生以重度为主,中度次之,各等级高温热害发生频率呈南高北低的空间分布特征,高值区集中在和田地区、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吐鲁番市和昌吉回族自治州。2)1961—2020年新疆地区棉花高温热害发生站次比、天数、危害热积温均呈增加趋势,其中南、北疆站次比每10年倾向率分别为2.2%和1.6%,危害热积温每10年变化1.7和1.9℃·d。21世纪10年代高温热害最严重。3)新疆棉花7月1候—9月3候高温热害站次比和发生频率随候序推移呈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在7月4候—8月1候高温热害发生频率较大;时段Ⅰ(1961—1990年)与时段Ⅱ(1991—2020年)相比,时段Ⅱ站次比最大的候序有提前的趋势,北疆站次比最大的候序由8月1候(29.2%)提前到7月3候(31.6%),南疆由7月6候(28.9%)提前到7月4候(33.2%)。
关键词:
新疆 棉花 高温热害 时空特征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