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119)
- 2023(13536)
- 2022(11849)
- 2021(11525)
- 2020(9588)
- 2019(22450)
- 2018(22191)
- 2017(41780)
- 2016(22882)
- 2015(26248)
- 2014(26308)
- 2013(26038)
- 2012(24288)
- 2011(22141)
- 2010(21746)
- 2009(20248)
- 2008(20023)
- 2007(17221)
- 2006(15078)
- 2005(13618)
- 学科
- 济(92685)
- 经济(92554)
- 管理(63062)
- 业(58088)
- 企(47917)
- 企业(47917)
- 方法(42838)
- 数学(37337)
- 数学方法(36860)
- 中国(27197)
- 农(23863)
- 财(21968)
- 学(21492)
- 贸(19156)
- 贸易(19146)
- 业经(18878)
- 易(18696)
- 制(18510)
- 地方(16813)
- 农业(15401)
- 和(14969)
- 银(14495)
- 理论(14459)
- 银行(14448)
- 环境(14306)
- 融(14210)
- 金融(14209)
- 行(13863)
- 技术(13166)
- 务(12867)
- 机构
- 大学(331707)
- 学院(324738)
- 济(133363)
- 经济(130625)
- 管理(126279)
- 研究(117370)
- 理学(109190)
- 理学院(107870)
- 管理学(105942)
- 管理学院(105365)
- 中国(88676)
- 科学(72695)
- 京(72694)
- 所(59884)
- 财(59881)
- 研究所(54777)
- 农(52449)
- 中心(52177)
- 业大(48045)
- 财经(47858)
- 北京(46939)
- 江(45249)
- 范(44384)
- 师范(44003)
- 经(43755)
- 院(42617)
- 农业(41195)
- 经济学(40513)
- 州(36912)
- 经济学院(36375)
- 基金
- 项目(222187)
- 科学(174168)
- 基金(162874)
- 研究(161087)
- 家(143113)
- 国家(142016)
- 科学基金(120480)
- 社会(101299)
- 社会科(95814)
- 社会科学(95789)
- 基金项目(86237)
- 省(82354)
- 自然(78709)
- 自然科(76867)
- 自然科学(76850)
- 自然科学基金(75476)
- 教育(73146)
- 划(71526)
- 资助(67788)
- 编号(64442)
- 成果(53282)
- 部(50161)
- 重点(50074)
- 发(46687)
- 创(45179)
- 课题(44459)
- 教育部(42762)
- 科研(42596)
- 创新(42311)
- 国家社会(42056)
- 期刊
- 济(145313)
- 经济(145313)
- 研究(99595)
- 中国(63894)
- 学报(54288)
- 科学(50524)
- 农(47433)
- 管理(46352)
- 财(43907)
- 大学(40945)
- 学学(38149)
- 教育(36450)
- 农业(33506)
- 融(27417)
- 金融(27417)
- 技术(26486)
- 财经(23589)
- 经济研究(23325)
- 业经(20714)
- 经(20183)
- 问题(18848)
- 图书(18322)
- 业(18255)
- 贸(17147)
- 理论(16604)
- 世界(16094)
- 资源(15889)
- 国际(15668)
- 科技(15486)
- 技术经济(15434)
共检索到48628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王利平 文明 宋进喜 窦馨逸
论文采用中国1961—2014年530个气象站数据,运用FAO-56 PenmAn-mOnteith公式计算潜在蒸散发量,并结合降水量计算中国1961—2014年干燥度指数(Aridity index,Ai),然后采用mAnn-KendAll趋势检验、突变检验和小波分析对其进行时空变化分析。结果表明:1)1961—2014年中国整体、西北地区、青藏地区的干燥度指数均呈显著减小趋势,而南方地区干燥度指数呈微弱减小趋势,北方地区干燥度指数呈不显著增加趋势。中国干燥度指数的突变发生于1986年,而各个分区的突变时间有所差异。2)1961—2014年中国整体、北方地区和西北地区干燥度指数变化主周期均为...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刘德新 葛玉珍 李亚男 李简
[目的]通过对中原核心区降水指标分析,揭示该区域54年干旱事件的时空变化特征。[方法]文章基于1961—2014年中原核心区23个国家级气象站点的逐日降水资料,采用降水量距平百分率、线性回归等方法,对年均降水量、干旱频率、干旱等级等年尺度和季节尺度的干旱事件的时空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1)中原核心区降水波动性大,多年平均降水量总体呈减少趋势,干旱事件多发的态势,各干旱等级发生频次的排序为轻旱>中旱>特旱>重旱;冬季是干旱的高发季节且呈现出重发的态势。(2)中原核心区多年平均降水量呈现出自东南向西北递减的带状分布特征。就区域而言,郑州干旱的发生频率最高且旱情较重。中原核心区发生高频次干旱的范围随年代际逐渐缩小。就季节而言,郑州为春季和冬季干旱的高发地,开封和洛阳西部是夏季干旱的高发地,洛阳北部和开封东部为秋季干旱的高发地。[结论]中原核心区干旱事件呈增加趋势。研究结果可为该区域有针对性地抗旱减灾提供科学支撑。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吴霞 王培娟 霍治国 白月明
基于中国552个气象站点1961-2015年逐日气象数据,利用Penman-Monteith公式得到各站点逐日ET_0,以全国和各干湿气候区为研究单元,从年、季节和年代际尺度分析ET_0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变化成因。结果表明:全国各站点年平均ET_0为621~1733mm,在年、年代际尺度表现为干旱区ET_0最高、半干旱区和湿润区次之、半湿润区最低;季节尺度上,ET_0的空间分布存在明显差异,且夏季ET_0最高、春秋季次之、冬季最低。全国年平均ET_0以0.52mm/a的速率递减,该下降趋势在1972年存在突变现象;干旱区和湿润区大部分站点ET_0呈减小趋势,且干旱区减小速率较快;而在半干旱区和半湿润区,ET_0呈增加和减小趋势的站点数大致相当。研究表明,1961-2015年中国ET_0呈减少趋势主要是由风速减小、日照时数降低和水汽压微弱增加共同导致的,而20世纪90年代以后ET_0的增加趋势主要受水汽压、日照时数和最低气温的共同影响。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张志富 希爽 刘娜 余予 范邵华 冯明农
利用1961-2012年中国有固态降水观测且序列完整的1 400多站逐日降水量和天气现象数据,建立了完整性较好的降雪序列,选取雪季长度、降雪量、降雪日数、降雪强度和最大降雪量5个指标,分区域研究了中国降雪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中国降雪在空间上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地区、东北地区以及新疆天山以北地区;中国大部分地区降雪量以小雪等级占主要,华中地区以暴雪等级的降雪量占主要;5个区域的降雪日数均以小雪等级占主要,华中地区占65%,其余区域占84%左右;5个区域的雪季长度均为缩短趋势,新疆北部地区主要由于雪季开始期大幅滞后,青藏高原地区、华北地区和华中地区主要由于雪季结束期大幅提前,东北和内蒙古东北部...
关键词:
雪季长度 降雪量 降雪日数 趋势分析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商蒙非 赵炯超 韩桐 李硕 王凯澄 高真真 秦雨酥 褚庆全
为明确不同区域玉米需水量的时空变化,根据联合国粮食与农业组织(FAO)推荐的彭曼公式和作物系数法,利用1961—2020年558个典型气象站点的标准气象数据对我国不同区域玉米的生育期作物需水量进行计算,并结合玉米生育期内的降水量进一步分析不同区域玉米的水分盈亏时空变化。结果表明,全国玉米生育期内需水量在区域间呈现明显的差异,多年平均在285~987mm/年,春玉米的需水量要高于夏玉米,二者的多年平均值分别为468和326mm/年。其中西北农牧区、北部中低高原农牧区和东北农林区为春玉米需水量的高值区,需水量分别为699、566和496mm/年。玉米的水分亏缺量在不同区域间也有明显的差异,各区域的水分亏缺量在3~638mm/年。西北农牧区春玉米的水分亏缺量最高,其均值高达638mm/年,其次为北部中低高原农牧区和东北农林区,水分亏缺量分别为324和145mm/年。从这60年的需水量和水分亏缺量变化趋势来看,不同区域呈现不同变化趋势,其中长江中下游平原农作区、华南农林渔区和西北农牧区的春玉米水分亏缺量呈下降趋势,北部中低高原农牧区、四川盆地农作区和西南中高原农林区呈增加趋势,夏玉米水分亏缺量呈下降趋势。此外,1961—2020年玉米全生育期需水量在年际间存在一定的变化。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胡盈盈 肖杨 戴声佩 罗红霞 李玉萍 李茂芬
【目的】为深入认识中国热区降水和气温的变化特征,探讨中国热区农业气候资源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方法】按照气候区划方法选取中国热区,利用1961—2015年76个气象站降水、气温资料,结合线性倾向率、距平与累积距平、Mann-Kendall检测、最小二乘法、克里金插值等方法分析了研究区年际、年代气候变化特征。【结果】(1)55年来,中国热区年降水量呈不显著增加趋势,线性倾向率为13.85 mm/10 a, 20世纪60年代为枯水期,20世纪90年代为丰水期,2002—2003年间降水发生了由多到少的突变;(2)降水量的空间分布具有明显的由东南向西北减少趋势,降水量增加明显的地区为海南岛,降水量减少明显的地区为云南。(3)热区年均温、年均最高温、年均最低温都呈上升趋势,增温速率分别为0.09、0.07、0.13℃/10 a, 1996—1997年间发生了由低温向高温的突变,1990—1999年气温呈增温趋势;(4)年均温、年均最高温、年均最低温高值区分布在雷州半岛,气温增加明显的地区为福建,气温减少明显的地区为云南西南部。(5)热区水热资源主要集中在中部和南部广西、广东和海南岛,热区西部云南地区气候较为适宜。【结论】中国热区过去55年整体呈增湿增温趋势,是中国响应全球气温变暖的非显著地区,年均最低温是热区增温的主要贡献者。研究从时间、空间方面把握热区气候资源的现状与趋势,为热区农业资源区划、农业可持续发展及其研究提供基础。
关键词:
降水 气温 气候变化 时空变化 热区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吴霞 王培娟 霍治国 白月明
基于中国552个气象站点1961-2015年逐日气象数据,利用Penman-Monteith公式得到各站点逐日ET_0,以全国和各干湿气候区为研究单元,从年、季节和年代际尺度分析ET_0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变化成因。结果表明:全国各站点年平均ET_0为6211733mm,在年、年代际尺度表现为干旱区ET_0最高、半干旱区和湿润区次之、半湿润区最低;季节尺度上,ET_0的空间分布存在明显差异,且夏季ET_0最高、春秋季次之、冬季最低。全国年平均ET_0以0.52mm/a的速率递减,该下降趋势在1972年存在突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陈超 庞艳梅 潘学标 张立祯
利用中国三大棉区230个气象台站的地面气象资料和103个农气观测站的棉花生育期资料,采用联合国粮食与农业组织推荐的方法计算了研究区域内1961—2012年棉花全生育期和不同生育阶段的需水量,并探讨了棉花不同生育阶段缺水量和水分盈亏指数的变化。结果表明:1961—2012年我国棉花全生育期需水量和缺水量整体呈下降趋势;需水量在开花到吐絮期总体呈下降趋势,而在播种到开花、吐絮到成熟阶段基本无变化;缺水量在播种到吐絮期总体呈下降趋势,而在吐絮到成熟期基本没有变化。比较三大棉区典型站点棉花水分盈亏情况,研究区域内棉花全生育期和各生育阶段的有效降水量均不能满足棉花的需水要求,其中西北棉区棉花各生育阶段的...
关键词:
中国 棉花 需水量 水分亏缺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陈洁 刘玉洁 潘韬 吴绍洪 谭清华 葛全胜 刘燕华
开展气候变化背景下中国降水时空变化特征及对地表干湿状况影响研究,对揭示陆地表层系统对气候变化的动态响应与变化规律以及防灾减灾具有重要意义。基于1961-2010年地面气象观测资料,分析我国降水与地表干湿状况时空格局;在此基础上,采用敏感性与贡献度分析,定量评估降水变化对干湿状况的影响。结果表明:过去50年间我国年降水量呈轻微增加趋势,其中,青藏高原(高原亚寒带、高原温带)、西北(中温带西部、暖温带西部)和南方地区(亚热带、热带)呈增加趋势,东北(寒温带、中温带东部)和华北地区(中温带中东部、暖温带东部)呈减少趋势。就地表干湿状况而言,华北和东北地区以干旱化趋势为主,西北、青藏高原及南方地区主要呈湿润化趋势。地表干湿状况对降水变化响应较为敏感(全国多年平均敏感系数:-1.13),干湿指数和降水呈负相关。内陆干旱地区降水对干湿状况变化的贡献高于湿润地区,局部地区降水贡献度超过60%。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孔钦钦 郑景云 王新歌
基于ERA-IntERIm再分析资料,采用通用热气候指数(UnIvERsAl thERmAl ClImAtE IndEx,UtCI),分析1979-2014年中国气候舒适度的空间格局和时空变化特征。结果显示:(1)中国除青藏高原地区外,年均UtCI呈纬向分布,由北向南增加;青藏高原地区呈"环岛状"分布。夏季"无热应力"覆盖面积最大,冬季最小;(2)"无热应力"频率最高值(>70%)位于云贵高原南部,最低值(<10%)位于青藏高原地区;极端冷应力在长江以北均有出现,内蒙古地区东部和东北北部(14%~32%),及青藏高原大部(16%~40%)最为频繁;中国中东部和新疆盆地区域均有极端热应力出现,其...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王佳琳 潘志华 韩国琳 程路 董智强 张婧婷 潘宇鹰 黄蕾 赵慧 樊栋樑 吴东
近年来,气候变化尤其是气候变暖已成为一个全球性问题。下垫面作为大气的直接热源、水源,对气候的形成及维持具有重要意义。因此,研究地温变化特征及其与气温变化之间的关系,对探究气候变化机理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利用中国581个气象站1961-2010年0cm地温、气温数据,将全国分为8个区域,采用相关分析、m-K非参数检验等方法,对0cm地温的时空变化、区域分异以及季节分异特征进行了研究,并分析了0cm地温变化与气温变化的关系。研究表明:中国0cm地温呈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2000年突变后升温趋势更为明显;中国大部分地区0cm地温都表现为升温趋势,且北方地区较南方升温更加明显,在过去50年中,南北温差...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贾正雷 程家昌 李艳梅 刘玉
[目的]厘清中国玉米生产的时空变化特征,有助于保障玉米的持续、稳定供应。[方法]文章采用经验模态分解等方法,基于玉米总产、播种面积及单产3个指标,从全国和省域两个尺度系统分析19782014年中国玉米生产的时空特征。[结果](1)研究期间,全国玉米产量增加了1.60亿t,其波动量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波动指数的变化幅度不大;玉米播种面积增加了1 716万hm2,其变化趋势与玉米总产量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玉米单产从1978年的2 802.7kg/hm2波动性增至2014年的5 809.1kg/hm2,总体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孔锋 刘凡 吕丽莉 方建 方佳毅 史培军 郭建平
长时间大范围的区域暴雨作为一种极端天气气候事件,是人民生产生活的一大威胁,已成为社会和学界的关注焦点之一,亟需研究中国长时间序列区域暴雨的时空演变特征。通过定义的区域暴雨事件,选取持续天数、影响站点数、最大日降雨量和最大累积降雨量4项指标,统计分析了1961~2010年中国区域暴雨的时空变化格局。结果表明:在空间格局上,1961~2010年中国区域暴雨主要分布在黑龙江漠河至云南腾冲一线以东的东部沿海季风区,而西北内陆则无区域暴雨发生;在省际分布上,多集中发生在以广东为首的东部沿海省市;在时间序列上,中国区域暴雨存在准10a(6.5a和13a)的周期振荡,以1997年前后年份发生次数较多,年内多集中在5~9月,且4项指标均在6月份达到最高。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王楠 游庆龙 刘菊菊
基于中国国家级地面气象站均一化风速月值数据集,采用线性回归等方法分析了1979-2014年中国2268个台站地面风速演变的时空特征。结果表明:中国地面风速总体呈显著下降趋势,年平均风速变化速率为-0.142 m/s/10 a;四个季节中春季平均风速下降趋势(-0.18m/s/10 a)明显大于其他三个季节,其次依次为冬季(-0.135 m/s/10 a)、夏季(-0.13 m/s/10 a)及秋季(-0.129 m/s/10 a);研究选取的台站中约82%的台站风速呈现下降趋势;划分的七个区域中,高原区和东北区风速下降趋势最明显,华北区下降趋势最小,但都通过了0.05显著性检验;中国地面风速在1980s下降趋势最显著(-0.235 m/s/10 a),1990s下降趋势减缓(-0.112 m/s/10 a),2000-2014年下降趋势最小,为-0.099 m/s/10 a;研究期间地面风速与地面气温呈显著负相关,表明近期中国气温变暖可能导致风速减弱。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