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420)
- 2023(5046)
- 2022(4428)
- 2021(4351)
- 2020(3664)
- 2019(8416)
- 2018(8165)
- 2017(15631)
- 2016(8534)
- 2015(9939)
- 2014(10071)
- 2013(10339)
- 2012(10096)
- 2011(9503)
- 2010(9673)
- 2009(9298)
- 2008(9234)
- 2007(8005)
- 2006(7387)
- 2005(6933)
- 学科
- 济(41779)
- 经济(41750)
- 管理(20238)
- 业(18370)
- 方法(16084)
- 中国(14929)
- 数学(14603)
- 数学方法(14515)
- 企(12555)
- 企业(12555)
- 地方(11478)
- 农(10839)
- 贸(9167)
- 贸易(9162)
- 制(8948)
- 易(8931)
- 学(8165)
- 财(8056)
- 银(8029)
- 银行(8009)
- 行(7811)
- 地方经济(7696)
- 融(7418)
- 金融(7417)
- 业经(6945)
- 农业(6844)
- 环境(6362)
- 和(6172)
- 体(5460)
- 发(5447)
- 机构
- 大学(131215)
- 学院(130079)
- 济(58358)
- 经济(57197)
- 研究(52190)
- 管理(45881)
- 中国(41390)
- 理学(38614)
- 理学院(38026)
- 管理学(37490)
- 管理学院(37221)
- 科学(30721)
- 京(29498)
- 财(28066)
- 所(27740)
- 研究所(24955)
- 中心(22800)
- 财经(21631)
- 农(20763)
- 经(19550)
- 北京(19430)
- 江(19297)
- 院(18836)
- 范(18722)
- 师范(18594)
- 经济学(18269)
- 业大(16951)
- 经济学院(16492)
- 农业(16464)
- 财经大学(15962)
- 基金
- 项目(80114)
- 科学(63072)
- 研究(59032)
- 基金(58172)
- 家(51233)
- 国家(50860)
- 科学基金(41914)
- 社会(37700)
- 社会科(35706)
- 社会科学(35701)
- 基金项目(30705)
- 省(29964)
- 教育(26506)
- 划(26482)
- 自然(25958)
- 自然科(25264)
- 自然科学(25258)
- 自然科学基金(24779)
- 编号(24340)
- 资助(23740)
- 成果(20476)
- 发(19194)
- 重点(19175)
- 部(18560)
- 课题(17172)
- 创(16036)
- 国家社会(15808)
- 发展(15482)
- 教育部(15438)
- 展(15298)
共检索到21145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尹云鹤 吴绍洪 陈刚
基于FAO56 Penman-Monteith校正模型模拟结果,结合线性趋势法、Mann-Kendall非参数检验法和滑动T检验法,分析了我国1961—2006年温度和水分条件的变化趋势与突变特征。研究揭示出近几十年来中国及各地区平均温度呈显著上升趋势,且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发生显著突变,突变在东北部较早,南部地区相对较晚。全国降水量略有减少趋势,没有检测到显著突变,西北干旱区的降水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发生显著突变。全国潜在蒸散呈显著减少趋势,在20世纪80年代初发生显著突变,东部地区突变发生时间早于西部地区。全国干燥度呈显著的减少趋势,在20世纪70年代末发生了显著突变;亚热带、青藏高寒...
关键词:
气候变化 区域差异 突变 干燥度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李林 李凤霞 郭安红 朱西德
利用“三江源”地区14个气象台站1962—2004年气温、降水量资料,分析了该地区气候变化趋势及其突变情况。研究表明:近43年来,“三江源”地区气温普遍升高,年及夏、秋季降水量的变化呈微弱减少趋势,而冬、春季降水量呈现出显著增加趋势,气候暖湿变化表现出不同季性,四季及年蒸发量变化呈逐年增大趋势;气候变化具有显著的区域性差异;年平均气温在1987年出现了由冷到暖的突变,冬、春季降水量均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和80年代出现了由少向多的突变,年蒸发量在1986—1988年间发生由少到多突变。全球升温并由此引起的海洋蒸发和陆地上的蒸散加强,地气水分循环加快,是“三江源”地区气候出现暖湿变化的主要原因。
关键词:
气候变化 气候突变 “三江源”地区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黄俊雄 徐宗学
用Mann-Kendall统计检验方法对太湖流域6个气象站点1954~2006年降水、气温、相对湿度、日照时数的变化趋势和时空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50余年来太湖流域降水量呈较弱的增加趋势,冬季和夏季降水增加显著;空间变化趋势表现为北部地区降水量呈下降趋势,东南部地区呈上升趋势。年平均相对湿度表现为微弱的下降趋势,M-K倾斜度值为-0.99%/10 a;春、秋季相对湿度都显著减小,而夏季减小幅度较弱,冬季减小现象不显著。年平均气温呈现明显上升趋势,并表现出最低气温比最高气温增高趋势显著的特点,冬、春季增温显著;空间分布变化趋势为以平湖和溧阳为中心的两个地区上升趋势最小,以上海为中心地区上升...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张正勇 刘琳 唐湘玲
利用天山山区32个气象站点1960-2010年的逐月平均气温、降水数据和DEM数据等,进行了气候时空变化趋势和突变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山区近50年来年均气温呈明显的上升趋势,21世纪以来年均温增加最明显,季节均温与年均温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冬季均温增加最明显,夏季均温变化最小;山区东段升温趋势最明显,北坡的变化趋势明显于南坡。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降水量持续递增,其中80年代开始更加明显;夏季降水量增加最明显,春季变化最小,山区年降水主要集中在春夏两季;山区气候空间分布呈现"两中心"的特征,东段为"干热"中心,西北部为"暖湿"中心,这两个中心的气候反差有扩大的趋势;山区气温和降水突变不太明显,春夏季气温突变可能发生在20个世纪90年代末至21世纪初;秋冬季气温突变在20世纪90年代可能发生过;南坡和东段年均温突变可能发生在1982年,北坡大致发生在1990年左右。秋季降水突变发生在20世纪80年代末,其他季节不明显,年降水突变发生在80年代末期。
关键词:
气温 降水 空间差异 气候突变 天山山区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高永刚 温秀卿 姬菊芝 顾红
以1961-2003年伊春林区逐日平均气温、最高气温、最低气温、降水量、平均气压、平均相对湿度、平均风速和平均辐射量为气象资料,探讨了气温、降水量、日平均辐射量等表征气候特征的指标及湿润指数(K)、植被覆盖指数(VCI)、灾害指数(DI)等表征生态环境质量的指标43年来的变化趋势,并对林区气候变化与生态环境质量变化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伊春林区43年来平均气温呈增高趋势,年降水量、日平均辐射量均呈减少趋势。气温、降水量、日平均辐射量等气候因子的变化趋势存在季节性差异,其中冬、春两季气温升幅高于夏、秋季节;降水量在冬、春两季增多,而在夏、秋两季减少;日平均辐射量在冬季增高,而在其他三季下降...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徐丽梅 郭英 刘敏 胡乔利 陈福军 杨树聪 沈彦俊
气温变化是气候变化背景下科学研究的热点问题。海河流域作为中国的粮食主产区,其气温的变化研究对于指导农业生产生活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采用成熟的Mann_Kendall非参数检验方法对海河流域1957年-2008年的年平均气温、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的变化趋势进行了显著性检验,并采用滑动t-检验法对气温的突变期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海河流域年平均气温、最高气温、最低气温全部呈上升趋势,并且全区平均气温上升显著,东北部地区的最高和最低气温的上升趋势也全部通过显著性检验;各月平均气温中,1月、2月、3月、4月、9月气温上升显著。最低气温增温显著,邢台、蔚县和霸州等形成多个骤升中心,其中邢台最低气温最大变幅...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秦年秀 姜彤 许崇育
选取长江流域重要控制站宜昌、汉口和大通站,分别应用1882~2000年、1870~2000年和1950~2000年的月平均流量资料,对年代际、月径流、季节性径流的变化以及径流的变化趋势及突变进行了分析研究,并使用非参数Mann-Kendall法来检验径流的趋势变化。趋势分析表明,20世纪90年代长江流域径流呈微弱增加趋势,但不显著且地区分布不均,中上游减少,下游增加;而季节性夏季和冬季径流增加趋势明显,尤其是7月和1月径流增加最突出;更重要的是90年代汛期径流也呈现出增加趋势,汛期径流的增加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洪灾发生的可能性,这可能是导致洪灾频繁的原因之一。突变分析指出,宜昌和汉口站从1926...
关键词:
长江 径流趋势分析 突变分析 1990s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陈晓龙 王平
北极地区是受全球变暖影响最为显著的地区之一。北极升温速率超过全球平均速率的2倍,这一"极地放大现象"和海冰的快速消融不仅造成当地环境的剧烈变化,还深刻影响着中纬度的天气和气候系统。深入理解气候长期趋势的季节和地理分布特征,有助于应对北极气候变化及其影响,并为未来开发北极资源服务。考虑到北极地区观测台站稀疏带来的不确定性,本文利用多套格点化的观测分析和ERA-Interim再分析资料,结合线性趋势分析,研究了1979—2017年60°N以北陆地地表温度、降水、气温日较差、年较差及相关极端气候指标的变化趋势。结果显示:(1)各资料中气温变化的一致性很高,但对于降水在2008年之后的变化,不同资料差异较大,可能是金融危机下可用台站数量急剧下降造成的。(2)ERA-Interim再分析资料能够很好地再现北极陆地温度和降水的整体增加趋势,变化速率分别约(0.57±0.07)℃/10 a和(0.10±0.05)mm/d/100 a。春、秋、冬季升温趋势强,而夏季升温趋势较弱。北冰洋沿岸地区升温速率最大,局地可超过1.0℃/10 a。(3)降水的增加趋势在秋季最大。西伯利亚降水的增加与局地升温有很好的对应关系,其中秋季西伯利亚东部平均和极端降水的增加趋势可达热力学约束的8%/K。(4)夏季气温日较差没有显著的变化趋势,春季阿拉斯加和加拿大北部地区的气温日较差呈显著增大趋势,其他区域则以减小趋势为主。气温年较差在北欧、阿拉斯加和加拿大北部呈减小趋势,在西伯利亚西部和东部呈增加趋势。无论冬夏,温度最小值的升高趋势比最大值更显著;冬季温度最小值的升高趋势比夏季更显著。研究表明,地表升温是北极陆地局地降水增加的重要驱动因素,不同区域降水变化的差异则可能与环流变化有关;观测台站数量的减少对降水趋势的监测有显著影响;ERA-Interim可作为北极地区观测分析资料的重要补充,特别在台站稀疏地区和台站数量减少的时段,ERA-Interim可提供一致和可信的气候变化信息。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杨鹏鹏 黄晓荣 柴雪蕊 赵静薇
选取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引水区5个水文站与相应气象站近50a径流、降雨、温度、日照时间序列资料,首先对自相关性显著水平5%的序列进行去白化处理,运用Mann-Kendall法进行趋势检验和突变分析,并通过Spearman法和双累积曲线图形法对结果进行验证。此外,运用Pearson方法分析径流与各气候因子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50a来,引水区年径流量变化趋势总体不明显,但近10a来,除直门达水文站外,其余4个站有进一步减少的趋势;雨量和日照时间变化趋势并不明显,温度有较显著升高。总体而言,气候变化是流域径流量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未来径流量变化还需从气温、降水、径流、冰川等时空分布特性综合研究。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耿中元 黄明
本文利用结构突变理论,对我国狭义、广义货币流通速度的数据生成过程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狭义、广义货币流通速度服从于单位根过程,数据生成过程并未发生结构突变,因而基本保持了持续下降的"稳定态势"。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赵少华 杨永辉 邱国玉 樊彤 胡玉昆
基于河北平原49个气象台站的逐月气象资料,利用Hargreaves模型模拟分析了1966年~1999年共34年时间序列上河北平原的蒸散、降水和气温等气候变化。结果表明,在时间序列上的四季和年蒸散变化中,春季表现为上升趋势,其他季节和年蒸散则均呈下降趋势,其中夏季蒸散呈幂函数下降并达显著水平(P<0.01)...
关键词:
降雨 蒸散 时间序列 趋势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赵嘉阳 郭福涛 王文辉 丘永杭 靳全锋 林玉蕊
应用线性回归R/S法,分析龙岩市1960—2013年的气温及降水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龙岩市四季和年均气温呈上升趋势,年均气温上升显著,线性趋势为0.014℃·a-1,未来变化趋势具有持续增长的趋势.四季和年均气温平均循环时间长度分别为6、5、8、8、11 a.龙岩市年降水量线性趋势为0.877 mm·a-1,春季、夏季降水量保持持续递增,秋季降水量持续递减,冬季降水量和年降水量则呈持续递增.四季和年降水量均循环长度分别为8、14、8、7、5 a.气温的持续升高抑制了降水量的减少.
关键词:
气温 降水量 线性回归 R/S分析法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刘兰芳 肖志成 陈涛 周松秀
全球变暖背景下区域气候变化响应已引起学术界的高度关注,将气候变化与干旱趋势相结合进行研究具有理论意义。利用衡阳盆地1981—2013年的逐日气温和降水量,综合分析衡阳盆地的气候变化特征与干旱发展趋势。结果表明:衡阳盆地的气候呈暖干趋势发展,年平均气温增加0.034 1℃,其中春季升温贡献最大,春季气温年增加0.054 4℃;年降水量约减少0.808 0 mm,呈缓慢减少趋势,以秋季降水的减幅最大,年减少3.335 1 mm;利用综合气象干旱指数(CDI)法计算出干旱频率年增加0.379 9%,其中秋季干旱频率增加最大,年增加0.910 4%,不同等级干旱类型中,以特旱频率增加率最大,年增加0....
关键词:
气候 干旱 气温 降水量 衡阳盆地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王国庆 张建云 李岩 鲍振鑫 金君良 严小林 刘翠善
根据国家气候中心提供的7个气候模式在3种RCP排放情景的情景资料,分析了海河流域未来30~50年气候的可能变化趋势。结果表明,海河流域未来气温将持续升高,RCP26、RCP45和RCP85情景下的线性升率约为(0.07~0.59)℃/10a、(0.18~0.45)℃/10a和(0.33~0.65)℃/10a。未来降水变化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与基准期(1961-1990年)相比,未来海河流域降水可能呈现增加趋势,3种排放情景下2021-2050年降水量较基准期分别增加3.4%、6.8%和3.4%左右。在季节分配上,冬春季节气温升幅较大,春夏季节升温幅度相对较小;非汛期降水的相对变化幅度大于汛期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