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906)
- 2023(11387)
- 2022(9884)
- 2021(9073)
- 2020(7763)
- 2019(18135)
- 2018(17248)
- 2017(31750)
- 2016(17955)
- 2015(20174)
- 2014(20143)
- 2013(19938)
- 2012(18691)
- 2011(17148)
- 2010(17343)
- 2009(16171)
- 2008(16437)
- 2007(14455)
- 2006(12462)
- 2005(11116)
- 学科
- 济(72658)
- 经济(72579)
- 管理(46552)
- 业(45704)
- 企(35753)
- 企业(35753)
- 方法(34751)
- 数学(30888)
- 数学方法(30575)
- 农(20375)
- 学(20022)
- 中国(19072)
- 财(18721)
- 贸(15875)
- 贸易(15873)
- 易(15385)
- 业经(14895)
- 地方(13968)
- 农业(13662)
- 制(12444)
- 务(11408)
- 财务(11392)
- 财务管理(11362)
- 环境(11139)
- 和(10846)
- 银(10830)
- 企业财务(10755)
- 银行(10752)
- 融(10676)
- 金融(10673)
- 机构
- 大学(268074)
- 学院(263858)
- 济(104880)
- 经济(102828)
- 研究(98178)
- 管理(95534)
- 理学(83241)
- 理学院(82080)
- 管理学(80371)
- 管理学院(79888)
- 中国(71675)
- 科学(66615)
- 农(60211)
- 京(59982)
- 所(53301)
- 研究所(49483)
- 业大(48977)
- 农业(48427)
- 财(46319)
- 中心(43880)
- 江(39318)
- 北京(37610)
- 财经(37391)
- 范(35631)
- 师范(35096)
- 院(34769)
- 经(34085)
- 经济学(32286)
- 农业大学(31917)
- 科学院(30697)
- 基金
- 项目(184258)
- 科学(142669)
- 基金(134084)
- 研究(122887)
- 家(122333)
- 国家(121341)
- 科学基金(100514)
- 社会(77210)
- 社会科(73084)
- 社会科学(73058)
- 基金项目(71896)
- 省(71246)
- 自然(68963)
- 自然科(67360)
- 自然科学(67330)
- 自然科学基金(66160)
- 划(62740)
- 教育(56315)
- 资助(54230)
- 编号(47295)
- 重点(43177)
- 部(40145)
- 发(39644)
- 计划(38390)
- 成果(38143)
- 创(37977)
- 科研(36899)
- 创新(35723)
- 科技(34228)
- 课题(33376)
- 期刊
- 济(108953)
- 经济(108953)
- 研究(72991)
- 学报(57342)
- 农(52801)
- 中国(49662)
- 科学(48298)
- 大学(40823)
- 学学(38737)
- 农业(35619)
- 财(35616)
- 管理(30910)
- 教育(24438)
- 融(20454)
- 金融(20454)
- 业(19822)
- 技术(19564)
- 经济研究(18534)
- 财经(18217)
- 业经(17293)
- 版(15911)
- 业大(15676)
- 经(15630)
- 问题(14999)
- 贸(13550)
- 科技(13346)
- 资源(13305)
- 农业大学(12976)
- 技术经济(12834)
- 商业(12107)
共检索到38342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李双双 杨赛霓 刘宪锋
基于1960—2013年北京及其周边34个气象站点逐日降水数据,利用标准化降水指数(SPI),辅以小波分析、滑动平均和相关分析等气候诊断方法,论文分析了近54 a北京旱涝变化特征,探讨了城市化和大气环流异常与旱涝变化的关系。结果表明:1近54 a北京轻微旱涝事件呈减少趋势,极端旱涝事件逐渐增多;2在年代变化上,20世纪60—80年代SPI值呈稳定波动,80年代中后期SPI值呈下降趋势,涝灾逐渐减少,旱灾逐渐增多,1999—2008年形成10 a连旱的降水偏少期;3快速城市化对北京旱涝变化影响明显,但是并未改变旱涝宏观变化趋势;4 ENSO与北京旱涝变化关系存在不稳定性,El Nio事件并非严...
关键词:
气候变化 旱涝趋势 标准化降水指数 北京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王米雪 延军平 李双双
采用气候倾向率、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SPEI)和Mann-Kendall趋势分析等气候诊断方法,分析了1960-2013年我国东南沿海地区旱涝灾害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近54年东南沿海地区气候暖化趋势明显,增温速率从南向北逐渐增加,浙江增温明显高于广东,降水稳定波动,并未表现出明显的线性增长;2近54年东南沿海地区旱涝变化具有明显的阶段性,20世纪60年代以旱灾为主,70年代涝灾频率呈上升趋势,80年代旱涝频次大致相当,90年代旱灾减少,极端涝灾增多,2000-2013年正常年份逐渐减少,旱灾大幅增加;3在空间分布上,东南沿海旱涝频次具有明显的地域分异,旱灾呈现为"南少北多"的格局,广东...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李双双 杨赛霓 刘宪锋
基于秦岭—淮河南北气象站点逐日降水数据和全国0.5°×0.5°逐月降水格网数据,选取16个极端降水指数,辅以趋势分析、Mann-Kendall检验和相关分析等气候诊断方法,分析了1960-2013年秦岭—淮河南北极端降水时空变化特征,探讨了极端降水变化与ENSO事件的关系。结果表明:11960-2013年秦岭—淮河南北除长江下游降水呈增加趋势外,其他区域降水均呈下降趋势;2极端降水变化主要表现为:降水日数减少,降水强度上升,突发性强降水事件增多,连续性干旱事件增多;在空间上,秦巴山地、长江下游和黄河下游以极端降水强度上升为主,关中平原、巫山山区和四川盆地以极端干旱强度上升为主;3在影响因素方面,秦岭—淮河南北极端降水与ENSO事件关系密切。在厄尔尼诺年,秦岭—淮河南北春季极端降水偏多,夏季和全年偏少;在拉尼娜年,春季极端降水偏少,秋季和全年偏多。就各个区域而言,在厄尔尼诺年,黄河下游、关中平原、秦巴山地和四川盆地极端降水呈下降趋势,淮河平原极端降水呈上升趋势,长江下游和巫山山区响应并不明显。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李双双 杨赛霓 刘宪锋 刘焱序
基于通用热气候指数(UTCI),本文分析了北京1960-2014年户外感知温度变化特征,并采用敏感性分析方法定量分析了驱动UTCI变化的主导因素。结果表明:1研究时段内,北京年均人体感知温度为9.2℃,人体整体感觉为舒适,并表现出显著的上升趋势,变化速率为0.52℃/10a;2在年际变化上,全年UTCI大致可以分为3个时期:1960-1970年持续下降期,1971-1990年持续上升期,1991-2014年平稳波动期;3在季节变化上,春季和秋季人体感觉为舒适,夏季为中度热胁迫,冬季为中度冷胁迫,且以春冬增幅最为显著;4在等级变化上,极端冷胁迫日数在减少,中度冷胁迫和热胁迫日数在增加,人体感觉整...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李双双 延军平 杨赛霓 胡书山 赵怡
基于134个气象站点1960-2016年逐日最高温和相对湿度数据,辅以趋势分析、空间分析和相关分析等方法,对秦岭—淮河地区热浪时空变化特征进行分析,探讨了赤道东太平洋海温异常与热浪变化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1)近57年秦岭—淮河地区热浪呈现"非线性、非平稳和阶段性"的变化过程,年代变化可分为3个阶段:1960-1972年热浪呈现东西分异,分界线大致位于112°E,以东地区热浪异常偏多,以西地区则"高低交替"波动;1973-1993年热浪维持"低位波动",并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呈现快速增加;1994-2016年,关中平原、秦巴山区、巫山山区和四川盆地热浪维持"高位波动",黄河下游、淮河平原和长江下游热浪则经历从"相对偏多"向"相对偏少"的转变;(2)在影响因素方面,最高温波动变化是秦岭—淮河地区热浪频次年代变化的主导因素,相对湿度变化的影响相对较弱;(3)近57年来关中平原热浪年代变化与赤道太平洋西部海温异常关系更为密切,长江流域与东部海温异常关系更为密切;对于黄河下游和秦巴山区的热浪变化与不同分区赤道太平洋海温异常关系均较弱。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罗敏 古丽·加帕尔 郭浩 郭辉 张鹏飞 孟凡浩 刘铁
受塔里木河流域综合治理工程实施和近期气候变化的影响,流域植被覆被时空分布产生一定的变化,厘清植被覆被与流域气候变化及人类活动的关系可以为塔里木河流域生态维护与治理提供科学参考依据。为此,论文以NDVI为指示因子,运用趋势分析、R/S分析、偏相关分析以及残差分析等方法,分析了2000—2013年综合治理工程期间NDVI的时空变化特征,并探讨及区分降水、气温气候因子以及人类活动对植被覆被变化的影响范围和程度,结果表明:1)2000—2013年,塔里木河流域植被生长季NDVI总体呈现增加趋势,增加速率为0.8%/10 a,平原区增速明显高于山区;且开都河-孔雀河流域山区、塔里木河干流的上、中游部分地区呈现比较明显的退化趋势。与此同时,塔里木河干流下游生长季NDVI持续改善。2)山区植被覆被变化主要受气候变化的影响,其中温度是高山区植被生长的主要限制因子,温度的增加促进植被的生长;中低山区以及出山口平原地区植被生长季NDVI变化是降水和温度共同作用的结果,且主要受降水的影响。降水与植被生长季NDVI变化呈正相关,温度与植被生长季NDVI变化呈负相关。3)平原绿洲区植被生长季NDVI增加主要是绿洲灌区面积不断增加以及塔里木河流域生态治理工程对植被恢复的结果,人类活动是该区域植被生长的主要驱动力。4)塔里木河干流生态闸工程在恢复下游植被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上、中游地区的用水,尤其是导致中游植被出现退化趋势,退化速率约为0.1%/10 a。相关部门应进一步加强水资源的合理配置,充分发挥生态闸工程的水资源调度调控作用。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罗敏 古丽·加帕尔 郭浩 郭辉 张鹏飞 孟凡浩 刘铁
受塔里木河流域综合治理工程实施和近期气候变化的影响,流域植被覆被时空分布产生一定的变化,厘清植被覆被与流域气候变化及人类活动的关系可以为塔里木河流域生态维护与治理提供科学参考依据。为此,论文以NDVI为指示因子,运用趋势分析、R/S分析、偏相关分析以及残差分析等方法,分析了2000—2013年综合治理工程期间NDVI的时空变化特征,并探讨及区分降水、气温气候因子以及人类活动对植被覆被变化的影响范围和程度,结果表明:1)2000—2013年,塔里木河流域植被生长季NDVI总体呈现增加趋势,增加速率为0.8%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赵嘉阳 郭福涛 王文辉 丘永杭 靳全锋 林玉蕊
应用线性回归R/S法,分析龙岩市1960—2013年的气温及降水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龙岩市四季和年均气温呈上升趋势,年均气温上升显著,线性趋势为0.014℃·a-1,未来变化趋势具有持续增长的趋势.四季和年均气温平均循环时间长度分别为6、5、8、8、11 a.龙岩市年降水量线性趋势为0.877 mm·a-1,春季、夏季降水量保持持续递增,秋季降水量持续递减,冬季降水量和年降水量则呈持续递增.四季和年降水量均循环长度分别为8、14、8、7、5 a.气温的持续升高抑制了降水量的减少.
关键词:
气温 降水量 线性回归 R/S分析法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刘志雄 肖莺
利用长江上游流域51个气象观测站1961~2009年降水资料,计算了各站逐年、四季Z指数及区域旱涝指数,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单站Z指数旱涝等级划分的合理性,区域旱涝指数的年代际变化趋势,并对区域典型旱涝年的确定及旱涝成因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1)Z指数及以此为基础构建的区域旱涝指数能较好地反映长江上游流域年及四季旱涝变化,作为长江上游流域旱涝指标比较合理;(2)长江上游流域年及四季旱涝有明显的年代际变化特征,年及四季的干旱指数与雨涝指数基本呈反位相特征;(3)长江上游流域四季旱涝与500hPa高度场分布形势有密切关系,除冬季旱涝与海温场关系较弱外,春、夏、秋季旱涝均与海温场关系密切。研究结论对长...
关键词:
长江上游 旱涝 Z指数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陆安祥 孙江 王纪华 董文光 韩平 张国光 王开义 潘立刚
【目的】揭示土壤中重金属的变化趋势,为土壤环境监控提供参考。【方法】通过对2005—2009年北京农田土壤重金属含量的持续监测,分析了该地区农田土壤中As、Hg、Cu、Cd、Cr和Pb等重金属的统计特征和年度变化趋势,并结合采样点的土壤类型、地理位置和土地利用类型等信息,研究了农田土壤中重金属的来源。【结果】2005年至2009年间,As、Hg、Cu、Cd、Cr和Pb等重金属中,Hg和Cr的含量有逐年上升的趋势,Hg的含量逐年为0.053、0.065、0.077、0.090和0.116 mg·kg-1,Cr含量为50.0、53.3、55.8、56.1和61.8 mg·kg-1。其它重金属含量呈...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靖娟利 徐勇 王永锋 窦世卿 殷敏
珠江流域旱涝灾害对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造成巨大影响,认识其旱涝时空演变特征对及时制定减灾策略具有重要意义。基于1960—2019年43个气象站点逐月降水资料和标准化降水指数(SPI),采用ANUSPLIN气象插值方法、Sen-Median趋势分析、Mann-Kendall检验、Hurst指数和经验正交函数分析法(EOF),研究了珠江流域降水量及多尺度旱涝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年均降水量总体呈不显著上升趋势(P>0.05),呈东北部高、西南部低的空间分布格局。2)年际SPI整体呈不显著上升趋势(P>0.05);季节SPI变化趋势空间差异显著,大部分区域变化趋势不显著(P>0.05)。3)Hurst指数呈持续性变化的区域占90.98%,β-Z-H耦合结果中显著减少-强持续的区域属于旱涝灾害的重点监测地区。4)EOF分解得到的前3个特征向量累计方差贡献率达到58.02%,第一模态反映了全流域一致分布特征,第二、三模态分别反映了研究区东部-西部和北部-南部的反向分布特征,3个模态的时间系数变化趋势不显著(P>0.05),无显著突变点。综上所述,基于SPI揭示了珠江流域多尺度旱涝的时空演变基本规律,明确了旱涝的时空模态特征,研究结果可为该区的干旱预警提供科学依据。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许思思 宋金明 李学刚 袁华茂 李宁 段丽琴
论文基于对渔业统计和海洋调查资料的集成研究,运用渔获物平均营养级指数探讨了近50 a来渤海捕捞渔获物资源结构的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发现1956—2000年间,渤海捕捞渔获物平均营养级(Y)与公元年份(X)具有Y=-0.008X+19.777(R=-0.710,n=41,Sig.=0.000)的统计关系,渤海捕捞渔获物平均营养级每年下降约0.01。黄河入海径流量与捕捞渔获物平均营养级之间正相关性显著,其机制是淡水输入量通过改变适应不同盐度渔业资源生物幼体的相对组成而最终影响其成体后的组成结构;通过食物链的传递,水体氮磷比的升高和硅的降低也会对其产生影响;浮游动物与底栖动物生物量比值与浮游食物链...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杨晓 雪合来提·马合木提 张玉玲
文章首先使用1981~2009年的数据来测算全国28个省、市、自治区(除西藏、海南和重庆)的资本边际产出,其次从全国角度、区域角度来对其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最后在此基础上使用1981~2009年的面板数据固定效应模型分别对全国和西北地区资本边际产出影响因素进行分析。通过分析得出如下结论:第一,全国的影响因素与西北地区的影响因素不一致。第二,西北地区劳均资本与资本边际产出也呈显著正向相关关系,市场化程度与资本边际产出呈显著负向相关关系,这都与全国情况相反;全国对外开放政策指数与资本边际产出成明显负向相关关系;西北地区基础设施建设与对外开放政策指数的估计系数都不显著。
关键词:
资本边际产出 人力资本 市场化程度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可群 陈正洪 周金莲 刘敏
利用湖北省71个气象台站1960-2007年地面观测资料以及旱涝受灾面积、成灾面积资料,在当地常用旱涝指标的基础上,提出全省性的旱涝指数,并采用最小二乘法对湖北省旱涝气象灾害变化特征以及旱涝受灾面积、受灾率、成灾率与旱涝气象灾害指数、水稻种植百分率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6-8月是湖北省的主汛期,85%以上中涝、90%以上的大涝均发生在这一时期;干旱每月都有可能出现,但4-9月干旱对湖北省农业的影响最大;湖北省旱涝气象灾害每年都有不同程度发生;近50年大涝出现的频率为3年一遇,大旱为4年一遇,旱涝指数随年际的变化加强或减弱的趋势并不明显。洪涝受灾面积、受灾率、成灾率以及干旱成灾率加重趋势较为显著...
关键词:
洪涝 干旱 受灾面积 成灾率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张耀宗 张勃 刘艳艳 张多勇
[目的]研究气候变暖背景下黄土高原地区干湿区界线动态变化过程。[方法]利用1960—2013年黄土高原地区的76个气象站点逐日平均气温、平均最低气温、平均最高气温、降水、平均风速、日照时数、相对湿度数据,采用Penman-Monteith模型计算了黄土高原地区的潜在蒸散量,进而计算干燥度指数。运用线性趋势法、Mann-Kendall趋势检验法对黄土高原地区的干燥度趋势进行了分析,运用反距离加权差值(IDW)研究了干燥度界线的动态变化格局。[结果]近54年黄土高原地区干燥度指数呈微弱增加趋势,四季变化中春季呈上升趋势,冬季为减小趋势,夏、秋季变化不明显,空间上兰州以西,银川—太原一线北干燥度指数呈减小趋势;(2)干旱与半干旱区界线在107. 5°E,37. 5°N以东表现为经向变化,以西为纬向变化,近54年干旱区范围变化不明显;(3)半干旱与半湿润区界线南北方向波动变化明显,20世纪90年代向南扩张到华家岭—六盘山—平凉—庆阳—延安—三门峡—长治一线以南,半干旱区面积达到最大,比20世纪60年代的半干旱区范围扩大14%,比2000—2009年大5%左右。[结论]近54年黄土高原总体上地区呈干旱化趋势,半干旱区面积扩大,半干旱与半湿润区界线年代际南北波动频繁,变化范围大,半干旱区是黄土高原地区气候变化的敏感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